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毛泽东作为中国的伟大思想家、政治家,所提出的“自我实现”理论,反映了其青年时期的人生态度和社会理想,成为在中国“五四”时期反帝、反封建的思想武器,起到唤醒、鼓舞民众追求人生最高价值,积极改造社会的作用,具有历史的进步意义。虽其学说尚缺乏科学性与完整性,仍显示出辩证法思想的光芒和共产主义人生价值观的萌芽。美国人本心理学创始人马斯洛将心理学的研究领域扩大到健康人、人性的积极方面,其“自我实现”学说对人的心理需要与生理需要相互关系的理解,对人类潜能发挥的心理规律研究等无疑是对心理学的一大贡献。毛泽东与马斯洛各自的“自我实现”理论既具有相同、相似之处,又存在着许多差异。  相似文献   

2.
马斯洛从人类的本能和社会性的双重维度来审视人,辩证的认识人。他从人本心理学的视角,通过需要层次理论来透视自我实现者的种种行径和思想,并以积极心态从人类的最高需要出发来阐释他的人学思想。文章以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为基础,从整体的人、自我实现的人和动态的人来梳理和探析其人学思想,从而加深对马斯洛人本心理学的理解和认识,旨在树立一种积极健康的人生价值观。  相似文献   

3.
马斯洛主张的心理学研究的是心理健康的人,是研究人类的高级需要,总结起来就是研究人类的自我实现.从自我实现的角度来敦促青少年的自我教育,充分发挥其主体能动性,使他们能把教育者的要求,变为自己努力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马斯洛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先驱。需要层次论是他的动机理论中最重要的部份。在这一理论中,需要层次有七个需要,包括从人的基要直到自我实现的需要,他的自我实现的研究极富盛名。  相似文献   

5.
《动机与人格》是马斯洛的开山之作,标志着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同时也是其伦理思想的主要代表作。该书以人本主义和整体论的科学观为方法论,以性善论作为理论前提,建构了以需要层次论、自我实现论为支柱的理论大厦。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虽然不尽完善但却洋溢着理想精神的乐观主义的人性化心理学和伦理学。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的全面发展理论和马斯洛的自我实现理论都是关于人的发展理论,人的全面发展和自我实现都是人所追求的目标和动力,因此,二者有一定的相近或相通之处。但是,由于两种理论建立在不同的理论基础和视阈之上,二者之间又存在着根本性的内在差异。因此,文章从它们的理论基础和出发点、研究路径和方法、内容侧重点、类型及实现途径以及结论上具体分析和比较,以期较科学地认识和评价马斯洛的自我实现理论和完整准确地理解马克思关于自我实现的思想,从而为当今青年大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实现观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马斯洛的自我实现理论与大学生道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斯洛自我实现理论包括三个重要层次:“需要层次论”、“自我实现论”、“高峰体验论”。自我实现的理论表明了道德规范对人的重要性。要研究人的愿望与道德需求,一是尊重人,二是依靠人,三是发展人,四是为了人。要从维护广大师生员工的根本利益出发,谋改革、促发展、维稳定。马斯洛自我实现理论的许多内容都可直接用于指导学校的道德教育工作。他的理论揭示出在道德教育过程中一定要体现人本主义,把人的尊重和需求结合起来,帮助学生达到自我实现的目的,要坚韧不拔地努力,要诚实等,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在工作中借鉴的。  相似文献   

8.
马斯洛所描述的“自我实现”的基本内涵及其实现,在某种程度上与大学生健康人格的概念及其培养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自我实现”理论对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具有重要的理念和策略启示。  相似文献   

9.
马斯洛率先创立的人本主义心理学——自我实现理论,在追求自我、本我的中国大学生群体中广为流行。大学生在对西方化产物的接受、崇拜及理性扬弃后,生成了当代大学生理性的自我实现概念:融“小我”于社会的“大我”之中。  相似文献   

10.
人本主义教育及其现实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两位杰出大师马斯洛与罗杰斯,其核心教育观是“自我实现教育论”及“学生中心教育论”。人本主义教育观从产生到现在,已有近半个世纪的历史,但对于当代中国,尤其是处于世纪之交的我们,仍有它不可忽略的现实意义,这就是它的巨大的颇富意味的思想启蒙、观念更新和理论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