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2 毫秒
1.
武汉市坚持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公办中小学为主“两个为主”的原则,较好地解决了进城务工农民子女的入学问题。全市接受进城务工农民子女的学校数和在校学生数分别占同层次学校数和在校生数的27.34%和12.77%,处于全国同类城市前列。  相似文献   

2.
<正> 在教育部及全国农民中等专业学校教材编写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最近吉林科学出版社出版了全国农民中等专业学校的《土壤肥料学》(北方本)教材。为了使用好本教材,作为编者,特作以下几点说明。一、《土壤肥料学》是以教育部颁发的全国农民中等专业学校农学(果林专业)“土壤肥料学教学大纲”为依据而编写的。教材的内容符合农民中等专业学校的办学方向及培养目标,与现行普通农业中等学校同类专业教材基本上保持同等水平。为使这本教材具有农民中等专业学校的特色,符合成人学  相似文献   

3.
夜空中,飞机轰鸣而过。“这是我们的同类在飞翔!”一只田鼠对女儿说。“我们这个同类是谁?”“是一种会飞的老鼠呗。”“难道老鼠也会飞吗?”“只要你勇于梦想,梦想就一定会实现。”田鼠妈妈谆谆教导女儿。  相似文献   

4.
《语文教学与研究》1991年第1期上,《“本体和喻体必须不同类属”异议》一文(下称“异文”,笔者)举“他像巨人一样挺立着,两眼放着坚毅的光芒”一句,对一般修辞学强调比喻的本体和喻体“必须是不同类属的事物”提出了异议,道是这个句子是比喻句,其本体和喻体就并非“不同类属的事物”,可见“必须不同类属”之说并非  相似文献   

5.
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设计了不少这方面的题目。例如关于概念的训练,几乎每一册的基础训练中都有;又如要求学生找出同类和不同类,或找出它们的属种关系等等。请看第四册基础训练9第三题,要求学生找出哪些词是同类和不同类的。铅笔,毛笔,足球,钢笔。作这题,是要学生明确“笔”这个概念。“铅笔”、“毛笔”“钢笔”都是笔,它们是“笔”的种。反之,“笔”是“铅笔”等的  相似文献   

6.
《湖北教育》2004,(16):52-53
武汉市坚持以流人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公办中小学为主“两个为主”的原则,较好地解决了进城务工农民子女的入学问题。全市接受进城务工农民子女的学校数和在校学生数分别占同层次学校数和在校生数的27.34%和12.77%,处于全国同类城市前列。  相似文献   

7.
对于农民起义的卓异思考——评巴人的《莽秀才造反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起义,这是历史小说中老而又老、几乎写滥了的题材,但在《莽秀才造反记》中,巴人将沉积在农民心理上的传统文化的深层结构纳入自己的艺术视野,师承鲁迅,以深邃不凡的目光,观照沉默的国民灵魂,洞幽烛微,致力于探索农民起义屡屡失败这个中国的悲剧的内在原因,从而别开生面,有所超越于以往的同类作品。朱神父的灵魂这是一部以浙东农民“平洋反教”的反帝政治斗争为题材的作品,但令人惊奇的是,我  相似文献   

8.
“私有”是农民的“天性”。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以及土地改革时期,尊重农民土地私有天性。农民生产劳动积极。集体化时期,过于强调生产资料公有制,采用平均主义的分配方式。使得农民的私有天性渐渐演变为“恐私”、“怕私”,造成了农民主体性的缺失。  相似文献   

9.
本文立足空中课堂,利用学校微信企业号开辟的家庭教育指导专项栏目,指向“泛在问题、同类问题、特殊问题”三类问题进行研究,创建泛在问题“普及传播”、同类问题“研点推进”、特殊问题“双线定制”的精准指导路径,实现大众受益、小众专属、个体独享的家庭教育指导新成效。  相似文献   

