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本质上是产权改革。在产权改革中,最具争议也最受关注的是土地产权的改革。本文在梳理建国后我国土地产权改革历史的基础上,以农业人口对农业产出的影响为切入点,通过研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同执行阶段农业人口对农业产出影响的变化,来分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制度优势的变化情况。并在此基础上预测了我国土地产权制度进行彻底改革的时间窗口。  相似文献   

2.
经济落后地区推行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条件还不具备,因而应把农地制度创新的重点放在进一步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内部制度及改革和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上。  相似文献   

3.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在继续稳定和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经营的基础上,适度扩大生产规模和提高经济效益,是加速实现我国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的一项战略任务。实行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使土地逐步向种田经营能手集中,是这一战略任务的基本措施之一,也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新课题。一土地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土地作为农业生产要素是最基本的和不可取代的物质载体。土地的所有制关系决定着农业生产关系的基本性质,土地的经营方式是农业生产力水平和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直接反映。  相似文献   

4.
随着农村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农村经济发展步伐的加快,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矛盾日趋凸显,充分认识和准确把握农村土地流转的现状,妥善解决农村土地流转,促进土地集约化经营,是确保农民利益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曾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但随着我国经济环境的变化,该制度出现了合理性与不合理性并存的背反现象.只有进一步解放思想,进行制度创新,才能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实现.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了我国农村土地经营的现状,指出农户经营土地面积狭小、地块零散、集体统一经营层次薄弱已影响了农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文章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论证了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适时地发展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提出采取“双层经营”、“双田制”、土地流动转让制、提高农业积累率等措施来促进土地的适当集中,为实现土地规模经营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7.
农业产业化的基本特征是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在保持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前提下,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实行区域化布局,使农业生产能够良性循环,进入大流通,获得大效益。  相似文献   

8.
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基于家庭联产承包制建立的“统分结合”双层农村经营体制,“分”之后“小生产”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得以延续,农村产权制度也没有发生根本性变革,导致现代农业生产要素植入困难,无法顺利实现传统农业的现代化改造.四川农村经营体制创新的实践表明,目前,我国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日益多样化,农户的农业专业化与兼业化生产经营并存;虽然自下而上的制度变迁方式使农村经营体制创新表现出多样化,但农村产权制度仍然是制度创新的主要障碍.因此,我国农村经营体制创新应坚持“分”,创新“统”;改革的核心问题在于“统”的层面,关键是要全面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9.
关于农业市场化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农业市场化的思考翟留栓70年代末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带来了农村生产力的解放,80年代中期开始的经济结构调整,带来了农村生产要素的重组与经济的全面活跃。目前正在进行的农村市场经济建设,既是农村改革进入新阶段的重要标志,又是农村经济发展迈向更高...  相似文献   

10.
贫困山区由于地形复杂、交通不便,加上人们生活相对保守,非农就业能力低,相应的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土地流转规模。不仅流转面积小,而且流转形式单一,流转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土地的占有模式决定了农业的经营模式。家庭式的小农业经营长期处于自发、无序、技术落后、效益低下的状态,要改变这种状态应在正视山区现状的基础上加大政府和社会服务的力度。  相似文献   

11.
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梳理河南省孟州市黄河滩区土地开发整理经验,以期为其他黄河滩区的土地开发整理提供经验借鉴。河南省孟州市黄河滩区土地开发整理模式主要包括:(1)构建了立体型的管理模式,主要是事前预评-事中监管-事后检查的管理模式,包括部门之间的协作制度、科学合理地编制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方案、土地开发整理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制度、重视公众参与和监管等一系列制度的落实;(2)因地制宜地选择土地开发整理措施;(3)构建了多元化的融资渠道;(4)创建适应市场经济需求的农业经营模式;(5)注重权属管理,保护农民权益。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现阶段,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有其必要性、紧迫性和可行性.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应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和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法律规定,明确政府财政政策目标,完善农村社会保障机制,建立和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体系,健全农村市场和农业服务体系,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和转移农村劳动力,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政策、法律宣传,建立切合地方实际和对农民实用的具体流转办法.  相似文献   

13.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30多年不变的土地制度已越来越暴露出规模小、土地流动性不足等深层次的矛盾。完善土地流转制度成为破解这一矛盾的重要举措。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有大量关于农业的精辟论述,这些论述对中国土地流转制度建设具有启迪作用:一是土地产权应进一步明晰,土地流转利益分割应有利于农民;二是土地公有化应是土地流转制度建设坚持的方向;三是按照马克思"合理农业"思想促进劳动者与土地的和谐关系;四是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为扩大土地流转规模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4.
皖北地区土地规模化经营和城镇化建设已有一定基础,也探索了一些有特色的模式,"十二五"时期,国家实施扩大内需、中部地区崛起和主体功能区战略,安徽加快皖北发展战略深入实施,皖北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发展迎来了黄金时期。皖北地区土地规模化经营目前刚刚起步,规模小、总量低,且市场化程度不高;城镇化建设水平低,结构失衡,与农业现代化发展不协调。如何解决土地规模化经营与城镇化建设互动发展问题,将是实现皖北地区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5.
十月革命后的土地改革实际上是借助农村公社进行的,曾遭斯托雷平改革破坏的农村公社被重新恢复和加强。新经济政策前期独家田和独家农庄虽得到一定发展,但后期农村公社又卷土重来。其原因在于农村公社的土地重分制度符合苏共的依靠贫农、限制富农的阶级政策;虽然它不利于经济发展,但有利于向农业集体化过渡。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丽水各县市农业合作社逐步发展完善,但笔者通过走访发现,大多数农业合作社依然存在问题。本文借鉴"经营单位组合分析法"建立新模型,以新模型分析现有制度,提出有效制度,达到改善丽水农业合作社经营模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以来,国家、集体、农民的利益关系经历了一个曲折发展的历程。人民公社时期和包产到户后都没有真正的集体。加强统的力量,不是回到人民公社,也不是否定家庭联产承包,而是在保证包户承包权的基础上,在条件具备的时空中加强统的力量,要防止片面追求土地集中。  相似文献   

18.
侯征同志主持的“农业规模经营课题组”,经过两年多的努力,终于将《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探索》(侯征主编,宋斌成、白永秀、任净副主编,天则出版社1990年版,以下简称《探索》)一书奉献给读者。这无疑会得到经济理论界和实际工作部门的重视。《探索》是系统研究我国农村改革理论方面的专著。该书的独到之处,首先在于下了很大的功夫来论证家庭联产承包制与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关系,说明家庭经营是规模经营的基础和有效形式,规模经营是家庭经营的动力和方向。作者把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以平均分田为特征的家  相似文献   

19.
集体土地作为农村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其资产属性日益彰显,而已有的法律制度与其资产属性呈弱相关,与中央政府对农业的支持政策呈强相关,这就凸现其法律制度的滞后。深化集体土地法律制度改革总体取向应是在土地资源的利用、经济发展的速度、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等综合决策的理念下,来完善集体土地法律、法规建设,使其为农业生产力的组织结构调整保驾护航,为创新集体土地市场调节机制夯实理论基础。其中土地承包经营权价值流转是土地承包制的一种衍生制度,依法流转是健全集体土地法律制度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0.
改革以前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根本性因素是生产队制度与统购派购制度,其缺陷分别是对农户作为农业基本经营组织地位的否定与对农业生产商品化要求的扼制,其中前者是更为根本的缺陷。改革时期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根本性因素是承包制的不足与城市改革滞后,而后者是更为根本性的因素。根据农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在现阶段,应以农户为核心,建立新型的农业经营组织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