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刘德宇 《成才之路》2013,(20):I0002-I0003
文章通过对大学精神的内涵、特征把握及对当代大学精神现状的分析,在诠释大学精神的人才培养机制的基础上,提出从思想、内容、方法等方面对大学精神进行重塑,以满足当前高校人才培养的需求。  相似文献   

2.
文章通过对大学精神的内涵、特征把握及对当代大学精神现状的分析,在诠释大学精神的人才培养机制的基础上,提出从思想、内容、方法等方面对大学精神进行重塑,以满足当前高校人才培养的需求。  相似文献   

3.
文章通过对大学精神的内涵、特征把握及对当代大学精神现状的分析,在诠释大学精神的人才培养机制的基础上,提出从思想、内容、方法等方面对大学精神进行重塑,以满足当前高校人才培养的需求。  相似文献   

4.
论大学精神与大学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精神是大学的灵魂,大学精神对一所大学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推动着大学的发展。大学只有不断地通过制度建设、文化熏陶、大师引领等发展途径,才能孕育出大学之精神并使之薪火相传。  相似文献   

5.
塑造先进文化培育特色人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精神是大学文化的精髓,是大学赖以生存的支柱和推动力。大连大学在4年的研究与探索中,注重大学精神的培育,发挥大学精神培育及大学文化建设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初步形成了特色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体系和实践模式。  相似文献   

6.
社会经济的发展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这需要我们认真思考现代大学的定位、大学理念、大学精神、人才培养目标等。本文回顾了近现代大学理念的发展过程,对大学的本质、办学定位、理念及大学精神进行了探讨和论述。  相似文献   

7.
大学精神主要通过思想熏陶、规范引领、对接社会等方式对人才培养产生积极的作用,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人才培养的质量和规格。大学精神的构建要突出内容提炼、方向引导、环境创设、方法把握等重点,努力适应当前人才培养的需求,进而发挥大学精神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中国地质大学是一所以地球科学为主要特色的高水平大学,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学校注重师生艰苦奋斗精神的培养,注重在实际工作中塑造和培养地大人不怕艰难、勇攀高峰的科学精神,逐步形成以艰苦奋斗为棱心价值现的大学精神,充分体现在校训精神、校园文化、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等诸多方面。  相似文献   

9.
创新人才培养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大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创新人才培养对大学的精神提出了一系列要求。创新人才培养需要有因其"引领社会进步"而有理想与高度、有魂灵的大学;需要有因其"促进学生发展"而有智慧与深度、有眼光的大学;需要有因其"鼓励多元多样"而有活力与宽度、有胸怀的大学;需要因其"拒绝任何依附"而有胆量与硬度、有脊梁的大学。只有具备这些精神品质的大学,才能真正培养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10.
大学精神是大学的灵魂,倘若大学精神失落或者陷入了困顿,则大学就会失去它原有的灵性,正常的秩序、发展,人才培养的使命、责任,也就会化为一片混乱和混沌。因此,重塑大学精神价值信仰,注重大学生工作思路创新,强调科学发展观的统领,并注意从规律、内容、机制、方法层面彰显素质,以创新理念、科学人文精神为引导,乃是科学做好高校学生工作的根本。  相似文献   

11.
大学精神与全面发展人才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精神是大学的灵魂,在大学发展过程中,具有导向和规范、凝聚和激励、熏陶和感染的功用,根据这些功用,大学在全面发展人才培养中必须重视学生创新精神,人文科学精神以及对人、社会的关怀精神的培养。  相似文献   

12.
大学精神的失落与回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科技的发展,大学的作用愈益突出,但体现大学宗旨的大学精神却日益衰落。过分强调功得性,致使大学中应有的人和科学合力一体的大学精神开始分道扬镳,大学中应有的灵气、活力不见了。为追回失落的大学精神,应在大学中真正将人精神和科学精神教育并重,以可持续发展眼光来发展大学。  相似文献   

13.
高校发展要重视弘扬和培育大学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高校事业发展很快,成绩卓著.但一个值得注意的倾向是对大学精神建设重视不够,导致高等学校普遍存在着大学精神缺失和滑坡的现象.因此,高校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大学精神建设.大学精神具有其特有内涵,大学精神经历了形成、演进与发展的历史过程;大学精神在推动高等教育事业发展、高素质人才培养以及社会文化进步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应从科学探索精神、办学指导思想、文化建设要素等方面来大力弘扬和培育大学精神.  相似文献   

14.
面对知识经济背景与国际竞争要求,提出创新人才培养的必要。大学,作为创新基地,应该思索如何塑造有利于创新的大学精神;高校教师,作为创新的主体和创新人才培养的中坚力量,应该进一步明确自己的使命与职责。  相似文献   

15.
大学精神、通识教育、创新人才培养三者殊途同归,创新是大学精神的价值体现,通识教育是大学创新精神的成果,大学精神及通识教育均源于创新,又依靠创新获得丰富及完善。通识教育对创新人才的培养有赖于发扬大学精神,依靠好课程、好老师、好学生和好环境来共同构建。  相似文献   

16.
培养创新人才高校首当其冲,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成为众多高校的共识。要想使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成果真正达到预期成效,就必须将人才培养放在提炼、践行大学精神内涵的大背景、大框架下施行。此文以淮阴师范学院为例探讨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相关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知识经济归根到底是一种经济,是经济的一种形态,而大学精神是大学文化的范畴,属于精神层面的东西,两者在概念范畴和运行规律上都是泾渭分明的。他们之间究竞有什么联系呢?本文探讨了知识经济与中国大学精神的联系,以利于大学文化建设和高校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和市场化持续推进,出现高等教育质喜量下滑、大学精神失格、教育功利化等问题,高校学术和人才培养受到严重挑战。书院作为古代教育的一种制度,其教学组织、学术传统等独具特色,所蕴涵的“大学之道”、恪守的学术精神、凝聚的制度张力为现代大学提供了可贵的思想资源与深刻的历史启示。  相似文献   

19.
回归本位,大学教育的文化自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了大学人才培养的根本目的和有效途径,列出了人才培养过程中出现的异化现象,指出当代大学教育需要回归本位,实现人文自觉,促进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融合。  相似文献   

20.
当前大学精神暴露出来的功利主义倾向,既呈现出大学管理体制本身存在的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社会精神和价值取向的迷失。大学,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不仅要培育学生卓越的理性思维和探索精神,更要塑造他们高尚的人文情怀和道德修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