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对马斯洛自我实现理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斯洛是人本主义心理学代言人,把自我实现作为他个性理论的最高理想和追求的最高目标.从自我实现理论形成条件、形成原因、自我实现者人格特征及自我实现的超越性上对马斯洛思想由人本心理学向超人本心理学方向发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2.
马斯洛(AbyahamH.Maslow)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人格理论家和比较心理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发起者。马斯洛的著名论文《人类动机论》发表于1943年的《心理学评论》,提出了动机理论(又称需求层次论)。这种理论认为人类动机的发展和需求的满足有密切的关系,需求的层次有高低的不同,最低层次的需求是生理需求,向上依次是安全、社交(或译爱与归属)、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求。  相似文献   

3.
在继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第一思潮)和华生的行为主义(第二思潮)之后,人本主义心理学形成了心理学的“第三思潮”。“第三思潮”关注人的潜能与价值问题,其主要理论是“自我实现论”。按照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马斯洛和罗杰斯的观点,“自我实现(self-actualizing)”是  相似文献   

4.
<正>内容概述:《动机与人格》是马斯洛的代表作,奠定了马斯洛"人本心理学之父"的重要地位。该书以人本主义和整体论的科学观为方法论,构建了需要层次理论、自我实现理论、无动机理论、心理治疗理论和高峰体验理论等理论大厦。一、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1.需要层次理论。  相似文献   

5.
一、激励理论的主要内容2O世纪以来,西方出现了许多不同的激励理论,按其所研究的激励侧面和行为关系的不同,可以把这些理论划分为:内容型激励理论、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和过程型激励理论。(一)内容型激励理论内容型激励理论着重对激励的原因与起激励作用的因素的具体内容进行研究,它是研究激励的基础——“需要”的有关理论。主要包括: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马斯洛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他在1943年研究了人的需要,提出了著名的需要层次论。他认为,人的需要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友爱和归属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  相似文献   

6.
马斯洛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先驱。需要层次论是他的动机理论中最重要的部份。在这一理论中,需要层次有七个需要,包括从人的基要直到自我实现的需要,他的自我实现的研究极富盛名。  相似文献   

7.
《动机与人格》是马斯洛的开山之作,标志着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同时也是其伦理思想的主要代表作。该书以人本主义和整体论的科学观为方法论,以性善论作为理论前提,建构了以需要层次论、自我实现论为支柱的理论大厦。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虽然不尽完善但却洋溢着理想精神的乐观主义的人性化心理学和伦理学。  相似文献   

8.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学习理论,是继现代西方行为主义心理学学习理论、认知心理学学习理论之后而形成的当代西方三大学习理论的流派之一。其主要代表人物有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创始人马斯洛(Maslow.A.H)、当前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为首人物罗杰斯(Rogers.C.R)和康姆士(Combs.A.w)等。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提出后,受到日益增多的教育心理学家、教育家和实际工作者的重视,对美国教育有较大影响。在教育思想方面,有我们可以吸取和借鉴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西方著名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Abraham Maslaw,1908——1970)的自我实现理论曾在我国产生深刻而广泛的影响。正当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轨道之际,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重新比较和批判马斯洛的自我实现观,对于建构符合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价值取向体系有着重要意义。 一、自我实现的本质论 我们用马克思的观点分析批判马斯洛的自我实现理论,首先就要看他们各自是怎样回答自我实现“是什么”。马斯洛说:自我实现就是指,一种使人的“潜力得以实现的倾向。这种倾向可以说成是一个人越来越成为独特的那个人,成为他能够成为的一切。”马克思虽然没有象马斯洛那样明确地给自我实现下定义,但在他的著作中多次使用“自我实现”一词,把“自我实现”和“主体物化”、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学应"以人为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人为本"的理念是人本主义理论的延伸.人本主义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种心理学思潮,其代表人物是马斯洛(A·Maslow)和罗杰斯(C·R·Rogers).人本主义认为,人的成长源于个体"自我实现"的需要,"自我实现"是人发展的根本动力与追求目标.  相似文献   

