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我国古代带有政府行为的旨在发展生产,增强国力的西部开发,西晋时期已成一定规模,唐宋和元朝时期得到进一步加强;明清时期,尤其是清朝康熙到乾隆统治时期,对中西部地区和西南地区的开发达到了顶峰,成为我国几千年封建统治王朝对西部大开发的里程碑.由此,西部农业、城市手工业和商业得到很大发展,封建经济一派繁荣,封建统治进一步加强,促进了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与中原经济、文化的大融合.  相似文献   

2.
博比特的《课程》一书标志着西方课程学术思想的开端。自此,西方课程学术思想经历课程开发范式时期、课程理解范式时期与课程重构范式时期,逐渐形成多个流派。课程学术思想百家争鸣,促进了课程理论研究的不断发展,也为当今我国课程观的建构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3.
清代滇池流域由于人口的增加,玉米、马铃薯的引种,滇池流域水利设施的兴修,促进了周围山区的垦殖、开发,增加了耕地面积,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同时又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从历史的角度认为即使在那个生产力相对不发达的时期,经济开发也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的破坏,以示警惕。  相似文献   

4.
每个人都具有潜能,尤其是身心正处在快速发展时期的学生。如何有效运用积极的心理暗示促进学生潜能的开发,是很多教育工作者一直探讨的课题。语言暗示、镜子技巧、放松训练三种积极心理暗示的方法,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的潜能开发。  相似文献   

5.
秦汉时期关中地区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农业开发奠定了自然基础。农业开发促进了关中地区经济发展,保障了民众生活,对生态环境也造成一定破坏。当代西部开发过程中必须在可持续发展理论指导下发展生态农业,合理进行农业开发,造福于民。  相似文献   

6.
在唐宋时期,移民不仅加快了湖南地域传统农垦地带的开垦,而且促进了原来较少开发的边僻地区的开垦,农业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在移民的鼓励与倡导下,铸造、丝织和制茶等手工艺水平也得到了提高,商业在特定时期也得到了较大发展.  相似文献   

7.
我国古代带有政府行为的旨在发展生产,增强国力的西部开发,西晋时期已成一定规模,唐宋和元朝时期得到进一步加强,明清明期,尤其是清朝康熙到乾隆统治时期,对中西部地区和西南地区的开发达到了顶峰,成为我国几千年封建统治王朝对西部大开发的里程碑,由此,西部农业,城市手工业和商业得到很大发展,封建经济一派繁荣,封建统治进一步加强,促进了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化与中原经济、化的大融合。  相似文献   

8.
抗战时期的西北开发与民众意识的近代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抗日战争时期 ,国民政府对西北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开发建设 ,它不仅促进了西北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 ,同时也促进了民众意识的提升 :社会风气空前开化 ,科教意识有了明显增强 ,特别是中华民族的整体意识空前强化。民众意识的进步和向近代化迈进 ,为西北地区的社会进步创造了一定的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9.
随着三峡工程的修建和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三峡地区的经济进入了全面的开发、开放时期。实现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必须要求物质资料生产与人才资源开发相匹配。实施区域化策略,促进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构建多元化的办学体制;实施校企合作发展策略,不断提高技能水平。  相似文献   

10.
徐霞琴 《教师》2012,(11):61-61
课程资源开发是指针对国家课程开发的弊端,要求以地方、学校为基地进行课程开发,实现课程决策民主化。当前,体育与健康教育正处在战略性改革时期,我们必须加强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内容与中学阶段的学生学习、生活之间的联系,引导中学阶段的学生自主锻炼,促进其身心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1.
2007年,是三峡工程初期运行期的第一年,也是工程综合效益全面发挥的第一年。枯期,长江中下游遭遇多年未遇的枯水位,为保障通航安全,利用三峡水库对航运实施流量补偿调度,满足了枯季通航水位要求;汛期,为缓解长江中下游防洪压力,根据长江防总防洪凋度指令,三峡开发总公司对4次较大洪水实施了防洪凋度,为长江中下游的防洪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2.
在广阔的黑龙江流域的松花江、牡丹江水系,以及黑龙江中下游流域地区,分布着为数众多的渤海国历史遗迹和遗物。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与俄罗斯的考古工作者在这一地区内.不断发现渤海国的遗迹和遗物。这些遗迹和遗物的发现为研究缺乏史料记载的渤海国历史与文化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实物资料,并为尽可能真实复原部分渤海的历史提供了可能。实际上,黑龙江流域的渤海遗迹遗物是以渤海上京龙泉府遗址为中心而展开。文章主要依据近三十年来的考古发现与文物出土情况,对渤海国的上京城遗址、二十四块石遗址、村寨遗址、寺庙遗址、边墙遗址。碑刻、壁画,以及渤海国的铁器、铜器、金银玉器、陶器、瓷器、货币等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并加以重点介绍,目的是为拳术界提供清晰的黑龙江流域的渤海历史遗迹币口遗物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3.
唐代长江下游地区的水利事业已很发达,给生活于此的李皋留下了深刻印象。李皋后来在荆南娴熟地修堤造田,架桥凿井,就得益于下游的生活阅历。而李皋在襄阳发明创造车船,是长江中游造船业、水利灌溉事业长期发展的自然结果。  相似文献   

