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动态     
《时代》杂志、《华尔街日报》与iPad合作4月3日,《时代》首次推出iPad版,它在视觉效果上与纸质杂志如出一辙。另外,《华尔街日报》也宣布,将与苹果iPad平板电脑合作,提供《华尔街日报》网络版订阅服务,月注册费为17.99美元。  相似文献   

2.
动态     
《青年记者》2010,(9):91-91
《时代》杂志、《华尔街日报》与iPad合作 4月3日,《时代》首次推出iPad版,它在视觉效果上与纸质杂志如出一辙。另外,《华尔街日报》也宣布,将与苹果iPad平板电脑合作,提供《华尔街日报》网络版订阅服务,月注册费为17.99美元。  相似文献   

3.
吴鹍 《青年记者》2007,(1):63-63
在未来传媒产业中,哪里是增长的亮点?《华尔街日报》网络版已经成为全球最大、也是最为成功的付费新闻网站,我们且来看看《华尔街日报》是如何来开辟网络版这一片"蓝海"的?  相似文献   

4.
赵卓 《传媒观察》2004,(7):62-64
作为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财经报纸,《华尔街日报》百年来以其精准翔实的财经资讯和信息服务成为世界政治财经资讯服务的领先者,如今更是试图以互联网的形式将触角伸到中国内地。2002年1月,《华尔街日报》推出了中文网络版,迅速吸引了大量的华人读者。解读《华尔街日报》中文网络版的内容特色和经营策略,有助于为国内正如火如荼的财经报刊如何“结网生财”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付费墙"要不要留漏洞? 实际上,"付费墙"并非《纽约时报》的首创,传统媒体在其网站中实行"付费墙"模式早已有之.1997年,《华尔街日报》率先实施在线付费阅读,最初采用的收费方式是对网站所有内容进行收费,后来改用分类内容的付费墙模式.10年内,《华尔街日报》网站注册用户超过了100万.截至2011年9月,其数字版付费订户已经超过53.7万.同样,《经济学人》杂志也采取了类似模式,而它的数据更加夸张:25%选择订阅网络版、25%选择订阅纸质版,剩下的50%选择两者都订.  相似文献   

6.
新闻周刊定位的困惑及解除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众定位是媒介成长的起点.成熟的受众定位常常意味着一个媒介进入到了稳定发展期,会形成相对稳定的内容选择偏好,拥有与受众需求相对契合的栏目构成以及相对显著的个性化行文风格.  相似文献   

7.
在当今主持人热,要求主持人个性化主持的大背景下,本文尝试着从一种主持人与受众互为关系的角度去分析主持人个性化形成的基本原因,认为受众主体意识的回复是主持人主持意识、个性化主持产生、存在与发展的根本要素,而一个定位合适的节目是连结二者关系的桥梁.只有节目定位合理,能够为主持人与受众主体意识的发挥提供一个场的存在,主持人的个性化主持才能够有其产生的土壤,这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实话实说》节目可以说是这几个方面的较好结合,并形成一种积极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8.
我想和大家谈一谈道琼斯公司作为全球财经出版商的经营理念,以及我们一些比较独特的做法。我最近一年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可能是因为最近这段时间的确很特殊。全球经济上的种种困难、恐怖主义在全球的威胁、上市公司的诚信问题,再加上媒体公司的合并、兼并、重组活动,对媒体运作都有很大的影响。而对道琼斯公司来讲,更是这样。2001年“9·11”对我们影响很大。道琼斯总部就在纽约曼哈顿的世界金融中心,原世界贸易中心的马路对面。我们那个办公室里原来有《华尔街日报》、《华尔街日报》网络版、《华尔街日报》无线通讯网络和《…  相似文献   

9.
王小娟 《视听界》2012,(4):80-81
电视剧历来是省级卫视的必争之地,各家卫视不惜重金竞买优质剧来扩展自己的收视领地。目前卫视大都采取4+X购片模式,对电视剧版权的争夺逐渐转向营销理念和运营能力的较量,一部剧首播后,各家卫视根据自身定位和受众需求,推出个性化、差异化的营销策略。在新版《西游记》的营销上,四家首播卫视调动了多媒体手段,通过线上、线下活动以及网台联动等方式,全方位、高密度地宣传推广新《西游记》。  相似文献   

10.
管恩武 《青年记者》2008,(11):85-87
作为以平面媒体为研究内容的在美访问学者,笔者见证了美国媒体包括美国四大主流报纸——《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华盛顿邮报》和《今日美国》对“西藏事件”给予的超乎寻常的关注和报道,武断地宣称中国政府压迫西藏人民和毁灭西藏文化,并谴责中国暴力镇压藏民,以预设的立场为西藏问题设置报道议程,并以此议程误导受众。  相似文献   

