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进一步加强历史文献的开发、利用及其研究,1997年10月16日-18日,在上海图书馆新馆成功地举办了“历史文献的开发与利用”学术研讨会,并同时宣布成立上图历史文献研究所。著名学者顾廷龙、王元化先生应聘担任研究所的名誉所长,王鹤鸣、王世伟分任正副所长。会议期间,上海图书馆与华东师范大学签定了科研合作意向书,首次尝  相似文献   

2.
1998年11月18-20日,上海图书馆与上海海 峡两岸学术文化交流促进会联合召开的“全国谱碟 开发与利用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图书馆新馆举行。来自全国各省市和香港的谱碟学专家云集沪上,共 同探讨家谱的开发与利用的问题。 家谱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仅次于正史与方志的珍贵历史文献。由于历史的原因,家谱中蕴藏的重要价值没有得到应有的开发。如何使家谱这一古老的历史文化遗产在新的历史时期为学术研究、现代文明建设和海外华人的寻根问祖服务,促进祖国的统一大业,是上海图书馆召开这次会议的主要目的。 出席…  相似文献   

3.
从1996年12月至1997年10月,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顾老曾3次到上海。而最后一次到上海,他去的地方最多,也特别高兴,他风趣地逢人便说,我到上海秋游去了。1997年10月14日,顾老乘火车由北京抵达上海。在历史文献开发与利用学术研讨会的开幕式上,顾老为新成立的上海图书馆历史文献研究所揭牌,并高兴地担任了历史文献研究所名誉所长。在开幕式上,顾老就其一生中的收书、编书和印书作了一个讲话。在上海的3个多星期中,顾老去了不少地方。而给人印象最深的地方是苏州。去苏州看墓  相似文献   

4.
以上海图书馆"缩微胶卷数字化"项目为例,探讨了馆藏历史文献在缩微胶卷数字化建设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及工作对策。  相似文献   

5.
略论区域性历史文献的开发与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区域性这一新角度,阐述了目前历史文献开发与利用的原则、内容和途径,提出了区域性历史文献开发与利用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少数民族历史文献开发利用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历史文献中的少数民族文献是一朵光彩夺目的奇葩,过去,由于历史的、文化的或者地域的原因,对少数民族历史文献的研究、开发和利用显得十分滞后,因此,强调对少数民族历史文献的开发利用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论上海图书馆旅游功能开发的背景与构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论述了上海图书馆旅游功能开发的历史背景,提出了在游览、购物、娱乐等方面发挥上海图书馆旅游功能的一些构想,并分析了在旅游功能开发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8.
丁红 《贵图学刊》2002,(4):35-37
在了解历史、明晰现状、总结经验,找出问题的基础上,针对浙江图书馆馆藏历史文献的整理、开发和利用,探索历史文献开发与利用的新观念、新思路、新途径。  相似文献   

9.
陈先行 《图书馆杂志》2005,24(1):69-70,53
美国柏克莱加州大学东亚图书馆以富藏中、日、韩三国历史文献闻名于世。为使这大批珍贵资料能有效地为读者所利用,该馆继完成日、韩文献整理工作后,近年又将整理馆藏中国古籍列为工作重点,并邀请上海图书馆参与合作。受柏克莱加州大学东亚图书馆及上图馆方委托,笔者与同事郭立暄君承担了《柏克莱加州大学东亚图书馆中文古籍善本书志》(下简称《善本书志》)的撰写任务,深感荣幸。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天津图书馆馆藏近代天津英租界图书馆、法租界图书馆、意租界图书馆的情況及其藏书遗存,阐释了这些历史文献对于研究中国历史、中外文化交流及社会发展史的重要史料价值,提出开发与利用这些历史文献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党员,著名图书馆事业家、古籍版本目录学家、书法家,上海市第三、第四、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上海市第五、第六届政治协商会议常务委员会委员,上海图书馆名誉馆长顾廷龙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1998年8月22日21时零5分,在北京人民医院不幸逝世,享年95岁。顾廷龙同志1904年11月10日出生于江苏苏州。1931年毕业于上海持志大学,获文学学士学位。1932年毕业于北京燕京大学研究院国文系,获文学硕士学位。之后即投身于图书馆事业,先后担任燕京大学图书馆采访部主任、上海私立合众图书馆总干事、董事。解放后,历任上海图书馆筹备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历史文献图书馆馆长、上海图书馆馆长、上海图书馆名誉  相似文献   

