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华民族是一个文化悠久的古国,具有四千年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世界上文化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远在文字产生以前,我们勤劳勇敢而富有智慧的祖先就以非凡的创造力,创造了极其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我国文学史上先后出现了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多种文学样式。诗歌则以它诞生早、数量多、成就大,在文学  相似文献   

2.
曹丕诗歌的“士气”体现在多抒发温柔敦厚之情,好采撷美善细微之物,常熔铸悲凄伤感之句,爱选择音轻调弱之韵,善运用委婉含蓄之法。而形成曹丕诗歌有“士气”的原因,乃在于他所具有的久经历练、善于权变,武兼备、以见长,宽猛相济、恩威并施,尊奉儒学、排斥异端等方面的个性气质,以及他对前代诗歌特别是对李陵诗歌的继承和发展,并受到了建安至黄初这两个时代诗风变迁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科学·宗教·道德生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以来,人类的物质发展水平借助科学有了极大的提高,但人类的幸福感、道德自律、审美情趣和共同生活的智慧没有同步的提升。这表现为人的生存的虚无化和价值观的低俗化。如果我们正视历史,就能体会到宗教的社会整合和赋予意义的功能。也许我们应当意识到:科学、宗教、艺术是人类面对自然发展出来的三种不同的、彼此无法替代的互补的认知方式。宗教与科学在当代的接触也促进了宗教的改变,使得她有可能与现代理性和谐地组成“经纬”关系,共同编织现代全球的文化生态。断言“人类历史未来的方向取决于现代人如何看待科学与宗教的关系”可能不是危言耸听。  相似文献   

4.
孔子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一首好诗,既是一幅艺术珍品、又是一篇美育教材,更是一面政治明镜。在诗歌教学中,教师不断地引导学生品味诗歌的语言、感受诗歌的形象、鉴赏诗歌的意境、领悟诗歌的底蕴,就能使学生的心灵受到感染、情操得到熏陶、人格得到升华,充分显示出诗歌的教化力量。  相似文献   

5.
诗歌鉴赏是高考试卷上一道亮丽的风景,2004年高考对这一内容的考查,更多地关注到诗歌的意象、意境和意趣,又出现了一些新的亮点。  相似文献   

6.
许榕 《上海教育》2002,(23):24-24
近几年,许多校长都在思考自己学校的办学方向、办学理念,这是对确定学校文化的一种思考。学校文化确立的过程,是传承、发展、创新的过程。任何一所学校,特别是有一定办学历史的学校,都有自己的某种特色,这种特色、这种文化,源于我国久远的文化、源于学校所在地域的历史文化,源于学校几代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期,社会文化呈现出前所未  相似文献   

7.
柏铭久,1945年生,辽宁海城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重庆市作协全委会委员,万州区作家协会名誉主席,万州诗歌创委会主任。上世纪六十年代在校期间就与同学组织"狂飙诗社"。曾为四川省巴金文学院专业创作员,三峡文学院专业作家。曾在《人民文学》、《诗刊》、《中国作家》、《十月》、《青年文学》、《星星诗刊》、《诗选刊》、《中国诗人》、《绿风》、《诗潮》、《诗歌月刊》、《山花》、《中西诗歌》、《上海文学》、《萌芽》、《散文》、《人民日报》、台湾《笠》、美国《明报》等报刊发表大量诗歌、评论、散文等。出版散文诗集、诗集《沉思的风景》、《情感的边缘》、《黛水之光》、《神女峰背后》、《叙述中的抵达》、《时光之轮》、《红透的山谷》等9种。有散文诗、诗歌、散文选入《中国诗歌精选》、《中国年度最佳诗歌》、  相似文献   

8.
诗悟的核心在于悟,在于对诗歌的整体感悟。鉴赏诗歌,经历了感性、理性阶段后,我们还要讲究一种悟性,一种灵感。关于悟,明人陆世仪曾说:“人性中皆有悟,必工夫不断,悟头始出,如石中皆有火,必敲击不已,火光始现,然得火不难,得火之后,须承之以艾,继之以油,然后其可以不灭。得悟亦不难,得悟之后,须继之以躬行,深之以学问,然后悟可以常继。”如果说,[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2006年山东省高考作题令人耳目一新。话题材料是名诗人雷抒雁的一首诗歌《星星》:仰望星空的人/总以为星星就是宝石/晶莹,透亮,没有纤瑕/飞上星星的人知道/那里有灰尘、石渣/和地球一样复杂。要求考生依据对这首诗歌的感悟与联想写一篇章。笔以为2006年山东省高考作题具有“趣”“雅”“辩”“限”的特点,是一道值得肯定的好题。  相似文献   

