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她不是一个普通的美国女人,她是大名鼎鼎的美国当代作家苏珊·桑塔格,美国人称之为"美国公众的良心","一个真正知识分子的标本"。她对中国情有独钟,源于她的母亲是在中国的时候怀上了她,当然她的父亲也是美国人,她在回忆他的时候描述出了一个坐在黄包车里的忧郁男人的形象。和《情人》的细腻有所不同,她用一种跳跃的方式主观描述了中国近百年的一些细节影像,列举出一系列代表她印象中的中国的关键词:忍耐、革命、义和团、汉语、毛泽东、香港、自治……正是由于这些复杂的历史以及在短暂的一个历史时期发生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的种种变迁,使得这位美国知识分子标本对中国之旅充满猜测,并做出两点  相似文献   

2.
在欢庆香港回归祖国的前夕,著名记者、作家爱泼斯坦的历史专著《从鸦片战争到解放》由今日中国出版社出版了英文第四版和中译本第一版。著名老外交家黄华在序言中称赞此书是中外读者了解中国百年历史“最  相似文献   

3.
2004年11月9日,年仅36岁的美籍华裔作家张纯如在美 国开枪自杀,消息传出,在美国主流社会和亚裔社区引起巨大的震动。 张纯如是当今世界“最有才华的历史学家和作家”(美国百人团),是 世界文坛“见证文学”的标志性作家。她的著作不多,但贡献是历史性 的。她在1997年出版了《南京大屠杀:被遗忘的二战浩劫》。此书一经 问世,就立即震惊了英语国家,在随后数年内印刷接近100万册;2000 年出版的《华裔美国人》,真实的记录了中国人在美国150年的血泪史、 奋斗史,捍卫了华人在美国的尊严;她记录美国军人“二战”苦难的《巴 丹死亡行军》,是《南京大屠杀》的姊妹篇,对于美国和世界来说也是 一部历史性的著作。可惜天妒红颜,竟成未竟之业。她的另一个重大贡 献是对记录当年南京大屠杀铁证的《拉贝日记》发现。 此文作者杨正泉是原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副主任、中国外文局局长, 也是外宣战线上的一名老兵,这篇原载于《外宣通讯参考》的文章,抒 发了从张纯如铜像引出的思考,这对于传媒如何在复杂的国际关系中, 自然地,有意识地,加强外宣工作是有很大借鉴意义的。而这篇文章刚 刚在中国人权网上刊出后,张纯如的父母就给作者写来了信函。  相似文献   

4.
《云起云飞——20世纪中国文学思潮研究透视》,作为百年文潮丛书之一种,1997年9月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刘增杰著。本书的研究视角较为独特。作者采用立体透视的方法,从三个方面对20世纪文学思潮研究的全貌,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梳理:一、历史形态篇。在“文学...  相似文献   

5.
精品展柜     
《对外大传播》2009,(9):60-60
本期重点推介的是,由中国外文局和美国耶鲁大学合作出版的《中国文化与文明》系列丛书,该项目开创了新型合作方式,成为中美合作出版史上的开拓之举。系列丛书凝聚了众多中外学者和中美编译出版人员的心力与智慧,是跨越世纪、跨越大洋的合作,是60年对外图书出版的辉煌成果之一。 《中国文化与文明》系列丛书大型合作出版项目始于1990年,迄今中英文版同时在中国和美国出版发行了《中国绘画三千年》、《中国古代建筑》、《中国文明的形成》、《中国古代雕塑》、《中国书法艺术》,按计划全部项目将涵盖多文种画册、中国文学名著、中国哲学思想三个系列70种图书。系列丛书已经出版的部分著作,在两国均获得了多项图书大奖。从1997年首卷《中国绘画三千年》面世以来,多本图书已被中国国家领导人胡锦涛、江泽民作为国礼赠予美国总统、国会图书馆和耶鲁大学等,在美国政界、文化界、学术界备受关注与重视,为推动中美文化交流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走过半个世纪的《人民画报》,与新中国同行。她伴随着祖国前进的脚步,用大量真实生动的图片和文字,记录下了中华大地上的沧桑巨变,涉及到经济建设、社会生活、山川风物、悠久历史、灿烂文化等各个领域。50年连续未停刊地出版了600余期,汇聚成一幅彩色的历史画卷。  相似文献   

