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按劳分配是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的重要理论问题。现仅就按劳分配这一章讲授中的几个问题,谈一点粗浅的看法。一、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客观经济规律。关于这个规律产生和发生作用的客观经济条件,  相似文献   

2.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一个重要标志。列宁把社会主义概括为生产资料公有制+按劳分配,这就深刻地指明了按劳分配的极端重要性。 毫无疑问,在整个社会主义社会都必须坚持按劳分配的原则,使其得到充分的实现,并为逐渐过渡到更高一级的分配方式准备条件。然而这样做,并不意味着按劳分配原则,在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都是一成不变的凝固僵化的,恰恰相反,它的客观内容和要求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按劳分配有一个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过程,有一个趋于完善的转化过程。我认  相似文献   

3.
按劳分配理论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厘清按劳分配与社会主义制度之间的关系必须从其思想的历史演进中去找寻,从逻辑角度加以分析,才能对按劳分配思想的理论价值做出全面的认识。劳动价值论是按劳分配思想的逻辑起点,社会主义公有制是按劳分配的逻辑归属,社会主义理想是按劳分配思想的逻辑目标。  相似文献   

4.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一个基本特征。在我国随着社会主义的胜利,按劳分配已经由理想变为现实,并已在人们的思想上和经济生活中被肯定下来。但这并不等于按劳分配在实际贯彻中就没有偏差,也不等于对按劳分配的意义已有一致的充分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论按劳动力价值分配与按劳分配的结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按劳分配与按劳动力价值分配相结合,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的一大特点。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制度决定的,它反映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而按劳动力价值分配是市场经济决定的,它是市场配置劳动力商品的分配方式。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按劳分配是主导,按劳动力价值分配从属于按劳分配。这两种分配方式的结合,既保证了分配的社会主义性质,又能做到合理分配资源。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的按劳分配理论是在批判各种机会主义的“公平的分配”和“不折不扣的劳动所得”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它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的重要内容。今天我们结合社会主义实践,认真地学习马克思的按劳分配理论,对于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一、马克思的按劳分配学说马克思在《资本论》和《哥达纲领批判》等著作中,对社会主义社会个人消  相似文献   

7.
“各尽所能,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原则,它适应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生产力的水平,发挥着促进生产力的积极作用,这本来是理论上早已明确、并为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所充分证明了的问题。但是,“四人帮”及其舆论工具,对按劳分配却大肆攻击和诬蔑,把它说成是“资本主义因素”,是“产生资本主义和新资产阶级的经济基础”,“起了阻碍生产力的作用”等等。从理论上彻底批判“四人帮”关于按劳分配的种种谬论,肃清其流毒和影响,从而在实践上理直气壮、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原则,这是加快社会主义建  相似文献   

8.
按劳分配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列宁把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看作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特征。70多年来,社会主义在其实践中尽管在按劳分配问题上有过这样或那样的不足或失误,但总的来说,还是坚持了按劳分配的原则和分配制度的。在近年来资产阶级自由化泛滥期间,有人借口科学社会主义创始人在提出按劳分配的理论时未曾预见到商品经济的存在,攻击按劳分配“脱离了现代经济的现实而流于空想”。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把西欧历史发展的事实作为分析和结论的依据,指出资本生产方式是“按劳分配”产生和存在的基础,并且第一次从理论上分析了“按劳分配”在社会主义运动中的性质问题。马克思的“按劳分配”理论,是社会主义分配制度改革顺利进行的理论基础,是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及其内在逻辑的重要切入点,对于深化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规律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实行按劳分配,是人类社会分配制度中最伟大的变革,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特征之一。这既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科学预见,也是当今社会主义国家的光辉现实。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客观条件的变化,按劳分配从实践到理论都必然会发生变化。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按劳分配理论,  相似文献   

11.
市场经济与按劳分配李国武(德州师专政治系)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坚定不移的政策,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内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不会也不可能否定作为分配主体的按劳分配,但会对按劳分配产生重大...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有人认为在我国不具备实行按劳分配的条件,主张取消按劳分配。其主要的理由是,马克思的按劳分配思想是以社会主义阶段不存在商品货币关系为前提的,按劳分配与商品经济无法并存,社会主义改革运动的深刻矛盾就在于要把商品货币关系与按劳分配这两个在逻辑上绝对不相容的东西硬塞到一个框架中来,这就不能不引起一系列极其剧烈的摩擦与冲突。因而认为在商品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是空想”,对按劳分配应加以否定。笔者对这种主张是难以苟同的。  相似文献   

13.
按劳分配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分配原则。为了更好地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贯彻按劳分配原则,重新研究和探析马克思恩格斯的按劳分配理论是十分必要的。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按劳分配理论的形成 任何理论都有其产生的客观历史条件。马克思恩格斯的按劳分配理论也不是凭空而来,它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资本主义人剥削人的剥削制度的过程中,合理地吸收和继承了前人的按劳分配思想,在批判各种机会主义者的分配理论基础上形成并进一步完善的。  相似文献   

14.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经济规律。在农业生产中正确认识和运用这一规律,就能调动广大社员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巩固和发展集体经济,加速实现四个现代化。这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一个基本原理。为了弄清这方面的问题,最近我们到舒城县孔集公社太平大队、双河公社双河大队,进行了关于贯彻按劳分配、实行定额记工的调查。一、定额记工是最能反映按劳分配的计酬形式  相似文献   

15.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分配制度。本文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客观必然性、内涵及重要意义;在目前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地位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如何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6.
<正>自从一九三一年斯大林把各尽所能和按劳分配合在一起,作为社会主义的分配公式以来,我们一直把“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当作一个原则,而且把各尽所能看作是按劳分配的前提。对于各尽所能和按劳分配相互关系的这一观点,现在看来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17.
在社会主义社会还存在商品制度下,如何坚持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原则,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这一问题的解决,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完善和发展,对实现四个现代化,对坚持和丰富按劳分配理论都具有重大意义.本文试图对全民所有制企业如何贯彻按劳分配原则作一些探讨.一、社会主义商品制度下,按劳分配中的“劳”指的是什么?马克思和恩格斯所设想的社会主义社会,是社会直接占有生产资料,实现了单一的全民所有制,消灭了商品生产和货币关系的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这样的社会,完全能够合理地  相似文献   

18.
一、关于决定按劳分配的条件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客观经济规律。它是由社会主义社会的客观经济条件决定的。首先,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是按劳分配规律产生的前提。因为“消费资料的任何一种分配,都不过是生产条件本身分配的结果”,而生产条件的分配就是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分配,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生产资料归谁所有,即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在社会主义社会,消费品的分配必须符合劳动者的利益,这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要求,也是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9.
“各尽所能,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一个方面。正确实行这个分配原则,对于高速度地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社会主义的四个现代化,有着重要的作用。而要正确地贯彻实行这个分配原则,一个重要问题,是要正确地认识和对待与“按劳分配”有关的一些差别。  相似文献   

20.
在如何认识按劳分配的问题上,我们认为,必须完整地准确地理解毛主席关于理论问题重要指示的精神,并以此作为研究这一问题的指导思想。近几年来,“四人帮”为了篡党夺权,极力篡改毛主席关于理论问题的重要指示,他们把毛主席在肯定“中国属于社会主义国家”,“所有制变更了”的前提下提出的按劳分配“跟旧社会没有多少差别”,“这只能在无产阶级专政下加以限制”的英明论断,别有用心地加以歪曲,攻击按劳分配是资本主义的“旧事物”,否认按劳分配原则是对资本主义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是人类历史上分配制度方面的一次深刻的革命。他们把本来属于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一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