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宝文堂书目》作为明代的私人藏书目录,其著录的宋人小说一般被认为是留存到明代的宋代话本。“三言”也吸收了宋代话本的精华,各家小说史均有论述。《宝文堂书目》作为宋元明话本、拟话本传藏的一个重要载体,与“三言”有很多类似之处。“三言”在吸收元明新作的同时,也吸收了很多宋话本小说,这其中《宝文堂书目》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2.
关于《两拍》体裁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关于拟话本的困惑中国文学史上的元明时代,戏剧和小说这两种文学体裁的分化,逐渐明朗成演唱的戏剧和传诵的小说。鲁迅先生称此前此后模拟话本的小说为“拟话本”。这一出自《中国小说史略》中的概念屡经变化,其界限被随意划改,最后变成了如《辞海》所言的很宽的模糊概念:“拟话本是模拟话本形式而作的小说。”其代表作则为如冯梦龙之《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凌濛初的《两拍》:《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等。由鲁迅先生这一观点出发,则有种种派生的说法。如胡士莹的《话本小说概论》中说“拟话本则是文人模拟话本形式的书面文学,实际上就是白话短篇小说”;范宁《<话本选>序》中说的“宋文人编‘话本’,目的是预  相似文献   

3.
关于“宋代说话”的分类,鲁迅在其《中国小说史略》一书中根据南宋吴自牧《梦梁录》记载分为四科,即:小说、谈经、讲史书、合生,这一分类方法有误,是鲁迅先生对《梦梁录》的误读所致。实际上"宋代说话"应该分为小说、说经、讲史书和商谜四科,“合生”从属于“小说”。  相似文献   

4.
关于“宋代说话”的分类,鲁迅在其《中国小说史略》一书中根据南宋吴自牧《梦梁录》记载分为四科,即:小说、谈经、讲史书、合生,这一分类方法有误,是鲁迅先生对《梦梁录》的误读所致。实际上"宋代说话"应该分为小说、说经、讲史书和商谜四科,“合生”从属于“小说”。  相似文献   

5.
萧相恺先生是知名的中国古代小说史研究专家。数十年如一日,他在中国小说史领域孜孜矻矻、辛勤不懈地耕耘,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研究成果。他的专著《宋元小说史》、《世情小说史》(署名向楷)、《稗海访书录》、《中国古代通俗小说史论》,以及他编纂的《中国通俗小说总目提要》(与欧阳健先生合作),主编的《中国文言小说家评传》,校点的《宋元小说话本集》、《宋元说经话本集》等,均在学术界有着广泛影响,并为学界同行赞誉称道。  相似文献   

6.
《西游记》取材于历史上的真人真事,唐僧取经故事,最原始的材料为玄奘弟子辩机的《大唐西域记》和慧立、彦悰的《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这两部书虽有神异的记载,但从主要方面来说则为记史的实录,到宋代《大唐三藏取经诗话》话本出现,才进入文艺创作时期,经过金院本《唐三藏》和元杂剧吴昌龄《唐三藏西天取经》的创作,在元末明初,又出现了杨景贤(《西游记》杂剧和《西游记》话本小说,到吴承恩始集其大成,写成今本  相似文献   

7.
论中国小说观念的趋于成熟王立鹏从宋代开始,由于说话的勃兴,出现了许多话本。自此,中国小学史上又出现了与文言小说“对峙”的白话小说。白话小说的诞生开辟了中国小说史的新纪元,修正并更新了中国小说的观念,在中国小说史上是值得大书特书的事。其重要意义至少有以...  相似文献   

8.
胡士莹先生在其《话本小说概论》(以下简称《概论》)一书中说:“小说话本自有一套比较完备的体制、格式。它的基本体裁可分为六个部分:一题目,二篇首,三入话,四头回,五正话,六结尾”。并解释“头回”为“冒头的一回”,“因其自身就成为一回书,可以单独存在,位置又在正话前面,所以叫回头。”这种看法当源于鲁迅先生。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宋之话本》:“此种引首,与讲史之先叙天地开辟者略异,大抵诗词之外,亦用故实,或取相类,或取不同,而多为时事。取不同者由反入正,取相类者较有浅深,忽而相牵,转入本事……凡其上半,谓之得胜头回。头回犹云前回,听说话者多军民,故冠以吉语日得胜。”然则鲁迅所言“头回”,实即小说话本之引首部分。并未将其与“篇首”、“入话”区别开来。赵景深《中国小说史略旁证》本是为鲁迅原书作注的,但在“头回”问题上却完全采用了胡士莹的观点:  相似文献   

9.
<正> 中国古型小说发展到宋代,从内容到形式都发生了质的飞跃,大致体现了从雅到俗,从奥典到事实、从远离生活现实到接近生活现实的转变。其标志是通俗易懂、晓畅事实的白话话本小说的问世,鲁迅先生称之为“中国古典小说的历史变迁”(《中国小说史略》)。那么,是什么力量促成了这种历史性的转变的实现呢?法国著名文艺批评家丹纳说过:“群众的思想和社会风气的压力,给艺术家的发展定下了一条道路,不是压制艺术家,就是逼他改弦易辙”(《艺术哲学》)。他的话道出了一个重要的艺术规律,即大众的审美意识和社会  相似文献   

