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依内容来看,苏轼的题画诗可分为从实境到画境、从画境到实境、画境与实境交融三种类型。这种分类有助于我们更清晰的看到苏轼创作题画诗的真正动机,即画境为实境服务、实境主导画境,从苏轼的题画诗可以看出,其诗画相通理论有三方面的内容,即描摹物象相通、风格相通、构思相通,结合北宋画家所处的历史语境,我们可以得出苏轼诗画相通理论的本质意义在于提倡绘画的人文素养,即用诗的意蕴来“拯救”画的创作困境。  相似文献   

2.
有唐一代,杜甫的题画诗不仅数量多而且质量也很高,其题画诗《丹青引赠曹将军霸》对韩干画马提出了批评。宋代蜀人苏轼对韩干画马的审美观与杜甫的观点则针锋相对。本文从杜甫的题画诗说起,对杜甫苏轼二人书画艺术的审美观以及二人艺术审美分歧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和论述。  相似文献   

3.
诗与画是艺术家内心情感的表达,也是艺术家抒情写意的产物。“题画诗”是贯通于诗画之间的一种独特艺术表现形式,它将原本独立的文字(诗)和形象(画)关联起来,以诗画一体的形式共同传递出中国画所独有的审美意境。本文以“苏轼的题画诗”为探究对象,从其内容、意涵等方面,进一步展现苏轼的文学才情与审美追求。以期从苏轼的题画诗中,深切...  相似文献   

4.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篙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这是北宋杰出的词人、诗人、散文家苏轼的一首题画诗,即题惠崇所画的“春江晚景”。从这首诗可以看出苏轼题画诗的一般特点:  相似文献   

5.
题画诗是诗的王国里一朵灿烂夺目的奇葩,有其历史发展的轨迹。诗与画在先秦两汉是各自独立发展的,魏晋南北朝诗画创作开始融合,产生了题画诗,使题画诗成为一个独立的诗体并出现了题画诗的大家。唐代完成了这种融合,宋代则把题画诗创作艺术发展到一个成熟的高峰,并建构了题画诗的理论体系,苏轼则是这一峰巅的旗帜。 苏轼的题画诗不但以诗评画,缘物寄情,而且还从诗画创作中建立诗画同源的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以诗  相似文献   

6.
苏轼的题画诗除了表达他有关艺术创造的思想之外,还有着更深刻的寓意。他常在题画诗中表达对现实的不满,抒发人生的感慨,寄托归隐的思想。本文试就苏轼的题画诗分析此种复杂寓意。  相似文献   

7.
题画诗是宋诗的重要类别,苏轼是最早大量创作题画诗的诗人,通过对他的题画诗的解读,可以清楚地看到苏轼的题画诗不是简单地为题画而题画,而是借画作媒介,融入了自己一生的情感经历,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真实情感。以诗人的具体经历为线索来解读这些题画诗,可以得到更真切的理解。  相似文献   

8.
苏轼的题画诗共计157首,内容丰富。这些诗不仅反映出苏轼其诗画理论观、艺术观,其实也让我们窥见了文人生活的一个侧面,看到宋代文人丰富的内心世界与现实人生——高雅的艺术爱好;平凡的交际应酬;以及宋代文人的进取精神与趋于平实的审美风貌。题画诗是文人感受世界的媒介,是文人交际往来的媒介,亦是文化传播的媒介。  相似文献   

9.
“画上题诗、诗画联姻是我国民族的特产。题画诗和其他诗歌一样,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从唐朝开始,题画诗的发展就已相当成熟。……把诗直接题在画上,大概是从宋代文学大师苏轼开  相似文献   

10.
论苏轼的题画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轼强调诗与画紧密结合,他在题画诗中阐述了对社会重大问题的观点,表达了艺术见解。他的题画诗有极高的艺术水平。  相似文献   

11.
苏轼题画诗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轼题画诗共计102题157首。所题画科,分为人物、山水、畜兽、竹石花鸟虫鱼及其它四类。无论在数量还是在质量上,都堪称中国题画诗史上的高峰,它不仅表达出众多绘画理论上的高超见解,显示出灵活自如地驾驭诗画艺术规律的高超才能,展现出诗人各种各样丰富真挚的思想感情,而且全面地发掘了题画诗的功能,把题画诗真正提高到“以诗赏画,以诗阐画,以诗补画,以诗导画”的位置上。  相似文献   

12.
英语世界学者对苏轼文赋的研究和题画诗的研究,不如对苏轼其他文学成就的关注那么广泛和深入。本文从英语世界的苏轼《赤壁赋》研究概述、"赤壁赋"的英译、《赤壁赋》的英译注释与评论、苏轼《赤壁赋》原文本的解读等方面对英语世界学者对苏轼《赤壁赋》的译介做了梳理,并对译介过程中出现的误读、误释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苏轼第一次实现了诗与画在画面上的真正结合。聚焦苏轼题画诗,我们可以看到他以诗为传播媒介,阐释了画的意义。他既融会了诗画的相通之处,又保持了各自的特色。种类丰富的苏轼题画诗向受众言传了画中之意,也表达了画外之意.同时还深刻阐发了诗艺观点。  相似文献   

14.
苏轼是我国题画诗创作的巨擘,他的《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二首》是其题画诗的翘楚之作,但千百年来却屡屡被人所误读。通读这首诗,可以发现,"天工与清新"是该诗的中心思想,也是苏轼画论的灵魂与表征。  相似文献   

15.
本文指出了苏轼题画诗在唐宋题画诗中的地位,阐明了它的分期,论证了它的艺术特色、思想内容和在绘画方面的卓越见解,揭示了它在艺术表现上的三种写法。  相似文献   

16.
英语世界学者对苏轼文赋的研究和题画诗的研究,不如对苏轼其他文学成就的关注那么广泛和深入。本文从英语世界的苏轼《赤壁赋》研究概述、“赤壁赋”的英译、《赤壁赋》的英译注释与评论、苏轼《赤壁赋》原文本的解读等方面对英语世界学者对苏轼《赤壁赋》的译介做了梳理,并对译介过程中出现的误读、误释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美国学者苏珊·布什的专著《中国文人论画:从苏轼到董其昌》在第二章"苏轼"一节在对苏轼画论的研究中引用、鉴赏了苏轼的题画诗、文共21种。作为一位儒家学者,苏轼关注的主要是艺术家的性格。在他看来,只有像文与可那样的高人才能将自己的本性与竹之本性相融,并能得到足够的启发去识别万物应有之道。苏珊指出,苏轼观点中的任何显而易见的前后矛盾之处都必须考虑到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这些论画的诗和文都是为某些特定的画而作的,并且已经过去了一定的时期了。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北宋诗人苏轼题画诗<春江晚景二首>(其一)的详尽解读,既具体形象地诠释了苏轼"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境界,又诗意地把握到了诗作中所蕴藉的生命跃动的青春美.  相似文献   

19.
从王冕的题画诗说起,谈了美术课堂应重视人文性的挖掘,及如何合理地运用诗词来提高新课改下的课堂效果。  相似文献   

20.
杜甫的题画诗是杜诗中的一个重要门类,具有鲜明的特色,对后世题画诗创作影响深远。从杜甫题画诗与唐代绘画史研究、杜甫题画诗的“首创”问题、杜甫题画诗艺术创作手法、杜甫题画诗美学思想、杜甫题画诗情感蕴含与杜甫题画诗和他人相关作品对比六方面梳理现当代学者对杜甫题画诗的重要研究成果,从杜甫题画诗对后世画家绘画与诗人题画诗创作的影响两个角度为未来研究提供可能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