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黄艳 《新闻窗》2006,(2):34-34
报纸给读者的第一印象。就是版面的编排设计。有特色的报纸版面设计。即使不看内容。仅看版面就能赢得众多读者青睐。因此,从某种意义来说。报纸版面设计构成了报纸独特的“造型”,以其个性化、差别化、思想性和艺术性来造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使读者产生认同感。但是报纸编辑也不能因为盲目追求版面效果而陷入版面设计误区。版面设计单纯追求感官刺激,没有章法。就会设计出“泡沫版面”。“泡沫版面”的特点是版面元素的使用过度夸张,表现形式与所表达内容的价值不相符,比如大量使用新闻价值不高的巨幅照片。或者对一些内容并非重要的稿件大做标题。还有就是大量使用非新闻照片来装饰版面。这些做法不仅造成版面资源的浪费。而且读者从中并不会得到多少裨益。  相似文献   

2.
办报人都深刻的认识到,在浩如烟海的报纸中,最选映入读者眼帘的是那些个性鲜明的报纸,而版面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报纸的质量和对读者的吸引力,新颖,活泼的版面会使读者赏心悦目,乐于接受,而陈旧,俗套的版面则会令人大倒胃口,避而远之,于是,众多报纸的版面编辑在“京派”和“海派”之外,努力探索“新潮版面”的设计,力争通过报纸版面的改革,使自己的报纸在新时期报纸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3.
陈显才 《新闻界》2004,(5):96-96
在传统思路的报纸编排中,重文轻图一度盛行,以至图片成了版面中可有可无的点缀品。随着传媒事业的发展和读者审美现念的转变,报纸版面也在不断推陈出新中使图片与文字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成了报纸版面两个相辅相承的重要元素。图片不只是版面的点缀品。在现代报纸版面中,只有充分运用好文字和图片,才能让版面“动”起来,才能给读者造成强势的视觉冲击,紧紧抓住读者的心,这样的报纸才具有生命力,才能吸引读者。  相似文献   

4.
一张报纸要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不仅要报道出好新闻,以满足读者求新求奇求知的需求,还必须依靠报纸的“第一眼效应”即版面的吸引力。版面是读者透视报纸的第一扇窗口,凭借对新闻内容的安排,传达出报纸对新闻事件的立场和态度。因此可以说,版面是报纸个性和风格的最直观的展示。  相似文献   

5.
亮点与美感——如何办出报纸可读性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兢 《新闻采编》2005,(2):41-42
报纸是办给人看的,一张报纸,读者拿在手里,如果眼光停不下来,一翻而过,甚至根本不想多看,那还有什么效果?报纸要吸引人,办出可读性,不外乎着眼于内容和形式两大素质。内容犹如产品质量,版面形式则好比商品的包装,二者缺一不可。内容再好,版面不引人注目,无法招人阅读,难有传播效果;而内容不生动感人,缺乏影响力,版面再好看,也同样无法留住读者。“亮”的内容 “美”的形式,才能做出精品报纸。  相似文献   

6.
阅读报纸,有时会在版面上看到“更正”启示,重要的启示还会登在显著的位置。这种启示,国家、省级报纸的版面上有,地市一级报纸的版面上也有。其内容大都为对本报前一天所刊发新闻的失实之处进行更正,并向读者致歉。此外,版面上还有一些更常见、不易被读者发现重视的错别字、语法、用词等差错,就不在“更正”启示之列了。  相似文献   

7.
报纸版面是一张报纸的“脸面”,是报纸各种内容编排布局的整体表现形式。通过版面,读者可以感受到报纸对新闻事件的态度和感情,更能感受到报纸的个性和特色。好的版面形式,就像一条畅通的道路,使读者可以轻松快捷地走进版面内容里去,对整个版面内容一目了然,并能轻易地寻找到对  相似文献   

8.
陈晓君 《新闻窗》2007,(4):89-90
版面是采编内容在报纸上的布局和安排,报纸的可读性取决于版面。透过版面,读者可以感受到报纸对新闻的态度和感情,更能感受到报纸的特色和个性。版面吸引读者,主要是吸引读者的注意力,通过利用人的视觉生理和视觉心理,产生强大的视觉冲击波,牢牢勾住读者的眼球。[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报纸广告是整个报纸宣传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报纸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直接的影响,如果报纸广告版面不与报纸的办报宗旨、风格相协调,如果在报纸中广告版面的编排不“活”起来,将会冲淡读者对报纸的阅读兴趣。当读者对报纸版面失去兴趣,那刊登在其中的广告的吸引力也就不复存在了。纵观有的报纸广告版面较好,而有的广告版面排得杂乱无章,不是拥挤不堪,就是散乱无章,毫无美感可言。  相似文献   

10.
报道内容是报纸是否具有吸引力的关键 ,只有报道鲜活的内容 ,读者才爱看。而版面“受看”与否也是报纸是否具有吸引力的重要方面 ,呆滞的版面是不会吸引人的 ,只有新颖、活泼、鲜亮、和谐的版面才能能动地表现内容 ,才会受看。因此 ,创新版式设计思维 ,充分运用丰富多采的表现形式精心营造“受看”的版面 ,一直是报纸编辑、版式设计人员的孜孜追求。笔者认为 ,在报道内容确定的前提下 ,要想设计出“受看”的版面 ,为表现的内容增色添彩 ,应注意以下方面 :胸有“全局” ,综合部署。一块正常的版面有文有图 ,新闻类版面则可能消息、通讯、言论…  相似文献   

