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孙莺 《农村教育》2005,(9):63-64
传统的作文评价是由教师一人独揽大权,精批细改,对学生作文中的错别字要圈划纠正,对病句要指出,甚至修改,对某些用词造句也要加工润色,每篇学生作文都有眉批、夹批、总批,使作文批改成为语文教师的重负。因此新课标建议“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还应该让学生家长积极参与评价活动”,这就是要实现作文评价主体多元化,让学生、老师甚至家长共同参与评价。  相似文献   

2.
日常工作中,由于一些教育管理工作者在教育理论方面的修养欠缺,往往会对学生评议教师这一极具严肃性、科学性的工作给予通俗的、极不正确的理解,认为学生评议教师无非就是听听学生对老师的议论、听一听学生对某一时间段内老师的工作有什么反应。由此,在这种想法的指导下,学生评议教师这项工作就变成了或是任意喊几个学生开个座谈会,听一听学生是怎么说的,然后把学生的说法分分类;或是给学生发张表格,让学生给教师画个分数,然后找几个人算一算每位老师的平均分。在这样的评价工作中,我们既看不到评价前期周密的准备工作,也看不到体现教师各方面工作的教学质量评价量表和教学质量调查问卷,  相似文献   

3.
讨论式教学法是一种比较新颖且效果显著的教学方法。其特点是: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多方启发,促使学生和老师、学生和学生之间展开有效的讨论,让学生都主动地参与教学全过程。通过参与,学生在学会知识的同时能灵活的运用知识,能敏锐地发现问题,并能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同样,通过讨论式教学,教师也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通过课堂教学评价和课后反思,进一步提高教育理论水平与科研能力。  相似文献   

4.
戴国军 《山东教育》2007,(1):126-127
时下,为了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许多校长让学生参与任课教师评价,并将其融入学校的日常管理中。应该来说,作为受教育者的学生,有权利更有义务对老师的教育行为进行合理评价,以促进教师未来的课堂教学。而且,这种方式已经得到了一些教育工作者的认可。但是,无论是从学校领导还是被评价的老师来看,一些学校由于操作方式、方法不当,却带来了很多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5.
决定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因素是教师,决定一个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也是教师。因此,对教师的评价至关重要,又由于教师评价的结果与教师的年度考核以及学校的人事制度紧密联系,所以,学校非常重视教师评价工作。但有的学校对教师的评价在操作上让人担忧,对老师的评价依赖于学生。试问,学生岂能担当起评教重任?显然不能,理由有四:  相似文献   

6.
美丽的珠海,有一颗教育明珠———拱北小学。该校有一句教育口号:教学生6年,为学生60年着想。几年来,拱北小学努力适应教育形势的发展,牢固树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立足于学生的今天,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在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诸方面走出了一条成功之路。镜头一:教师评价拱北小学以评价为切入口,全面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该校建立了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教师评价制度,使评价的过程更加民主和开放。学校每学期都有“老师我想对您说”的主题活动,由学生对教师的工作进行评价。学生给老师…  相似文献   

7.
学生评教就是让学生作为其中一个评价主体参与到教师评价工作中去的一种评价模式,指学校组织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行为及其态度、水平、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价并在客观分析评价结果和学生意见的基础上向教师反馈并提出改进要求的做法和过程。采用学生评教主要是为推动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发展性评价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8.
对教师进行鼓动性的说教是无效的,只有激发教师内在的动力才能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具体做法如下:1.彻底改变用管理学生的办法来管理教师由于大多数管理者都是教师出身,因此,在工作中用管理学生的办法是他们的一种不自觉的习惯。这种习惯一定要改变。要让教师参与对他们自己工作情况的检查、评价和鉴定,为他们提供工作需要的情报和工具。充分合理地利用责任、成就、贡献这些因素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2.让教师参与学校的管理工作让教师参与管理以及教学计划的制定和决策工作,以提高他们的身份、影响和满足感。为了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9.
学生评教就是让学生作为其中一个评价主体参与到教师评价工作中去的一种评价模式,指学校组织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行为及其态度、水平、  相似文献   

10.
现在有很多中等学校实行学生给老师打分的制度,以此为主来考核评价教师的劳动质量。学生给老师打分作为对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足教学评价的一方面,主要是对教师的教学修养、技能、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特别是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那  相似文献   

