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教育家克梅尼斯特·富勒认为, “所有的孩子生来都是天才,但我们在他们生命最初的6年磨掉了他们的天资”。调查表明,一般人在5岁时就可具有90%的创造力,在7岁时具有10%的创造力,而8岁以后其创造力就下降为2%了,这充分说明,人智力开发的关键期在6岁以前。这对我们的幼儿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怎样好好地把握  相似文献   

2.
教育家克梅尼斯特·富勒认为:"所有的孩子生来都是天才,但我们在他们生命最初的6年磨掉了他们的天资."美国一项调查表明,一般人在5岁时可具有90%的创造力,在7岁时可具有10%的创造力,而8岁以后其创造力就下降为2%了,这充分说明,人的智力开发关键是在6岁以前.  相似文献   

3.
<正>玩是孩子的天性,寓教于乐是最能体现幼儿素质教育的特色之一。幼儿在3-6岁时的想象力是最强的,并且,这种极强的想象力也带动了他们创造力的发展。可以说,在幼儿园的这三年幼儿的智力发展最迅速,他们的思维极其活跃,想象力也非常丰富,具有极强的可塑性。对于儿童的创造力,陶行知先生也非常重视,他曾经说过:"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必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在这个阶段,幼  相似文献   

4.
苏联杰出的教育家安东谢苗诺维奇·马卡连柯曾说,教育的基础主要是在五岁以前奠定的,它占教育过程的80%.美国的一项调查也表明,一般人在五岁时能够具有90%的创造力;在七岁时具有10%的创造力;八岁以后创造力就下降为2%.我国著名的教育先驱陶行之说,儿童的创造力是祷告至少经过50万年与环境适应、斗争所获得而传下来的才能精华,教育的关键是能解放儿童的创造力以利于以后人事创造工作.  相似文献   

5.
创造力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和任务,产生具有社会或个人价值并具有新颖独特成分的一种能力品质,主要包括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创造性个性倾向。这是优秀人才的关键性特征。研究表明,25~40岁是一个人成才的最佳年龄。有学者对711名发明家进行过研究,发现他们首次发明的平均年龄是21.3岁。青少年虽然还未到一生创造力的最高峰时期,但已经处在创造力最佳发展年龄的前端。历史上无数发明家在青少年时期就表现出卓越的创造才华。如伽利略17岁就发现了钟摆原理,伽罗华17岁创立群论,爱迪生21岁取得第一项发明专利,牛顿23岁创立微积分,王勃14岁已…  相似文献   

6.
在人的一生中,儿童期的创造力的培养非常重要,它将对一个人以后创造力的形成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儿童大部分时间在家庭中度过。那么,家庭教育应如何培养其创造力呢 ?我们认为以下几方面显得尤为重要 :  1.保护儿童的好奇心   儿童的好奇心是其创造力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表现,是创造的巨大动力,如果没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就不可能产生对社会和人类具有巨大价值的发明和创造。儿童通常对事物表现强烈的好奇心,他们会以自己的方式去探索事物,发现事物。 3— 6、 7岁之间的儿童,由于好奇心强,头脑里充满天真的幻想,成人切不可轻…  相似文献   

7.
3~6岁儿童的思维不受习惯的约束,都在不同程度上表现出创造力。家长,尤其是幼儿园的老师,要为他们创设条件,保护和发展孩子刚萌发的创造力。为此,我们设置了实践角,作为培养孩子创造力的一种途  相似文献   

8.
李阳 《辽宁教育》2003,(7):73-77
第二篇:因为自愿,所以喜欢 ·择业:在小学任教是大多数教师自愿的选择 现代社会中,职业的选择越来越具有双向性,不仅仅是职业选择人,更多的是人选择职业.人们在确定自己的职业角色时,比计划经济时期组织分配工作有了前所未有的主动权和自觉性.人们从事某一项工作时并不仅仅考虑这份工作是否需要自己,还要考虑自己愿不愿意从事这份工作.愿意做了,才能做得愉快,做得有成就,才能有发自内心的敬业态度和奉献精神.对小学教师而言,是否自愿选择干这一行更为重要,因为他们不仅要教书,更要育人,而且教育的对象是6至12岁的儿童.对于这些纯粹意义上的孩子,做教师的,如果不是心甘情愿,就不可能有足够的耐心与爱心、热情与创造力,也不可能真正走进孩子们的内心去了解、理解和尊重他们,进而完成教育他们的责任.庆幸的是,参加本次调查的老师们,有78%自愿选择在小学任教并担任语文教师.  相似文献   

