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善于开拓创新的山西人民广播电台高级记者张敬民同志,最近在京被评为第二届“全国百佳新闻二作者”。 今年38岁的张敬民,现任山西人民广播电台副台长。从事新闻工作17年来,获省、国家及国际新闻奖37次。1985年,他沿着昔日“走西口”的荒凉古道,徒步一千公里,历时82天,采写了大量新闻作品,出版《西口大逃荒——记者徒步走西口纪实》一书,曾获首届范长江提名奖。1987年,他深入老林深山,采制的《归来吧,绿色的生命》,代表我国参加在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名在地市级晚报工作了十几年的记者,我理解的"走转改"不仅是一名记者的工作态度,更是我们的工作状态。十几年来,我一直工作在新闻第一线,长期从事"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新闻采写工作,这样的日常的工作形式,才能让我们书写出一个个鲜活的凡人故事。  相似文献   

3.
梁衡 《新闻实践》2009,(1):15-16
人民日报原副总编辑梁衡在他从业的38年中,有19年从事新闻管理,19年从事一线的新闻采编.在从事新闻工作的同时,他还兼治文学、政治、科学吏方面的学问,都颇有建树.这样的阅历和知识结构使他在当代新闻学人中独树一帜.其学术思想有其鲜明的个性,既有政治高度,又体现新闻规律;既有宏观理论思维,又有微观层面的操作经验;虽是讲新闻,却洋溢着百科知识;虽是写新闻或做研究,却有散文式的语言.他在职期间,曾写下了许多富有真知灼见的业务手记,有一部分已经收入在业界流行甚广的"新闻三部曲":<没有新闻的角落>、<新闻绿叶的脉络>、<新闻原理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梁玉峰 《青年记者》2017,(20):110-111
在中国现代新闻史上,恽逸群是个传奇式的人物.他新闻工作经验丰富,从事新闻工作20年.他当过记者、编辑,办过通讯社和报纸杂志,先后在国统区、抗战后的上海和香港、沦陷区、解放区以及新中国从事新闻工作,发表过大量的消息和评论.他热心新闻教育,先后创办和主持的新闻院系达八所之多,为党的新闻理论和新闻教育工作做出了巨大贡献. 捍卫新闻职业道德的先驱 20世纪30年代前后的上海,新闻业发达,但也充满着强烈的功利色彩.假新闻、黄色新闻、医药副刊为名头的广告新闻等层出不穷,新闻失范行为不断出现.初入新闻界的恽逸群心痛不已,他连同陆怡、袁殊等人组织“记者座谈”,主张“联合起来,改造新闻界”.他不时发文提醒新闻界,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还要肩负社会责任.在《良心与天职》①一文中,恽逸群认为,新闻工作要凭良心,新闻工作是“天职”.恽逸群就是这样以国家社会为己任、恪尽职守、严于律己地从事新闻事业的.  相似文献   

5.
"16年的老汤就炖出这么一小块瘦肉."他指了指办公桌上的一大摞书稿,平日的风趣里只加了一丁点儿凝重.3分钟便结束第一次采访,记者带走的"家庭作业"是即将付梓的<新闻眼看美国--刘亚东作品集>. "刘亚东先生从事新闻工作16年,能取得这样的成就,令人刮目.欣闻目前他荣获第九届长江韬奋奖(长江系列),这是实至名归的."新闻大家范敬宜为本书所作的<序>这样结尾.  相似文献   

6.
《新闻界》2016,(20):10-16
何微是西北政法大学的前身西安政法学院、西北政法学院时期的副院长兼教务长。来校工作之前,他已长期执业于我国的新闻实践工作,深谙新闻规律;来校担任领导职务后,又长期从事新闻教学和教育工作,对新闻教育规则也十分熟悉。上世纪60年代,何微较好地克服了当时因国家经济困难,新闻教育将被裁撤的种种困难,使西北政法大学的新闻教育在当时得以保留并坚持培养完首届学生。随后又经他长期呼吁,在文革中停办的政法新闻教育,终在上世纪90年代得以复办。他不仅是西北政法大学新闻教育发展史上两个重要阶段的奠基人,而且还摸索出一套"新闻理论与新闻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模式规律,体现了他"新闻有学"的教育培养理念,对今天政法大学的新闻教育发展具有很大的启发。  相似文献   