10.
“比和比例”是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四单元的内容。这一单元的概念较多,有的概念很易混淆。现就其中的几个概念辨析如下: 一、“比”和记分牌上的比课本中的“比”,实际上是对两个数量进行的比较。这两种量可以是同类量,也可以是不同类量。同类量的比表示它们的倍  相似文献   

11.
农村土地制度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建国以来我国的农村土地制度先后经历了土地改革、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农业生产合作化、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及当前的土地经营流转。分析历次土地制度的产权关系,可以发现只有土地产权明晰,赋予农民对土地的财产权利,才能充分调动农民土地生产的积极性,提高土地的资源配置效率,促进农业和农村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建国初期黔东南地区的土地改革只是初步地解决了三农问题,农村和农民并没有一劳永逸地摆脱贫困,农业生产的发展依然困难重重。为了快速发展农村经济,黔东南地区开展了农业合作化运动。合作化运动在推进三农问题解决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13.
小额信贷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额信贷经过十多年的实践和尝试,为我国农民,特别是贫困落后地区的农民提供了生产资金,改善了生产条件,对缩小收入差距,实现社会的稳定与公平、构建和谐社会,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并对支持三农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中国小额信贷的发展目前仍处于实验探索阶段,还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和挑战。文章介绍了我国小额信贷的发展情况,同时介绍了我国和国外小额信贷的发展情况和成功经验,揭示小额信贷在普及推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分析了其在我国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试图找出合适的解决方法,给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取消农业税,是党中央、国务院统揽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做出的重大战略举措,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加快"解决""三农"问题的坚定决心,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但它同时带来了诸多问题,因此必须以深化改革来解决"三农"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三农”问题是现代化进程中的一类社会问题,是对现代化进程中农民、农业、农村问题的一个总概括。市场机制的负面作用、政府现代化战略失误和不合理的土地制度是导致“三农”问题的主要原因。抑制市场机制的“马太效应”、正确把握汲取农业剩余的尺度、遵循人口流动规律、制定科学合理的农业发展规划、废除不合理的土地制度和加大工业对农业的反哺力度是预防和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方法。  相似文献   

16.
农村税费改革后,农业税征管过程中仍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如计税面积与实际面积不一致,农业实际产量与常年产量差距较大,计税价格与实际价格经常发生背离,乡、村、组债务负担重,要求以债抵税现象增多。为此,政府应尽快全面开展清产核亩工作,妥善处理乡、村、组债务,搞好税源普查,实事求是核定税负,解决好“税负悬空”等问题,并进一步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取消农业税,统一城乡税制.统一税收征管。  相似文献   

17.
“三农”是指按照传统习惯生活和耕作的农村、农业和农民。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13亿人口,9亿多农村剩余劳动力。因此,“三农”问题是党和国家始终十分关注的重大问题。教育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根据新时期农业和教育发展趋势,针对“三农”教育存在的问题,应构建符合我国国情和社会发展要求的“三农”教育新体系,明确各个教育层面在“三农”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及作用。  相似文献   

18.
建国后中国共产党高度关注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先后在农村领导发动了土地改革运动、农业合作化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这些变革显示党对"三农"问题认识不断深化,也为今后中国农村社会现代化的发展提供历史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9.
廊坊市属于农用水供给不足的地区且水资源分布不均,因此,大力发展节水农业,提高农用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对于本地区农业的增产增收和农民收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通过对全市范围内节水农业的现状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进而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的方法,为政府的决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最终达到促进该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农业产量和农民收入水平的双提高,保障当地的粮食生产安全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农产品期货市场与新农村建设有着天然的联系。我国在新农村建设中遇到的一些障碍,如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且缺乏长效机制,农业生产风险缺乏规避途径,农业生产产业化程度低和农产品质量不高等问题,都可以利用期货市场的机制得到解决。期货市场在服务新农村建设中要创新模式,更新观念,使期货投资者与农民相结合,期货市场运行与农业生产相结合,期货价格与农产品现货价格相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