11.
范铭 《时代教育》2007,(10Z):114-115
20世纪50年代,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对当时在西方心理学领域占统治地位的第一思潮和第二思潮,即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和华生的行为主义提出了挑战,创立了第三思潮,即人本主义心理学体系。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和自我实现的思想,集中反映了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观点。本文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提出的历史意义着手,通过对理论的解读,重点分析了其对教育学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马斯洛晚年的超越性人格理论的形成与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马斯洛晚年的思想是一个薄弱的研究领域。人们熟悉的是作为人本主义者的马斯洛,但对他晚年为超越人本主义或后人本主义所做的研究所知甚少。马斯洛晚年致力于一种新心理学的创建,他称其为“超个人心理学”或“第四势力心理学”。他修订了著名的需要层次模型,在深入研究自我实现者的基础上研究了超越性人格的特征,并探讨了将这种新的人格理论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可能性,这些研究为超个人心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也成为后来一些重要理论模型的先导。  相似文献   

13.
1 人本主义教育观念的理论依据1 .1 心理学的发展上世纪 60年代兴起了一个以马斯洛 (A .H .Maxlow)、罗杰斯 (C .R .Rogers)等为主要代表人物的心理学流派———人本主义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学习过程中人的因素。其学习论的基本原则是必须尊重学习者 ;把学习者视为学习活动的主体 ;重视学习者的意愿、情愿、需要和价值观 ;相信任何正常的学习者都能自己教育自己 ,发展自己的潜能 ,并最终达到“自我实现” ;必须在师生之间建立良好的交往关系 ,形成情感融洽、气氛适宜的学习情境。1 .2 教育学的发展叶澜教授在他的《教育概论》…  相似文献   

14.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是以人为中心的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他将人的基本需要分为五个层次,自下而上依次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需要层次理论不仅在心理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在众多的文学作品中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对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在文学作品中的体现的研究,有利于全面研究需要层次理论的价值和影响。  相似文献   

15.
马斯洛率先创立的人本主义心理学——自我实现理论,在追求自我、本我的中国大学生群体中广为流行。大学生在对西方化产物的接受、崇拜及理性扬弃后,生成了当代大学生理性的自我实现概念:融“小我”于社会的“大我”之中。  相似文献   

16.
马斯洛“自我实现论”是本世纪风靡西方的“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理论。它充分肯定人性的自然因素,以发挥人的潜能和创造性为本质特征。“自我实现论”在发掘人的积极本性,激励人们进取向上方面,具有不可低估的现实意义;但同时也存在两个误区,一是过份强调人性的自然性而忽视了人性的社会性,二是过份强调个人自我实现而没有处理好自我实现与社会整体实现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17.
<正>一次偶然的机会,笔者接触了马斯洛的高峰体验理论,阅读了相关书籍。借助该理论来理解《前赤壁赋》中的情感,笔者有种恍然大悟之感,觉得这一理论打通了自己理解文本的任督二脉,使得在认识上更进一步。马斯洛是"人本主义心理学之父",他在研究自我实现者的过程中,发现了他们有一种近乎神秘的体验,"这种体验是可能瞬间产生的、压倒一切的敬畏情绪,也可能是转眼即逝的极度强烈的幸福感,或甚至是欣  相似文献   

18.
自从冯特开创了心理学的先河之后,各种心理学派如雨后春笋,流派纷呈。在1954年马斯洛的《动机与个性》一书出版时,已有两大学派即以佛洛伊德为代表的精神分析派和以华生为代表的行为主义学派,在西方心理学领域占据了主要地位。而以马斯洛为首的心理学家率先创立的人本主义心理学猛烈地冲击着当代西方心理学体系,被称为心理学上的“第三思潮”。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人本主义心理学不仅有重要理论意义,而  相似文献   

19.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目前西方较流行的一个心理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有马斯洛(A·H·Maslow)、罗杰斯(C·Rogers)等。他们于1961年创建了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会。这个学派是针对反对行为主义和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派而出现的,当时号称为心理学的“第三种力量”,其影响在现代西方心理学中愈来愈大,地位继续上升。下面仅就这个学派的学习理论作扼要的评述。  相似文献   

20.
马斯洛心理需要层次理论在德育中的应用徐龙祥马斯洛(19O8-197O年),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在《人的动机理论》中,马斯洛提出了著名的心理需要五层次结构理论。他把人的需要从低级到高级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五个层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