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期函授开学不久,就收到不少学员采写的新闻稿件。令人欣慰的是,在这些反映边防和基层的稿件中,有相当多的稿件是军事训练题材的,而且大都写得有内容、有特点,这是很难能可贵的。部队训练是部队通讯员接触较多的题材,善于抓住军训的特点进行及时报道,是部队通讯员的基本功。而有的学员因到部队不久,对军训工作不熟悉而对军训报道不感兴趣,甚至采取回而避之的态度,这是不可取的。训练报道对于初学写稿的学员来说,的确有些难度,但作为立志学好军事新闻报道的学员,应当迎难而上,力求攻破。这里,我们集中点评几个学员的军训报道, 目的并不在于肯定和赞扬他们的稿子写得如何好,而主要在于表彰他们这种不畏艰难扭住部队中心工作不放的精神。  相似文献   

2.
三点学习体会●时事部实习学员黄启文个性出质量报纸办得好不好,吸不吸引人,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有自己鲜明的个性;一篇文章写得好不好,能不能编发,有没有影响,同样需要有与众不同的东西。因此,能不能拿出别人没有,而自己独有的东西是编辑部最为关注的。体育组采编军队题材的体育新闻,在内容上题材局限性较大,在版面位置和大小上也不占优势,如何经营好这一小块阵地,是体育组乃至时事部都十分重视的问题。他们推出了《强身健体谋打赢》专栏报道部队的群体工作,比之一般新闻,贴近性更强,可读性更大,官兵来稿踊跃,但栏目推出一段…  相似文献   

3.
朱建军 《军事记者》2004,(10):35-36
作为一名从事院校报道工作的新闻干事,经常遇到一些刚从部队考入院校的基层报道员向我倾诉苦恼,说他们在部队时曾发表了不少新闻稿件,而入校后写起院校新闻来,却一时摸不着头绪,入不了门道,上不了路子,浑身有力使不出来.不知从哪儿入手,写不好稿件甚至写不出来稿件。  相似文献   

4.
偶然翻开我的刊稿登记本,其中,大部分是关于“三农”问题的稿件。粗略地估计,我写的稿件有三分之二是农业题材,其中,新闻稿件90%是农业报道。农村、农业、农民才是我写新闻取之不尽的源泉。农村通讯员写稿,要走出农村、农业、农民题材没啥可写的误区。  相似文献   

5.
我是一位笔耕30载,暮年仍“爬格”的老通讯员。《新闻知识》编辑部对我的新闻敏感强.见事早,行动快,常有稿子写的通讯作风,倍感兴趣,约我写一篇如何捕捉新闻题材的体会文章。显而易见,编辑部的意图在于推出一个通讯老兵的体会,以帮助初学新闻写作的年轻同志解决“无啥可写”的问题。我的主要体会是:只要深入生活,广交朋友,随时随地细心观察周围的人和事,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紧扣时代脉搏,就有抓不完的题材,写不完的稿子。下面谈谈自己抓题材、写稿件的具体做法。上对中央方针,下联工作实际,抓住典型认真写。粉碎“四人帮”…  相似文献   

6.
我是一名地方党委机关报的编辑。在日常工作中,我经常收到部队通讯员寄来的稿件。部队通讯员由于训练有素,要求严格,来稿质量总的来说是高的。部队通讯员的来稿,为我报增了色、添了彩。但从部队通讯员的来稿中,也发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其中最主要的是个别的来稿不注意保密。出于对部队建设的关心,现就我在实际工作中发现的几个问题写出来,请部队通讯员在向新闻媒体投稿时加以注意。  相似文献   

7.
第四种“连续作业”式采访方法所谓“连续作业”式采访方法,是指手上正写一篇稿件的同时,着手采访另一篇报道。在手上写一篇稿件和正进行采访第二篇报道的同时,又为第三篇报道准备好新闻线索和题材。这样一环套一环的采访和写作,形成了“连续作业”,记者(通讯员)如能这样工作,自然是工作效率高。运用“连续作业”式采访方法,必须克服“单打一”。现在,不少记者和通讯员从事新闻报道工作,一般是“单打一”。写完一篇稿件,才考虑另一篇报道的主题,然后寻找新闻线索和报道题材再进行新的采访。这种“单打一”的采访方法,不仅工作效率低,有时因为报道思想不明确,或者是手  相似文献   

