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萍 《科教文汇》2009,(29):252-252,275
许渊冲教授是著名的诗歌翻译家和理论家,他提出了诗体译诗的“三美”论标准,主张译诗在意、音、形三个层面上尽量传递和保存原诗的神韵。本文首先简述许渊冲教授古诗英译“三美”论,进而对许教授古诗英译的具体实例进行分析,最终对许教授的翻译理论予以肯定,同时指出“三美”论的局限性,主张批判继承。  相似文献   

2.
意象是中国古诗的重要元素,是中诗英译中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Gutt从关联理论的角度阐释翻译,认为翻译是一种言语间的阐释行为,追求最佳关联原则,即译文必须确保读者花费适当的努力可以获得原文作者的隐含意义.本文从关联理论的角度阐释了中国古诗意象翻译过程的本质,提出译者应比较原文与译文读者的语境差异,遵循最佳关联,选择合理的翻译策略,尽量保持意象意义的开放性.  相似文献   

3.
廖顺珠 《科教文汇》2007,(8X):171-172
意象是中国古诗的重要元素,是中诗英译中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Gutt从关联理论的角度阐释翻译,认为翻译是一种言语间的阐释行为,追求最佳关联原则,即译文必须确保读者花费适当的努力可以获得原文作者的隐含意义。本文从关联理论的角度阐释了中国古诗意象翻译过程的本质,提出译者应比较原文与译文读者的语境差异,遵循最佳关联,选择合理的翻译策略,尽量保持意象意义的开放性。  相似文献   

4.
胡海燕 《科教文汇》2008,(29):254-254
在中国几千年辉煌的文化遗产中,古诗无疑是其中最璀璨的一部分。古诗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为了让更多的外国读者了解古诗,了解中国文化,中外翻译工作者进行了大量的古诗英译工作。本文试对古诗英译中的人名翻译作一浅探。  相似文献   

5.
常呈霞 《科教文汇》2014,(26):121-122
在解构主义和阐释学的观照下,译者主体性成为当代翻译理论的重要命题.古诗作为一种文学表现形式,韵律美感强,句式整齐,对仗工整,风格特点明显,在翻译中尤其可以体现出译者的主体性。本文从“诗圣”杜甫的一篇著名五言律诗——《月夜》的6种译文文本入手,在意象再现与意境再造、人称视角的选取、韵律与形式的再创造等三个方面作分析比较,揭示了译者主体性在唐诗英译过程中的内涵和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6.
不同的语言各有特点和形式,在词汇、语法惯用法、表达方式等方面有相同之处,也有相异之处,翻译过程是一个复杂的信息匹配、信息转换过程,语料库的应用对翻译信息的存储和再利用起了推动作用,利用语料库将译作中的文化负载词信息加以归类和管理,可使译者在翻译的效率和质量方面获益,本文重点阐述文化负载词英译过程中的释译和音译,并阐述语料库对文化负载词翻译信息存储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朱茜 《今日科苑》2008,(2):217-218
中国古诗英译良非易事。本文试比较一首中文古诗《摽有梅》的两种译文,分析二者之优劣,以期提高读者之文学欣赏水平。  相似文献   

8.
高宇婷  梁满玲 《科教文汇》2009,(27):261-262
外宣英译的目的是让其接受者明确无误地理解译文所传递的信息。要达到这一目的,译者应设法化解汉英这两种语言在风格、逻辑、文化等方面的差异,以目的语为归宿,使译文受者在摄取信息的过程中不遇到障碍。本文探讨了外宣英译中的文化差异、中式英语、新词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9.
公示语是一个城市的形象和名片。一个城市的公示语英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城市的开放程度和整体形象,因此公示语英译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大量公示语英译的出现,各类错误也层出不穷。本文以内江市为例,从受众的角度探究分析城市公示语英译现状,并从译者、受众等方面提出建议策略。  相似文献   

10.
外宣英译的目的是让其接受者明确无误地理解译文所传递的信息。要达到这一目的,译者应设法化解汉英这两种语言在风格、逻辑、文化等方面的差异,以目的语为归宿,使译文受者在摄取信息的过程中不遇到障碍。本文探讨了外宣英译中的文化差异、中式英语、新词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1.
本杰明的翻译观被多角度的阐释过,本文试图从翻译与原作、译作的关系,纯语言、翻译的任务及其实现,翻译的可译性与不可译性,翻译的标准等方面浅析一下本杰明的《译者的任务》,并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从哲学诠释学视角来解读中医英译问题。诠释学把翻译看成是动态的视域融合的过程,重视译者在翻译中的作用,强调翻译中的文化因素,这对中医英译有着重要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董淑静 《科教文汇》2009,(9):231-231
近年来,译者主体性研究在翻译界引起了热论,美剧的流行使得非官方字幕译文的影响力大大增强,这些字幕译者有着极英鲜明的主体性和文化敏感性,从而使译者主体性在这种译文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本文结合字幕组译者的特征,探讨了译者主体性在美剧字幕非官方中译中三方面体现,分别是文化意象转换,潜台词标注和流行语应用。  相似文献   

14.
翻译活动是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其中,作者、译者和读者的身份不同,然而彼此联系紧密。斌从信息交流的角度讨论翻译活动中这三类不同的主体,揭示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对有关评判译作标准的问题抒一己之见。  相似文献   

15.
翻译活动是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其中,作者、译者和读者的身份不同,然而彼此联系紧密。斌从信息交流的角度讨论翻译活动中这三类不同的主体,揭示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对有关评判译作标准的问题抒一己之见。  相似文献   

16.
根据伽达默尔的诠释学原则,从视界融合与文化过滤,文本的空白,诠释的历史性与误读三方面,来看古诗翻译的多元化.认为译者视界和作者视界无法完全融合,因此古诗翻译的多元化是不可避免的.  相似文献   

17.
吴海燕 《内江科技》2008,29(3):99-100
林语堂是享誉中外的著名学者、作家、翻译家,他提出了翻译中所需要遵循的三条标准,即忠实、通顺、美,这三条标准在他的成功译作《浮生六记》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本文通过回顾林语堂的翻译观来解读其英译的《浮生六记》,以期能为林译研究添砖加瓦,从而更好地指导我们的翻译实践工作。  相似文献   

18.
银河 《科教文汇》2013,(16):139-140
从后殖民主义视角解读翻译文本是近年翻译理论研究的一个新方向。笔者通过总结研究《关雎》的两首英译作品发现,外国译者在处理文化相关的原著时都选择了去文化的归化翻译策略,从而使译本不带任何翻译痕迹。这种对文化差异性的隐藏正是后殖民主义理论所批判的。笔者认为,在处理重大文化差异时,译者应选择宁信而不顺。  相似文献   

19.
《黄帝内经》中病名英译的不同方法,呼唤合理的解读与评判。“翻译适应选择论”是在生态意识越来越浓厚的学术界出现的新译论。本文以《内经》中含“痹”的十个病名术语为便,比较不同的英译本,从“翻译适应选择论”的角度来解读不同译法出现的原因,提出如欲更有效地阅读和利用不同译文,需了解译者所处的“翻译生态环境”和译者的多维转换适应过程。  相似文献   

20.
马铁威 《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6X):194-194,201
根据伽迭默尔的诠释学原则,从视界融合与文化过滤,文本的空白,诠释的历史性与误读三方面,来看古诗翻译的多元化。认为译者视界和作者视界无法完全融合,因此古诗翻译的多元化是不可避免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