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形和河流     
【教学分析】1.教学内容的分析:本节是继“世界第一大洲”后,使学生会分析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第二节课,因此,教与学的活动重视对学生进行在分析自然地理环境———“地形”这个要素主要方法和使用学习工具的指导。本节内容可分三部分:亚地形特点”、“亚洲地势特点”、“亚洲河流分布与地形的关”。本节课时为2课时。2.学生情况的分析:在七年级(上)第一章第三节“地图”这分内容中,学生虽然学过了地形图的判读方法,但第一次接如此复杂的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而且要从图中读各种地理要素,并且分析总结出一个区域地形特征和地势特,对学…  相似文献   

2.
一、教材分析 课标要求:运用地图和其它资料,归纳某大洲地形、气候、水系特点,简要分析其相互关系.本节是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二节,它将上册所学的地形、河流、气候等知识加以运用,在初中地理知识结构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为继续学习其它地区和国家提供基本方法与策略.通过亚洲的学习,教会学生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归纳一个大洲的区域特征,了解分析区域自然环境应从哪些要素入手,并注重各要素之间的联系.本节课共分为“地势起伏大,长河众多”和“复杂的气候”两部分,核心内容是分析亚洲地形、河流、气候等自然特征及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因此,在设计教与学活动中应重视区域地理学习方法的指导.本节教学安排2课时,第1课时教授“亚洲的地形与河流”,第2课时教授“亚洲的气候”.  相似文献   

3.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二节“土地资源”,其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概况和耕地、林地、草场、沙漠的分布特点,理解我国土地的基本国策。教材在地形、气候之后安排土地资源,主要是考虑到地形、气候是促进和影响土地资源形成与利用的主要自然地理环境要素。而土地资源的利用受人类长期的生产活动与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资源之一,是人类经济活动(农业、工业、交通运输等)的物质基础。因此本节教学内容有明显的承上启下、前后关联的特征。  相似文献   

4.
设计说明 《一次穿越时空的科学问题旅行》是“探究的探究”的起始单元。本单元从“发现问题人手”,学生通过对典型的“发现科学问题”过程的分析,关注“发现问题”的方法和在整个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本单元分3课时,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根据我对教材的理解和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把3课时的内容融会贯通,浓缩成2课时,本节课为第一课时。  相似文献   

5.
“印度”一节是在学生学习完一个大洲———亚洲、一个地区———东南亚和一个国家———日本后的又一个区域地理的学习内容。本节内容宜安排2个课时完成。一、教材分析(一)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印度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征;2 .明确印度是一个水旱灾害频繁的国家及其原因;3.知道印度人口增长的特点,理解印度人口与资源、环境及经济发展的关系。过程与方法目标:1.加强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和读图说明一个国家地理位置的能力;2 .让学生学会运用文字、数据、地图等资料,说明地理事物的特点或原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相似文献   

6.
杨丹丽 《地理教育》2022,(z2):169-171
一、教学设计基础分析 1.教材分析 本节课内容是"城市化"一节的第二课时,主要教学内容是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本节课教材内容课标要求是在能够运用资料概括城市化过程和特点的基础上,理解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使教学最终归结在对人地关系的理解上.在教学中要注意把握城市化是把双刃剑,有利的一面,也有其弊的一面,要引导学生学...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地形》一章是初中第三册地理教学的一个重点内容,它是学习中国地理重要的基础知识,而“地形概况”一节则是基础的基础,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地形概况”一节,主要讲述了我国地形的基本特点: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这是本节...  相似文献   

8.
教材分析:本课是《剑桥少儿英语》(Cambridge Young Learners English)第一级下册Unit2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本单元的教学目的主要是描述动作。在前一课时,学生已学习了一些动词,如“reading,eating,drinking,sleeping”等,并且会用“What are you doing?”“I am…”来问答,为本节课的学习作了铺垫。  相似文献   

9.
一、教材分析 这一节是对亚洲自然环境的教学,教材先从位置和范围入手,研究地形和河流,接下来是气候的特点以及对农业的影响。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了解分析一个区域自然环境的方法,对自然要素的分析要注意各要素之间的联系;同时教材还强调了学生识图用图能力的培养,以及从各种资料中提取相关地理信息的能力。从初中地理知识结构看,本章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节是学生学习区域地理的开始,因此在教学中应教会学生描述一个大洲自然环境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华宁县宁州镇示范小学在“减负”中,坚持“减负”不减责任,“减负”不减质量的原则,推行了“六减”、“四增”。推行“六减”,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负担。减时间。严格控制学生进出学校的时间。规定学生早晨7:20以后进学校;中午2:00以后进学校,下午一、二年级学生4:00以后离校,三至六年级学生5:00以后离校。改变了以住加班加点死苦硬拼的局面。减课时,周课时控制在26节以内,周活动总量不得超过30课时。减教辅资料。按《课程方案》开设语文、数学、思想品德、自然、音乐、美术、社会、劳动和体育9门课程,教师不…  相似文献   

