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死亡是美国著名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的诗歌中经常出现的主题,这一主题作品数量多,角度奇特,意向奇特而大胆本文首先探寻诗人对这一主题产生浓厚兴趣的原因,然后通过诗人的几首死亡诗来分析其死亡诗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狄金森是对美国诗歌有重大影响的女诗人。她在独特的写作风格描写诗人们很少触及的诸如死亡这样的主题。在她的诗中,死亡就是永生。而狄金森对待死亡的态度,缘于她的家庭背景、宗教信仰和个人经历等方面。  相似文献   

3.
朱湘有许多诗歌是表现死亡的。他诗歌中的死亡可以分为他人之死、英雄之死、朋友之死、诗人之死四大类。对于死亡的表现也大体经历了一种由外到内、由空泛到具体、由虚到实的过程,其态度既有常人的一面,又有非常人的一面。朱湘最后的自杀是其非常人一面的具体表现,其诗性的方式可称得上对于诗歌的一种"殉道"。  相似文献   

4.
林徽因作为我国著名的女诗人,一生留下许多经典,在她的诗作中生命主题的诗歌占了大约三分之一。生命的流逝和终结,是每个人必须面对的事实,而这种事实在诗人林徽因眼中却有不同的意境。她对于生命的体会、对于死亡的思考几乎涵盖了其整个人生,并且这种思考是随着岁月的流逝和现实生活的残酷而日益深沉的。她对生命体会是从最初即使面对死亡还怀抱希望,到中期倍受死亡绝望和生命信念矛盾的煎熬,再到最后面对死亡、看透生命、终究豁达的过程。而这一过程却鲜少受到研究者的关注,本文就从理性和感性的角度共同出发,探讨这一问题,从而揭示一个立体的、圆形的、文化的林徽因。  相似文献   

5.
诗歌的本质是对社会生活的反映,这种反映是再现与表现的统一。诗歌的意义和意思是诗歌所要表达的内容,而内容是通过形式来体现的,诗歌的形式往往最能体现诗人的个性与独特性,它表现了作者选择的仅属于自己反映内容的组织构造。诗歌创作有习俗性规则,为了满足读者不断提高的欣赏水平,诗歌创作更应具有设定性规则。  相似文献   

6.
D·H·劳伦斯是一位伟大的小说家和诗人,然而作为诗人的劳伦斯却鲜为评论家所关注。但是通过细读他的诗歌,笔者发现劳伦斯在其大量诗作中表达了自己的生态思想和生态哲思,并且这一主题在他的作品里一以贯之。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生态批评理论为研究劳伦斯诗歌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拟从生态批评理论入手,对他诗歌中表现出的生态意识进行阐释,挖掘诗歌中的生态思想,再次唤醒现代人类的生态意识。  相似文献   

7.
爱米莉·狄金森是美国十九世纪文坛最杰出的女诗人,她的诗语言简洁,风格独特。代表诗作之一《因为我不能停步等候死神》,韵律节奏,前三节是8—6—8—6格式,到了第四节,格式却变为6—8—6—8格式;词汇句法,口语词汇与典雅庄重的抽象词汇并列出现,以及用偏离常规的句法来表现主题和诗人的矛盾心理;语符形式,诗歌没有标题、词汇大写、用充满歧义的破折号等。这一切,展示出诗人对死亡的哲学思考,彰显出诗歌的独特艺术风格和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8.
爱伦坡写了很多小说和诗歌。其中大量的作品是关于死亡的。有意思的现象是,在他的小说中死亡是恐怖、可怕的情节,而在他的诗中对死亡的描写似乎不那么可怕,读来有美丽而忧伤的感觉和体验,有着高度的审美情趣。作者在创作时,根据不同的理论原则,对诗歌和小说使用了不同的处理手法。本文从背景、韵律、用词等润饰角度,对爱伦.坡诗歌中死亡美感进行了分析解读。  相似文献   

9.
作为上世纪80年代独树一帜的诗歌探索者,诗人海子将浪漫主义和古典主义杂糅,自成一套诗歌体系.海子的诗学资源来源广泛,或来自于自己的阅读,或来自于自己的民间生活体验,无论面对哪一种诗学资源,他在吸收转化时总有一种追根溯源、直逼本质的能力,除了这种诗人与生俱来的特质之外,许多诗学资源的转化与他当时的个人生活经历、与时代氛围也密切相关.本文将结合诗人的生活经历,梳理出存在主义、德国古典主义哲学、凡高与荷尔德林及东方民间文化在诗学思想方面对海子诗歌创作的影响.最后得出结论,海子在诗学资源的接受和转化过程中有一种横向扩大化和纵向延伸化的特点,直指本民族甚至是人类生存的本质.  相似文献   