7.
正美国罗曼和利特菲尔德出版集团2018年4月出版该书由金·迈克(Michael Keane)、布莱恩·耶西斯(Brian Yecies)和特里·弗柳(Terry Flew)合作完成。金迈克是澳大利亚科廷大学中国媒体与文化研究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是中国数字化转型、东亚文化与媒体政策、创意产业和文化出口战略,著有《中国文化创意产业手册》《中国电视产业》等;布莱恩·耶西斯是澳大利亚伍伦贡大学媒体与传播系  相似文献   

8.
见证近百年历史沧桑,传播七十年中国变迁。在伊斯雷尔·爱泼斯坦先生九十华诞之际,《今日中国》为他举办生平图片展览,谨表对这位德高望重的老专家的敬重和祝福。此次展览将于2005年4月20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开幕仪式。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外文局《今日中国》杂志名誉总编辑爱泼斯坦是中外著名记者、作家,宋庆龄挚友。他经历了从国际主义到爱国主义的奇特人生历程,从30年代的美国驻华战地记者到新中国对外传播的开拓者,他用如椽巨笔向世界报道中国的历史变迁,为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做出不懈的努力。展出的图片,虽不足以全面展示他丰富的经历,…  相似文献   

9.
安华 《文化交流》2004,(6):50-51
王仁华,女,安徽合肥人,1952年生,1997年研修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合肥市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合肥市书画院特聘画师,安徽省书画院特聘画师,江苏省书画院特聘画师。王仁华擅长女性题材,倾力关注女性在历史和传统中的地位。她欣赏中国传统女性的善良、温柔,也深深同情社会对她们的种种禁锢和不公。她喜爱一种清凉的怀旧情结,并经常在她的作品中挥洒自如、细腻动人地表现出来。1994年作品《寻风拾遗》入选“第八届全国美展”,入编《中国工笔当代卷》(1990-1997年) ;2000年作品《窥探》获“世纪·中国风情中国画展”金…  相似文献   

10.
新世界出版社作为中国对外出版集团的一员,已有了45年的历史。45年来,新世界出版社出版了一批以英文版《历史的审判》、《宋庆龄传》、《出土文物三百品》、《当代中国画》、《伤寒论》、《封神演义》、《中医中药教材》等为代表的优秀图书,为中国对外出版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但是,历史进展到今天,在对外出版事业发生根本的变化、传播媒体的革  相似文献   

11.
张强 《文化学刊》2014,(4):142-146
《四库全书》是我国古代最大的一部图书集成,它的编纂发动者是乾隆皇帝。从乾隆三十八年二月正式开馆编纂到完成共耗费了近十年的时间,并抄写七份,分别存藏于文渊阁、文溯阁、文源阁、文津阁、文宗阁、文汇阁、文澜阁,它们在阁中安稳地存放了上百年,然后就伴随着中国近代、现代历史的桩桩事件而动荡起来,有的阁与书皆化为灰烬,有的阁与书虽在,但已是书阁分离。可以说七份《四库全书》的历史,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从1840年至今的历史。  相似文献   

12.
丹尼尔·伯恩斯坦是美国自由撰稿人,多次访问过中国。60年代他曾是美国共产党中央委员。近几年他致力于世界经济的研究与写作。他已出版的关于日本经济发展的《日元》和反映美国与西欧经济关系的《优势的倒转》,都得到了世界经济界学者和商界的关注。今年他将着手写一本有关中国经济的书,年内可能来华做经济考察。本文摘编自丹尼尔·伯恩斯坦1994年10月在美国报刊上发表的一篇有关中国经济发展和预测的文章。  相似文献   

