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能量均分定理的产生,N个原子组成的分子自由度为3n,其分子平均总能量最大值为(1/2)KT(6n-6),一般情况N个原子的分子总能量最大值不按自由度平均分配.  相似文献   

2.
本文指出一些大学物理教材中,关于气体运输过程系数推导采用的简化模式的一些提法不合理之处。针对由此所引申出的分子碰撞定向运动动量、动能交换率问题,根据经典力学统计规律,用刚性球模型,讨论了单原子气体分子碰撞的定向运动动量、动能交换问题,严格推证其平均交换率均为三分之一。结果表明分子碰撞完全交换定向运动动量、动能的假设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3.
理想气体状态变化过程图像浓缩了许多气体状态变化的过程 ,简化了许多语言表述 ,使许多物理问题转为数学、图形问题 ,如何应用并解决一些物理问题 ,成为高中物理教学中的难点。1 正确理解理想气体状态变化图像是应用的基础1 1 理想气体的内能就是气体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总和。从宏观上来看 ,理想气体的内能只跟温度有关 ,跟气体的体积、压强无关。理想气体的内能是一个状态量。对一摩尔理想气体 :单原子分子气体内能E =32 RT ,内能变化△E =32 R△T。双原子分子气体内能E =72 RT ,内能变化△E =72 R△T。1 2 理想气体做功只与压…  相似文献   

4.
推导了可以用于HeH^+双原子分子计算的1s型Gaussian函数积分公式,并将其运用到HeH^+分子STO-3G基组的计算中.详细地计算了重叠积分、动能积分、核吸引能积分和双电子积分,给出了对应的每一项积分的数值.  相似文献   

5.
在普通物理麦克斯韦分布律部分的教学中,求最可几值是基本内容。书中正文给出了最可几速率值为V_P=((2KT)/m)~(1/2);而在习题中又有求最可几动能的题目,结果为ε_P=1/2KT,而不是最可几速率所对应的动能值ε=1/2mV_P~2=KT。对此很多学生产生疑问,实际上,麦氏速率分布律指出速率分布在υ—υ  相似文献   

6.
热力学基础     
一、“新提要”竞赛涉及的知识概要1 .热力学第一定律对于理想气体等值过程的应用等容过程 等容过程的特征是气体的体积保持不变 ,即ΔV =0 ,故W =0 ,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可知 ,在等容过程中 ,气体与外界交换的热量等于气体内能的增量 ,即Q =ΔE =mM· i2 RΔT =mMCVΔT .CV为定容摩尔比热 ,CV=i2 R ,i为分子的自由度 ,对于单原子分子气体 ,i=3;对于双原子分子气体 ,i=5 ;而对于多原子分子气体i =6 ,R为摩尔气体常数 ,R =8.31J/(mol·K) .等压过程等压过程的特征是气体压强保持不变 ,即Δp =0 ,ΔW =p·Δ…  相似文献   

7.
一般统计物理学教科书中均谈到,双原子分子的转动与振动自由度之间存在着耦合,但在初级近似下,此种耦合可以解除,(1),从而由能量均分定理,得出双原子分子理想气体的分子平均能量等于7/2kT的经典结果.本文企图将此种耦合的除的条件具体化,或许对教学有所裨益.理想气体的双原子气体的哈密顿量写为  相似文献   

8.
由分子结构理论可知,O2和CO2气体分子均为直线型分子,常温下,O2气体的定压摩尔热容 Cp的实验值3.51R,与理论值相差较大;而常温下CO2气体的定压摩尔热容Cp实验值为4.44R与理论值基本符合。本文将对引起这两种气体定压摩尔热容Cp的理论值和实验值的差异原因作出具体分析。 一、多原子分子热容表达式 由于多原子分子除作平动、转动外,还有分子内、原子间的振动以及核和校外电子的运动,因而分子的能量可看成分子的平动能εt、转动能εr、振动能εv,核能εn,以及与电子运动有关的能量εe五部分之和。 e…  相似文献   

9.
通过MP2/6-31g(d,p)、MP2/6-311g(3df,3pd)、B3LYP/6-311g(3df,3pd)方法计算氟、氯、溴原子和分子、原子及分子的阳离子和阴离子的能量。用MP2/lanl2dz方法计算碘原子和分子、原子及分子的阳离子和阴离子能量。由计算得出的能量分析得出氟、氯、溴、碘原子和分子的电负性。结果表明:不同方法计算得出的卤素原子和分子的电负性数值变化规律相同,由此可以得出卤素原子的电负性可以近似描述由相同原子组成的双原子分子体系。  相似文献   