9.
美国一个权威的咨询机构,曾对小孩进行过一次测试,结果非常惊人。他们发现,孩子1岁的时候,想像力、创造力高达96%,但随着年龄增长而减少,7岁时(上学以后)发生逆转;到10岁的时候,孩子丰富的想像力、创造力不见了,只剩下原来的4%。孩子们的想像力和创造力究竟怎么不见了?于是,该机构决定对1万名孩子进行跟踪调查,对他们的各成长阶段进行监控。最后发现,小孩在成长(0岁~10岁)的过程中,平均要遭受超过两万次的“伤害”。其中对幼小的心灵伤害最大的,就是来自父母的“破坏性批评”。一般说来,破坏性批评有三种表现。第一种是进行人身攻击。即批…  相似文献   

10.
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当孩子刚刚握笔时,就具备了涂画的能力。最早的在一岁多就开始,他们几乎是反复涂抹一些谁也辨认不出的线条、符号。到了4岁,他们便已开始用符号图画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在纸上表现出对他们来说十分新奇的世界。他们总是把观察到的外界事物,揉入自己稚嫩的情感去想象、加工、联结。画面天真烂漫,有些似乎并不实际。但这些足以证明,幼儿天生就具有独特的创造力。对于我们幼儿教师来说,该如何在教学中更大程度地培养和发挥幼儿的这种创造性呢?  相似文献   

11.
国内外很多高创造力者在少儿时期曾经大量阅读。鲁迅、郭沫若、冰心、高尔基等文学天才如此,很多大思想家也如此。例如卢梭五六岁就常与父亲通宵达旦读书,列宁5岁开始读书,7岁就成了图书馆的积极读者,周恩来11岁前已经阅览了许多古今传记、小说、笔记。即使自然科学方面的很多高创造力者也如此,例如控制论创始人维纳说: “我是个无所不读的人。八岁时由于贪婪地阅读我所能得到的任何书,我的眼睛感到疲劳,八岁半时双目开始折磨我”。  相似文献   

12.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不久前,教育进展国际评估组织对全球21个国家进行的调查显示,中国孩子的计算能力排名世界第一,想象力却排名倒数第一,创造力排名倒数第五。美国一个权威咨询机构的调查结果表明:孩子1岁时,想象力、创造力高达96%,可这种情况在7岁上学以后发生逆转。到10岁时,孩子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只剩下4%。本文就如何在低段语文教学中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作探讨。  相似文献   

13.
佚名 《科技文萃》2004,(8):162-166
特里姆布雷和其他国家的科学家现在已经证明,人类从开始呼吸第一口气时,就具有感觉愤怒的能力,一个4个月大的婴儿就可以表达他的愤怒.等孩子长到2岁的时候,以发脾气为表现形式暴力行动达到顶峰.到3岁的时候,他们的暴力行为反而开始下降.对绝大多数人来说,从3岁开始,在整个的一生中,人的暴力程度呈下降之势.只有大约5%的人在青年时代仍保持着相对稳定的暴力性格.他们是这个社会最危险的一群人. 我们有时候难免看到震惊世界的杀人案件,人们在震惊之余也在问:是什么原因会使一个人可能因为一件小事就大开杀戒?人的暴力行为究竟是怎么回事?  相似文献   

14.
郁晶霓 《文教资料》2005,(2):145-146
一、研究目的及意义:创造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人类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都必须依靠生生不息的创造精神,创造力与想象力培养的重要性早已被社会所重视。在19世纪时,福禄培尔就已经将创造力和想象力与儿童的精神生活密切联系在一起。塞希尔等人则认为,创造力的发展是幼儿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标志。现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不断向前发展着,每天都会出现新的变化。我们所教育的孩子长大成人时会面临许多挑战,要迎接这些挑战,他们就必须具有很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我们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发现幼儿对文学活动非常感兴趣,因此我们力…  相似文献   