10.
赵翼把诗歌创作指向了人的日常家庭生活,抒发真情实感,张扬人性"真"、"善"之美,并以其史家的灼见,更多表现的则是对人的现实生存的忧患意识,对宇宙自然人生的哲性人文思考,对抑制人欲的宗教意识的强烈怀疑、蔑视与批判,以及对人格平等、独立个性、反对封建的民主思想的不同程度的张扬,从而使其诗歌具有了近代人文意蕴,促进了近代启蒙思想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李雪梅 《初中生》2007,(4):8-19
近两年来,地域文化类试题走进了初中语文试卷。这是落实语文新课标精神的体现,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爱乡热情,传承了人类的优秀传统文化。[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狄金森一生苦苦地追寻爱情,却终老独身;她渴望成名,但在世时仅发表几首诗;她从 小深受宗教的熏染,然而终生未成为基督徒。狄金森的一生充满了痛苦、矛盾和压力,她的诗歌再 现了她的心理历程。  相似文献   

13.
小学语教材中,儿童学占有相当的比例。童话、寓言、儿童诗歌等在小学语课本中都选编了一些传统名篇。儿童学有其自身的特点.在教学中教师应报据不同体裁,采用恰当的教学形式和方法,力求进到最佳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4.
女性叙事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达到顶峰,而综观20世纪女性文学的发展,其叙事无不是遵循着理念/原欲/存在的循环论机制,只是在各个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侧重点而已.这种循环论的叙事方式,从追寻一种生命体验和文化立场(理念)出发,经过以血代墨的躯体叙事(原欲的呈现),企图颠覆现实的生存状态(叩问历史存在),最后又回归生命/文化的理念层面.女性叙事作为一种边缘化的写作状态,在形而上的理念的关照下,经受形而下的原欲和现实的磨练和洗礼,最终螺旋式地促进理念的提升,从而使女性文学从文化的边缘向中心靠近.  相似文献   

15.
知识经济·学习社会·终身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世纪,更是学习和教育的世纪。知识经济的崛起使信息革命导向一个学习意识普遍化和学习行为社会化的学习社会。学习即生活,生活要学习,这已成为学习社会的基本生存状态。终身教育是学习社会形成的基础,是加强经济的成功之本。传统的一次性学校教育已很难满足和适应知识经济与学习社会的需要,必须进行一场教育革命,构建终身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6.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中学生应具备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文学鉴赏题是今后中高考语文命题的一项重要内容,而诗歌的鉴赏是近年来注入语文试卷的一股新鲜的血液。现代诗歌是诗人心灵与自然界、社会碰撞而产生的火花、顿悟、幻想而创作成功的,它  相似文献   

17.
在18世纪的多数思想家为科技理性摇旗呐喊、倡导人类要充分享用一切文明成果时,卢梭即从人生存的角度对科学和艺术进行反思。卢梭先于康德提出“人的感性与理性相统一”的命题,显示了他对人的问题的深切关注。而这一人学思想反映到艺术哲学领域,必然体现为标榜伦理、崇尚自然和张扬浪漫的文艺价值观。  相似文献   

18.
杨煌 《政治课教学》2003,(4):F002-F002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这三个坚持,是我们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坚持与时俱进是坚持党的先进性的前提,是实现党的先进性的途径。党的先进性,是坚持与时俱进的目标和结果。坚持与时俱进,坚持党的先进性,归根结底要落实到坚持执政为民,落实到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上。坚持与时俱进之所以是…  相似文献   

19.
暴力的抒情以及传统和暴力的复杂关系,是理解李亚伟诗歌的核心,也可理解为是李亚伟诗歌写作的原动力。从其诗作中,我们可以读到李亚伟莽汉式的温柔、传统的温柔,这与暴力有关,而又可以归属于古典。  相似文献   

20.
在诗歌艺术理论中,"象"的撷取一直是诗歌创作的重点,从远古的实景实事到中国传统诗歌中的虚象,再到现代的意象派,"象"作为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在不断地绵延发展,它一方面是对于传统的传承,另一方面又在开拓和创新,不断地丰富着自己的内涵和外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