10.
讨论气体分子平动能分布特点 ,给出三个特征平动能 ,并分析它们与特征速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在重离子与靶原子直接碰撞导致原子内壳层空穴产额与离子入射动能关系的基础上,计算了单离子入射引起的原子间碰撞产生的原子内壳层空穴产额。给出了低能重离子与靶原子碰撞过程,原子内壳层X射线单离子产额与离子动能的关系。较好地解释了动能300~600 ke V的Xe^27+离子入射Mo靶,激发的Mo的L X射线的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2.
考虑到研究对象的相对论效应和电子相关效应,对于YC双原子分子,对Y采用赝势基组,C原子选用6-311+G(3df)和AUG-cc-PVTZ基组,计算方法使用Becke的交换泛函和三参数混合泛函形式即B3LYP杂化泛函方法,首先对YC双原子分子的最优结构进行了计算,由此得到分子的稳定构型、最低能量和振动频率.基于原子分子反应静力学原理,推导得到YC双原子分子基态的合理离解极限.通过对比以往文献报道的实验和高水平理论计算结果,发现CRENBL ECP/6-311+G(3df)混合基组为对体系进行计算最为合适.因此,就在B3LYP/CRENBL ECP/6-311+G(3df)理论水平进一步对YC双原子分子基态的势能面进行了刚性扫描.基于扫描结果,并采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得到了10参数的Murrell-Sorbie势能函数曲线.由曲线系数(D_e,a_1,a_2,a_3,a_4)进一步计算得到了二、三、四阶力常数(f_2,f_3,f_4)以及相关光谱数据(B_e,α_e,ω_e,ω_eχ_e,D_e).为原子分子碰撞研究提供了有效的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3.
一、复习目标1.认识分子、原子的真实存在;了解分子、原子的基本性质.2.理解分子、原子的概念;理解分子、原子之间的相同点、不同点及其相互关系.3.知道离子的形成规律及其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4.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5.知道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同一元素的原子和离子可以互相转化;初步认识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二、复习要点1.从微观上看,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等粒子构成的.(1)分子:保持物质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由分子构成的典型物质包括双原子分子气体单质(如H2、O2)、卤素单质(如F2、Cl2、Br2、I…  相似文献   

14.
推导得出了Hamilton量中动能算符的雅可比坐标表示,并以求解双原子分子的能谱为例,详细讨论了雅可比坐标在多粒子系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由于一些最常见的元素,如氢,氧和氮,以双原子分子的形式存在,所以在元素,原子和分子的概念的阐述以及统计物理中,双原子分子起了重要的作用.文章从单原子分子的热力学量的统计表达式出发,分析了多原子分子的物态方程和内能的统计表达式.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Matlab软件在求解复杂理论物理问题中的应用.根据分析力学中的微振动理论,通过类比分析,得到一维单原子链系统经典方程的解和色散关系式.用算符代替力学量,简正坐标代替一般坐标,得到一维单原子链系统无交叉项的量子化方程和总能量表达式.实验结果分析得到双原子分子振动系统的能量和能级关系式.利用Matlab软件,求出微振动系统耦合方程组的解并实现解的可视化;展示一维单原子链振动系统色散关系的3-D图像;绘制双原子分子振动系统能级与能量的关系曲线.  相似文献   

17.
一、选择题1.关于温度的概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物体温度越高,则分子的平均动能越大B.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温度升高时,则物体中每个分子动能都增大C.当物体的内能增大时,则该物体的温度一定升高D.甲物体的温度比乙物体的温度高,则甲物体分子平均速率比乙分子平均速率大2.只要知道下列哪一组物理量,就可以估算出气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A.阿伏加德罗常数、气体的摩尔质量和质量B.阿伏加德罗常数、气体的摩尔质量和密度C.阿伏加德罗常数、气体的质量和体积3D..气英体国的植密物度学、体积和摩尔质量家…  相似文献   

18.
分子中原子间或离子间的强烈的相互作用称为化学键。这种相互作用的强度可以用键能的大小来量度。一般将气态下每断开1摩尔键所需要的能量定义为该键的键能。实际上这个能量变化应称之为键离解能。仅仅对于双原子分子来说,因为其分子中只有一个化学键,其键能可以由键离解能直接确定;对于多原子分子,其分子中存在两种以上的化学键时,每单个键的键能与键离解能可能在数值上相差极大。前者是由热化学实验数据归纳得到的近似的平均值。后者可以利用光谱学实验数据计算。对于少数双原子分子,还有希望根据量子物理学方法作出精确的理论计算。例如,双原子分子H_2,由光谱学实验数据计算出H—H键的离解能是432.00千焦/摩;而H—H键的键能是433.21千焦/摩。二者在数值上相差不大。  相似文献   

19.
从正则系综与巨正则系综的统计规律出发推导出了熵与宏观状态参量之间的关联。结果表明,对单原子分子的理想气体而言,两种系综的结论是一致的;与单原子分子的理想气体相比,范德瓦尔斯气体的结论将出现一修正项。  相似文献   

20.
<正>求解理想气体状态变化问题需要先厘清三个状态参量:(1)理想气体的温度T——气体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的标志,它决定了一定量的理想气体的内能;(2)理想气体的体积V——每个分子占据的空间远大于分子本身的大小;(3)理想气体的压强p——大量气体分子作用于容器壁单位面积上的平均力,它由分子的平均动能、气体分子的密集程度所决定。另外,需要牢记一定量某种气体在某一状态时的P、V、T三参量的关系PV=nRT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