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自明朝中叶开始,王阳明的“心学”崛起并得到了广泛的传播,朱学逐渐退居次要地位。但是到了明末清初,以黄宗羲和顾炎武为代表的“经世致用”思潮开始崭露头角并且成为学术主流。在继承与抛弃的基础上,到乾嘉时期,考据学派风靡学界,以致“人人许郑家家贾马”。在如此短暂的时间里,学术界为何会经历两次转变,这个问题很值得人们深思。针对这一问题,文章主要从文化和政治的角度探讨两次学术转变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汤斌是商丘明末清初时期著名的廉吏和理学大师,一生“学术师洙泗,政事慕唐虞”。其哲学思想“笃守程朱,亦不簿王守仁”,“折衷于程朱和陆王两派之间而近于陆王”,在中原和我国文化史上都产生过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
毛奇龄是明末清初学术转型过程中出现的一个颇具代表性的人物。他一反程朱理学.加速了宋明理学的衰亡;辨正伪书,探赜索隐,反映了清初学术界普遍回归经学原典的趋势;博及群经,注重考据。为后世学者开辟了新的学术领域和治学途径。其音乐史学思想以“乐者人声也”肇其端.以“力斥前人之以五行附会乐理”、“力斥前人之摹揣古乐器以图复古”辅其翼.以“乐器不是乐”、“乐书不是乐”剖其理,以“乐不分古今”总其极,开清代音乐史学中反复古主义思想之先河。具有重要学术价值与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4.
白云庄在宁波市城西管村,也称“证人书院”,是明末清初时期的重要思想家、“浙东学派”的代表人物黄宗羲(黎洲)讲学的地方。“浙东学派”导源于宋代金华人吕祖谦,讲求历史文献的实学;几百年来,代有传人。到了明朝末年,余姚黄宗羲继承这一派的学术,成为清代史学派的鼻祖。鄞县万斯同是黄宗羲的学生,全祖望也是私淑黄宗羲的。  相似文献   

5.
南明史是谢国桢较早倾注热情且终身关注、从事的学术领域之一。他每以“绍述全祖望、杨凤苞治明清史学的遗风”为职志,致力于南明、清初史事的研究,在南明史研究上作出重要贡献。他盛年时撰辑的《晚明史籍考》,成为后人研治明末清初史学的必备参考用书。他对南明史料的分析研究,颇具真知灼见。此外,他还撰有《南明史略》,是第一部比较系统、详实的南明史研究专著,在新中国南明史研究上有着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6.
湖湘学派发轫于南宋初年的建炎年间,营造于千年学府的湖南岳麓书院。其学术风格是能网罗众家、兼容并包、不囿己见、思想开放。其学术特征为包容了程朱理学、陆王心学和陈吕实学三家之长,而最终主“实学实用”、“经世致用”之学自成一家以名于世。在中国学坛史上,曾有三次发展高潮,一是南宋至元初,二是明末清初,三是清代后期至现代,他们在湖湘独领风骚八百余年,对湖湘的学风建设、学术发展与人才培养,都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在义利观上占统治地位的是重义轻利的思想。先秦儒家首开“义利之辨”之先河,强调“义以为上”“先义后利”。直到明末清初,颜元在批判程、朱理学的基础上,提出了“义利双行”、“以义导利”的义利观。“义利之辨”的实质是价值取向的问题,今天我们反思古训的教益,以利于科学定位义利关系,把义和利有机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8.
明末清初杜诗学者的占籍多集中在江南地区.这一时期杜诗学者之间的交往与互动紧密频繁,已经形成了一个互通声气、彼此对话的学术网络.在这个网络中处于顶端的学者同时也是该时期学术史上领袖群伦的人物,明末清初杜诗学正是以他们为中枢发射光芒.  相似文献   

9.
<正>明末清初是中国封建社会大动荡的时代,随着政治、经济的巨大变动,思想学术领域出现了“别开生面”的启蒙思潮。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颜元等人提出了具有批判的、求实的和初步民主要求的教育思想,有着重大的进步意义。  相似文献   

