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常听到数学教师这样感叹:“复习课难上”、“除了练习还是练习”、“学生无生气,像木头人,教师提一下,动一下”。确实如此,复习课在教学中并不讨人喜欢,因为复习的内容旧,是对已学的知识进行“回炉”,学生缺少了首次学习知识的新鲜感;因为复习的时间紧,是面面俱到的“流水线”操作且紧张,学生真正需要复习的薄弱内容,教师难以预计也难以充分展开;因为复习的方式死,僵化、呆板,一般都是“整理+练习”的板块结构,教师组织复习时,大多是一厢情愿机械地对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重复、堆积、罗列,学生缺乏主动性……。因此,与新授课相比,师生都不喜欢复习课,教师讲得累,学生听得累。那么在课改的大背景下,如何以新的教育理念指导复习课教学,让复习课教学也能光彩奕奕呢?  相似文献   

2.
高三的学生在高考复习中,通常会感到学习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经常会听到来自学生的抱怨,“我课都听懂了,怎么就不会做”,也经常会听到来自教师的埋怨,“这个问题都已经讲过多遍,学生怎么又不会了”.要解决这两个问题,实质上就是如何提高高三复习的有效性,下面笔者反思近几年的教学经验,结合排列组合的有关问题,谈谈我们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3.
经常听到数学教师这样感叹:“复习课难上,除了练习之外还是练习。”确实如此,复习课既不像新授课有新鲜感,也不像练习课有成就感,但它却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传统的数学复习课模式,无论是“拉网式”,还是“串珠式”,其形式皆为集中讲授几个知识要点,然后进行针对性的练习。这样的复习课基本上是在“重复着昨天的故事”,结果往往是教师讲得滔滔不绝,学生听得昏昏欲睡,复习效果可想而知。其实,复习课教学更要注重策略和方法,注意变枯燥无味为新鲜有趣,吸引学生的主动参与,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提高,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常听老师们抱怨:一个题目都做过、讲过、考过无数遍了,不知道为什么学生还是掌握不了!对此问题,我们不妨从三次“相同内容的”课堂实践来探讨一下如何提高数学复习课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在小学数学复习课的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对于如何教学复习课的理解不尽如人意。有的教师大量收集习题、试卷,让学生在题海里苦战;有的教师“爆炒冷饭”,让学生机械重复地练习,期末复习时甚至让学生把书后的总复习做好几遍;有的教师采用“练习一校对一再练习一再校对”的教学方式,把学生会做每一道复习题作为教学目标。如果小学数学复习课就...  相似文献   

6.
初中数学复习作为初中数学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对于学生巩固所学数学知识和今后走向社会都非常重要。“复习课最难上。”这是许多数学老师经常发出的感叹。复习课既不像教授课那样有“新鲜感”,又不像练习课那样有“成就感”。那么,怎样搞好数学中考复习呢?下面笔者就如何上好初三数学复习,谈点自己的体会,以求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7.
高三数学复习课是按照课本“重复昨天的故事”、还是扎进各种资料堆“苦做舟”?我认为都不是,而应该既要忠于课本又要“拔高”课本,既必须做一定量的题目又一定回头找“岸”。高三数学复习为什么既要忠于课本又要“拔高”课本?教师应该怎样带领学生在忠于课本的基础上来“拔高”课本?“拔高”课本与做一定量的题目之间有何关系?本文就此问题与大家商榷。  相似文献   

8.
一、复习课教学的基本课型“整理”与“练习”是复习课教学的两个主要环节,教学内容的不同,教学对象的差异,“整理”与“练习”的顺序、主次也不同,需要采用不同的复习课型。我们在实践中尝试三种不同的课型:1.“先理后练”型“先理后练”型的复习课,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先放手让学生整理知识,由学生个体或学习小组回忆、再现所要复习的主要内容,通过讨论交流,捕捉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并利用文字、图表等表现形式,将所学过的知识进行梳理沟通,形成网络。然后,引导学生介绍自己的整理意图、表现形式、整理内容,并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  相似文献   

9.
在高三复习阶段的习题讲评中,教师常抱怨:有的题目,学生做了错,错了教师讲,讲了学生又错,可以说是“一错再错”。那么如何改变这种现象,提高习题讲评课的效率呢?笔者结合本人在高三生物教学中的体会,总结出在习题讲评中采用“加”与“换”的方法,效果不错。  相似文献   

10.
复习不是机械地重复。复习课是让学生对过去的知识能够再认和回忆的基础上,再次运用知识的活动。它是教师帮助学生弥补知识缺陷的一项重要工作,又是帮助学生梳理知识,融会贯通的良好时机。多数教师都有这么一种感受:复习课上优生发言过于积极,不给后进生留有思考、回答的时间,课堂上是优生发言的天地,致使复习效率低。针对这种情况,我在进行小学数学总复习课教学时,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做了一些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实效。具体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11.
在一线教学中我们经常听到教师感叹“复习课难上”、学生埋怨“复习课没劲”。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通过调查笔者发现,目前小学数学复习课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单纯地疏通知识点,忽视方法能力的培养。(2)跳不出“认知”的怪圈,忽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3)忽视“不同的人学不同的数学”的基本理念。(4)教学模式单一,上成...  相似文献   