14.
大运河的开凿,改变了沿线地区的经济和人文面貌。对于嘉兴这样的江南城市而言,运河更成为其文化上的重要分水岭。人文荟萃的嘉兴由于运河而逐渐成为江南文化的中心地区。这充分表明:大运河不仅沟通了南北经济,而且使得不同文化得以交汇融合,促进了江南城市的蜕变;不仅使北方文化传播到江南,而且使江南文化的影响扩散开来。对于运河边的嘉兴而言,则是改变了其原先以渔稻文明为主体的城市文化结构,使其成为一座真正意义上的“运河之城”。  相似文献   

15.
该文通过对湖北省鄂州市近30年(1956-1983年)清理发掘的394座六朝墓葬资料的整理和初步研究。认为在学术上的价值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以孙昊和两晋墓葬为主的这批考古资料,可以为长江中下游六朝墓葬的分期研究,特别是为长江中游吴晋墓葬的研究,提供了一些分期资料和葬俗资料;二是通过对上千件与长江下游六朝青瓷有别的长江中游本地区烧造的六朝青瓷,为研究长江中游青瓷器的发展过程提供了重要的资料;三是近300面长江流域各地铸造的两汉六朝铜镜在鄂州六朝墓地的集中发现,为研究中国南方铜镜铸造的历史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四是通过对出土的金属器、钱币、漆木器、玉石器和玻璃器的整理和研究,补充了有关六朝时期长江流域的手工业、商品交换和海外交通等方面的一些实物资料。此外,在铜镜和青瓷器的装饰图案上,也部分地反映了佛教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传播情况。  相似文献   

16.
结合当前长江中下游重要堤防工程地质勘察中对岸坡稳定性研究现状 ,重点讨论了几个认识尚未统一的问题 ,阐述了初步认识 ,提出了供讨论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1876年长江中下游发生了由秘密社会策划的旨在推翻清王朝统治的"妖术"恐慌事件。徽州文书中的缉拿秘密社会分子的"手谕"就是关于该事件的。"手谕"的主要内容是歙县知县饬令三十一都二图士绅董文会督同捕保严拿该事件中漏网的秘密社会分子。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探讨新石器时代中国黄河中游、长江下游和北方地区石犁的主要发现情况、形制大小、使用时间和方式方法,及其出现和使用的意义等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9.
汉江是长江最大的支流,汉江中下游地区是湖北省经济基础最强的地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从汉江的丹江口水库调水供给华北地区,水源地主要在湖北省境内,大坝加高、库区淹没、移民安置、下泄水量减少对湖北发展带来一系列影响。文章在对湖北汉江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生态安全问题、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和未来经济发展趋势概述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中线调水对湖北汉江中下游干流供水区水资源利用和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引江济汉优化利用两江水资源。提出湖北省应抓住机遇,兴利除弊,积极采取应对措施:解决好移民安置问题,优化区域规划,加强汉江现代水利工程建设,发挥工程的综合效益,进行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科学合理综合利用长江、汉江两江水资源,使湖北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促进湖北“中部崛起”。  相似文献   

20.
该文主要讨论商代长江中游地区铜矿的开发问题。从中国铜矿资源的分布特征入手,确认长江中下游地区为著名的铜矿带,又根据考古资料确定早在商代这里已开始铜矿的开采,而且殷人南下与这里的铜矿有关。在讨论其开采技术的基础上,认为所开采的红铜资源坏仅为商王朝大量铸造青铜器提供了物质保证,也促进了当地青铜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