10.
美国女诗人伊丽莎白·毕肖普早期不幸的遭遇使其在作品中流露出"渴望"与"缺失"。尽管如此,诗人从未停止在"缺失"中探究和思考,寻找自我认同。本文结合拉康的"无意识"理论、镜像阶段对毕肖普的诗歌进行解读,探究诗人在其诗歌中的自我构建过程以及诗歌背后隐藏的"潜文本"。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采用文本细读的方法,对英语女性诗歌中出现的镜子意象进行考察。研究显示,使用英语进行创作的女性诗人不仅通过镜子意象反射美丽大自然,更通过镜子意象来书写她们对女性命运、女性心理成长、感情欲望与创作灵感等方面的思考,具有显著的自我关照性,体现了英语女性诗人对自我、主体和存在的强烈认知欲望。女性诗人以诗为镜,真实反映女性的人格心理、生存状态和生命历史。  相似文献   

12.
19世纪诗学中的湖畔派以华兹华斯等人为代表开创了英国文学史上浪漫主义诗歌的新时代。但华兹华斯并没有将他的诗学观点局限在浪漫派象征手法的运用上,甚至反对湖畔派其他诗人如柯尔律治的诗学观点,最终导致湖畔派内部的分道扬镳。本文试图剖析华兹华斯独特的诗学思想以及这种思想与其他诗学理念格格不入的原因,提出浪漫派诗歌内部在图征和象征上的巨大差别,并考察图征这种古老的艺术手段对浪漫派诗歌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创新和贡献。  相似文献   

13.
针对目前耶律楚材诗歌研究的欠缺,从楚材的历史定位入手,进而全面考察其诗学观、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最终揭示其诗歌的特质所在。耶律楚材为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有着特殊经历的少数民族政治家。他的诗学观主要表现为:重视诗歌的社会功能,提倡形式与内容并重,不拘门限、多元继承。诗歌反映出三教融合的思想以及民族观和战争观。诗歌的艺术特色,包括自然灵活的诗歌语言,高洁素朴的意象群落和丰富多样的艺术风格。耶律楚材生活在中国历史上的民族大融合时期,作为汉化很深的少数民族政治家,他的思想呈现出一种糅合状态,反映在诗歌里,就表现出了多元并存、多元交融的独特性质。其诗歌的特点对元代文坛的多元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海子诗歌生命十分短促,但他在有限的创作生涯里,诗人凭着天才的创造力,延伸和扩张了诗人创作的智性空间,从而为世人奉献了数量可观,品位较高的诗歌文本.由于诗人对诗歌理想与理解的提升与深入,以1986年的<太阳·断头篇>为界可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较为钟情于"实体",后期极力追求"动作",意象的选择标准因为这种变奏的介入而显为不同,更使他的这两部分作品彰显出两种完全不同的美学趣味.本文即探讨其前后期作品中意象的分裂性特征.  相似文献   

15.
诗人以隐遁客观事实的方法来曲折地表现自己的思想情感,以象征隐喻暗示来识读生活、描摹生活、叙述生活,用象征性的物象来暗示主题,暗示其他特指的事物,把直觉、幻觉、想象、回忆甚至梦境与现实融为一体,使诗人的意识活动具有更大的跳跃性和随意性,从而导致诗歌意象意境的多义与朦胧。李商隐生活时代的灰暗,让他在尴尬中不断追求自我,探索诗歌的真谛,诞生出延绵不绝的艺术创造力,并使诗人常用病态的手法来绘画一幅幅诗歌景象。  相似文献   

16.
农民诗人余秀华创作了属于底层农民的诗歌.她对底层生活进行审美化的思考,巧妙地运用修辞手法,恰当地使用意象,创作了很多体现底层农民生活诗情画意的诗歌.  相似文献   

17.
诗歌是社会生活的创造性反映,是民族文化的集大成者。北朝诗人在诗歌创作的过程中,或多或少都会反映北方少数民族文化,在他们的诗歌中对北方少数民族文化的解读是比较深刻的。因此,科学分析两者的关系,有助于理解北朝诗人的创作风格,也有助于理解北方少数民族文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诗歌意象的选择,凝聚着诗人对生活的独特感受、观察和认识,凝聚着诗人独特的思想和感情。嵇康是中国文化长河中充满魅力的文人之一,他的诗歌“旷达高亮,峻切清远”,他的人格魅力也是为后人不断感慨赞颂的。他的诗歌意象是其诗歌魅力与人格魅力的完美结合,如果把嵇康诗歌中那些情态生动、仪态多变的意象进行整合或连缀,便足以向人们重现嵇康当年的玄远气度和名士风采。  相似文献   

19.
T.S.艾略特是20世纪著名的诗人兼文学理论批评家。长诗《荒原》是现代英美诗歌的里程碑,是艾略特的成名作和影响最深远的作品。诗人以"荒原"的意象象征衰败堕落的现代西方社会,以贯穿全诗的再生意象揭示《荒原》的救赎主题及其宗教思想,暗示了现代世界的精神危机,现代人类精神文化的死亡及拯救。通过解析艾略特长诗《荒原》中蕴含的救赎思想,挖掘其诗学思想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20.
《因为我不能停下来等死亡》是艾米莉·狄金森死亡主题诗歌的代表作。然而,笔者在对这首诗进行深入阅读后却发现这首诗有着永恒、爱、死亡相互交织的多重主题。本文通过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反讽来揭示这首诗深刻而丰富的主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