13.
《四库全书》是我国古代最大的一部图书集成,它的编纂发动者是乾隆皇帝。从乾隆三十八年二月正式开馆编纂到完成共耗费了近十年的时间,并抄写七份,分别存藏于文渊阁、文溯阁、文源阁、文津阁、文宗阁、文汇阁、文澜阁,它们在阁中安稳地存放了上百年,然后就伴随着中国近代、现代历史的桩桩事件而动荡起来,有的阁与书皆化为灰烬,有的阁与书虽在,但已是书阁分离。可以说七份《四库全书》的历史,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从1840年至今的历史。  相似文献   

14.
“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丛书”之一的《德清扫蚕花地》新近出版. 德清蚕桑史起源可追溯至距今五千年前马家浜文化晚期新石器时代.扫蚕花地是集众多桑蚕民俗之大成的民间歌舞,至少也有上百年历史.2009年,德清扫蚕花地习俗被列入浙江省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还入选《中华舞蹈志》《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浙江卷》等书籍,享誉大江南北.  相似文献   

15.
1997年11月下旬,一股寒流袭击了美国纽约,使气温骤然降到了零度以下。然而,3周前江泽民主席对美国的成功访问像一股暖流仍然激荡在致力于中美友好的人们心中。尤其是江主席访问期间将外文出版社和耶鲁大学出版社合作刚刚出版的“中国文化与文明”大型丛书首卷《中国绘画三千年》作为礼品赠给美国总统克林顿的消息被《纽约时报》所披露,在美国出版界和  相似文献   

16.
60年代初,国务院为了感谢和表彰那些长期在华工作,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建设事业作出过杰出贡献的30位外国专家,授予他们“外国老专家”的荣誉称号。外文出版社法籍老专家戴妮丝就是其中的一位。她于1952年随丈夫李凤白先生来华,在外文出版社从事翻译改稿工作。该社出版的大量法文书籍大部分都是由她改稿润色的,她还参加了《毛泽东选集》等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著作和《邓小平文选》法文版的润色工作。李凤白先生去世后,戴妮丝开始撰写回忆录,出版了《爱是不会凋谢的》一书。书中以大量的篇幅回忆了她在华35年生活的所见所闻,满腔热忱地颂扬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伟大成就,表达了她对第二祖国——中国的无限热爱。作为一个外国人,她是新中国发展壮大的见证人。几十年来,戴妮丝始终辛勤、忘我地工作着,直到1995年86岁时逝世,她从未放下过手中的笔。她把自己的青春和生命都献给了她所钟爱的向全世界宣传中国的事业。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只要提到历史上的出塞和亲,人们就会想起王昭君。王昭君的身上积淀了许多后人赋予的情感意蕴,昭君也逐渐成为一个历史符号,成为中国传统文化史上一个令人瞩目的历史人物。同时,王昭君也是汉、匈和平的象征。但是,有许多人认为王昭君是汉朝和亲政策的政治牺牲品,她就是一个历史悲剧,如唐代的施肩吾写的《昭君怨》:马上徒劳别恨深,总缘如玉不输金;已知贱妾无归日,空荷君王有悔心,  相似文献   

18.
《对外大传播》2010,(9):64-64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6月出版了由31留美学人的回忆文集《在美国发现历史》,解读了他们眼中的中国、美国、世界和他们自己。他们受着双重身份对学术思维的影响,有着对于美国而言是“他者”的身份,而对于本国来说,身份也与出国之前不一样的感受。  相似文献   

19.
2008年新年前夕,田晓菲和她的美国丈夫宇文所安应邀到上海访问。从华师大到复旦等众多名校,这两位研究中国古典文学的海外学者在每一间课堂上的演讲,都受到师生们的热烈欢迎。尤其是田晓菲对《金瓶梅》的解读,更是在学术界引起轰动。  相似文献   

20.
由人民中国出版社翻译出版、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总发行的中国古典文学系列丛书《聊斋志异》,引起了中外学者和文学爱好者的关注。人民中国出版社出版的《聊斋志异》英译本1至3卷是中国对外编译《聊斋志异》一书选题最多的一部,共193篇。它由英文翻译家张庆年、张慈云等精心译出,又经美国专家玛莎·格雷厄姆女士和理查德·皮尔斯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