12.
以收藏历史文献宏富称雄海内外的上海图书馆,近年来对馆藏文献的整理研究全面猛晋,成果叠出。日前《中国古籍稿钞校本图录》的杀青面世,不祗大益于版本目录之学,亦将了却起潜先师的夙愿遗志。发函披览,而有所思,略记一二于后。  相似文献   

13.
《图书馆工作》2007,(4):67-67,66
中国新闻网2007年5月11日讯:今后,全球华人寻根图。记者从上海图书馆获悉,历经7年编纂,备受海外关注的《中国家谱总目》即将于今年底完成。 据总目主编、上海图书馆历史文献研究所所长王鹤鸣介绍,这是一部全面收集海内外华人家谱资料工具书,也是有史以来最齐备的中国家谱目录。有了这个目录之后,海内外华人寻根问祖更加方便。  相似文献   

14.
文章对胡道静先生在古籍整理和图书馆学方面的贡献作了较为全面地总结。在古籍整理方面,从古籍普查、目录版本校勘和辑佚、《梦溪笔谈》校证与沈括研究、科技史文献的整理与研究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在图书馆学方面,从《上海图书馆史》、图书馆的杂忆文字、历史文献研究、中国古典文献专业研究生的培养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5.
如何做好图书馆的文献翻译服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小玲 《图书馆杂志》2006,25(9):51-52,28
重点介绍了上海图书馆上海科技情报所提供翻译服务的具体做法.加强流程控制与质量管理、利用现代信息手段提高翻译质量、加强基础系统建设提供一流翻译服务和加强国外科技文献的开发研究等。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进程中,产生了大量珍贵的红色文献,将其进行数字化建设是保存和利用文献的重要途径。文章选取国家图书馆出版社"红色文献数据库"、上海图书馆"革命(红色)文献服务平台"、延安大学"延安时期红色文献数字研究平台"、爱如生"红色历史文献库"等几大代表性数据库,从文献类型和收录内容、平台设计和主要功能、分类导航和全文检索等几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各自优势所长及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加强平台间的资源融合与优势互补,结合纸质影印本协同开发电子资源,在优化全文检索基础上融入数字人文技术,寻求多元合作从而丰富红色资源种类等优化措施,以期为红色文献数据库的进一步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认为,上海图书馆新馆社科功能的深层开发,与上海社科力量的跨世纪部署相一致。具体地说,一是形成与上海社科研究“五路大军”相辉映的跨学科文献开发和研究基地,二是在建设文化中心的同时加强文化研究,三是对上海社会科学新学科研究进行世纪性的图情关怀。上海图书馆新馆的社科功能的深层开发,是和认识深刻背景紧密相连的;而深刻背景的认识的不断深化必将引起社科功能深层开发的“链式反应”。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少数民族历史文献档案研究存在着"重内容,轻形式"的弊病.少数民族文献档案研究者,较多利用所掌握的少数民族文字和语言从事文学、历史、地理、民俗、语言、文字等相关领域的专题研究,较少有人关注少数民族历史文献档案本身,这也是少数民族历史文献档案研究的普遍现象.由于少数民族历史文献档案文种的多样性,翻译的困难性,使得民族历史文献档案的整理编译和利用都受到局限.  相似文献   

19.
一个多星期前,我们尊敬的顾老因病离我们而去了。这是中国学术、文化界,特别是图书馆界的重大损失。今天我们在顾老生前耕耘了近半个世纪的上海图书馆为他举行追思会,深切缅怀顾老为保存、整理、研究、开发中国历史文献所做出的丰功伟绩,追思他的高风亮节,学习他的高尚人品,其意义是十分深远的。顾廷龙同志是我国杰出的图书馆事业家,他在图书馆园地勤奋耕耘近70年,其突出贡献为:第一,抢救历史文献。“七七”事变后,民族危亡到了紧要时刻,日本侵略者肆意掳掠中华  相似文献   

20.
柳和城 《中国索引》2007,5(1):34-37
上海图书馆历史文献中心藏有一部孙毓修先生的稿本《书目考》。十几年前胡道静先生曾介绍过它,称其是一部搜罗宏富的“书目资料长编”[1]。2002年初,笔者为撰写《孙毓修评传》,有幸仔细阅读了这部未刊稿本,为其编纂主旨之鲜明、收辑之详博所深深吸引。现向研究藏书文化和喜欢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