8.
军事训练,作为部队经常性的中心工作和广大指战员的主要实践活动,理应成为我们记者和通讯员关注的焦点和报道的重点。“焦点”也好,“重点”也罢,都得靠稿子说话。拿不出好稿子,指导不了面上工作,一切等于零。许多训练来稿之所以不能见诸报端,就我看来,恐怕与如下3个问题有关:一、写得太实。如果说政治教育的报道容易写得太“空”的话,我们的训练报道往往容易写得过“实”了,大多是就训练写训练,就演习写演习,陷到技术性的圈子里出不来。这可以说是多年来训练报道的一大通病。不少训练来稿,所以似“泥牛入海”,从很大程度上讲,是吃了技术性…  相似文献   

9.
常听一些报道员反映:训练报道难写。然而第14期新闻函授一开学,就收到不少新学员写的军事训练新闻。这些稿件虽谈不上多么优秀,却大都一事一报,叙事完整,有的还不乏新意。由此证明,采写稿件也要解放思想,不要因为某种题材的稿件难写而不敢碰它,而要时时提醒自己:试一把!  相似文献   

10.
稿件是新闻单位的“原料”。稿件的数量直接影响到宣传质量,稿件多,选择的余地就大。而增加稿源就要充分保护通讯员的投搞热情,让他们多写稿、多投稿(特别是县广播站专职记者比较少,大部分稿件要靠他们采写)。为了保护通讯员投稿热情,就要认真对待和慎重处理通讯员的稿件,尤其是通讯员的第一篇稿件。通讯员刚写稿、投稿的热情是脆弱的,业余通讯员更是如此。他们往往带有试探性,采写新闻稿件多数是由于新闻事件触发了“灵感”和责任感,他们绝大部分没有经过专业培训,初写新闻稿件,可能从内容到形式不符合或者不完全符合新闻写作要求,这就需要编辑人员: ——不要轻易地“否决”。对编辑人员来说,每篇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来,随着各级党委对通讯报道工作的重视,多数单位建起了通讯报道队伍,配备了专职或兼职通讯报道人员。他们积极为党报写稿,对于办好党报发挥了很大作用。据聊城日报几年来的统计,通讯员的来稿占报纸发表稿件的50%以上,有时高达70%。因此.通讯员来稿质量,直接影响报纸质量。有些通讯员写的稿件质量比较高,有的还写出了有一定份量的好稿。但是。目前存在的问题是,有的通讯员的来稿质量不高,  相似文献   

12.
1996年,是达川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切实抓好通讯报道工作,取得丰硕成果的一年。全局干部职工所写稿件被各级报刊台采用1317篇,其中国家级报刊稿件8篇,省级报刊台稿件605篇,地市(县)级报刊告稿件704篇,与1995年同期相比,增长了对.35%。——领导干部带头写。重视通讯报道工作是这个局的优良传统。他们每年都把这项工作列入年爱岗位目标进行考核,局领导带头写稿投稿,1996年6名局领导在各级报刊上发表的文章就有30篇。——通讯报道骨干积极写。据统计,现全局骨干通讯员7人,在各级报刊台发表的文章占全局稿件的80%以上。局办公室副…  相似文献   

13.
谢顾问:我是军报函授学员,搞报道是初学乍练。学习期间,我试着写了一些稿子,老通讯员看了我的稿子,都说没“军味”,不适合在军队报刊上发表。请问:什么是“军味”?怎样才能写出军味?51240部队杨速胜杨速胜同志:你当兵时间不长,学写稿子也刚刚开始,一下子写不出“军味”并不奇怪,这主要与你对部队还知之不多有关。其实,说白了,“军味”就是军队特点。军队既然有别于地方,那么,为军队报刊投稿就应区别于为地方报刊投稿,就是要有军队特点,有“军味”。我虽不能为“军味”下一个准确的定义,但我想,“军味”应包含有以下的…  相似文献   

