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白小说多采用内聚焦型的叙事视角,以“回望”的姿态,为读者敞开女性经验的深渊;并通过人物与叙事关系的滑动,使叙述者以感受和体认的方式进入他人的故事,把自己写进文本。本文试图运用《叙事学》的观点透过《致命的飞翔》,把握林白的叙事策略。  相似文献   

2.
吴霞 《九江师专学报》2006,25(1):81-84,99
《雷雨》自出版以来,其文本中的序幕与尾声被一再地删除。在主流意识形态的干预下,《雷雨》文本原有的“忏悔”叙事语言、“罪恶与救赎”创作主题发生了改变。  相似文献   

3.
《大河湾》是V.S.奈保尔以刚果的真实历史为背景创作的长篇小说,讲述萨林姆、因达尔等异乡人在文化罅隙中漂泊流亡的故事。本文借助佐伦的空间叙事理论,从地志空间、时空体空间和文本空间三个维度解读《大河湾》的空间叙事策略。地志空间聚焦地理位置的并置,体现非洲与欧洲的文化差异;时空体空间以人物的状态和行动轨迹为重点,揭示流散者的精神困境;文本空间依托语言选择、线性时序以及视角转化等叙事技巧,深化作品主题。  相似文献   

4.
《红楼梦》文本研究要把握整体性原则,避免“碎片”式研究方法。为此,从《红楼梦》叙事结构的整体形态着眼,分析了前五回在全书叙事结构中所起的作用、意义和功能,论证了前五回叙事结构的独创性,即独立的叙事形态是如何构建的。主要表现三方面:利用过场人物设置对话的空间场景,讲述故事,组接人物;沿着中轴线设置故事与故事的排列和衔接;每个层面故事的意蕴都是围绕一个主题核的。从而,为解读《红楼梦》全书打开了瓶颈之处。  相似文献   

5.
作为拉美裔作家,朱诺·迪亚斯(Junot Díaz)在当今美国文坛占有重要地位,其最新短篇小说集《你就这样失去了她》由九个短故事镶嵌而成,共同呈现了尤尼奥情感发展的轨迹。通过选取三个以“你”叙述的文本,《艾尔玛》《萝拉小姐》和《偷情者的真爱指南》,结合叙事视角、叙事声音和叙事时间,分析叙事层次和叙事者“你”的所指,能够有效剖析其叙事策略的特征及意义。“你”主导的叙事形式产生故事人物与叙事人物交流的效果,即人物的自白。叙事者在自白中实现对真实自我的反思,认识到盲目追求男子气概的破坏性后果,深化了尤尼奥的成长主题。  相似文献   

6.
在形成于元明之交这一历史断裂期的市民文化消费语境中,以《三国演义》和《水浒传》为代表的中国近世通俗文学,在具体操作死亡叙事的过程中,受到了“以奇为美”和“以惨为乐”这两种典型的民间审美情趣的深刻影响。在某种程度上讲,这两种带有原始的民间气息的审美情趣已经内化为通俗小说家常规性的文本叙事策略。民间审美情趣的强烈渗入,正是《三国演义》和《水浒传》文本世界中的死亡叙事在美学品格方面区别于“文人独创型”文本中的死亡叙事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7.
郭沫若的新诗集《女神》从问世起,就在受到西方文化影响的意义上被解读着,它所由诞生之地的日本的文化背景却一直被忽略了。然而,《女神》的文本,可以说是建立在一个再创世神话的叙述框架内。“女神”与“太阳”的意象,有力地表达了《女神》毁坏与创造的基本主题。这样的叙事方式和这两组意象的获得,更多的是诗人从日本传统文化中存留的创世神话系统及其传统文化语境中感悟到的。郭沫若《女神》时期的创作与日本文化有着诸多联系。  相似文献   

8.
《钢琴课》是一部爱情片。导演是澳大利亚著名的女性艺术家简·坎皮恩(Jane Campion)。她以独特的女性主义视角和极其深厚而精致的电影语言,讲述了一位哑巴少妇艾达的爱情生活和音乐生活。在导演简·坎皮恩的电影语言视阈里,作者借用了一个非凡的道具——钢琴,使音乐成为女主人公心声流露的全部寄托。从而传递着对女性自我觉醒的话语表达。这部影片只所以能引起轰动和重视,这与导演简.坎皮恩的女性身份和女性视角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外,更重要的是导演在电影叙事的话语表达方面采用了一种策略:即结构主义叙事理论在文体技巧方面常常被割裂的“内在意识”,在简.坎皮恩这里得到了充分的表述。她利用“性别视点”在叙事中作用与差异,在文本的叙述动力、话语叙述方式以至主题意图方面,策略地挖掘叙事的“内在意识”,从而使自己的价值观念、意识形态、文化立场体现在的电影文本之中  相似文献   

9.
在《金色笔记》中,女主人公安娜的写作焦虑体现在她不断进行的文本“重写”上。“重写”不仅是女主人公私人生活的一部分,作为小说中特有的一种叙事策略,它与文本的叙事结构也形成了呼应,从而将作品的主题指向了当代小说艺术的叙事走向,反映了多丽丝·莱辛对当代小说艺术的“叙事”与“虚构”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正>《记念刘和珍君》是鲁迅创作的一篇写人记事散文,被收录在杂文集《华盖集续编》之中。此文以“纪念”为核心,以“抒情”为要旨,同时以犀利尖锐的笔锋加以“叙述”,在文风上将杂文的批判性、斗争性与散文的抒情达意功效相呼应,二者的互动生成了一种鲁迅独有的杂文式抒情笔致。运用叙事学理论对该文再次解读不仅符合其文本特征,且具有切实可行性。写人自然掺杂叙事,叙事不外传情,传情必讲方式。《记念刘和珍君》自问世以来,不断被奉为经典传诵,且常“驻足”于中学语文教材,文本所富含的独特风格和深厚、复杂情感,并非通过单一笔法达成。对于此文,该是常读常新,常读常解才好。  相似文献   