11.
传统课堂教学大多采用师生问答、教师评价的形式,老师成了评价的权威,是学生学习表现唯一的评定者.随着课改的深入,大家都意识到,这样的课堂显得不和谐,老师并不是课堂的主宰,不能把自己的评价作为学生唯一评价.应该把评价的权利交还给学生,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也参与评价.笔者从激发学生参与数学课堂评价的兴趣、教给学生评价的方法、教给学生正确的评价原则、给予学生充分的参与评价的机会几方面进行了实践,使课堂氛围更加和谐.  相似文献   

12.
我们通常的作教学大多是老师唱独角戏。计划教师订,题教师命,习作的指导、批改、讲评等全部由教师包办,学生只有完成习作的任务,几乎没有别的参与机会。这样的作教学,学生一直都处在被动状态,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得不到应有的发挥,不符素质教育的要求。“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广大语老师应当更新教育观念,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全面参与作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发挥主体作用,激发习作热情,培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3.
周彬 《辽宁教育》2012,(20):78-79
笔者认为,当前课堂教学改革有着如下六大发展趋势。一、让学生参与课堂现实中,往往是课堂教学设计越复杂,老师对教学内容处理越精妙,学生参与课堂的机会就越少,参与的程度就越低。要让学生参与课堂,就得让教师让出课堂。虽然要教师让出课堂,但教师仍然是课堂的组织者。所以,学生参与课堂最大的阻力,并不在于学生是否愿意参与,而是教师如  相似文献   

14.
网络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基本素养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网络教学是Internet应用的一个很有发展前景的领域,网络教学中的教与学和传统教学中的教与学有很大的差别,对老师和学生的基本素养也有不同的要求,本详细讨论了学生的基本素养,如学会学习、风上交往能力、参与学习、遵守礼仪和掌握计算机化等,教师的基本素养,如交互和参与、反馈、工作量、调适与帮助、有效性、教师协作和学生评价等。  相似文献   

15.
传统的作文教学中,学生写作搁笔后,其习作“批改、讲评”工作教师“责无旁贷”。而《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问互相评价相结合”,“要注意考查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内容和方法。要通过学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因此,教师不应再一手“包办”习作评价,必须还给学生自主参与习作评价的权利,用开放习作评价的方式,让他们真正走完作文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评价习作是教师的工作。学生们习惯旁观自己的作文被老师评改,老师们也习质于过日复一日地评改学生作文的工作状态,虽累不堪言,却也兢兢业业,如陀螺般不住地操劳着。 那么,如何有效地评价学生习作?让学生参与到自评、互评习作中来。这样的做法不少老师在尝试。我认为,对于高年级的孩子,虽然具有一定的鉴赏能力,但还不够,甚至可以说发展不均衡。主要表现在:表达能力好的学生能大概评判别人的作文好不好,但对自己的写作却常常束手无策,越看越像名家精品,无从下笔评改;表达能力次之的学生组织习作就有一些困惑了,对自己的习作或是别人的习作再提什么意见和建议,就是有些拔高要求了。  相似文献   

17.
“小老师教学”就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主动参与,充分体现学生的主 体地位为目的,让学生参与教学,参与社会实践,在思想政治课中让学生暂时为“先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政治的热情和积极性。  相似文献   

18.
传统课堂教学的评价主体往往是老师,任何结果都由教师一人说了算。从某种角度上说,这从根本上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发展。新的课程改革倡导的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要想使学生真正得到发展,变被动的"接受式"学习为探究式的自主学习,我认为除了让全体学生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之外,还要让全体学生参与到评价全过程之中。这对于在  相似文献   

19.
胡存勇 《学语文》2005,(2):35-35
叶圣陶先生曾说:要让学生“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如何达到此种境界?我认为学生仅停在“写”是很维达到的,只有不断参与“改”、“评”,从中领悟作文优劣的道理,方能“不待老师改”!近年,笔者进行了作文“论辩法”的有益尝试: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论辩的方式把作文的改、评交给学生,让学生参与作文教学的全过程。此举充分调动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成效显著。现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20.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尝试通过教师对学生的指导性评价、老师对学生的赏识性评价、学生对学生的诊断性评价、学生对自我的认可性评价四个环节实现教学评价主体互动化,收到了良好效果。感悟到随着学生主体意识和独立性的增强,培养了他们的主体参与意识与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