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纪念著名哲学家、哲学史家冯友兰先生诞辰111周年,把冯学研究推向深入并服务于和谐社会的建设,南阳师范学院冯友兰研究所于2006年11月16—17日举办了首届“冯友兰学术论坛”。来自北京、天津、湖北、河南、安徽等地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十余名专家学者出席了论坛。国家督学郭长宇、南阳师范学院党委书记黄宗敏、南阳理工学院副院长刘振山出席了开幕式。  相似文献   

2.
2005年11月4—6日,“纪念冯友兰先生诞辰110周年暨冯友兰学术思想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大学召开。这次大会由北京大学、中国社科院、冯友兰研究会、北京市社科联、北京市哲学学会、南阳市人民政府、南阳师范学院、南阳理工学院等单位联合举办。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盟中央主席丁石孙,国家图书馆名誉馆长、著名学者任继愈,冯友兰先生的女儿、著名作家宗璞,北京大学副校长吴志攀,冯友兰家乡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的代表,和来自多所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台湾地区以及美国、韩国等地的专家学者100多人参加了大会。  相似文献   

3.
由北京大学哲学系、南阳师范学院、冯友兰研究会联合举办的“冯学与当代中国学术”——第五届冯友兰学术思想研讨会于2002年10月12日至15日在河南省南阳市召开。  相似文献   

4.
冯友兰曾多次声明,他的哲学"大体上是承接宋明道学中之理学一派.我们说'大体上',因为在许多点,我们亦有与宋明以来的理学,大小相同之处.我们说'承接',因为我们是'接着'宋明以来的理学讲的,而不是'照着'宋明以来的理学讲的".因此,冯友兰所讲的接着宋明理学讲,应该理解为主要接着程朱理学讲,而不能理解为只接着程朱理学讲.实际上,冯友兰的"接着讲"不仅仅是接着程朱理学讲,而且是融合了古今中西的"接着讲".  相似文献   

5.
冯友兰先生晚年的思想回归现象,学术界早已有觉,并称之为“冯友兰现象”。首次对“冯友兰现象”作一概念界定,则是在1995年12月召开的“‘中西哲学与文化的融合与创新’——纪念冯友兰先生诞辰一百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方克立教授的发言中。他认为,“冯友兰现象”就是冯先生早年创立“新理学”的唯心主义哲学体系,后来放弃唯心主义转变到唯物主义哲学立场上来,晚年  相似文献   

6.
冯建跃 《物理教师》2003,24(11):7-8
1928年以后,清华大学逐渐形成了讲授哲学的清华学派,由冯友兰(哲学系主任)、金岳霖等著名教授领衔.两人的教学各具风格,金岳霖说,冯友兰的特点是能把非常复杂的事情说得很简单,他自己则能把非常简单的事情说得格外复杂;而冯友兰则把金岳霖的这种说法解释是,金先生见识敏锐,能于常人看不出问题的地方发现问题,他自己则不善分析,思想失之笼统.对于一名从事中学物理教学的教师最好能同时具备  相似文献   

7.
冯友兰先生的<人生的境界>(见"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五册)末尾处有一段关于"入世"与"出世"的精辟论述,给人的印象特别深.他说:"中国的圣人是既人世而又出世的,中国的哲学也是既人世而又出世的."   ……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冯友兰先生人生境界学说的寻波探源,渊源有自,佛教思想"滋养及发达新的生体",以其丰厚的精神养料和深邃的逻辑因子启发、濡染、浸润着他,从而使冯友兰先生人生境界学说成其新理学中的一束多姿的奇葩。  相似文献   

9.
刘作     
刘作,男,1966年出生,南阳理工学院建筑系主任,留日博士,教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中国注册验房师协会副会长。刘作近年来获得的主要奖项有:1994年,参加河南省安居工程住宅方案设计竞赛获得优秀奖;1996年,参与的南阳理工学院图书馆设计获得省级优秀建筑设计二等奖;1997  相似文献   

10.
大事记     
01河南省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方案座谈会在南阳理工学院召开3月30日,河南省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方案座谈会在南阳理工学院召开,教育部社会科学司  相似文献   

11.
"第九届全国冯友兰哲学研讨会"于2010年8月在河南唐河举行。与会学者围绕"冯友兰哲学与中国现代哲学"的主题,主要从冯友兰哲学与哲学史思想的历史地位与价值、方法论思想、境界说、局限性四个方面展开探讨,成果斐然。  相似文献   

