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日本在其高等教育发展之初也曾重视利用社会资金来分担由于高等教育规模扩大给政府带来的财政压力。但长期以来,日本国立大学的日常运营经费来自国家财政拨款,对社会捐赠等外部资金的争取不太重视。日本国立大学法人化改革(2004年)后,国立大学在财政方面出现了新变化,作为大学运营经费主要来源的运营费交付金年年较大幅度减少。国立大学运营经费面临压力,于是开始重视对社会捐赠的争取。从日本国立大学社会捐赠的现状来看,其筹措方式主要有基金捐赠、奖学捐赠和讲座捐赠三种,所获得的捐赠金额也呈现出较大幅度的上升趋势,但相对于日本国立大学总经费而言其规模还很小,仍然处在起步阶段。  相似文献   

2.
上个世纪,日本国立大学的发展主要依赖于政府公共财政的大力支持.然而,2004年国立大学法人化改革不仅改变了国立大学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同时也重新构筑了国立大学财政管理体系.本文将聚焦法人化改革后日本国立大学财政管理体系,对其中高等教育经费的投入、政府支出的配置方式以及学费缴纳标准的设定展开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思考这种契约型财政管理体系的特征及其背后隐含的危机与问题.  相似文献   

3.
日本公、私立大学之比较郑礼①日本高等教育的办学模式是公私立并举,以普通大学为主,辅之以少量的短期大学、高等专科学校和专修学校。广义的公立学校又可分为国立和公立,前者归文部省直接管辖;后者由都道府县管理,其所以同为公者是经费大部由各级政府提供。公私立两...  相似文献   

4.
在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的日本第三次高等教育改革中,"国立大学法人化"也许是最为值得关注的。"法人化的实施,使日本国立大学迎来了其130余年历史发展上最大的变革期。"2004年开始的"国立大学法人化"改革所建立的国立大学法人制度已经8年,根据六年一个计划周期的制度设计,各国立大学法人已经开始了第二个六年计划周期。法人化给日本国立大学带来了国立大学与政府之间关系的改变、国立大学内部管理体制的变化、国立大学经费来源的多样化三个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2004年4月,伴随着日本国立大学独立行政法人化改革的正式启动,日本政府对国立大学的管理由直接管理转变为依据目标实施间接管理,由具体的办学过程管理转变为宏观政策制定、认证评估和经费拨付的监管。同时,日本国立大学内部管理体制也发生了巨大变革,新成立了理事会、经营协议会和教育研究评议会三大管理组织。法人化改革后,日本政府重新构建了国立大学的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6.
1988年9月间,由全英国47所国立大学的校长和院长组成的大学校长委员会在牛津举行了年会。年会作出决定,为了增加学生人数及大学经费来源,英国的大学将考虑执行一些计划并要求学生的家长在未来负担更多的教育经费。 英国教育大臣肯尼思·贝克尔在向大学校长委员会致词时也宣布,大学在组织管理与经费来源方面都要进行重大的改革。他还指出,政府的目标是在本世纪末之前,建立一  相似文献   

7.
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的大学与企业之间形成一种新型的关系,即大学向产业提供人才,产业向大学提供培养人才的实践条件和各种捐资、资助,促进大学科研的发展。一、共同研究该制度创立于1983年,其目的是通过国立大学和民间企业的研究人员对同一课题的共同研究。直接用于研究的经费分为双方共同负担、企业单独负担、大学申请列入文部省科学研究补助金三种情况。研究时间一至数年,一般在大学的研究设施里进行,设备由双方共同提供,双方共  相似文献   

8.
日本国立大学法人化改革前,拥有附属医院的国立大学通过向财政融资资金借款来筹措附属医院发展过程中所需的部分经费。国立大学法人化改革后,日本政府成立了国立大学财务经营中心,负责对国立大学借贷资金的筹措、贷与及管理。向该中心借款且金额较大的大学主要是旧帝国大学、有附属医院的综合大学及医科大学这三类国立大学。日本国立大学的组织规模和声威与其获得借贷的能力成正相关。在国立大学法人化改革的第一个六年"中期阶段计划"期间,日本国立大学借贷融资主要是通过国立大学财务经营中心来获得的,但也出现了向金融机构进行长期贷款的借贷方式。  相似文献   

9.
九十年代初,笔者在日本考察教育两年,这里谈谈其小学教育的情况。据公布的调查统计报告,1992年日本全国小学的情况是: 国立小学是由日本政府文部省开办的,经费由国家拨款;公立小学由日本地方政府(都、道、府、县、市、町、村)开办,经费由各级政府拨款;私立小学是由民间团体或私人开办,经费是自筹的。  相似文献   

