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世纪的美术教育既不是“应试教育”,也不是专业知识教育,而是汇集化百科.实现知识的大广度、高深度、综合性强的“智能式”素质教育,必须通过课程改革使美术教育更适合人的发展,更适合时代发展的节奏。  相似文献   

2.
正美术教育不仅仅是培养人欣赏美,感受美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提高人的美术创造力。当前国外美术教育领域正在发生重大变革,一种国际性的意识——"创造性美术教育",逐渐引起了各国的关心和重视,美术教育正走向新的发展阶段。"艺术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美是无处不在的。对于我们的眼睛来说;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前辈  相似文献   

3.
宋燕 《考试周刊》2014,(21):169-170
<正>对儿童进行美术教育的主要目的和意义到底是什么,这是每一个儿童美术教育工作者都应该认真思考的课题。笔者认为,美术教育作为学生素质教育的一门基本课程,它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应当更集中在对学生的素质提升上。所以,我们在美术教育过程中,应当侧重的是美术教育的普遍性而不是专业性,应该更多地将教育的着力点放在提高儿童的观察力、表现力和创造力上。因此,在儿童美术教育过程中,应当以"三力"教育为重点,帮助和促进儿童实现全面和谐的发展。一、增强观察力,让儿童在美术教学中更全面地认知世界  相似文献   

4.
张苏梅 《考试周刊》2014,(24):183-184
<正>《纲要》明确提出:"幼儿的艺术生活能力是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教师的作用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那如何才能使幼儿园的美术活动演绎得更精彩呢?一、让美术教育更"严谨"美术教育课时需要适当增加,安排的时间应更均衡,这样有利于提高美术教育的地位,继而有利于幼儿各方面的发展。幼儿教师要由衷地想把幼儿园的美术教育搞好,这样才能创  相似文献   

5.
瑞吉欧儿童美术教育特点表现为:"美术活动"是儿童的一种语言,"工作坊"是儿童从事美术活动的专门场所,"美术作品"是由儿童原创而成,"儿童美术作品解读"是教师的重要教学策略。因此,我们在儿童美术教育中特别注意,儿童美术行为的本质不是技能而是语言,儿童美术学习的目的不是技巧而是创造,儿童美术活动的空间不是教室而是作坊,儿童美术教育的关键不是训练而是解读。  相似文献   

6.
张争光 《学子》2013,(9):40
初中美术结束了小学阶段单纯地注重"颜色"与"形状"的教育,开始了对学生审美情感的培养。教育关注度的转移,决定了初中美术教育不仅仅停留在对美术技能的培养方面,更重要的是发挥初中美术教育在学生审美意识发展过渡时的桥梁作用,提升学生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从而实现学生审美情感的发展。为了充分发挥初中美术教育的桥梁作用,需要在精心选择美术教学素材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教师主  相似文献   

7.
<正>一、挑战旧模式幼儿美术教育是一门艺术教育课程,在艺术教育里,艺术是一种达到目标的方法,而不是一个固定目标。幼儿美术教育的目标,也就是最富有意义的,便是它能充分发掘幼儿的创造潜能,使幼儿在创造过程中变得更富创造力,而不仅仅是"学会"了某一项绘画技能。以往的幼儿美术活动重知识技能的掌  相似文献   

8.
丁隽 《中小学电教》2010,(11):124-124
<正>小学美术教育,通过美术学习,使学生认识人的情感、态度、价值等,作为人文性质的美术教育,其发展目标是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作为课程,它的基本特点就是技能性与人文性的统一。那么,美术教育是什么?"美术教育是技能的教授,更应是生命的对话。"  相似文献   

9.
在我们的基础教育体系中,美术教育所提供的是其他学科所不能提供的教育价值,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没有美术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面对活生生的教育对象及目前中小学美术教育最好的发展时期,如何开展我们的小学美术基础教学,如何探索一种更符合素质教育的理念和方式,如何寻找出更适合当前儿童学习发展规律的教学方法,需要我们认真思考。  相似文献   

10.
<正>美术教育作为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国外教育界更倾向于美术教育,把它看做创造性教育,认为美术教育是以提高个人想象力和创造力为目的的课程,发达国家很重视"创造型"人才的培养,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新方向也是着眼于此,着眼于对学生的智力  相似文献   

