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浅谈对比分析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一、英汉语定语位置的对比分析;二、英语短语动词的对比分析;三句型的表层结构同深层结构的对比分析;四、用句型转换法对前后两种句型进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2.
所谓“定名”结构,就是定语和名词中心语的组合关系,亦即名词性偏正词组。本文试图对《诗经》中的“定名”结构从组合层次这个方面进行分析,让人们对《诗经》中的“定名”结构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使之作为先秦语法比较研究的一个材料。 名词中心语前的定语,由一个词构成的,我们称作一层定语,两个词构成的称作二层定语,余以此类推。  相似文献   

3.
每一种语言都有其独特性。本文就蒙授班学生在说话、造句、作文中常见的语序错误进行了归纳分类,指出了错误原因,并作了修改。针对产生病句的原因,从受母语思维的干扰及汉语语法知识掌握不够等两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分析;同时针对汉语句予中定语或壮语的几个组成部分,这几个部分如何组织起来修饰限制中心语,并产生怎样的结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汉语中构成短语的词与词之间的结构关系有主谓、述宾、述补、定中、状中五种。由于汉语句子与短语的结构构造基本一致,所以汉语的句法成分根据构成句子的词与词之间不同的结构关系可以分为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中心语和独立语。主语和谓语是现代汉语语法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两部分。但汉语是一种分析性语言,其典型特点就是句子的结构很松散,话题突出,主语可有,也可缺失或省略,没有形态标记,这些特点让学习者无法轻松辨析主语。因此,在对留学生的汉语教学中,对主语如何界定,如何区分主语和话题,给留学生理清这两者的区别和联系,主语和话题的教学应该达到什么程度,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试对这三个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在汉语的句法语义关系中,一种是状语同谓词中心语句法与语义相一致的情形;另一种是状语语义指向主语、宾语及状语语义的双指向等情形,这表明状语具有多功能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浅谈英汉定语语序之异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试就英汉两种语言的定语和中心语的语序作一个简要的分析和比较,通过英汉定语位置的比较,本文将帮助英语学习者对此有全面的了解,可以提高英语学习的效率。  相似文献   

7.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定语从句和同位语从句是学生倍感困难的语法,因为两者从表面上看非常相似,但我们知道它们完全不一样。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不妨先来看两个例句:(1)the bookthat he is readingis a story-book.他正在看的那本书是本故事书。(2)the newsthat we would have a party made us ex-cited.我们要举行晚会的消息让我们很兴奋。上面第一句的划线部分是定语从句,第二句中的划线部分是同位语从句,两者看上去很相似,但如果我们稍微分析一下它们的句子结构及其在句中的作用,就不难发现两者的差异。一、定义不同,作用不同定语从句就是放在先行词(名词或代词)后面作定语修饰该词的主谓结构。that引起的定语从句主要起修饰或限定的作用,在结构和意义上从句与先行词关系密切。上述第一句中的定语从句就是用来修饰先行词the book的,关系词that取代先行词在从句中做宾语。如果去掉从句,剩下的部分就会意思不清楚,指代不明确,不知道谁读的那本书是故事书。因此这种限定性的定语从句是绝对不能省去的。同位语从句就是放在先行词(名词或代词)后面用以说明或解...  相似文献   

8.
对主谓谓语句的划界问题 ,语法界有不同意见。现代汉语教学中 ,常常遇到一些疑难 ,以致把该是主谓谓语句的看作一般主谓句 ,不该是主谓谓语句的却看作主谓谓语句。本文从教学研究的角度 ,侧重讨论 :是大主语还是定语 ;是大主语还是状语 ;是主谓谓语句还是连动句 ;是大小主语有复指关系的主谓谓语句还是复句四个问题  相似文献   

9.
与汉语相比,英语定语、状语的位置要灵活得多,这是与汉语区别较大的地方。这种区别初学者往往难于把握,加之受汉语习惯的影响,常看到他们按汉语定语、状语的位置来安排英语句子,造出一些汉语似的英语句。在教学中,从学生的书面作业或口头练习中不乏这样的错误例句,如:1.I tomorrow go buy things(我明天要去买东西)。2.The ball team every year always goes to Beijing.(球队每年都要去北京)。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汉日空间维度形容词"薄"和「薄い」为研究对象,从句法的角度对其语义的异同进行了分析。共同点是:作定语时,都可以表示厚度小;液体浓度小;人与人感情浅;利润少。作状语时,两者都可以修饰依附性动词。不同点是:作定语时,汉语有"脸皮薄"的用法,而日语没有。日语有很多抽象意义的用法,而汉语没有。作状语时,日语可以修饰除依附性动词外的一般动词,而汉语则不常见。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汉语拟态词的分类、词形构成、语法功能以及感情色彩进行探讨,得到了以下结论:(1)分类:四字熟语、ABB型、AABB型、ABAB型、A里AB型和AA型六类。(2)词形构成:双音节、3音节和4音节词。(3)语法功能:定语、状语、谓语和补语。(4)感情色彩:"A里AB型"一般表示轻视、憎恶的主观感情。其他类型的词充当句子的状语和补语时,表示强调或者程度大的意思。但当充当定语和谓语时,它已经失去了可爱和亲切的意思,也不能表示程度小的意思。  相似文献   

