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批评权是教育法和教师法赋予教师正当的教育教学权力。然而,近年来教育实践中出现不少教师用表扬代替批评、用赏识教育代替批评教育、用放弃代替责任的现象,这反映出教师批评权正在趋于弱化。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包括:社会舆论压力的增大、教师无原则的妥协、不同教育理念的博弈等。要扭转教师批评权趋于弱化的状况,应从多方面作出努力:一是提升教师的社会地位;二是增强教师的法律意识和专业权力意识;三是教师应当正确合理地使用批评权。  相似文献   

2.
正回想这四年的班主任生活,我突然想:作为老师,我有批评权吗?自古至今,答案可能是肯定的。但是在今天的民主教育环境中,若仔细思考之后,不难发现,对老师的批评权应有一个全新的认识。一.批评学生时,师生地位平等吗如果老师和学生是平等的,那么教师应该尊重学生,而不是强使学生服从。例如,成人开会的时候,如果他的手机响了,你会没收吗?如果他在开小差,你会用语言羞辱他吗?特别是这个人是你的领导的  相似文献   

3.
目前,教师对于应行使的批评权采取保守的不批评,其因有教育法规和制度弱化了教师批评权,社会群体非理性的教育观消解了教师批评权,被异化的基础教育价值取向剥夺了教师批评权。中外教育传统、现代教育伦理要求和当前教育现实要求教师适当批评。  相似文献   

4.
王金国 《湖北教育》2009,(12):24-24
教师因行使正当的批评权而引起家校纠纷的事件屡见不鲜,然而不能因噎废食。教育管理部门在引导、规范教师的批评教育行为的同时,如何充当教师保护伞的角色,为教师行使批评权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呢?本栏目选编四篇文章,从不同角度支招。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关于教师的惩戒权问题,社会各界讨论得热火朝天。其中,"老师能批评学生吗?"明显是一个伪命题。因为从来没有任何人、任何组织说教师没有批评权。2019年4月,广东省司法厅公布的《广东省学校安全条例(送审稿)》在"学校教育惩戒与违纪处理"部分规定,学校和教师可以依法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  相似文献   

6.
郭宁伟 《上海教育》2009,(19):52-53
“批评权”的行使要根据地域的不同、校际的差异、教师个体的不同、学生个体的差异进行适当的调整,没有批评的教育是无知的、不负责任的,而盲目的批评则会导致教育的无效甚至反效。其实,教师也是活生生的人,是人就不能保证不犯错。尤其是年轻气盛的青年教师,免不了在批评学生的时候会有意气用事或者行为过激的现象,于是便会爆发一场师生冲突。但是,师生冲突并非“世界末日”,它是向良性转化,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名教师,我和学生绝对平等吗?教师还有权威性吗?课堂还需要教师的评价权威吗?"在追求教学民主、师生平等的改革潮流中,一些老师提出了这样的疑问。师生平等,是师生人格的相互尊重,是发展过程中的相互欣赏与认同。但是,教师作为学生的引路人,怎样才能发挥好应有的作用?如何才能帮助学生拨开迷雾,走上正途?这是值得每位老师认真思考的问题。教师要在知识的汪洋中为学生指明航向,必须"高生一筹",站在高处为学生指点迷津,树立专业上的"权威性",帮助学生在前进的道路上走得更顺畅。这种专业权威投射到学生评价上,就是评价的权威性。然而,一些老师认为评价无需"权威",师生只需平等协商而已;另一些老师则认为,没有一定的权威性,学生就会在课堂上迷失方向。教师是否具备评价的"权威"角色,教师评价能否显得"权威",需要我们站在师生关系与教育教学质量的高度上辨正这一问题。为此,我们选编了两位老师的文章,他们从不同角度分析了评价权威在当下存在的意义与重建策略,对教师评价角色的辨正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8.
一、尊重——朋友式的尊重现在“师生平等”提得很响,为什么要提“师生平等”?因为师生不平等。师生天生就是不平等的,在年龄、知识、经验、阅历、能力、体力等许多方面教师处于强势,学生处于弱势。课堂上老师可以随心所欲,学生只有服从的份,必须跟着老师的感觉走。老师今天高兴可以面带微笑、和风细雨,老师今天不高兴就可以脸上挂霜、可以批评呵斥。在师生矛盾和校园暴力中,受伤害的总是学生占大多数。对于这些种种的不平等,我们教师应作出反思,努力寻求与学生平等相处的途径。不论有多少个不平等,师生之间有一点肯定是平等的,那就是人格。…  相似文献   

9.
刘波 《考试周刊》2015,(33):175-176
随着教育部明文规定教师具有批评权,教育的批评惩罚已经成了社会争议的话题。本文从现实教育实际情况出发,阐释教育惩罚观念,提出应树立正确对待惩罚的态度,采取合适的方式惩罚。  相似文献   