11.
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文化思潮,以理解与多元为基本特征。后现代主义思想影响下的经典童话改编呈现出:内容和主题从单一走向多元;叙事方式由宏大走向多元,叙事结构去中心化,出现多中心叙事;打破传统故事模式,凸显故事结局的多重可能性;故事内涵淡化道德说教功能,道德判断从绝对走向相对等特征。童话的发展要在经典童话创作的“标准”基础上...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当代小说,由20世纪初对人的发现,对传统文化决绝反叛的人的文学;到新时期的精神空档,无根一代的寻根小说;到极力逃离,非理性审视的先锋小说;再到理性“审父”的《白鹿原》,对人的发现及对个体生存平衡的构建是现当代文学史无法规避的两大主题。与“寻根”“先锋”文学视点不同,《白鹿原》文本在对宗法文化的审度与批判中,兼有宗法文化里温情脉脉的一束光亮,使得其以理性的、整体的、发展的视点客观冷静地审视“父”的羁绊与“子”的叛离。父子关系裂变背后是传统宗法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的承继与剥离,即人类生存平衡构建中的“文化自觉”与“生命自觉”。  相似文献   

13.
绘本是实现中医药文化在儿童中推广的理想手段。运用叙事学理论和视觉叙事理论,可以洞察儿童中医药文化绘本中的文本叙事策略和图像叙事策略如何巧妙合作以吸引读者并建构意义。绘本《神奇的小草》中文本视角与图像聚焦的互联、叙事进程与图像氛围的互补、文本空间与图像空间的协作,不仅充分调动了儿童读者的阅读兴趣,烘托出当代中国科学家诉诸传统医学造福人类的主题,还将中医药文化体系中的基础知识、审美旨趣和核心价值成功传达给儿童读者。  相似文献   

14.
王喆琼 《福建教育》2022,(26):42-46
历史是国家与民族的文化基因,是凝聚中国心、中国魂的有力支撑,历史主题内容是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构成。基于叙事逻辑厘清历史主题内容的教学理路,本文以统编《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百年追梦复兴中华》单元为例,从单元的主题、线索及内容呈现上分析把握其基本叙事特征,并在为儿童“讲好中国故事”这一叙事思路下,围绕“从哪讲”“讲什么”以及“怎样讲”三个方面探索历史主题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5.
侯运华  赵贺 《天中学刊》1998,13(6):69-72
当代小说有其叙事模式,其中“男业女辅模式”反映了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的延续和演变;“食色两全模式”反映了东西文化冲突在当代生活中的展现,并预示着当代文化的发展趋向。前者以柯云路的《新星》和李国文的《花园街五号》为典型文本,后者则以池莉的《你以为你是谁》和舒同的《十三不靠》为典型文本。研读这些作品,可从中看出“改革文学”与“新写实小说”的得失。  相似文献   

16.
庐隐的小说《父亲》以别具匠心的双重性别叙事,在一个看似普通的子恋父妾的反封建故事中寄予了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讽刺性地模拟并拆穿男性文本对女性形象“天使/魔鬼”式塑造的心理内幕;张爱玲的《红玫瑰与白玫瑰》也成功利用这一策略,对制造这种女性形象的男性“强者”神话进行了有力的颠覆。二作利用戏拟手段、尖锐地揭示中国男权伦理文化反人性实质的成功经验启迪我们,女性主义研究对于“戏拟”策略应予高度的重视。  相似文献   

17.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虚空:重读《伤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绝望的抗战构成鲁迅的人生哲学,其文本浸染着他的哲学色彩。以鲁迅的整个人生哲学为背景重读《伤逝》,可见出其主题是反抗虚实,反抗的方式是叙事。  相似文献   

18.
阅读教学是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有效阅读教学的前提是阅读文本的选择及阅读文本的分析。阐述信息加工理论。基于叙事文本的特征,提出叙事文本的“六层次”分析路径,包括文本观念分析、文本主题分析、文本线索分析、文本结构分析、文本角色分析及文本内容分析,对其内涵及具体操作的原则进行说明。以人教版初中《英语》七年级(下)Unit 3 How do you get to school? 2a—2d的阅读文本Crossing the river to school为例,对“六层次”分析路径进行操作性展示。  相似文献   

19.
谢冰 《生活教育》2013,(12):60-61
摘要:传统主题的篇目在教学中往往难以焕发新意,在情感上会和学生产生“代沟”,让教师感觉课堂沉闷,思维滞后,其实,需要教师跳出教材的框框,重新审视文本主题,找到和学生情感的衔接点,架设起沟通彼此的桥梁。本文以表现“尊老爱幼”传统主题的散文《散步》为例,浅析如何对这一类教材文本进行主题深入探究,挖掘教学创新点。关键词:传统主题;探究出新;尊老爱幼;生命传承  相似文献   

20.
作为底层叙事的两部力作,《那儿》与《好大一对羊》有着相同的表层结构与话语方式:从表层来看,两篇文本都以“拯救”过程作为主线,以彼岸意象作为终结,在解蔽本土现实的同时解构了改革话语.而文本深层的底层仿像,则体现了真实性、普遍性的创作追求与标本化、符号化的叙事手法的内在矛盾.因此,底层叙事依然“在路上”——它的叙事策略与话语困局既体现了知识分子与底层接触的困境,也体现了中国本土现代性的困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