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独爱雨     
一直很喜欢戴望舒的<雨巷>,喜欢江南潮湿的气候,喜欢雨中那丁香般的幽怨.每次读着那一个个安静的文字.我的心灵就会感觉穿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阻隔,漫步于戴望舒所遇见的雨巷.喜欢雨,似乎是很久以前的事了.  相似文献   

2.
雨巷     
一 “撑起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 不知是什么时候,我第一次听到这些句子,那些文字组合成一幅熟悉又陌生的画面,竟与脑中令我魂牵的影像一拍即合.顿时,一切文辞,一切藻饰都变得庸碌又黯淡;取而代之的是那条湿湿、凉凉的雨巷…… 我将雨巷结成一个个美好的梦,于是雨巷又成为我残梦初醒的地方. 我时常来到那条雨巷,不知是回忆,还是幻想?  相似文献   

3.
开放与超越     
<雨巷>是郑逸农老师的"非指示性"教学模式的实践课例,从课例所反映的学生讨论交流的过程以及结果看,我认为这堂课教师帮助学生实现了两个超越.一是学生对教师的超越,仅从第九个环节看,无论是理解"丁香姑娘",还是体味诗歌分节跨行的效果,学生的感受和思考的结果丰富多彩且不乏深刻,以至于教师自叹不如,课例中诸如此类的还有不少;二是学生对自我的超越,整个学习过程,众多的学习者在师生共同营造的学习场中,自主阅读,细心品味,畅所欲言,从走近<雨巷>到走进<雨巷>再到走出<雨巷>,学生的包括思维力、想像力等在内的学习能力和情感态度都在发生积极的变化,特别可贵的是学生能够审视反省自身的不足,并提出新的学习对策,这就充分实现了传统语文课无法同时实现的对自我的诸多方面的超越.  相似文献   

4.
《雨巷》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的第二篇课文,是"雨巷诗人"戴望舒的成名作。从已有的《雨巷》教学案例来看,大都是紧紧围绕着《雨巷》中多种意象来组织教学。在教学方法上,是以讲授法和启发式互为补充。这种教法虽然抓住了重点,着重分析诗中多种朦胧的意象和"丁香姑娘"的象征意义,但传递的知识比较空洞、单调和缺乏新意,不利于学生新诗素养的培养。因此,对于《雨巷》这一类新诗,我们要对其教学内容除旧布新。具体来说,应该从以下方面来进行教学内容的创新设计:领略《雨巷》的意象美,感悟《雨巷》的意境美,品味《雨巷》的情感美。  相似文献   

5.
走出雨巷     
我昕到淅沥沥的雨声,那是因为我看到了《雨巷》。从第一眼到最后一眼都是伤,这是雨巷诗人戴望舒笔下的世界。在读这首诗之前,从来不知。一首诗也能写成这样令人无言的愁,没有真正的惆怅在心头,是不可能作出的。于是,我走进他的伤。油纸伞,这本来单调的东西,在这悠长悠长、不见尽头的雨巷出现,那是多么冷漠。不是倾盆大雨,也非毛毛细雨.只是滴在伞上,有低沉响声的雨。“滴滴嗒嗒……”窄窄的雨巷,全部被青硬的大石块包围。  相似文献   

6.
如何在中职学校进行《雨巷》一课的有效教学?通过策划组织表演展示等学生活动,增强对诗歌的情感体验,主动培养审美能力来实现。怎样实现《雨巷》的教学重点?推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是非常有效的途径。我在导入的环节播放《雨巷》歌曲,让学生感受这首诗被演唱出来时所能传达的感情。《雨巷》是一首音乐感、画面感都很强的现代诗歌。在总结阶段,我回答了学生"为什么要学《雨巷》""学《雨巷》对我有什么用"的疑问,实现《雨巷》教学的最佳效果,学生们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7.
授课对象:高一(7)班 授课地点:新安中学电子阅览室 一、早读准备:感悟《雨巷》(略) 二、网络学习:研究《雨巷》 导语:课前,我们初步感知了《雨巷》令人窒息的忧郁美,现在,我们依托“家园”网站,利用互联网资源,从理性上对《雨巷》进行深入的观照、探究。希望通过这次学习,大家能学会如何鉴赏现代诗歌。  相似文献   

8.
雨悟     
雨不知何时悄然而至。 没有预约,不期然地,淅浙沥沥的小雨轻叩我窗。我不由停止了奋笔疾书,来到窗前看雨。  相似文献   

9.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学会了沉默和忧郁。时常会一个人坐在窗前看着远处的高楼与那蔚蓝的天空,看着喧嚣的城镇在雨中沉寂,树叶应和着  相似文献   

10.
戴望舒因写出了《雨巷》一诗曾被人称为“雨巷诗人”。这首名诗是中国现代诗史上不可多得的好诗之一,因其具有丰富的审美内蕴而让人读之回味无穷。《雨巷》的诗美魅力与作者独特的写作艺术有关,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相似文献   