12.
陈美玲 《教师》2010,(32):23-24
数学复习课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传统的复习课教学还存在以下一些问题:重习题的讲解,轻知识间的梳理;重知识技能的训练,轻数学思考方法的渗透;重课本内容的传授,轻学生拓展空间的挖掘;重老师反复的强调,轻学生的自主学习。这样的复习课,是老师一人的“独角戏”,不能激起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能把复习课的自主权还给学生,  相似文献   

13.
在高三政治复习课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听到教师这样抱怨:“现在的高中学生真是一届不如一届,都讲了十遍了,还是搞不懂,做题,错了再做,又错,真不知该怎么办了!”笔者认为,出现这一困惑的根源在于教学的低效甚至无效。  相似文献   

14.
享受复习     
欧阳永红 《教师》2013,(25):109-109
复习课难:新瓶装老酒,缺乏悬念,难以吸引学生的眼球;复习课烦:繁杂的练习无法绕过,耗时费神.学生疲惫、老师倦怠……教师教得难,学生学得烦,难+烦=效率低。这已是湖南省桂阳县城南完小(简称为“我校”)数学复习课不争的事实。作为分管教学的我,总想为我们的数学复习课做点什么。于是我以长方体和正方体为主要内容,设计了一节复习整理课,并利用湖南省桂阳县的毕业复习研讨活动进行了“实战演练”。“实战演练”中,孩子们快乐并思考着;“实战演练”后,我细致盘点,静心梳理,收获有三:  相似文献   

15.
复习是语文学习中一个十分重要但经常被忽略了的环节。一些教师组织复习仅是把课的内容再讲一次.只不过是速度更快,或者是让学生做做练习再进行练习卷的讲解。这样的复习教师因为疲累觉得没有激情,学生则因为内容的熟悉而恹恹欲睡,师生都为复习而烦恼。基于以上缘由,笔者认为有效地组织复习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6.
高三专题复习课是数学复习教学的重点,其目的在于通过适当的综合训练、让学生学会分析、学会归纳,探究通法,最终实现能力的提升.目前最流行的还是“讲评式复习课”.也就是说学生预先处理即将开设的专题内容,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教学.这样做的好处是学生带着问题听课,  相似文献   

17.
神彩霞 《广西教育》2014,(1):109-110
每到期末复习,总有许多低年级的老师发出这样的感叹:“真累。”“学生根本听不进去。”……其实不只是老师累,学生也很烦。究其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学生觉得自己已经学过了,什么都懂了,所以不想听课;二是许多老师没有注意复习的方法,常炒旧饭,机械地做练习。尤其是数学课,往往是不停地讲、练、考,反反复复,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对期末复习课产生厌恶感。同时,由于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在他们心目中几乎没有“复习”这个概念,不懂得复习的重要性。种种原因,决定了在低年级开展数学复习的难度,上复习课也就成了低年级数学教师最头疼的事情。如何上好低年级数学期末复习课?通过多种复习方法来提高其有效性应成为我们每一位教师思考的问题。笔者就自己的教学探索与同行们交流探讨。  相似文献   

18.
“复习”是我们每一个人都经历过的一种学习形式。知识的掌握有一个认知、巩固、再现、重复、应用的过程 ,复习和应用是关键。学会复习就等于学会了有效学习。单元复习、阶段复习、综合复习……表现在课堂上 ,则称之为“复习课”。复习课该怎么上呢 ?这需要搞清复习课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复习课应达到的目标是什么 ?复习课上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是什么 ?复习课不是新授课 ,不能简单的知识再现 ,不能一味的解题、练题 ,不能以教师的“辛苦”代替学生的思考。“温故”是知识的再现 (有机再现 ) ,“知新”是重新组合 ,积极创新。中学数学复习课的基…  相似文献   

19.
复习,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重要环节,毕业班的数学复习课更是举足轻重。然而纵观当前教学现状,情况令人担忧,大部分教师认为复习课就是做题目,成绩的高低就是复习质量的优劣。普遍存在两种不良现象:一是不会复习,常常“满堂灌”,从概念到公式,从计算到式题,喋喋不休滴水不漏。二是形式单调,  相似文献   

20.
如何帮助学生有效复习呢?复习不仅仅是让学生做题、然后老师讲题,新课程倡导探究获知,对于初中数学复习课亦不能外.本文就初中数学复习课实施探究式教学中,教师作用的发挥谈几点看法.一、课前主导性作用的发挥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对于复习课也是如此.那么,我们在复习教学课前要做哪些准备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