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始基”是一个用来探讨世界本原问题的哲学术语。对西方哲学的创始人泰勒斯提出的“水是始基”哲学命题,大多数哲学家都局限于自然哲学里进行论述。其实,这一命题对人学的意义也十分重要,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它标示着人主体性的觉醒,二是它标示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在当时的环境下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相似文献   

2.
“始基”是一个用来探讨世界本原问题的哲学术语。对西方哲学的创始人泰勒斯提出的“水是始基”哲学命题,大多数哲学家都局限于自然哲学里进行论述。其实,这一命题对人学的意义也十分重要,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它标示着人主体性的觉醒,二是它标示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在当时的环境下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古希腊哲学的第一个命题“水是万物的始基”着手,透视古希腊哲学的精神:注重自然本性和崇尚理性思辨。正是这两种精神,使古希腊哲学表现出无限的生命力,推动着西方哲学不断发展和深入。  相似文献   

4.
"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一个重要命题,也是中国人的一种基本世界观,它倡导的是"天"与人的和谐统一,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存在着非同寻常的价值.本文拟对"天人合一"思想进行重新的审视和认识,以此来考量这种思想在现代社会中的存在价值.  相似文献   

5.
无论在东方还是西方,全部的古代哲学都可以归结为寻找始基的活动。始基的存在和特点直接影响了古代哲学的思维方式。具体地说,在古代哲学中,始基具有不生不灭、万古永恒、无所不包等特点。作为全部古代哲学的基本范畴与核心概念,始基的特点决定了古代哲学的两个基本特征:一是追求世界的统一性,二是承认生灭而漠视创造。古代哲学的所有这些特征反映在思维方式上.便是强调宇宙万物之间的联系,而天人同构、万物一体便是这种思维方式的直接后果。  相似文献   

6.
"人总是与他人共同生存在这个世界上,他人的存在是个体生存的本体论前提",这是一个获得广泛认同的基本命题.但是认同与证明属于两个不同的层次,而对此命题严格的逻辑证明还始终没有给出.原因就在于这个证明要比人们所设想的过程复杂和困难得多,它要求我们超越经验的描述,探讨生存实践的始基性结构.本文从生存实践的始基性出发来论证"人总已经与他人共同生存在这个世界上,他人的存在是个体生存的本体论前提"这一基本命题.通过对这一命题的论述,可以得出个体生存的实践方式的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7.
教育哲学即哲学地思考教育问题,它至少有三种存在形态:一是基于哲学话语的教育哲学;二是基于哲学框架的教育哲学;三是基于哲学思维的教育哲学。其中,基于哲学思维的教育哲学既是一种"溯本式沉思"、"逻辑先在式批判"与"本质直观式反思"的教育哲学,也是一种"命题式创新"的个体教育哲学。判断一种教育话语是否是教育哲学,可以从"问题、论证和结论"三个维度来鉴别。  相似文献   

8.
"半命题"作文既有命题作文的限制性,又有自拟题目作文的自由性;既能考查考生按要求作文的能力,又能给他们提供充分展示自己写作能力的广阔空间.正是"半命题"作文题目的这一优势,使它备受命题者的青睐.  相似文献   

9.
宗白华的现代"美学妙悟说",在其美学思想中具有重要地位,是我们理解其美学内蕴的一个关键.这个学说昭示着:"妙悟"的渊源在于中国古典哲学、美学.其内在神韵在于:"妙悟"的根本存在样态是"恒悟",它有情感震动与情感平静两种情态,又有"玄悟"、"顿悟"和"朗悟"三种呈现样态,分别标示着审美的源泉、诞生和真相.这为我们建构现代美学、思考审美及其相关问题,奠定了坚实的地基,提供了根本性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黑格尔历史哲学的逻辑起点和马克思唯物史观的逻辑起点都是对"历史"进行的前提预设.不同的"历史规律观"塑造了人们不同的"历史观".唯物史观认为,历史是人类追求自己目的 的活动表明,它的"历史本体观"不应该是黑格尔历史哲学的"理性规律观",而属于"实践规律观"."历史生成论"是基于"唯物辩证思维"所理解的唯物史观的"历史观",是对历史就是人类追求自己目的 的活动过程的马克思唯物辩证思维的理解."历史决定论"是基于"知性思维"所理解的唯物主义意义上的"历史观",是对历史就是理性过程的黑格尔唯心辩证思维的扬弃."历史决定论"的局限性在于其遮蔽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意义."历史生成论"的合理性在于,它准确地界说了"历史"的本质是对"实践历史规律"的哲学表征,而不是试图抽象出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般性历史哲学".  相似文献   

11.
黑格尔历史哲学的逻辑起点和马克思唯物史观的逻辑起点都是对"历史"进行的前提预设.不同的"历史规律观"塑造了人们不同的"历史观".唯物史观认为,历史是人类追求自己目的 的活动表明,它的"历史本体观"不应该是黑格尔历史哲学的"理性规律观",而属于"实践规律观"."历史生成论"是基于"唯物辩证思维"所理解的唯物史观的"历史观",是对历史就是人类追求自己目的 的活动过程的马克思唯物辩证思维的理解."历史决定论"是基于"知性思维"所理解的唯物主义意义上的"历史观",是对历史就是理性过程的黑格尔唯心辩证思维的扬弃."历史决定论"的局限性在于其遮蔽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意义."历史生成论"的合理性在于,它准确地界说了"历史"的本质是对"实践历史规律"的哲学表征,而不是试图抽象出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般性历史哲学".  相似文献   