11.
戴望舒是中国现代文坛上的著名诗人,被称为二、三十年代“现代派”的代表诗人,《雨巷》使他在诗坛上声名大震,因此获得“雨巷诗人”的美称。本文试就《雨巷》所表现的内客运用的艺术手法和审美追求,谈一点粗浅的认识,可能会有助于对“现代派”诗的认识和理解。从《雨巷》的内容特征和艺术手法看,这首诗体现了诗人作为“现代派”的一些重要主张。诗人曾说:“新的诗应该有新的情绪和表现这情绪的形式”,“诗最重要的是诗情上的变异”(《论诗零札》)这反映了诗人的一种倾向和追求。《雨巷》主要表现的是一种情绪、情调。我们知道,诗人曾怀  相似文献   

12.
波德莱尔与戴望舒文人气质与城市的喧嚣格格不入,又对商品世界充满依赖性,二元对立的矛盾处境将他们置于边缘地位.在《给一位过路的女子》与《雨巷》中,诗人在擦肩而过的女子身上寻求到精神寄托.巴黎街头的女郎与江南雨巷中的丁香姑娘体现出诗人救赎与超脱这两种各具中西方精神特性的流浪者形象.  相似文献   

13.
戴望舒是现代派的代表诗人,他的《雨巷》包含着一代知识分子曲折的思想历程,在低沉而优美的调子里,抒发了浓重的失望和彷徨的情绪。《雨巷》的问世除了诗人早年生活的触发外,更是他在革命的低潮时期,躲进“雨巷”的一种忧郁和苦痛的复杂思绪的抒写。意境上的朦胧美也是这首诗的一大特色。  相似文献   

14.
《雨巷》是"雨巷诗人"戴望舒的成名之作,诗通过对雨巷、丁香姑娘等意象的描写,谱写了一曲幽怨而凄美的雨巷之歌。本文说说该文的说课稿。  相似文献   

15.
听雨     
不知哪一天,有一片云悄悄地飘进了我的心里,也不知哪天,有一滴雨悄悄地滴入了我的生命;更不知哪一天,雨已经成了我生命中的一部分。总会时不时看看雨,总会时不时去淋雨,让那安闲的心雨来抚慰我的心灵。  相似文献   

16.
<正>自小生长在北方,很是向往南方的秀山丽水,偶于文字中读到一方钟灵毓秀的所在,总能使我心驰很久。想着那样的水乡泽国,最好是有着戴望舒笔下的雨巷那般的迷离与朦胧;最好还能像陶渊明眼中的南山,远离尘世喧嚣,自有一种宁静与淡泊;或许再有点王维心中的禅境,就更美了。  相似文献   

17.
戴望舒的《雨巷》是一首享誉诗坛的经典之作。除去其自身的内涵和艺术成就之外,读者接受是将其推向经典的重要原因。接受过程中的一些因素,诸如话语权力、文学批评、“雨巷”情结、文学谱系等都对《雨巷》的经典化产生了重大影响。正是借助于它们,《雨巷》不仅在诗歌史上永垂不朽,还有力地推动了新诗抒情艺术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戴望舒的《雨巷》是一首享誉诗坛的经典之作。除去其自身的内涵和艺术成就之外,读者接受是将其推向经典的重要原因。接受过程中的一些因素,诸如话语权力、文学批评、"雨巷"情结、文学谱系等都对《雨巷》的经典化产生了重大影响。正是借助于它们,《雨巷》不仅在诗歌史上永垂不朽,还有力地推动了新诗抒情艺术的形成。  相似文献   

19.
刘宁 《现代语文》2014,(12):62-63
要寻找那个走出“雨巷”的“丁香一样的姑娘”,首先要了解“雨巷”在诗歌中的地位及作用。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寻找到那个走出“雨巷”的“丁香一样”的姑娘。诗人戴望舒创作《雨巷》时年仅二十一岁,诗人因此也获得了“雨巷诗人”的封号。但是文学界对这首《雨巷》的评价并不统一。卞之琳评价《雨巷》这首诗歌是“浅易浮躁”,而叶圣陶对这首诗歌却给予了高度的赞扬。那么,在分析这首诗歌的音律和谐美之外,应该如何看待这首诗歌的内容。此外这首诗歌如今是高中语文必修一册的重要篇目,因而深入挖掘文本内容就显得格外重要。因此,笔者将从“丁香一样”的姑娘的形象转变入手,从这首诗歌凄美哀伤的格调中,挖掘出积极希望的精神态度,从包含希望的角度对《雨巷》这首诗歌做出新的解读。  相似文献   

20.
听雨     
不知哪一天,有一片云悄悄地飘进了我的心里,也不知哪天,有一滴雨悄悄地滴入了我的生命;更不知哪一天,雨已经成了我生命中的一部分。总会时不时看看雨,总会时不时去淋雨,让那安闲的心雨来抚慰我的心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