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洋 《新闻世界》2013,(8):223-224
对台广播事业作为我国广播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宣传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宣传内容具有高度的政治性和宣传性。在我国,媒体的定位是党和政府的“喉舌”,所以对台广播的宣传内容是和同一时期党和政府的对台政策相符合的。本文考察20世纪90年代对台广播的发展,并结合同一时期党和政府的相关政象,试图梳理出90年代对台广播宣传思路的演变。  相似文献   

2.
刘涛 《东南传播》2013,(4):27-30
几十年来,广播媒体在对台宣传及对台经贸文化交流中一直都在发挥重要作用,并且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呈现不同的特点。这些特点和中共中央的对台政策息息相关,用现实的眼光回头凝眸,分析、评价对台广播的发展之路,也许能够更好地理解对台广播的价值。同时也让我们认识到,海峡两岸的同胞需要进一步的了解、认识、交流、互动。我们要利用广播媒体的平台,拓展对台交流的空间,为两岸同胞共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梦,尽广播媒体的力量。  相似文献   

3.
邹志伟  洪蕾 《今传媒》2010,18(9):154-156
作为两岸政治对峙的特殊情况,对台广播因有较强的政治色彩,文风、语态上常出现制式宣传、宏大叙述等误区,导致报道的可听性不强,无法"入耳"更难以"入脑、入心"。增强对台广播的可听性,须贴近并服务于台湾听众的接受心理和接受习惯,文风和语态上淡化宣传味,善用多种表现手法增强感染力,在表现手法上加强"细节描写"、追求"报道艺术"、善于"留白",以增加报道的可听元素。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以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电视节目对台宣传为例,分析对台宣传取得的成效以及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探讨如何进一步发挥闽台之间的"五缘"优势,改进传播策略,增强对台宣传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陈锡宏 《中国广播》2007,(12):29-31,34
对台广播既是对台宣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台舆论战、心理战、法律战的一个重要内容。平时争取民心、影响岛内民意归属;战时攻心夺志,不战而屈人之兵。在这当中,对台广播军事宣传不仅是不可或缺的内容,更是着力打造的重点和必须强化的优势,有着特殊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6.
如何将大陆出台的一系列惠及台湾同胞,促进祖国统一的政策,更有效地对台湾同胞进行宣传,一直是对台广播有效性提升需要破解的课题之一.本文从对台广播节目受众变化、传播环境影响等方面入手,研究分析改进对台广播政策类节目话语表达的务实策略,以便更好地发挥对台广播作用,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做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7.
陈致烽 《新闻传播》2009,(10):88-88
广播是大陆政府对台宣传的一支重要力量,具有较强的政治性、政策性和策略性,是政府对台新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目前形势下,对台广播是我国广播事业的一个重要部分,这项工作关系到维护国家的主权与尊严,关系到维持长治久安的局面。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对台工作领导小组组长胡锦涛于2004年8月明确指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台广播,要做到“入岛、入户、入脑”。  相似文献   

8.
叶亦武 《东南传播》2016,(10):31-32
海峡两岸同根同源。海峡两岸民间交流不断深入是大势所趋,闽南话对台广播如何在融合与创新间,在情感的宣传上,走出一条"可听"的"味道"元素,以情感共鸣拉近台湾同胞的心理距离,体现闽南话对台广播的功能与特质,无疑是闽南话对台广播同仁的思考方向。本文以东山人民广播电台闽南话节目《海峡七彩虹》为例,阐述情感元素在对台广播中的重要性,探讨对台广播节目应该如何更好地运用情感元素,提升对台传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在对台广播宣传中,两岸广播合作将有利于实现传播效果的最优化。在具体操作中,既要"坚持以我为主"的原则,又要注意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正近年来,河南濮阳广播电视台新闻综合频率本着"新闻立台,评论强台"宗旨,充分发挥广播评论的短、快优势,更好地彰显广播媒体的思想性、权威性,增强了新闻广播宣传的舆论力量。广播宣传是靠声音传达思想的,广播声音一瞬即逝,听众来不及仔细琢磨,因此,广播评论在文风、表现手法、语言等方面要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如何写好符合广播特点要求的评论,也就成了一门独特的艺术。  相似文献   

11.
张想苹  赵新 《东南传播》2011,(11):32-34
戏曲是传统文化和传统艺术的综合,在对台广播宣传中,以戏曲为载体,使两岸同胞对传统文化达成共识,这是当今戏曲广播的新机遇和新挑战。目前海峡两岸戏曲的现状是“最好的演员在大陆,最好的观众在台湾”,作为对台广播媒体,应该适应形势,根据台湾民众的需求传递戏曲资讯,以戏曲艺术作为媒介,传递同宗、同源、血脉相连的华夏之情。在新形势...  相似文献   

