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我国行政组织法在行政机构设置中存在立法条文粗疏、权力机关的监督作用有限、追责条款缺失等缺陷。这种状况的造成,与"权力至上"的传统导致行政组织法立法被忽视、行政机构设置涉及宏观制度问题、学界对行政组织法的关注不够有关。因此,应当从深化行政组织法的理论研究、修改宪法和制定各级政府基本组织法、制定各级政府组成部门的组织条例三方面入手对行政组织法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2.
我国历次机构改革都未能走出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怪圈,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我国行政组织法的法制化程度低,难以用法律的手段来保证改革的成果。地方政府机构及公务员所占比例较大,因此,地方政府机构改革能否顺利完成,决定着我国政府机构改革的成败。本文的重点在于通过分析地方行政体制改革存在的问题揭示涉及的行政组织法问题.  相似文献   

3.
行政组织法作为行政权如何分配的承载体遭到了长期的忽视,严重影响了我国行政法的整体发展。文章通过对于形式合理性的分析以及运用,并结合对于我国行政组织法的现状分析,得出行政组织法治原则是形式合理性所带来的最大启示。在此基础上对于我国的行政组织法从实践层面提出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随着机构改革的进行和深入,地方行政组织立法的完善就成为日益紧迫的任务。目前调整地方行政组织的主要法律《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下称地方组织法),虽经三次修改,仍存在较大缺陷,亟待修订。国务委员罗干在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所作的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说明中指出,为顺利完成政府机构改革,必须“加强行政组织体系的法制建设……建议适时修改地方组织法,对地方政府的职责范围、组织机构作出更为明确的规范”。本文旨在对现行地方组织法的有关缺陷作出分析,并就如何完善地方行政组织立法的问提…  相似文献   

5.
中国教育问题已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其核心指向教育行政权力过大。教育行政权力应有其边界,主要包括法制边界、专业边界和价值边界。法制不完善、教育行政体制缺陷及公众参与决策机制不完善等原因,造成中国教育行政权力容易逾越法制边界、专业边界和价值边界。为此,需完善教育法制,改革教育行政体制,增强教育行政的法制化、民主化和科学化。  相似文献   

6.
机构改革需要并依赖于法制。即政府职能定位要求法制;机构设置和人员定编要求法制;公务员制度的实施要求完善法制;实现行政机关工作程序的法定化要求完善法制。但在机构改革的立法中,我国现有的行政组织立法,行政编制立法以及行政机关工作程序的立法中都存在不少问题。因此,必须加强行政组织立法,健全行政编制立法,完善行政程序立法,加快社会保障立法,推进政府机构改革。  相似文献   

7.
中国教育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公众关注的社会焦点问题,其中的核心又指向教育行政权力太大的问题。教育行政权力应该有其边界,主要应包括法制边界、专业边界和价值边界。由于法制不完善、教育行政体制缺陷以及公众参与决策机制不完善等原因,中国教育行政权力很容易逾越法制边界、专业边界和价值边界。为此,需要完善教育法制,改革教育行政体制,增强教育行政的法制化、民主化和科学化。  相似文献   

8.
机构改革需要并依赖于法制。即政府职能定位要求法制;机构设置和人员定编要求法制;公务员制度的实施要求完善法制;实现行政机关工作程序的法定化要求完善法制。但在机构改革的立法中,我国现有的行政组织立法,行政编制立法以及行政机关工作程序的立法中都存在不少问题。因此,必须加强行政组织立法,健全行政编制立法,完善行政程序立法,加快社会保障立法,推进政府机构改革。  相似文献   

9.
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民营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进步.而民营经济的发展也相应地推动了行政组织法以及公共行政的变革,探讨了民营经济给目前的组织法带来的挑战以及作为政府应当如何调整职能,来适应这种变革.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进行了多次行政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它们都没有走出不断循环的"怪圈".在改革开放三十年之际,我国政府在新时期、新形势下,以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为价值导向,提出了"大部制"方案,启动了新一轮的行政改革,对我国建设现代型的管理机构体制具有重大意义.此时,回顾并总结改革开放以来历次行政改革的成败得失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龙耀 《教育文化论坛》2011,3(6):120-120
教育行政权力应该有其边界,主要包括法制边界、专业边界和价值边界。由于法制以及公众参与机制不完善,中国教育行政权力边界很容易被逾越。教育行政权力要在边界内运行,需要完善教育法制,改革教育行政体制。推动教育行政的法制化、民主化和科学化的进程等。  相似文献   

12.
行政体制改革是新世纪我国深化改革、加快发展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我们必须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从实际出发,努力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行政管理规律,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配套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实现中国行政管理的科学化、高效化。  相似文献   

13.
中国近30年的行政改革的起点是体制捆绑与职能分开;社会基本秩序单元由单位转向个人;改革的路径选择是体制推进和机构改革。中国行政体制改革面临诸多困难,在改革中不能照搬西方理论,要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行政体制改革之路。  相似文献   

14.
新自由主义作为一种思潮,一种思想体系,它的讨论和发展极大地影响了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进程,对于中国行政体制的改革产生诸多负面影响。此时,我们要坚定地相信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并且以科学的态度对待新自由主义,对其中先进的概念要加以吸收和应用,从而加快中国行政体制的改革脚步。  相似文献   

15.
行政立法本位主义作为最主要的白色腐败形式,因其技术性、复杂性与“合法性”诸多特征,一直为法学界所忽视。填补当今中国这一大的法治漏洞,从机构调协、税费体制、立法程序、监督程序与司法审查制度等方面探讨行政立法本位主义的成因,并针对性地提出防治对策,对完善行政立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行政改革思想起端于革命战争时期,发展于改革开放前期,集中形成于改革开放后期。邓小平行政改革思想具有坚持实事求是、贯彻群众路线、健全行政法制、改革行政体制等丰富的科学内涵。具有鲜明的民主性、深刻的求实性、广泛的建设性等特征。揭示了近半个多世纪的政治和行政变革的历史进程与发展图景,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和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行政忠诚是行政伦理的一个基本规范,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因为行政个体的忠诚,行政组织和个体才得到正常运转。行政忠诚具有鲜明的特征,但这些特征同时也伴随着如忠诚的有限性、道德的风险、服从的盲目性和权利滥用等问题的出现。要解决这些问题,行政个体和组织就要严格遵守法律、行政规律规则,同时加强对行政人员美德的培养,建立"忠诚"的保障制度,以辅助形成行政忠诚的外在实现条件,在此基础上保障行政管理活动的有序有效进行。  相似文献   

18.
行政服务中心的发展历程契合了世界范围内公共服务改革运动"一站式"模式的递进发展轨迹,其意义在于对超越传统管制型政府体制进行了有益尝试,并提供了政府服务型发展的方向。行政服务中心的发展受现行行政体制的制约,问题的症结在于窗口前台与后台关系缺乏制度化安排。设立"无缝隙、弹性化"的行政许可(审批)服务委员会是现行行政体制下发展行政服务中心的一项策略性选择。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建立和完善,高等学校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的背景下,传统的高校行政管理体制的种种弊端日益凸显。按照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改革高校传统行政管理体制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20.
行政法制监督的有效性是由各构成要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综合效果来决定的,而不等于各构成要素功能的简单相加。要消除和克服影响现行行政法制监督有效性的原因和现象,提高行政法制监督活动的综合效果,必须从系统整体的角度出发,妥善解决好监督者和被监督者之间的矛盾,注意培育国家公务员的法律意识,完善行政法制监督制度,发挥好监督、审计机关的作用,做到政治民主、依法行政、党要守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