12.
"文气"是中国古论的一个重要命题,在今天有关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中仍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文气"说的现代转型.可参照冯友兰先生在他的<新理学>中提出的"照着讲"与"接着讲"模式,先从继承古代优秀传统方面来"照着说".对"文气"说的历史作一回溯;在此基础上,再"接着"说,关注现代语言模式、文学形态的演变,在原有的概念、范畴里注入时代精神.同时也可与西方相关的文艺理论进行对接,在转型过程中特别要注意保持"文气"说的诗性之思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存诚敬>是哲学家冯友兰<新世训>(又名<生活方法新论>)中的第九篇,先生在批判继承古人思想的基础上,对诚敬是一种立身处世的方法,诚敬是一种超凡入圣的途径等两个方面进行了阐述,提出了"存诚敬"是生活中本然规律的要求,其思想作为教导人们如何生活的方法,对年轻一代,尤其是大学生的成"功"追求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1957年4月,毛泽东主席阅读了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王方名和黄顺基在<教学与研究>杂志上发表的文章<关于形式逻辑和逻辑--形式逻辑内容和体系问题的质疑>后,于4月11日邀请二位学者以及周谷城、金岳霖、冯友兰、郑昕、贺麟、费孝通、胡绳等著名学者到中南海讨论逻辑学问题,讨论时间长达6个多小时.  相似文献   

15.
闫学 《教师》2010,(25)
哲学大师冯友兰先生讲过一个禅宗里的故事:有一位禅师,每当被问及佛教的"道"如何解释时,他便竖起大拇指,一句话不说,只让人看他的大拇指.服侍他的小和尚也学会了这样做.一天,禅师看到小和尚也这样做,就飞快地拿刀砍掉了小和尚的手指.小和尚哭着跑开去.这时,禅师喊他,他刚回头,禅师又竖起了自己的大拇指.据说,小和尚得到了"顿悟".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们在达到哲学的单纯之前,必须经过复杂的思辨之林.  相似文献   

16.
冯友兰先生在其著作<新原人>中提出了人生四境界说,从低到高分别为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人生境界说是冯友兰先生哲学思想的核心,尤其是"天地境界"给中国现当代哲学界带来很大影响,而且哲学界对此境界的理解和褒贬也不相同.本文通过解读"觉解"来认识"天地境界",并探索"天地境界"对当代的启迪.  相似文献   

17.
当代著名哲学家冯友兰说:"按照中国哲学的传统,它的功用不在于增加积极的知识(指关于实际的信息),而在于提高心灵的境界--达到超乎现世的境界,获得高于道德价值的价值.……中国哲学传统里有为学、为道的区别.为学的目的就是我所说的增加积极的知识,为道的目的就是我所说的提高心灵的境界.哲学属于为道的范畴."(1)  相似文献   

18.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D .卜德 ,是冯友兰两卷本《中国哲学史》的英译者 ,又是冯友兰英文著作《中国哲学简史》的编订者 ,后面这部书是以冯氏 194 7年在宾西法尼亚大学的讲稿整理而成 ,有法、意、捷、南、西、日、朝等国文字译本 ,被各国许多大学作为通用教材 ,直到1985年才有了中文译本。卜德可以说是冯氏在西方的一位知音。1978年卜德访问中国 ,两次到北京大学 ,却不能见到冯友兰 ,这位大哲学家那时正为与梁效写作组的关系而受到审查。当时卜德生气地给冯友兰写信说 ,“既然如此 ,我再也不要到中国来了 !”他显然是过于悲观 ,中国已经结束…  相似文献   

19.
文新 《华章》2011,13(1):56-57
1990年8月30日晨,台北大风雨。9时许,钱穆于台北杭州南路新迁寓所去世。 9月2日,远在北京的冯友兰向台北钱穆家中发唁电一封。 3个月后,11月26日晚,冯友兰病逝在北京友谊医院。 钱、冯同生于1895年,均享年96岁。国学大师中得此遐龄的还有梁漱溟,比钱、冯二:人长两岁,于1988年去世。  相似文献   

20.
采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问卷调查法,对南阳理工学院08级部分学生实施分层教学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分层教学能够体现因材施教、区别对待的教学原则,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锻炼兴趣,发展个性,培养学生特长;分层教学符合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能够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更大提高,真正体现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