10.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和《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传统的师生观受到巨大冲击,民主、和谐、平等成为众多教师追求的至高目标。批评教育是老师常用的一种教育学生的方式,没有批评的教育不可能是完整的教育。本文就对批评教育的艺术作了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关于师生互动类型划分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按照不同的划分标准,可将师生互动关系划分为不同的类型。国内外的研究者按照师生互动中的主体地位、师生行为、师生之间的不同情感以及教师的行为作风、师生行为的对象、行为属性和师生互动方式等划分标准将师生互动类型划分为教师中心式、学生中心式和知识中心式;教师命令式、民主协商式和师生互不干涉式;师个互动、师组互动和师班互动;等等。而以师生互动中权威的主导地位为划分标准,可以将师生互动划分为师权型师生互动、生权型师生互动和平等型师生互动。  相似文献   

12.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大学教育的基石,而教学活动是一个充满生机的实践活动,是建立融洽师生关系的重要载体。伴随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变革,当前大学生们不仅产生了对知识的怀疑,而且也引发了对高校教师的信任危机,本该教学相长、感情深厚的高校师生关系近来却屡屡出现不和谐的音符,甚至时有悲剧上演,进而从轻视知识发展到了轻视教师。传统的师道尊严在消退,遵从理性法则的"朋友"式师生关系需要师生双方平等的对话与积极的参与。构建一种尊重学生、理解和热爱学生、增加师生之间的相互了解和交流的后现代师生关系已经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3.
李情豪 《中国德育》2006,1(2):17-21,62
德育效能决定着未来人才的价值取向,关系到未来民族的主体素质。师生关系对德育效能有着直接影响,这是由师生关系的本质内涵所决定的。和谐的师生关系具有和谐性、互动性、民主和平等性、多层面性和需要的相辅性,符合这一特征的师生关系的形成过程,本身就是德育实施过程。真爱、平等、沟通、榜样是建构和谐师生关系的核心动力、试金石、立交桥、航标灯。师生爱得越真挚,民主平等程度越高,沟通渠道越畅通,表率性越强。师生关系越和谐,德育效能越大。  相似文献   

14.
教育是一个伦理事件,师生关系是追求道德完善的伦理关系。人工智能时代,学校将失去伦理实体的作用,知识传授被智能机器替代,师生之间失去地缘、业缘和类血缘关系,面临着伦理风险。师生关系的伦理意蕴是重要的社会关系,是社会人与人道德伦理的风向标。人工智能时代,需要守住师生关系的伦理底蕴,建构师-生-智能机器共在的伦理空间,以"爱"为重要交流方式,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和道德传授提供伦理保证。  相似文献   

15.
教师道德权威是教师在学生面前具有的道德方面的力量和威望,它受社会舆论和传统的影响,受法律保护,而教师自身的知识经验、能力和德性是教师真正拥有道德权威的关键。教师道德权威是教师对学生顺利进行德育的保障,是促进学生道德发展的无形力量。当代社会要求的变化、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不足以及教师自身德性的失落,使得教师道德权威面临着诸多问题,这需要教师自身、教育有关部门、政府三方合力去应对。  相似文献   

16.
主体间性:建构现代德育师生关系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体间性从关系向度开启了审视德育师生关系的新视角,是对主体性道德教育的超越。主体间性蕴涵着德育师生关系的三个基本价值维度:主体间性蕴涵着平等沟通,有利于生成具有正确理念的德育师生关系路径;主体间性蕴涵着理解尊重,有利于建立有效的德育师生关系评估范式;主体间性蕴涵着交互发展,有利于实现本真的德育师生关系的意义互构。  相似文献   

17.
教师道德权威是教师在学生面前具有的道德方面的力量和威望,它受社会舆论和传统的影响,受法律保护,而教师自身的知识经验、能力和德性是教师真正拥有道德权威的关键。教师道德权威是教师对学生顺利进行德育的保障,是促进学生道德发展的无形的力量。当代社会要求的变化、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不足以及教师自身德性的失落使得教师道德权威备受挑战,这需要教师自身、教育有关部门、政府三方合力去应对。  相似文献   

18.
高校师生关系是高校最重要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当前,高校的师生关系呈现出一定程度的疏离、功利化和矛盾对立倾向,突发事件时有发生。社会转型期的到来、高等教育大众化和网络时代的到来都给传统的师生关系带来深刻的变化,师生关系的优化需要更新教育理念,加强师生道德自律,注意运用新型网络科技,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也有赖于高校治理的完善,从而在法律的框架下,实现不同主体间关系的平衡,使师生关系朝着民主平等的方向行进。  相似文献   

19.
和谐师生关系是和谐教育的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和谐师生关系是和谐教育的基础,只有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使师生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才能顺利实施新课程改革,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关键在于教师。首先,教师应及时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其次,教师应该尊重宽容学生;最后,教师应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  相似文献   

20.
吉梅  李艳 《职业技术教育》2012,33(14):88-91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高职院校师生之间的代际差异使高职教师在当前师生关系中的角色面临挑战,高职教师作为"过渡人"角色在留恋传统社会赋予教师的传统权威与创建现代教师权威之间游离。高职教师应转变传统教育教学理念,改革教育教学模式,完善自身知识与能力结构,走出当前面临的困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