12.
孙浩 《新闻传播》2012,(4):166+168
近年来,随着海峡两岸商签多项经济合作协议,两岸的交流交往达到了空前规模,适应这种情况,对台广播的舆论导向也从"政治驳异"转向了"文化认同",广播文化类报道在对台宣传中起到的作用大大增强,本文旨在从广播音响报道这一基本新闻形式的属性和功能入手,分析对台文化报道在目前的发展状况和未来的前景。  相似文献   

13.
新闻报道视角的选择对于提升新闻报道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对台广播报道的特点,阐述选择对台广播新闻报道视角与提升对台广播宣传效果的关系,具体分析对台广播新闻报道视角,并提出选择对台广播新闻报道视角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4.
黄月慧 《东南传播》2011,(4):127-129
对台湾广播是祖国大陆以居住在台湾地区的民众为目标受众的定向性广播,担负着争取民心、加强民族凝聚力的特殊作用.旅游类广播节目因其旅游题材政治关联度较低,又和中华文化传承、民族认同有着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具有在"随风潜入夜"中实现"润物细无声"的对台宣传优势.本文以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东南广播公司在台湾26家电台"置入"播出...  相似文献   

15.
在对台舆论宣传中,如何切实改善两岸关系,塑造一个友善、亲切、尊重台湾、值得台湾信任的大陆形象,是我们对台舆论宣传工作重大和长期的任务。在这个问题上,心态和情感因素无疑是十分重要的,我们要力求达到这样的效果:"舆论宣传工作者在舆论宣传中动之以情,使舆论宣传对象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互联网成为海峡两岸人民的一种生活方式,两岸关系进入了和平发展的轨道,两岸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技术等诸多方面都有各自新的特点,两岸互动因此而有新的方式与内容,台湾受众政治、社会、阅听心理以及对对台宣传的期待与需要更有新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以沟通两岸、"寄希望于台湾人民"、争取台湾民心为基本任务的对台宣传受到极其深刻的影响,其传播环境发生巨变,指导对台宣传的传统党报理论与传统运行机制难以适应新形势,在互联网时代需适时更新,在宣传战略、策略和战术上也应与时俱进,以适应对台宣传的实际需要,切实强化对台宣传效果。  相似文献   

17.
郑钦 《中国广播》2007,(9):11-14
对台湾广播是人民广播事业中一个特殊的对象性广播,它既担负着宣传党和政府对台政策的重要使命,又是沟通两年同胞亲情,传承中华文明的纽带和桥梁。在这个看不见的空中舞台上,几代广播人一直在积极地探索初中。2003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觉成了首次对台广播效果大型入岛调查,对台湾本土听众的结构、需求和接受心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从而使对台广播节目有了更准确清晰的定位,并推动了对台广播理论发生深刻变化。近年来,祖国大陆对台广播的思维正在由宣传型向传播型转变,遵守传播规律,重视台湾同胞对母体文化的身份认同,尊重台湾同胞的诉求需要和接受习惯.以各种传播方式逐渐提高对台广播的实效,已经成为各地涉台广播机构的共识。本期“特别策划”推出这组来自各地涉台广播机构相关人员的文章,是对台广播理论和实践的一次公开梳理和展示,对其他传播对象的研究也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对台宣传直接"入岛落地"受到种种限制的情况下,利用台湾媒体进行"二次传播"日益成为加强对台宣传效果的重要方式。分析近年来海峡之声稿件被岛内媒体转引情况可以发现,重大活动、敏感话题以及军事安全等方面内容被"二次传播"的比例较高。充分利用这一特点,紧紧抓住台湾媒体的关注点,将之作为打开对台传播有效性的金钥匙,努力通过"二次传播"的方式更好地实现报道内容在岛内直接落地,有效增强对台宣传实效。  相似文献   

19.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对台广播宣传的地位与功能已经发生了改变,但宣传观念、宣传方式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转变,存在着一些传播错位的现象.本文在分析对台广播宣传中存在的错位现象的基础上,探讨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谢治国 《中国广播》2009,(10):43-45
中央台对台方言广播在对台宣传当中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一年多来,虽然台湾局势发生了积极变化,但对台方言广播的重要性仍然不容忽视。结合近年来对台方言广播的实际情况,本文在以下几个方面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对台方言广播要在立足方言特色的基础上拓展对台方言广播的新天地;要有一批不但懂方言,了解台情并且具有其他专业修养的复合型人才;要有计划、有系统地加强岛内方言听众心理、收听习惯等方面的调查研究;同时要注重节目包装和品牌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