10.
刘新 《教育》2012,(11):63
在日本,高等教育的细化和转化程度较为知名,日本的高等教育基本框架包括:大学院(即研究生院)、大学、短期大学、高等技术专门学校。在这个框架体系下,每一种大学都有其专项的培养目标。国立大学最受青睐日本的大学有严格的界定。信誉最高的为国立大学,其经费来自于国家所拨的教育经费。国立大学的入学竞争十分残酷,特别是名牌大学更甚。日本的  相似文献   

11.
为进一步促进产学合作,加强基础研究和新技术的开发,维持日本在国际社会的科技竞争能力,日本文部省3月初制定了国立大学专利收入分配的新办法。新办法规定:国立大学所获专利(在日本称国有专利)的收入由全部上缴国库,改为一半上缴国库、一半划归大学所有;将有关专利收入列入大学的研究预算收入,即国立大学取得专利数目增多,研究经费就会随之增加。同  相似文献   

12.
日本有430所综合性大学、520所初级学院和65所技术学院。这些高等院校分为公立(国立、县立和市立)和私立两类。其中综合性大学的70%和初级学院的85%是私立的。所有高等院校,不管公立还是私立,都在教育部的管理和控制之下。教育部都批拨给他们一定的经费。综合性大学由一个或几个系组成,开设各类学科的四年制课程。在有些大学中,将研究所与系结合在一起,借以提高教学质量。公立大学,国立的和地方的,主要由国家和地方政政拨款。私立高等院校,主要由学生的学费和私人资金维持财政开支。政府大约为私立高等院校提供教育经费的三分之一。  相似文献   

13.
"二战"以来,日本国立大学一直处在变革之中,而其办学自主性是其变革的主要议题。然而,在国立大学法人化之前,日本国立大学仍然在保障大学自主与满足政府对大学行政管理中艰难地徘徊,与"二战"前相比较,这一时期的日本国立大学拥有较大的自主性,但是,政府仍然没有赋予其财政自主权。法人化改革后,随着财政自主权的获得,日本国立大学实现了自日本高等教育制度建立以来最大限度地办学自主性。不过,作为日本近代教育史以来地震级的改革,国立大学法人化犹如一把双刃剑,既给予国立大学办学自主性的变革,又让国立大学必须面临新的考验和困扰。  相似文献   

14.
日本国立大学独立行政法人化的现状与趋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90年代日本国家行政体制改革促使国立大学的独立行政法人化提上议事日程。日本实行独立行政法人以英国为基本模式 ,但同时带有本国特点 ,主要目的是为了消减行政机构和国家公务人员。日本国立大学独立行政法人化是作为国家整体行政体制改革的一部分在操作。本文着重探讨了独立行政法人的概念、模式、特点 ,有关日本国立大学独立行政法人化的不同改革议案以及对国立大学可能产生的影响 ,最后总结了日本国立大学与政府和国家关系的转变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15.
日本国立大学的重建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本国立大学正面临着其120年历史中从末遇到过的危机。在今后的三年中,日本99所国立大学将被改为非政府法人团体,政府则鼓励大学彼此之间的合并与联合。然而不幸的是,所有这些改革措施不是由各大学自发地发动起来的,而是作为联合政府行政  相似文献   

16.
根据日本《学校教育法》的有关规定,日本的中小学按其举办者的不同,可划分为国立学校、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国立学校是指由国家举办的学校,在日本,国立中小学大多为国立大学的附属学校;公立学校是指由地方举办的学校,在日本,中小学的绝大多数为公立学  相似文献   

17.
王秀亭 《文教资料》2007,(9):186-187
本文从治理主体和权力运作两个方面探讨了日本国立大学法人化前后学校治理结构所发生的变化,这些变化是市场力量使然。日本国立大学法人化后政府、市场、学术权威在大学治理结构中有了新的制衡,它给大学带来正负双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日本国立大学和私立大学结构和功能分化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立大学和私立大学虽同在日本高等教育制度中居主导地位,但两者的结构和功能不同.在学校决策上,国立大学的教授享有很大的自治权利,但私立大学的教授在学校决策中所具有的发言权微乎其微;在和政府的关系上,政府对国立大学奉行给予相当多的财政支持却不干涉内政的政策,政府对私立大学奉行既不给予过多财政支持也不干涉的政策;在功能上,国立大学主要发挥研究功能,私立大学主要发挥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19.
日本大学财政的结构和课题--以国立大学为中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以国立大学为中心概述了日本国立、公立、私立大学的财政制度 ,并分别说明了这 3种设置形态的政府财政支援的框架。还通过对个别大学的案例分析 ,明确了日本国立、公立、私立高等教育机构在大学财政结构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日本国立大学的发展为线索,通过不同阶段国立大学的特点,分析国立大学在日本教育发展过程中所呈现的时代性及国立大学与时代共进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