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亚里士多德在探讨幸福与美德的过程中提出了他的中道学说 ,并从多个角度进行了分析论证。亚氏的中道思想是对古希腊传统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与通常所说的折衷调和主义有本质区别 ,闪耀着辩证法思想的火花。亚氏的这一思想在今天对于节制人的私欲 ,提升人的道德情怀有着重要意义。在政治生活领域 ,更有助于我们理解共同富裕的正确路线 ,提高对今日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亚里士多德从"中庸至善"思想出发,将正义和法律比较,指出"合法的"和"合乎正义的"具有同等性,最终提出以"法律是中道的权衡"为核心的法律正义观。  相似文献   

3.
亚里士多德的哲学观点是三分法,倡导中道哲学。他在《尼各马科伦理学》中广泛地运用了三分法:三部曲、三类型、三部分、三因素、三要素,以及由中道、中介、中和分别与对立两极构成的三极鼎立。我们应该认真学习、研究和继承亚里士多德的哲学观点。  相似文献   

4.
托马斯·阿奎那站在神学家和神权政治代言人的立场上,讨论了若干重要的社会经济问题。在财产制度上,他既肯定公有制,也承认私有财产的合理性,并试图调和两者的矛盾。在贸易和高利贷问题上,阿奎那既继承了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在道德上谴责贸易和高利贷,同时又对其思想作了修正,在某种程度上肯定了贸易、高利贷的合法性和合理性。阿奎那的社会经济思想,代表了当时西方教会和基督教国家的利益。  相似文献   

5.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时期也是整个西方哲学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他是古希腊时期对幸福问题论述最深刻,最系统的人。他将幸福定义为“灵魂的一种合于德性的现实活动”;认为幸福就是至善,是需要外在善作辅佐的,是通过学习和努力得到的。同时他还指出了中道原则在幸福实现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以及个体幸福与整体幸福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6.
幸福是一个永恒且历久弥新的伦理学范畴.作为古希腊哲学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在其最具代表性、最成熟的著作《尼各马可伦理学》中集中反映了德性幸福观.亚里士多德认为,幸福是最高善,是灵魂合乎德性的实现活动;完满的幸福是沉思;幸福目标的达成需要遵循中道原则、两种善的结合,从而在实践中完满实现人的本质属性与终极追求.  相似文献   

7.
《尼各马科伦理学》是人类历史上第一部系统完整的伦理学著作,也是德行研究的奠基之作。本文以“合乎德性的现实活动”为主题,分别从德行的本原始点、行为的中道原理、行为的过程、公民的公正行为以及公民德行的培养5个方面阐述《尼各马科伦理学》对于道德行为近乎外科手术式的解剖与分析,体现出亚里士多德思想既经验又思辨的方法特点。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中庸与"中道"思想的比较,阐述了"中"是二者思想的共同基点,具体体现在"中"的涵义的界定、标准的规定、评价、实现的态度以及实现的方式五个方面;对二者思想的少许差异之处加以说明;阐释了"中庸"与"中道"思想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9.
论中国近代体育教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献资料研究法,对我国近代体育教育思想形成与发展进行了概述,雅片战争以前,我国当时受重轻武的思想影响,故没有型的体育思想。雅片战争以后,随着洋务运动,维新运动对我国当时社会的冲击,同时引进西方体育,逐步形成和发展了近代体育思想。  相似文献   

10.
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属于实践哲学,讨论的是人的行为而非认知.目的论是这种伦理学的基础.人的行为的最终目的是至善,也就是幸福.幸福并不等于生活的享受和快乐,也不等于财富和荣誉.幸福是合乎德性的灵魂的现实活动.伦理德性是人的一种称为"中道"的品格状况.中道由一种被称为"实践智慧"的实践理性所确定.德性规定了目的,实践智慧使我们去做导向目的的事情.在实践行为方面亚氏给实践智慧以很高的地位,但哲学智慧高于实践智慧,因为亚氏又把至善至福归之于理性的思辨活动,这种思辨活动也是神的生活.作为实践哲学的伦理学与作为思辨哲学的第一哲学(形而上学)一样走向了神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