15.
随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幼儿教育也越来越被重视起来了,发展幼儿创造力成了学前美术教育的主要任务。对于幼儿来说,创造力是他们与生俱来的属性,在这一阶段他们的想象力正逐渐由贫乏和零碎向丰富和完整发展,所以老师要抓住这一特点对幼儿的创造力进行培养。在创造力的培养过程中,绘画尤其是创意画对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具有独特的作用,也是培养儿童创造力的重要途径,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根据幼儿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范围对幼儿的绘画进行恰当的启发和指导,不能将自己的思想强加给幼儿而扼杀了他们的创造力。就幼儿创造力的发展与创意绘画之间的关系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发展幼儿创造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创造力在人的各种潜能中至关重要。创造力潜能展示越充分,对其它各方面素质发展的促进越有效,人的整体素质也就越高。学前期是个体最富有创造力的时期,培养学前儿童的创造力是对他们进行素质启蒙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做为一名幼儿教师,通过多年的教育实践,我认为在活...  相似文献   

17.
古往今来,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涌现出了无数志士能人,他们因为震古烁今的创造性业绩而名垂青史.提起创造者,人们往往会对他们肃然起敬,他们也确实是人类智慧的骄傲.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创造过程本身的复杂性,使创造力和创造过程蒙上了一层神秘的帷幕,创造力被视为极少数天才人物独有的天赋才能.尽管早在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就研究了科学创造的程序和方法,然而直至三十年代末创造学的奠基人奥斯本首创“头脑风暴法”①(BrainStorming,又意译为“智力激励法”等.简称“BS”法),并于五十年代发起了用“BS”法进行创造力训练的运动,以及五十年代中后期,在犹他大学召开了全美创造力开发研讨会后,那种认为创造力是先天的,不能通过后天训练而提高的传统偏见才开始被打破,从而得到了一个来之不易的科学结论:②创造力是作为智慧生物的人类普遍具有的才能!人的创造力的提高是可以通过训练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8.
我认为我们这个世纪的人类寿命预计会增长. 第一个发现就是说人类在20世纪初达到65岁的人,他们等于活过了19世纪30年代儿童时期的疾病的幸存者,他们虽然逃过了这些儿童时期的疾病,但是他们的身体状况并不好,比同龄人的身体状况要差,他们有很多人都感染了一些慢性的长期的病症.他们在十几岁的时候有1/6的人就有严重的残疾,而且到了将近40岁的时候,一半人就有这样的病症,而到50岁的时候,他们有的还能再活20多岁,但他们是有病症的,比如残疾,我的同龄人就是20世纪20年代出生的,他们身体要差得很多.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3-5岁幼儿口语叙事能力对创造力发展的影响,采用修订后的叙事评估工具(NAP)与创造力测评工具(EPoC)对108名3-5岁幼儿进行个体施测。研究结果表明:(1)3-5岁幼儿口语叙事能力随年龄不断增长,4岁为快速发展期;(2)创造力的整体发展趋势随年龄增长呈倒U型,即在3-4岁幼儿创造力随年龄不断提高,在5岁时随年龄增长而下降;(3)3-5岁幼儿创造力与口语叙事能力发展均无显著性别差异;(4)3-5岁幼儿口语叙事能力中故事语法维度对幼儿发散性思维与语言创造力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贡献率分别为7.6%和11.4%。  相似文献   

20.
青少年阅读经典著作的现代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一家颇具影响力的报纸报道说:英国的教育家不但提出了儿童在四岁时就该读莎士比亚,而且有的幼儿园从小班已开始尝试,并且获得了可喜的成果.英国皇家莎士比亚公司有关人士说,如果等儿童到十四岁时再叫他们读莎士比亚,那就太晚了.他们提出孩子在四岁时还不会被语言所吓住,他们在那时候就接受莎剧,反而获得了崭新的语言境界.英国人对于自己民族文化伟大代表作的那种无可比拟的崇敬和骄傲的精神心理不能不让人肃然起敬![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