11.
面对都市类报纸相继兴起的一轮又一轮的扩版和扩张高潮,有些地市报纸由于财力、人力及当地客观实际需求等各种主客观原因,一时还不可能迈入“厚报时代”,但在版面有限的情况下,如何主动出击,积极满足读者需求,提供内容更多、领域更广的信息呢?开辟一个综合性的信息密集型的文摘版面,不失为一个明智的选择,它既解决了版面有限的问题,又使地市报纸从另一个层次上迈入了“厚报时代”,有效地参与了市场竞争。  相似文献   

12.
作为平面视觉媒体,报纸主要是通过印刷在纸张上的文字、图片、色彩以及版式等一系列符号向目标受众快速传递信息的一种纸质媒体。它与其他大众传播媒介最大的区别是诉之于人的平面视觉。受众只有通过阅读文字和图片才能获知其信息的详细内容。报纸的版式是报纸的视觉形象,是报纸的广告和包装,它刺激着读者的阅读欲望。吸引着读者的视线,所以,版式在报纸版面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评价“一张好看的报纸”,首先是看其报纸版式,版式就是报纸版面构成的组织和结构。我们知道每一张报纸的版面都是由文字、图片、色彩、字体、栏、行、线、  相似文献   

13.
报纸是“传播有效信息”与“信息有效传达”的结合。当今海量信息时代,报业市场竞争激烈,如果报纸版面没有瞬间捕获读者眼球的能力,即使内容再丰富精彩,也很可能被读者放弃,从而无法完成“信息有效传达”。  相似文献   

14.
阎文满 《青年记者》2007,(14):64-65
厚报时代的来临对报纸版面的革新提出了要求,也提供了契机和空间。业界人士普遍认识到,要想在争夺受众中获胜,不仅要在新闻本身的质量上下工夫,还必须高度重视报纸的“第一眼效应”,那就是报纸版面的个性化比拼。如今读者大多是在“五步三秒”中选购报纸,林林总总的报纸挤在报摊中,版面设计“抢眼”的无疑会赢得读者,赢得市场。  相似文献   

15.
一直以来,报纸版面被形象地称做“脸面”。平面媒体工作者一致认识到,版面是读者阅读报纸的第一扇窗户,它通过对新闻内容的布局安排传达出报纸对新闻事件的立场和态度。因此,几乎所有报纸版面的编辑  相似文献   

16.
徐泽 《新闻界》2003,(2):51-52
信息时代的今天,媒介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促使报纸从内容到形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印刷术的重大革命——激光照排不仅为编辑记者节省了大量时间,还为美化版面提供了技术保障。版面是报纸的脸面,是帮助和吸引读者阅读的手段。从某种意义上说:“报纸的竞争,也就是版面优势的竞争。”  相似文献   

17.
蒙君 《新闻窗》2006,(1):34-35
进入信息时代,“速读”的信息接受方式导致了信息传播方式的变化。一般说来,一个人阅读一张报纸的时间为10分钟左右,如今,报纸版面增加了,并不意味着人们阅读报纸时间的延长,反而意味着每版阅读时间的下降。随着各家报纸竞争的激烈,一些营销观念被导入报纸市场,一张报纸光有“卖点”不行,还得“出售”方便;光有“审美”不够,还得“传播”容易,报纸读者意识的增强在版面上最鲜明的体现是重视报纸的“易读性”。  相似文献   

18.
很多新读者接受一张报纸,是从报纸的某个特:色版面开始的,而特色版面,则是靠它为读者提供的独特信息与服务吸引读者的。《家报》在全省首家推出“红娘工作室”版面,就以其强烈的个性化色彩与服务赢得了众多读者的关注。“红娘工作室”是一块以帮助那些大龄或生活在情感低谷、为单身读者牵线搭桥的版块,它一推出,便以其针对性很强的内容特色、互动性极强的活动特色,吸引了人们的阅读兴趣。  相似文献   

19.
马涛 《新闻窗》2005,(5):61-61
一张报纸是否办得丰富多彩,吸引读者,从某种意义上取决于这张报纸副刊版与新闻版的协调统一,取决于报纸副刊版的内容是否丰富多彩,是否深入浅出地给予读者传递美的信息,使读者从中得到美的享受,美的启迪,真正达到“新闻引客,副刊留客”的效果。那么,在报纸副刊实际的编辑工作中,作为教育报的副刊怎样在体现党性原则及教育方针政策的同时充分发挥它特殊的版面优势,从而达到“留客”的目的呢?笔者认为,这首先要明确它的版面功能和解决好副刊版面内容的选位。  相似文献   

20.
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报纸越来越重视版面的编辑工作,力争在以内容争取读者的同时,以富有魅力的“版面语言”,达到先声夺人的效果,为此,版面编辑必须练好三个基本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