10.
简论宋元话本小说的艺术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古代小说发展到宋元时期,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变化和“说话”艺术的兴盛,出现了一种新型的小说──“话本小说”。它的产生,使中国小说从内容到形式都更加面向社会,面向大众,是我国古代最早的白话小说。萧欣桥在《宋元时话本小说选》中指出,宋元话本小说“在艺术形式采用通俗的语言,新颖的体制,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它是封建时代的大众文学。”话本小说也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开辟了一个崭新的天地。正如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的变迁》中所说:“至于创作之一方面,则来之土大夫实在没有什么贡献。但其时社会上却另有一种…  相似文献   

11.
“文”和“意”是《中国小说史略》中使用频繁的两个概念.它们都和《典论·论文》的“文气说”密切相关,“文”和“意”的使用构成了《中国小说史略》小说批评表述方式的重要特征,《中国小说史略》这种表述方式的运用显示出了《典论·论文》中“文气论”的传统思想资源与现代学术发展相结合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2.
多数论者根据宋人有关记载将宋代“说话”解释为四家,“说参请”为其中一家,除了皮述民先生在《宋人“说话”的商榷》(《北方论丛》八七年第一期)一文中提出异议外,几可成为定论。但“说参请”内容究竟何指,它是否可以在当日勾栏瓦舍中单独演出,是否有“说参请”话本传世,以及“说参请”与“说诨经”区别何在,历来研究者多疑似之词。回顾在小说史的研究中人们对“说参请”的认识,也有助于我  相似文献   

13.
早就听说张兵先生在古代小说研究尤其是话本小说的研究领域成就卓著、硕果累累,至今已出版多部学术论著,发表数十篇学术论文,可因为专业不尽相同的缘故,我对他已经取得的学术成就不是十分了解。直到读过他的《宋辽金元小说史》等几部论著后,才有所领悟。现在又读了这部70余万字、800余页的小说论集,可说是“上了一层楼”,对张兵先生的学术成就和学术追求有了真正理解。张兵先生在从事话本小说研究时,就确立了两大目标:编一套《话本小说总集》和写一部《话本小说史》。在20世纪80年代,这是很有针对性的,是他在追溯了话本小说研究的历史后提出…  相似文献   

14.
我国小说和寓言结有不解之缘,而鬼魅异物故事是古代小说的重要题材之一,所以以鬼魅异物世界反映人间现实的寓言小说自然会应运而生。宋代小说家洪迈在《夷坚乙志》中已指出晋代干宝的《搜神记》,唐代牛僧孺的《玄怪录》、谷神子的《博异志》,薛渔思的《河东记》、张读的《宣室志》,五代徐铉的《稽神录》等所写的鬼怪故事“皆不能无寓言于其间”。鲁迅《中国小说史略》说:“小说中寓讥讽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小说史中,流传下来的话本集近三十本,多数出现在明末清初的四五十年间,其中尤以明朝覆亡前二十多年里产生的话本集影响最大,数量最多。真正纯粹的话本集,始于冯梦龙的“三言”,接着是凌濛初的“二拍”,以及“三言”“二拍”的选辑本《今古奇观》。可以说,自明末到清朝中期,在苏州、杭州、南京的土壤上,产生并发展过一个以冯梦龙、凌濛初为代表的,有着相当一致的文学思想的小说创作和小说评论的文学流派。我们现在要研究的,就是这个流派提出的几个主要观点。  相似文献   

16.
《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是现存关于西游取经故事最早的小说,其影响了后世的西游故事。以敦煌变文、诸宫调及宋元话本作为比较的对象,从标题、正文两方面考察《大唐三藏取经诗话》的体制特点,认为其体制既"新"且"旧",既上承变文又有所突破,既接近宋元话本又稍嫌粗糙,它当是变文朝宋元话本过渡的民间口头说话形式。  相似文献   

17.
【文体概说】唐传奇之后,中国的小说再一次出现了断代,也就是说中国的文言小说被中止下来,直到清代蒲松龄、纪晓岚等人的出现,才又一次把文言小说衔接起来,而且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把中国的文言小说推向了顶峰。关于中国古白话小说的出现和发展,首先应该从宋话本说起。宋话本是宋代城市生活的产物,它源于城市,是市井平民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宋代巨幅画卷《清明上河图》中就真实地展示了宋代东京街市上,民众聚集听说书的画面。从画卷上观察,长街上“王员外家”对面的屋檐下,就聚集了许多听说书者,而在不远的“孙羊店”侧,俨然又有一位盲艺人…  相似文献   

18.
《简帖和尚》成文于金代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话本小说《简帖和尚》产生时代,有宋代说,元代说,明代说,持宋代说、元代说者较多。但从小说内容、流传过程来看,它的产生年代应为金代。  相似文献   

19.
我在《〈京本通俗小说〉探考》(《山西师院学报》一九八二年第一期)一文中,已经根据前人的研究成果,证明了一九一五年缪刻《京本通俗小说》所汇集的七个短篇话本,都是南宋时期创作的,是现存宋人话本小说的代表作品。现在,我们就可以进一步从艺术风格上再探考一下,说明这七个短篇话本,也的确是宋代话本小说的作风和气魄,体现了当时新兴市民阶层的美学观点,在中国小说发展史上,有着重大的革新意义。  相似文献   

20.
话本小说是中国古代小说史上颇具民族特色的重要文体样式。“篇尾”就是话本小说的结尾或煞尾,是附加的,具有相对独立性。从功能层面看,李渔的话本小说涵盖了评论型、说明型和叙事型三种煞尾方式,全面展示了中国古代白话小说的结尾策略及魅力。那么,对李渔话本小说结尾策略的追寻和解读,当具有窥斑知豹之意义、纠偏补阙之功效,于当下短篇小说煞尾亦将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