11.
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引导教学是最重要的,教师在美术教育的过程中要结合"范图"的使用策略,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设计适合的"范图",同时将"范图"的创作思路、构思的思维方式、制作的过程传授给学生,通过引导的方法教导学生扩展新思维以及美术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2.
浅议在美术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幼师美术教育不是培养画家、美术家的教育,与专业美术教育或美术应试教育有所区别,应更注重学生的素质培养。具体实施上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做到因材施教。还要更新教学手段,加强教师队伍素质化。  相似文献   

13.
初中美术教育是我国基础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国民美育素养的重要手段。对初中生而言,美术课不仅要使其掌握表达美感的基本技巧,而且更要"以美怡情",促进其德智体发展,与其他学科形成相辅相成的素质教育推力。我们必须对美术教育的功能进行正确定位,对于现今美术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认真分析,创新美术教育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4.
美术课是中学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课作为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主要手段和途径在美术教育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美术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有助于学生掌握一定的美术技能和知识;有助于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和智力因素,提高综合能力和素质。美术教育不是培养专业美术人才,而是通过美术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多种能力。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既要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授,更应该注重学生想象力、创造力、思维能力等多种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5.
沈凝 《云南教育》2004,(5):42-42
现在许多学校都在进行这样的美术教育:老师先出示范画,学生跟着学,最后老师评价谁画得像、谁画得好。长期受到这样的教育,学生会自然地忽略自己的感受,产生盲从心理,逐步丧失对美的感受能力和对事物的认识能力,创造力、想像力也将在无形中消遁。把合适的美术教育还给孩子。发达国家的美术教育重在体验和创造,鼓励个人的表征方式。华东师大李季湄教授认为,我国幼儿园的美术教育不仅要探讨如何适合孩子的发展特点,还要探讨如何具有中国特色,如何让孩子更自由、更有想像的空间。而要让儿童画真正成为“儿童自己的画”,评价方式至关重要。日本公…  相似文献   

16.
高中美术教育是中学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四个方面阐述了高中美术教育的意义:高中美术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有助于学生掌握一定的美术知识和技能;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提高综合能力;有助于其他学科的学习.美术的教育成果在以后诸多工作学习领域中都有所应用.高中美术教育不是培养专业美术人才,而是通过美术教育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和综合素质.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既要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授,更应注重学生想象力、思维能力、创造力等多种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7.
主题背景下的幼儿创意美术教育是教育者根据幼儿身心发展规律,通过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有主题的美术教育活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教育形式。在研究过程中,教师改变传统、有序的美术教育模式,尝试以主题为线索,以儿童为中心,以经验为基础,开展创意美术教育活动。创意美术教育的模式,更实现了教育内容的多元化、教育对象的主体化、教育途径开放化和教育资源社区化。这是一种学校、家庭、社区等社会系统的有机结合,形成资源共享,共同促进的新格局。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是一种"双边"的关系,专家和老师在相互碰冲、相互感受。  相似文献   

18.
<正>学生的思维能力是他们优越性的良好体现,在美术教育中也是如此,学生要经过思考培养和锻炼自己的辨别能力。在目前的小学美术教育中,绘画的技巧已不再那么重要,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新精神成为了教学的重点。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美术教学不是要将所有的学生都培养成画家,而是要使学生能够发现美,培养他们的自主创新能力,进而促进学生动手能力、想象  相似文献   

19.
美术教育属于美育的范畴,涉及到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特别是中职学生,美术教育对于完善学生人格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因此,美术教育是中职学校真正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中职学生由于文化基础知识基础薄弱,许多学生对"什么是美"存在理解的误区,有时候甚至将丑当作美,在学习习惯、价值取向、美的理解、美的感受、美的领悟等方面能力较弱。因此,如何培养职校学生健康、积极向上的审美心理、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帮助学生树立自信、恢复自尊,就成为职业学校美术教育中最重要的课题。同时,职业学校的美术教育还要承担专业教学,一是有专门的工艺美术专业;二是美术教育还是动漫制作、影视后期制作等专业的交叉复合学科;三是美术教育也是公共课教育。所以,职业学校的美术教育任务更多,需要解决的问题更复杂。  相似文献   

20.
课程改革已成为21世纪全球教育改革的一个热点,新世纪的美术教育既不是"应试教育",也不是专业知识教育,而是汇集文化百科,使知识具有广度、深度及综合性的"智能式"素质教育。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的美术新课程改革是一个很棘手的问题,本文试从几方面对我国中学美术教育在改革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