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英语单词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地位入手,详细阐述了"利用音标来记忆单词、通过游戏来记忆单词、运用联想法来记忆单词、结合语境生活来记忆单词"等记忆英语单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作家的创作离不开自己的记忆库,而早期记忆更在其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残雪的童年正处于"文革"时期,在"文革"中她的家庭受到了巨大的冲击,这使她经历了一个不幸的童年.众多的批评家从残雪的作品中找出了他们关于那个时代的共同记忆,而残雪在书写这种记忆的同时,也在对"文革"进行着深刻的反思.在<思想汇报>中,她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个由于受压追而思想发生严重异化的人.透过这个人的言行,我们可以感受到"文革"给人的那种刻骨铭心的伤害.  相似文献   

3.
我们常说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的弊端有"死于章句""废于清仪""言文相加"等,但最主要的弊端应是"死于章句":指孤立地从文本中挑出字词,来解释、记忆,不见文章、文学、文化,或者说,更多的是把文言文当做孤立的"语言材料"处理,而不是当做活生生的"作品"来教学。  相似文献   

4.
刘宇瀚 《文教资料》2008,(14):74-76
二度创作是决定声乐演唱成败与品质高低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声乐演唱的首要任务.本文从熟练的歌唱技能在二度创作的作用、如何分析作品的内涵及把握作品风格等方面来阐述如何进行"二度创作"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正>策划人语有一种记忆刻骨铭心且历久弥新。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到2021年迎来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华诞。一百年风雨兼程,一世纪沧桑巨变。一代代人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岗位上,在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中冲锋陷阵、建功立业、不懈奋斗,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实现复兴的奋斗凯歌。百年的红色记忆中,蕴藏着"从哪里来"的精神密码,指引着"走向何方"的精神方向。  相似文献   

6.
王学忠在人民群众中堂堂正正站着写诗,并达到了相当精神高度的特殊风格.他的诗歌承继着古风,在精神上承继着中华民族诗歌的光荣传统,用"体"来讨论他的诗歌是合适的,本文以他最新出版的《我知道风儿朝哪个方向吹(诗歌卷)》的作品作为主要议题,从诗人成长和中国诗学的角度深入探讨王学忠诗歌现象,分析王学忠体诗歌的特征.  相似文献   

7.
高考中对中国古代优秀诗文作品及其重要语句进行考查,意在引导学生重视诵读,培养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和表现力,提高人文素养.名篇名句是指中国古代优秀诗文作品及其重要语句.名篇名句考查从古到今,涉及面很广,牵涉到思想道德、理想追求、人生价值、勤奋惜时等方面内容.新课标卷中考查的分值已增至到6分.如何让学生在此题中不失分呢?那就要在错句,多、漏字,写错别字,笔画不清等方面下功夫.归根结底就是记忆和书写的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记忆 记忆是人类心智活动的一种,属于心理学或脑部科学的范畴.记忆代表着一个人对过去活动、感受、经验的印象累积,有相当多的分类."名篇名句"的记忆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组块"理论是人类认知研究中的重要课题,是研究人类学习和记忆的基础.本文结合英语学习中的单词记忆,介绍了什么是"组块"理论,并从英语单词的音、形'、义三个角度入手对其在英语单词记忆中的应用作了详细探讨,提出采用"组块"式记忆英语单词,符合中国学生学习的习惯,可以使单调枯燥的单词记忆变得愉快、高效.  相似文献   

9.
"物态变化"作为"热现象"的重要内容,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近年来,有关中考"物态变化"的命题已从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变,从单一的物理学科向多学科渗透转变,从考查记忆知识向通过创设物理情景来识别、探知转变等,出现了阅读题、设计题、探究题以及学科综合题,注重学以致用.  相似文献   

10.
“红色经典”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生活中独特且具有代表性的文艺现象,它记载着百年来几代人的奉献和牺牲,包含着许许多多的历史记忆,寄托着中华民族最为珍贵的精神财富和国家信仰。不管时代怎么更替,这种坚韧不拔的红色精神一直在影响着一代代人,同时中华儿女也承载着革命先烈的精神并将这种精神存于中华民族的未来与希望之中。文章以党的百年发展历程为背景,深入挖掘、整理和分析建党百年来在党的文艺思想关照下,红色经典舞蹈作品的文艺表达,阐述了其蕴藏的含义与精神。  相似文献   

