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主体性道德教育新论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主体性道德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道德主体的教育,而不是培养道德主体的教育。道德主体性的特征主要体现为创造性、整合性和开放性,因此,主体性道德教育的内容应立足于培养学生的道德性创造、学生的完整德性和学生自我教育的意向和能力。实施主体性道德教育的基本条件是:生活世界是主体性道德教育的根基,交往和实践是主体性道德教育的关键,平等尊重的师生关系是主体性道德教育的保证。  相似文献   

2.
李斌 《中国德育》2004,(9):25-27
主体性德育是指在主体教育思想指导下,以主体的自主性活动为基本特征的;以提高学生主体性道德素质为根本目的的一种道德教育思想和道德教育实践模式。它是指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处于一种平等主体之间的关系。它要求教育者深入研究教育对象错综复杂的情感世界,了解他们不同阶段不同层次的心理需求,注重他们对道德内涵的“顺应”和  相似文献   

3.
高校网络的迅猛发展和广泛使用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契机和挑战。本文着重探讨了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的重要地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性要求;受教主体与施教主体的构成及其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受教主体与施教主体的辩证统一关系。  相似文献   

4.
李斌 《中国德育》2005,(6):25-26
主体性德育是指在主体教育思想指导下,以主体的自主性活动为基本特征的、以提高学生主体性道德素质为根本目的的一种道德教育思想和道德教育实践模式。它是指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处于一种平等主体之间的关系。它要求教育者深入研究教育对象错综复杂的情感世界,了解他们不同阶段不同层次的心理需求,注重他们对道德内涵的“顺应”和“同化”,引导和激励他们进行自我管理、自我调节、自我完善、自我实践,实现自我超越,为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以主体性认识论作为其哲学基础,以注入式灌输构成其实践背景。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实现由主体性向主体间性的转向。马克思的实践认识论提供了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转向的理论基础,完整灌输论也要求注重交流与沟通的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实施。  相似文献   

6.
主体间性: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纠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彪 《教育导刊》2011,(1):13-16
当代西方哲学从主体性哲学正在走向主体间性哲学,这一走向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哲学范式和方法论。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是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是对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超越和突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诉求主体间性,交往式和对话式思想政治教育是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实现的有效渠道。  相似文献   

7.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网络的迅猛发展和广泛使用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契机和挑战.本文着重探讨了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的重要地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性要求;受教主体与施教主体的构成及其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受教主体与施教主体的辩证统一关系.  相似文献   

8.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是代表着国家意志的实践主体。分析了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主体的特定内涵.指出了实践主体的主体性是多元并存的主体性发挥作用,主要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学生思想政治管理人员组成。认为激发主体意识、提升主体素质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主体有效性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9.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主动行为者,是具有主体性的人。主体性是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最根本的特点。从哲学的视角看,主体性是人的本真精神,只有人才具有。因此,能否成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关键是能否具有主体性。  相似文献   

10.
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超越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从属于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是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理想追求,是更高境界的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体现了客观性、人性和合理性,它是对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超越,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