11.
“风的观测”这一课是自然教材第9册第6课。在教“风的观测”这一课时,我带领学生来到县气象站,在县气象观测员和教师指导下,学生学习和认识了风向和风力两个基本概念并进行了实地观测。在气象站的观测场,学生看到了风向杆上的风杯和风向标。教师简要讲述了本节讯的学习要点:风与我们  相似文献   

12.
一、教学分析教材分析:教材内容为澳大利亚的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自然地理环境分别介绍了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气候类型及分布特点。人文地理环境分别介绍了澳大利亚的人口分布、农牧业分布、矿产资源及其分布特点  相似文献   

13.
一、知识构建 “地球的圈层结构”是自然地理中地球知识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是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本节内容为第一章第四节(湘教版、人教版、中图版;鲁教版没有编排专门的章节,但集中、详细编排于第二章“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中),本节是继前面三节学习了地球的宇宙环境和地球自转及公转的地理意义后,继续学习地球自身的特点,为后面章节地理环境的发生、发展、变化的学习打下基础。了解地球的内外部结构其实质是了解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自然环境,这一部分知识的学习对于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以及科学的探索精神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教材版本】高中《地理》第二章(中图版·必修第1册)《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二节"水的运动"(第2课时)。【课标分析】课标要求: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课标分析:本节课标特别强调"运用地图",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地图引导学生理解洋流的形成过程,通过对比分析模式图与实际大洋的分布,联系已学知识归纳出洋流的分布规律,进而使学生认识洋流运动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15.
第一节概述一、教材内容分析本节是世界区域地理的起始章节,较为重要,要引导学生以在总论中学过的知识,运用综合法和比较法来分析区域特征和区域差异,为以后学习区域地理奠定基础。本节教材包括三部分:位置和国家,地形、气候,居民和经济。东亚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  相似文献   

16.
一、教材分析
  “解读主要地质灾害”是湘教版高中地理教材选修V《自然灾害与防治》中自然地理知识最集中、涉及面最广的一个单元。地质灾害的种类很多,从课时容量考虑,教材有选择地讲述了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成灾原因及灾害本身的基本知识、危害、地质灾害之间的关系以及地质灾害的防御等内容。本节教材的特点之一,注重知识的实用性及其与人们生活生产关系的密切程度;特点之二,从有利于学生认识地理环境的角度出发,注重阐明地理过程及地理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这与全书以阐明地理环境和人地关系为主线相吻合。  相似文献   

17.
对教材的认识和处理 ]欧洲西部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与众不同 ,海岸曲折 ,气候独特 ,教材粗略去看 ,内容零散繁琐 ,难以理清头绪。而该区所处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轮廓特征以及地表形态决定着气候特征和人们的生产活动。为了把本节内容以“地理环境———人类活动”为线索串起来 ,我对教材作出了适当的处理 :打破按顺序分两课时讲授的做法 ,第一课时“胡乱填” ,第二课时“一线串”。第一课时发给学生一张本区的空白轮廓图 ,让学生自主学习 ,教师进行提示和指导。对照地图册在图上填充 :本区所处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濒临的海洋 ;主要的半…  相似文献   

18.
范文精读课:《林黛玉进贾府》之黛玉人物形象分析 教学思考:本节课的主要任务:学生在上一课时“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结合文中的环境、语言、动作、心理等的描写.仔细研读课文,进行人物形象分析的学习。本堂课即是以林黛玉性格分析为范例,让学生集中学习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这对其他人物及下一篇小说的学习具有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教学设计说明:本课是一首以自然常识为内容的诗歌,语言优美,适合低年级学生学习。全诗共5节,讲了植物传播种子的办法。执教者以2—4节内容为重点进行教学。根据著名特级教师李吉林情境教育的基本原理,遵循“形——境——情——理”的轨迹,本课时教学中力求做到:...  相似文献   

20.
<正>一、教学分析1.教材分析本节课是鲁教版(2013版)教材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土地资源”的内容,教材在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之后安排土地资源的内容,主要是因为地形与气候两大要素是影响土地类型形成与利用的主要自然环境要素,而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农业和工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土地资源,教材第四章编排了“交通运输”“农业”“工业”等内容,因此本节教学内容有明显的承上启下、前后关联的作用。在学生学习了我国自然资源基本概况并形成正确资源观的基础上,本节课以学生熟悉的土地为主题,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验中了解土地的用途、特点和分布等,在学习探究过程中联系实际,分析淄博市土地利用类型和分布情况,从而做到学以致用,拓展知识,培养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