7.
4月24日,上海新闻界和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华东新闻学院校友会、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上海同学会联合举行会议,祝贺王中教授从事新闻工作55周年暨80寿辰,并召开了新闻改革理论研讨会。王中教授是我国著名的新闻学家与新闻教育家,长期从事新闻理论教学与研究工作,一直关注新闻改革。早在1956年,他就谈了不少  相似文献   

8.
论新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新闻是每个人的生活必需品.它和空气一样,虽然大家都每时每刻在呼吸它,但很难说清楚.美国一所新闻学院向十家报纸的主编征求"新闻"的定义,十个人就有十种说法.美国的一位新闻学家说给"新闻"下个定义难极了.在我国,解放前和外国相似,也是各有各的说法,以后都一律沿用"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近几年来,由于思想解放,又重新讨论新闻的定义,也是众说纷纭.《辞海》里的新闻条目,这样给"新闻"下定义:"报纸、通讯社、广播电台对新近发生的事实……进行报道,这些体裁通常称为新闻."但是,有的从事新闻工作的老同志却说,我们搞了几十年的新闻工作,到现在还没有弄清楚什么是新闻.一些读者抱怨报上没  相似文献   

9.
这是一次相约了足足有半年时间的访问。胡老师(我一直这样称呼他)工作很忙,经常出差,一会儿到武汉,一会儿上北京。再不就是家里的工作太多,抽不出整段时间。他是个老报人,解放前就从事新闻工作,曾在我党领导下的联合日报、联合晚报工作过,解放后在解放日报当记者编辑。1957年时,由于人所共知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今年三月四日,是云南日报创刊三十周年纪念日。在这样的日子里,使我们不能不怀念云南日报创办人之一、无产阶级优秀的新闻战士、诗人和作家袁勃同志。他离开我们十三个年头了。袁勃同志自一九三七年参加革命后,不久就从事党的新闻工作。在他还没有到报社工作以前,在西北战地服务团工作时,就积极向报纸投稿,成为一名报纸通讯员。随后,抗日战争期间,曾在武汉新华日报工作,以后到重庆新华日报,曾以新华日报特派员(记者)身份,到晋绥、晋  相似文献   

11.
一、战地通讯 穆青从事新闻工作初期,正值烽火连天的抗日战争年代。摆在他面前的任务是放弃文学创作中对人物的虚构,真实、感人地报道抗战一线的英雄人物,生动逼真地反映出热气腾腾的抗战场面,以鼓舞抗日军民和全国人民的士气。在这样的环境下,穆青迈出了他新闻工作的第一步——直接描写抗战第一线的人和事。  相似文献   

12.
孙旭培同志把他从事新闻理论研究的成果结集出版,定名为《新闻学新论》,这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因为今天,中国的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确需要有新论。我二十多岁在上海开始做新闻工作,到六十多岁在北京离开新闻工作岗位,从事新闻工作凡四十多年。经历了两个时代——解放前和解放后。当过报刊的主编、总编辑,还当过几年新闻局长。可以说,尝到了新闻工作的酸甜苦辣。在解放前,我们钻国民党对新闻管理的空子,办公开的报刊和广播电台,传播革命真理,报道人民解放事业的消息。这样做,是要冒被杀头的危险的。就在上海解放的前夕,好几位优秀的  相似文献   

13.
580多篇刊登在省级以上报刊的新闻作品,20多本新闻作品获奖证书,南京军区新闻报道一等奖、南京军区联勤部新闻报道特等奖……一连串的荣誉,记述着南京军区联勤某分部政治部宣传科干事蒋守昌从事新闻工作8年来的不凡业绩。苦心“作为新闻工作者,每一篇稿件都必须事必躬亲,深入到基层,深入到第一线采写,与基层官兵同甘苦、共患难,这样写出来的稿子才能吸引编辑,打动读者……”这是蒋守昌常挂在嘴边的一句口头禅,也是他从事新闻工作8年来的真实写照。 1993年,当时他在福建省军区海防某团当战士报道员,人民前线报社组织…  相似文献   