12.
离合词以动宾式离合词为主,动宾式离合词扩展式形成的主要原因来自它的句法内部。当它扩展时,它的插入成分通过两种途径产生:一是论元增容,二是论元提升。当这些论元投射到句法层面时,由于受句法位置有限性的制约,只能出现在非论元位置"定语"上,从而使其呈现出"能合能离"的特性。  相似文献   

13.
定语是英汉语句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英语定语的习得是英语学习的难点之一。本文对英汉双语的定语进行了一系列的比较,并通过实验找出了中国高校学生学习英语定语的问题症结所在,又提出了相关的解决方法,为今后的英语教学与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汉 语和英语的定语表示法有许多相同的地方 :如汉英的定语都可以由名词、代词、数词、形容词、介词结构 (介词短语 )担任。然而 ,这两种语言的定语表示法也存在着各种差别。在汉语中 ,动词可以直接用作定语 ,而在英语中 ,动词不能直接用作定语 ,需将其变成非谓语形式 :即不定式、分词、动名词的形式 ,才能用来作定语。本文拟就汉英定语表示法作一比较 ,并对汉语定语的英译作初步的研究和探讨。一、名词作定语 :汉英都可以用名词作定语。一般都置于被修饰名词之前。汉语的名词作定语时 ,一般在其后加“的”字。而英语的名词作定语 ,一般要用…  相似文献   

15.
在古汉语中,有相当数量的定语(不包括领属性和同一性定语)置于中心词之后。一些语法书中,从后置定语同中心词的关系上进行分析,或认为这是“使中心词突出”,或认为“较长的形容词加在中心词之上不习惯”等等。在古文句子中,倘光有后置定语,那么我们从后置定语同中心词的关系上分析出“使中心词突出”,这是无可置疑的。倘若中心词前后都有定语,是否可抛开前定语不论,仍然认为后置定语之所以后置仅在于突出中心词呢?是否就是“较长的形容语加在中心词之上是不习惯”才后置的呢?对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心理发生和发展的角度,分析讨论了以作为刺激和反应的行为句为基础的词的心理范畴化过程,指出调必须通过对象认知才能从行为句中独立出来或获得独立的意识.这时的行为句便具有了语句模式的作用.该作用不仅辖制被独立出来的形式成分的范畴化,也从语言形式上辖制着人们的认知范畴.难以被独立出来的词(如形式意义顽强的结构调)既可被动地由被认知过程独立出来的词的对象之间的关系予以体现,也可在轮到认知对象之间的关系成为认知对象时被独立出来.  相似文献   

17.
英语中的定语从句分限制性定语从句(Restrictive Atributive Clause)和非限制性定语从句(Non-restrictive Atributive Clause)两种,二者皆属后置定语。 定语从句如在行文中用之得当,可以收到“全句虽长,但脉络清晰、严谨贯通”的表达效果。 笔者在本文中试图对非限制性定语从句做一下初步的探讨,并顺便请教于同行。 先看一下以上所提两种定语从句之区别:  相似文献   

18.
大学英语教学传统上主要从语义、语用角度对定语从句展开描写和解释,但解释定语从句连接词所采取的循环论证策略和汉语相应称谓的缺位加重了以汉语为母语的学生对定语从句的理解难度。信息输出时,汉语学生或者回避使用定语从句,或者由于错误使用关系代词而导致句子结构出现问题。从语言分析系统的语形角度看,定语从句是英语避免重复的实用手段...  相似文献   

19.
定语是修饰限定名词或代词的语言单位。汉语的定语和英语的定语存在着许多的差异。汉语是左向分枝语言,定语成分主要是放在所修饰的中心词前面。而英语是右向分枝语言,定语修饰语主要放在中心词的后面。我们在做英汉互译时,要采用灵活多变的翻译手法,正确地处理汉英定语修饰语与中心词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重动句是汉语里的一种特殊句式,它的特点是在句中重复运用同一个动词.本文分析重动句的句法结构和语义特征,指出重动句可分为不带标记类重动句和带标记类重动句,其标记词有助词"得","了"和介词"到"等.并且分析得出动补短语V2C为重动句的语义重心,动补短语V2C对动宾短语V1O在语义表达上存在多种制约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