12.
黑格尔历史哲学的逻辑起点和马克思唯物史观的逻辑起点都是对"历史"进行的前提预设.不同的"历史规律观"塑造了人们不同的"历史观".唯物史观认为,历史是人类追求自己目的 的活动表明,它的"历史本体观"不应该是黑格尔历史哲学的"理性规律观",而属于"实践规律观"."历史生成论"是基于"唯物辩证思维"所理解的唯物史观的"历史观",是对历史就是人类追求自己目的 的活动过程的马克思唯物辩证思维的理解."历史决定论"是基于"知性思维"所理解的唯物主义意义上的"历史观",是对历史就是理性过程的黑格尔唯心辩证思维的扬弃."历史决定论"的局限性在于其遮蔽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意义."历史生成论"的合理性在于,它准确地界说了"历史"的本质是对"实践历史规律"的哲学表征,而不是试图抽象出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般性历史哲学".  相似文献   

13.
黑格尔历史哲学的逻辑起点和马克思唯物史观的逻辑起点都是对"历史"进行的前提预设.不同的"历史规律观"塑造了人们不同的"历史观".唯物史观认为,历史是人类追求自己目的 的活动表明,它的"历史本体观"不应该是黑格尔历史哲学的"理性规律观",而属于"实践规律观"."历史生成论"是基于"唯物辩证思维"所理解的唯物史观的"历史观",是对历史就是人类追求自己目的 的活动过程的马克思唯物辩证思维的理解."历史决定论"是基于"知性思维"所理解的唯物主义意义上的"历史观",是对历史就是理性过程的黑格尔唯心辩证思维的扬弃."历史决定论"的局限性在于其遮蔽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意义."历史生成论"的合理性在于,它准确地界说了"历史"的本质是对"实践历史规律"的哲学表征,而不是试图抽象出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般性历史哲学".  相似文献   

14.
"我相信p"是一个古老的知识论问题,但在维特根斯坦那里已经转换成为一个语言学问题.本文根据维特根斯坦逻辑哲学的命题理论,对"我相信p"以及与此相关的"我相信~p"和"我知道p"等语句进行了评述.文章认为,"我相信p"与维特根斯坦逻辑哲学命题原则的冲突是促成其哲学转向的理论根源之一,"我相信p"所蕴含的主观确定性为人文科学的可能性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15.
"幻象的死亡"和"真正的死亡"--论海子的死亡哲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子的哲学形成于对老庄哲学的反叛和突围.一方面,它体现为"道家暴力",认为万物的生存受"元素的秘密"控制,生存过程即是死亡过程,特别是天才诗人们命运注定英年早逝.另一方面,它也相信"道"的对立转化、死亡再生的功能,通过有目的的死亡,能够加速再生的到来,海子的大部分诗篇特别是<太阳·七部书>探讨的就是这个命题.但海子反对"幻想"和"幻象"的诗歌,他认为这些都没有触及人生的真理和真相,忽略生命存在的本身.虽然海子的死亡哲学的终极目的也是追求人的不死与不朽,但它强求真实的"死亡再生",就会让他为追求真实而从"幻象的死亡"走向"真正的死亡".  相似文献   

16.
马佩 《红领巾》2005,(1):43-47
金顺福先生主编的&lt;辩证逻辑&gt;一书在一些内容上存有值得商榷之处,具体地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根据“辩证逻辑乃是研究人类辩证思维的形式、规律和方法的科学“的共识,辩证逻辑的对象应是辩证思维形式及其规律而不是思维形式的辩证法;2.确实存在着与普通思维形式不同的辩证思维形式--辩证概念、辩证命题、辩证推理等;3.概念、命题(判断)等确实存在着辩证法,但这是思维形式的辩证法,它属于辩证法研究的对象.辩证逻辑的对象是辩证思维形式,不是思维形式的辩证法.辩证逻辑必须从哲学中脱离出来.  相似文献   

17.
"个人总是'从自己出发的'"是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提出的命题.这一命题包含着丰富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内涵,它反映了社会关系对个人的制约性以及人的主体能动性二者的辩证统一,与个人主义有着本质的区别.  相似文献   

18.
"诗可以怨"及其相关论断一直是中国传统诗论的重要命题,它在当代的彰显得益于钱钟书先生的一次演讲,随后重申者和推崇者辈出.然而通过对这个命题的诘问,我们发现:这一命题虽然占有历史的合理性,在逻辑和学理上却是存在一定的漏洞."诗可以怨"一方面并不能恰当地适用于诗歌以外的其他文学体裁领域,另一方面,单纯在诗论领域它也存在一定的偏颇.其结果是,这一看似无误的理论命题却极有可能成为文学充分发展的犄角,限制了文学的另一种发展.  相似文献   

19.
学术界历来对庄子美学研究甚多,近年来则普遍认为庄子哲学实为审美哲学,因为它特别强调主体的超越性与自由性.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庄子之"游"谈起.在庄子看来,"游"乃是一种精神解放,是一种最高的精神自由,即审美愉悦.可以说,庄子之"游"几乎遍及<庄子>全书.<庄子>一书的开篇即为<逍遥游>,"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这样的思想贯穿着庄子的全部神思.  相似文献   

20.
北京师范大学檀传宝教授近几年提出了"新性善论".他认为人的本质属性是由先天善性构成的,因而学生的德性是"由内而外地生成"的.为了证明这一观点,檀教授在回答孙喜亭教授的批评时提出两个理论根据:一是人的"社会性文化心理结构的遗传"是先天善性的存在根据;二是可以通过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相关的原理证明"人性本善"的命题是对的(以上详见<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1年第3期,檀文).难道"社会性文化心理结构"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真能证明"人性本善"命题的正确性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