14.
在一次新闻培训班上,我向听课的记者、通讯员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在新闻采写中,处于第一位的是什么?有人回答是写作.其理由是:同样的新闻源,同样的新闻素材,有人能写出新闻佳作来,有人则不能,可见写作是第一位的.我的回答是:积我从事新闻工作三十多年的经历体验,结合我对"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的研究分析,我个人认为,在新闻采写中,发现一则新闻比写作这一新闻更重要.怎样去发现新闻呢?从笔者对"中国新闻奖"作品的研究发现,可以从下述12个方面去寻找新闻.  相似文献   

15.
今年是我国著名新闻记者、新闻教育家顾执中先生的90寿诞,又是他从事新闻工作65周年、从事新闻教育工作60周年纪念。作者怀着对顾先生的敬仰之情,探索他在半个多世纪以来所走过的新闻道路,渴望寻求老一辈新闻工作者在坎坷的路途上,不畏艰危,不辞辛劳,追求光明,自觉奋斗的精神。一、正确的抉择1898年农历五月二十六日,顾执中出生在浦东南汇县周浦镇一个贫苦家庭中。祖父和外祖父都是木匠。父亲虽然读  相似文献   

16.
报纸的服务对象是读者,如果一张报纸没有人看,没有人读,就没有了生存发展的前提条件。因此,一张报纸如何才能博得读者的青睐呢?这是我们每个从事新闻工作一线的记者所要思考的问题。一、记者要有良好的新闻敏感和新闻品质。新闻敏感对于任何一个从事新闻宣传的人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如果说一个人的精神表现在眼睛上的话,那么,一个记者的采访能力则表现在新闻敏感上。俄国小说家契诃夫有一对"钻子眼",培养新闻敏感,首先就是要培养这种钻子般的眼睛。经常可以见到这样的人:他们看不清政治形势  相似文献   

17.
刘万永 《中国记者》2012,(10):49-50
我得到的是另一个雅号:藏獒 "他是一个天生的斗士,向不公宣战是他的信仰;他是一个悲悯的义士,为弱小呐喊是他的本能.他所留下的那些文字,给了我们藐视黑暗、追求光明的勇气." 这是2009年腾讯网颁发"年度教育记者"时给我的颁奖辞. 一名年轻记者看到后问我:"你是不是从小就立志从事新闻工作?" 我说,我本科是学教育的,大二时还不知道新闻的5个W是什么意思……"  相似文献   

18.
王永江的新闻文库近期已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文库分别为"杂文评论选"、"通讯特写选"、"经济热点选"、"传播媒介选",共计100余万字.永江从事新闻工作20多年,1993年他出版了报告文学集<蓝色星辰>.这次出版的新闻文库收入了其近10年来的各类作品,也可算是他20多年新闻实践的一个成果的汇总.  相似文献   

19.
认识冯越,是在他刚到大连日报社的时候;较全面地阅读他的新闻作品,是在2000年的11月,我在辽宁省新闻职称评审委员会担任评委,阅冯越的申报材料令我获益匪浅。就在这一年的11月8日中国首届记者节上,他被评为辽宁省十佳记者;他在从事新闻工作的18年里,有两次获得中国新闻奖,并且都是言论类作品,这样的成绩,在大连日报是独一无二的。评  相似文献   

20.
新闻工作是迷人的.当记者,有苦有乐,有惊有喜,有这样那样无数个的"第一次".而每一个人的"第一次"都会不尽相同,都会是一首歌,是一笔难得的经历和财富.和许许多多的新闻工作者一样,我从事新闻工作十七八年,也有许多的"第一次",尽管作为地市报人,这些"第一次"太平凡,但终究还是一个普通记者的跋涉踪迹和成长过程.这里,特记录几则,也许对年轻的同行有些借鉴和启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