11.
钟颖 《青年记者》2007,(14):147-148
《华尔街日报》中文网络版在2007年4月19日刊载了LeeGomes(《华尔街日报》专栏“Portals”的专栏作家)撰写的报道——“学术讲座现身网络视频”。报道说:“该发生的事情总会发生:当互联网逐渐变成一个视频基地,充斥着撞车场景、小甜甜布兰妮和青少年吐露心声的录像时,就会有人出来打破这种气氛,推出严肃的内容。有几家互联网公司正在提供一些学术类的视频节目……其中一个叫做Fora.tv,  相似文献   

12.
邓靖 《青年记者》2007,(14):42-43
2007年1月2日,全新改版的《华尔街日报》在美国全面上摊。当天,近50万份报纸在全美的报刊零售点免费赠阅,而全球最大的付费新闻网站《华尔街日报》网络版(WSJ.com)也免费开放。继2005年《华尔街日报》亚洲版、欧洲版重新设计,加强了报网融合之后,本次美国本土版的重新设计,将报纸和网络更好地结合在了一起。  相似文献   

13.
美国《华尔街日报》是以财经报道为特色的综合性报纸,在国际上具有广泛影响力。在《华尔街日报》头版的第4栏出现的报道,通常称为“中栏报道”(Middle Column),是深受读者欢迎的一个专栏。《华尔街日报》中文网络版介绍该专栏时称:“讲述商界奇闻轶事,文笔诙谐幽默”,并且取了一个耐人寻味的中文名称:非常之道。本文将通过具体的例子,来探析《华尔街日报》这一专栏的报道手法以及当代美国报纸新闻写作的特点与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一次里程碑式的改革 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华尔街日报》头版的定位与风格是在20世纪40年代确立的,30年代初,美国经济大萧条,作为财经类报纸的《华尔街日报》也备受打击,发行量由56750份降至1936年的12000份。报纸内容平淡死板,充斥枯涩的统计数字和单调的个股评价。编辑缺乏创造力,记者不讲究写作技巧。 1943年,《华尔街日报》历史上一位划时代的人物——总编辑巴尼·基尔戈尔进行了一次具有里程碑式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移动通讯技术的高速发展以及媒介融合的深入推进,微纪录片因短时长、个性化、深互动、篇幅小等特征受到了当代青年群体的热捧。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播出的饮食文化类微纪录片《鲜生史》以“陌生化”理论为指导,应用三维设计以及MR等虚拟技术,利用通俗易懂的戏剧演绎形式展现内容情节,打破了传统纪录片的叙事方式与主题定位,在技术与内容两方面深度融合,致力打造高质量微纪录片的内容生态,同时也为“互联网+”时代饮食文化类微纪录片的发展与创作提供可借鉴的现实案例。  相似文献   

16.
降低读年龄扩大广告回报 《华尔街日报》在全球拥有190万读,亚洲地区有85000读,而欧洲有10万读。如何把财经金融新闻做活?如何了解读需要什么样的信息,通过什么样的手段向他们提供?这是《华尔街日报》编辑部时时刻刻关注的问题。与此同时,漂亮的内容也需要以漂亮的形式展现在读的面前  相似文献   

17.
现在越来越多的电视综艺类节目出现在屏幕上,开启了全民观看喜剧的时代。其中,《东方卫视》推出了一档喜剧明星竞赛真人秀栏目《欢乐喜剧人》以其独特的定位和风格,受到受众的欢迎,体现了综艺节目的一种转向。本文对《欢乐喜剧人》的节目内容进行分析,考察其对喜剧的重新定位和诠释,以及这种重新诠释如何改变受众对喜剧的理解。  相似文献   

18.
杭州电视台西湖明珠频道的《阿六头说新闻》,在目前国内诸多民生新闻栏目中无疑是别具一格的。然而,平民化的价值取向,决定了《阿六头说新闻》在内容定位和新闻解读方式上与当下国内电视其他的民生新闻栏目并无太大的差异。电视民生新闻要可持续发展,对其产生的一些"共性问题"不能不防--  相似文献   

19.
广州市番禺广播电视台《文明大赢家》栏目以切准收视兴趣,满足观众需求;定位明确,受众广泛;结构独特,富有趣味;奖金"诱饵",受众参与为特色,取得巨大成功,而它的成功也给益智类节目以有益的启示:一是紧扣本土特点,突出内容实用性;二是受众定位广泛,鼓励热情参与;三是结构力求简单,设置富有戏剧性。  相似文献   

20.
陈雅茜  柯平 《档案管理》2023,(3):109-113
面对“元宇宙”影响与主体受众Z世代需求行为的变化,高校的校史馆发展存在用户导向模糊、用户主观性低、私人征集困难等问题。为此提出以Z世代高校用户需求为导向,协同用户校园记忆,搭建以自主沉浸、智能引导、交互体验、跟踪定位、未来扩展为基本功能,以AIGC与UGC为主要内容,以数字孪生校史馆为建设基础,扩展为高校的“元宇宙”校史馆模型体系,并从网络环境、政策法规、硬件设备等多维度出发,通过建立文化联盟,“政产学”三位一体保障其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