14.
每天,报社编辑部都要收到来自记者和通讯员的大量稿件,稿源充足、从中挑选较好的稿件进行加工、润色,是编辑乐此不疲的高兴事。但是,有一个问题却长期困扰着编辑们,这就是新闻稿件总是写得太长,明明几百字可以写得很好,却要冗长到上千字。一篇人物通讯,偏偏写成这个人物的传记;一篇工作报道,偏偏写成方方面面的工作总结:一篇会议消息,偏偏写成会议材料的全面摘抄,总觉得稿子写短就显不出水平。  相似文献   

15.
尹栋 《军事记者》2005,(5):65-65
作为基层部队一名通讯员,一谈起新闻,大家往往想到突发性或重大典型的新闻,诚然写此类新闻获奖的概率较大,但这并不是每个基层通讯员都能遇到或参与的。对于常年扎根基层的通讯员而言,好新闻更多的是来自丰富多彩的军营生活,来自你我身边熟知熟闻的人和事。作为新闻报道爱好,我业余从事新闻报道宣传已七八年了,但每年都至少一篇新闻稿件被评为“优质稿件”或在省以上新闻单位获奖,而每件获奖作品题材都不是“重大典型”,更沾不上“突发性”事件的光。这些年来,我最深的感受是,好新闻尽在平凡之中,关键是如何去发现,去采访,去思考,去谋篇。  相似文献   

16.
作编辑接触通讯员的稿件多,在十几年的编辑工作中,发现很多通讯员在不经意间就把新闻资源给浪费了,实在可惜。 如何才能充分挖掘利用新闻资源,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让批评报道产生积极效果 这几年写批评报道的多了,但批评报道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真实的事件、客观的报道。真实的事件是客观现实的,而客观报道却不易做到。举一例说明。去年春天,我收到一篇稿件,标题是《不该发生的悲剧他为小树殉情死》。文章大意是:湖北省宜城市孔湾镇孔许公路边上的7棵小树被牛弄断了,看护树苗的孙发玉老人找村干部说理,村干部说"这牛的主人是生产…  相似文献   

17.
沈阳军区某高炮旅.新闻报道工作“满园春色”.连续三年被军区评为“新闻报道先进单位”.连续7年夺得“前进杯”。他们用1500多篇新闻稿件,诠释了部队新闻写作的一片繁荣景象。该旅官兵说:“这是旅党委关心、支持报道工作取得的好结果。”  相似文献   

18.
新闻窗     
抓好报道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本刊讯徐中华报道:某分部大力抓好报道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教育报道骨干紧紧围绕部队中心工作采写稿件,不在猎奇、赶“潮”上想歪点子。他们还严格审稿制度,凡发现猎奇性新闻稿件,一律不予签发,并对采写稿件的报道员给于批评教育。由于把关严,几年来未发现一篇失实的稿件。连续10年给通讯员订阅《新闻与成才》本刊讯吴铭报道:中国新兴集团3509厂人武部在民兵活动经费包干,资金紧张的情况下,仍然挤出资金,连续10年给10名民兵通讯员订阅《新闻与成才》杂志。他们还选送了10名骨干通讯员参加解放军报新闻函授…  相似文献   

19.
函授学习刚刚开始,我们就接到不少学员寄来的稿件,有的学员还诚恳地在附信中请求老师帮助修改,指出不足。他们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的苦恼的呼声:我写了那么多稿子,可是不知为什么,老是见不了报。这些学员多半并非参加函授才开始迈进新闻领域的。或者说,有相当多的学员还是干过~段时间报道工作的,写过不少稿子。因此,他们急于想找点窍门,寻求一点登上报纸版面的捷径。几年来,对学员,不仅是那些从未接触过新闻工作的学员,而且包括那些干过一段报道工作的学员,我们总是在学习2初,向大家提出:何妨采个“拔漫步”,先扎扎实实地做…  相似文献   

20.
宋建华 《军事记者》2013,(11):47-48
部队工作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看似“年年岁岁花相似”.但对于在部队从事新闻报道的通讯员而言.如何在平凡、重复的日常工作中,挖掘出可以报道的亮点、热点,使新闻报道“岁岁年年花不同”?这就需要通讯员练就一身“抓”新闻的本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