10.
魏际瑞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文学家,他在散文理论上主张“以情为本”、“注重气势”、“文主平实”,在散文创作特色上表现为“文以法胜”,他的散文理论及散文创作在明末清初有较大影响。对揭示“宁都三魏”与“易堂九子”散文理论及散文创作的丰富内涵,颇具启发意义与借鉴价值,值得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1.
明清之际,以天主教及西方科学技术为核心内容的“天学”在中国的广为传播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其中士大夫的积极推动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为了便于天主教在中国的传播,利玛窦对天主教进行了儒学化的包装,这为士大夫最终接纳“天学”扫清了障碍。急于挽救晚明危局的士大夫视“天学”为济世良方,对“天学”的传播倾注了极大的热情,他们的积极推动成为“天学”在中国传播的重要动力,对“天学”的传播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明清易代以后,随着时代背景的变化,士大夫阶层对“天学”的热情逐渐消退,“天学”在社会上的影响亦日渐式微。  相似文献   

12.
《醒世姻缘传》是研究明末清初语言的重要语料。考察该书的并列连词使用情况即可窥视出明末清初山东方言中并列连词的历史风貌。此期山东方言的并列连词没有明确的分工,仍处于大量涌现的时期,"和"、"合"并存。  相似文献   

13.
黄庭坚诗歌在清代的接受历程伴随着宗宋思潮,由逐渐兴起而至大盛:清初,承续晚明回升的宗宋思潮,推尊宋诗的呼声越来越高,开始出现是否以黄庭坚为宗的争议;清中期,宗宋派以翁方纲为首,以学问论诗,极力推崇黄庭坚诗歌;清晚期,宋诗派倡导“学人之诗”,与推尊黄庭坚的桐城诗学、经世派诗学联姻,使得宗黄诗风在道咸之际愈演愈盛;清末民初,“同光体”诗人以唐宋并举来推扬宋诗及黄庭坚,达到了移唐就宋的目的,使黄庭坚诗歌及其创作所昭示的创新精神再度辉煌于这个封建末世。  相似文献   

14.
一代词人曹尔堪是明末清初词坛的重要人物,其前期词代表了明末词坛的主要倾向,后期则引导了清初词风的重大转型。文章试就其前后期词作不同风格的研究,说明明末清初词风的整体转变及走向。  相似文献   

15.
作为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说中一个特殊且不可或缺的人物形象群——婢女,尽管她们不是主角,但小说的作者毕竟还是为她们留出了弥足珍贵的一席之地,使她们有了较为固定的表现空间,让她们不失时机地表现自己,展示自己独特的风采。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说中的婢女形象是在传统文化的积淀中逐渐成熟,并在明末清初特定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背景下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特征。  相似文献   

16.
明末清初是中国历史上法律思想发展的一个时期。它主要体现在由原来以礼为核心,维护至上君权的封建法律思想转变为追求君臣平等,实现“天下公利”为目标的法律,超越了前代“尊君”的法律思想。明末清初法律思想的发展是借助于中国古代士大夫的批判精神和人文素养而产生的内在超越,适应当时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形势。由于清朝专制统治的加强,该时期进步法律思想没有对国家法律制度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7.
宋琬,明末清初著名诗人,国朝六大家之一,诗作代表了清前期诗作的繁荣与风格的转向:前期以明七子为尚,诗作质实典雅;后期因人生遭际与当时诗坛风格变化的影响,诗作凄清激宕,有宋诗风味。  相似文献   

18.
从少年疏放、青年才俊到壮而悔之,"明末四公子"之一的侯方域历尽易代风云中的起伏跌宕.他兼具政治豪情和才子之风流倜傥,深得明末清初的江南士风和艺术文化的熏染,从明末清初的社会风气谈起,透过一个侧面来解读侯方域与明清之际的江南文化.  相似文献   

19.
宋叶采《近思录集解》版本源流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采<近思录集解>自南宋至清代中叶盛行于世.现存有元代与明前期的各种仿宋刻本或重刻本.明嘉靖至万历年间主要刻本为周公恕分类改编本.自明代崇祯至清乾隆,各种仿刻、重刻、合刻等形式的叶采集解本盛行一时.本文就种种版本逐一梳理,注其存佚,考其源流.  相似文献   

20.
王铎草书在明代晚期、清代前中期及现当代的国内外书坛有重大的影响。在晚明及清代前、中期,受其草书书风影响较大的书法名家有傅山、龚鼎孳、许友和朝鲜的李匡师、曹允亨等;在现、当代,王铎草书对日本、中国书坛不但有相当大的影响,而且对日本的村上三岛、古谷苍韵、木村知石和中国的林散之等书法名家影响至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