11.
<正>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新知识的不断涌现,青年朋友们的学习日趋紧张忙碌,常常反映学过的东西稍纵即逝.现介绍几种方法,以求对增强记忆水平有所辅助.一、联想记忆法.在各种类型的学习中,记忆都是必不可少的.可采取联想记忆的方法,不管是人物、事件,还是语言风格、思想内容,都既可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从文艺形象的教育和审美作用的角度,结合作品来记忆,又可找出教材章节本身有一定规律性的东西来加深印象.如历史学习中年代的记忆,可给每章或每节中的重大事件的时间尾数构成连续  相似文献   

12.
21世纪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世纪,也是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世纪.文化的复兴需要文化大师、旗手,张岱年先生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张岱年先生对中华民族复兴的"大师"作用,可用八个字来概括:"立志"、"争鸣"、"发现"、"发明",即立志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的振兴,争鸣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道路和前景,发现中华民族精神的精华和内涵,发现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中华民族共同的历史记忆,红色记忆是中国共产党弥足珍贵的精神资源,体现了党的优良作风和光荣传统。红色记忆是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征程的回忆、保持和再现,是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载体。分别从记忆唤起、情感激发、价值认同和知行合一四个方面,阐述了红色记忆在高校思政工作中的赓续。  相似文献   

14.
以土地记忆为内核,以地理意象的乡愁式咏叹来实现对土地记忆的地理归依,从而对抗现有地理秩序与空间的区域矛盾,是余光中通过诗歌作品欲寻求的历史与文化认同的主要通道.他将对故土大陆的热爱与地域文化的冲突凝结为作品之魂,热衷于"对脚下这块土地历史"进行追寻.余光中的"地理感"大概可以分为三个层面:一是在人本意识层面产生的自我内在的地理感,这是与生俱来的类似基因的一种土地意识情结;二是游历于异域而产生的区域空间的地理感,这是第一层面在空间向度上的延展;三是在异族文化层面产生的历史文化的地理感,这是第一层面在时间向度上的延展.  相似文献   

15.
读刘建超的小小说<将军印>,主人公--"将军"身上激荡着的大义凛然、刚正不阿以及诚实守信的精神感人肺腑.作者摈弃一切矫揉造作之态,运用鲜活的细节写入.作品特别在组织材料、描写事物,以及通过烘托渲染等表达技巧来刻画小说的人物,发掘出深刻的主题,彰显了中华民族的浩然正气,给读者以审美的愉悦.  相似文献   

16.
关于冰心作品的文体一般读者已经有了一个模式化的记忆,即"典雅清丽".在从含蓄沉静的古代文体向开放激烈的现代文体的转型中,这种记忆的形成说明了中国现代历史进程中的特殊文体期待.冰心文体的"典雅清丽"是一种经过时代精神改造过了的古典趣味的遗存.在动荡的二十世纪中国,这种文体在变动不居的主流话语中的命运体现了不同时期的文体期待,并传达了不同意识形态对言说及表达方式的关注.  相似文献   

17.
计算机美术结合传统教学手段改变了单一的传授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从无意记忆向有意记忆发展.所表达的作品的创意形态亦能将美术教学带入一个新领域.  相似文献   

18.
于淼 《华章》2007,(10):4
儒家的伦理思想在中华文明五千年历史长河中传承延续,世代相传,集中着华夏思想与智慧的精髓."和谐"、"诚信"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其作为中华民族的思想精髓,不仅传承着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的优秀道德理念,而且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仍引领着中华民族走向振兴.国家如此,企业概莫例外,以"和谐"为基础内聚人心,以"诚信"为保证外树形象,既是继承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现代企业发展壮大的关键性环节.  相似文献   

19.
培育青少年正确的民族观是语文教育的重要任务,统编语文教科书中的神话选文,再现了中华民族形象,彰显了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和共同情感。神话中的同源共祖思想为中华民族集体记忆提供素材,神话中的符号表征凝聚了民族共同情感,神话中的文化色彩展示了独特的民族文化。统编语文教科书中神话选文所建构的集体记忆、传递的符号认同意义和蕴含的时代精神,再现了中华民族之美。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当代文学课是高校中国语言文学系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程,是中外文化碰撞和意识形态的前沿阵地,与中华民族的盛衰荣辱息息相关。红色家书是中国优秀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的载体,是不可再生的红色文化资源,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情感记忆,彰显了党的光辉奋斗历程。以红色家书为依托,将它融入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学习这一历史时期的红色家书作品,有利于提升学生文化素养,省思近百年来民族历史命运,在特殊的美感中受到启示和激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