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全面赔偿原则以及惩罚性赔偿原则是民事侵权责任法领域两大民事侵权赔偿责任原则,在知识产权特别是专利侵权纠纷中,有的国家仅仅遵循"填平原则"而适用全面赔偿原则;而有些国家在全面赔偿原则的基础上引入了"惩罚性赔偿原则"。本文试图通过在对比分析专利侵权纠纷领域适用惩罚性赔偿责任原则的基础上,简要阐释我国专利侵权纠纷的赔偿责任原则。  相似文献   

2.
有人将中国知识产权保护不力,归咎於现行法在损害赔偿方面适用的是填平原则或者全面赔偿原则,而非惩罚性赔偿原则。近年来,要求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的呼声日高,知识产权侵权是否应适用惩罚性赔偿制度的争论又起,相关部门为此开展积极的调研。华者将从知识产权领域适用惩罚性赔偿是否为国际上的通例、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台湾地区,是否引入源于英美法系的专利侵权惩罚性赔偿一直是个颇具争议的话题。"否定-肯定-再否定-再肯定"的演变路径既是专利侵权惩罚性赔偿在台湾地区的发展历程,也折射出立法部门对于保护专利权的态度变化。造成台湾地区立法反复的主要原因在于专利侵权惩罚性赔偿与大陆法系传统相异、在司法实践中缺乏可操作性、难以负载遏制专利侵权行为发生的立法目的。我国大陆地区本次修改《专利法》不应以儆效尤,应暂缓引入专利侵权惩罚性赔偿。  相似文献   

4.
美国专利法规定了惩罚性赔偿,是为了加大对故意侵权人的惩罚力度,遏制专利侵权行为。但是,惩罚性赔偿也可能因为过度赔偿而激励诉讼,减损专利公开功能,进而阻碍技术创新。近年来,美国不仅提高了"故意侵权"的认定标准,而且司法实践中惩罚性赔偿适用比例和数额呈下降趋势。我国应该首先借鉴美国的完全赔偿原则,而非惩罚性赔偿。  相似文献   

5.
运用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对专利许可使用过程中发生侵权时赔偿额的确定和分配进行了分析,构建了新的赔偿体系。分析表明,应给予被许可人无限制条件的赔偿。确定赔偿额时要考虑对每个受害人造成的损害额、每个受害人察觉专利侵权的概率和察觉条件下侵权人承担责任的概率。赔偿以惩罚性赔偿为主,先起诉的受害人获得的赔偿额应大于后起诉的受害人获得的赔偿额。  相似文献   

6.
在欧美法系中,惩罚性赔偿制度已是应用非常广泛的了,而且较为完善。我国目前常用的是在《食品安全法》中的惩罚性赔偿,但是在数额上仍旧尚待完善。惩罚性赔偿是一种以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为法理基础,具有经济法属性,也有很好的社会效益,我国应该加大研究力度。  相似文献   

7.
由于知识产权客体的无形性、侵权的易发性和赔偿数额计算的复杂性,导致赔偿数额的确定十分困难。为了解决知识产权损害赔偿案件久悬不决的弊端,我国知识产权损害赔偿领域引入了法定赔偿制度。在完善知识产权法定赔偿制度时,应既努力遵循知识产权的私权性,又应尽可能地不悖离知识产权的特殊性。本文拟通过比较研究,寻求更适合我国的知识产权法定赔偿制度。  相似文献   

8.
唐伟元 《科教文汇》2008,(34):210-211
应在侵权法中统一规定死亡赔偿制度,以改变现今的立法体系上的混乱问题;应对受害人丧失的生命作出直接的赔偿,并统一名称为“死亡赔偿金”,其计算标准城乡同一,以体现生命的平等,其性质为惩罚性赔偿,重在预防功能;应对受害人未来预期收入的损失,统一称为“预期继承利益丧失赔偿金”,其计算标准则依据城乡不同标准计算,以体现赔偿的合理差别。  相似文献   

9.
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过程中,我国面临着专利侵权赔偿数额偏低的困境。本文收集了1185个专利侵权赔偿判决书,研究影响我国专利侵权赔偿数额偏低的主要因素,揭开赔偿数额低的“黑箱”。研究结果表明:专利的商业价值和权利人的保护能力对赔偿数额产生显著的积极影响。专利价值越高,获得的赔偿数额越高;保护能力越强,获得的赔偿数额越多。但是,计算赔偿的方法对专利商业价值和权利人保护能力影响赔偿数额具有部分中介作用。法定赔偿对赔偿数额产生消极影响,即适用法定赔偿的案件会获得较少的赔偿。为了激励创新,我国可以通过提高专利价值、增强保护能力和完善确定赔偿数额方法的方式提高赔偿数额。  相似文献   

10.
贺宁馨  李黎明 《科研管理》2016,37(10):137-145
首先,以我国2002—2012年的605件专利侵权诉讼案件为样本,采用多元回归方法,对我国专利侵权赔偿额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显示:侵权时间、侵权人数等12个变量对赔偿额有显著影响。其次,根据回归结果,选取以上12个变量,建立了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了专利侵权赔偿额,结果显示:该模型对0-5万元区间段赔偿额预测的正确率达94%,对5-10万元区间段赔偿额预测的正确率达68%,对10-50万区间段赔偿额预测的正确率达85%。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完善我国专利侵权赔偿制度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