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正>有这样的情形同行们可能都遇到过:在春节假日或者是黄金周过后,由于节前做完了所有的节目,把家里的存粮(稿件)都发完了。所以,一上班编辑就会挨个揪着记者耳朵催要稿件,编辑没"米"下锅了,新闻节目出现了"稿荒"。那么,这种等"米"下锅的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对于地方电视台该如何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本人认为,那就是积极做好选题策划,变等"米"为选"米"下锅。一、怎么会出现等"米"下锅现象?节目缺乏全局性的选题策划,电视新闻一切采制均由  相似文献   

2.
电视新闻热点节目是一种重要的难度大的舆论宣传形式,它需要记者、编辑把握好每一期节目的选题。选题是热点节目的根基和方向,选题的成败直接关系到节目的成败。又因为一个时期或一定范围内,可能有若干个被人们广泛议论的包括正面与反面的热门话题,而热点节目不可能把所有的社会热点变成节目内容,所以优化选题就显得特别重要了。  相似文献   

3.
<正>民生新闻节目,按照选题来源,大体可分为自采和编辑两大类。自采类民生新闻节目,以新闻热线为主要选题来源,很多选题都是观众要寻求帮助的,节目内容与观众生活息息相关,通过记者的采访,不少问题迎刃而解,这样,在观众中自然就树立了节目形象,节目的品牌和口碑也在记者的一次次采访中建立起来了。自采类新闻节目是观众收看的刚性需求。而编辑类民生新闻节目,主要以整合非本地新闻为主,节目功能是向观众传递信息而  相似文献   

4.
我们录音工作者天天与编辑、记者打交道。一起现场采录节目,一道后期加工合成。同甘共苦,录制播出了大量的录音报导节目。与此同时,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教训。在此,仅谈点工作体会,与同仁们共同探讨,采制更多数量,更高质量的录音报道节目。  相似文献   

5.
一、为规避法律禁区必须具有“策划意识”有学者认为,使用秘密采访方式采制的新闻,必须针对严重影响公众利益的问题。运用这种方式应仅限于针对公务人员、公共事务、公共场所,三者缺一不可。在这个制约之下,如果节目选题仅仅是针对一些窗口单位公务员的言行态度进行调查,就比较容易操作。但是,公众的要求并非仅此而已,还希望你监督揭露更多的不法行为。浙江电视台综合频道《目击》栏目所涉及的选题多数是揭露违法违规行为的,一些线索虽然来自于“内线”,但取证却十分艰难。记者不是公安人员,不具备特  相似文献   

6.
东北一家市级电视台的记者.两次赴四川沱江采制专题.攀谈中获知她操持着一档栏目叫《回家》。我问其收视率如何.算不算品牌栏目?老百姓买不买账?她有点语塞并略显尴尬。我说,你回家吧,只有你先回了家,节目才能回家,只有在你们辖区和频道覆盖范围内重新定位,谋划选题,节目或许能够柳暗花明。  相似文献   

7.
电视新闻节目的编排是一个创造性的过程,富有技巧的编排是一门艺术。一个新闻节目的总体形象是由编排技巧来决定的,作为电视新闻采制过程的最终产品,电视新闻节目传播的重要环节就是编排播出,同时也是新闻价值的最终体现。电视新闻编排是一门能产生1+1>2综合效应的艺术,简单来说,就是通过编辑与记者默契配合,注意新  相似文献   

8.
新闻创新,不言而喻,是指编辑记者在采制新闻的过程中抛开旧有的思想,摒弃以前或现在的那些编辑记者们常用的结构方式、切入角度等等,寻找新的报道方法,使采制的新闻不拘泥于传统,生动活泼,富有新意,与众不同,并且让受众乐于接受。创新的核心就是创新思维。没有创新思维就没有创新活动。创新思维可以锻炼我们的新闻工作者有一种同中求异的习惯,掌握捕捉独家话题的技巧。  相似文献   

9.
常宁 《记者摇篮》2012,(5):42-43
《直播锦州》是锦州广电都市频道主打的一档民生新闻栏目,和其他地方台一样,节目经费的合理使用一直困扰着栏目的管理者,所以从开创初期就严格把控节目经费的使用。在流程上,一个新闻片从记者那里传到编辑手中,最后成片进入直播平台,要经过记者、编辑、责任编辑、制片人和值班频道总监等各个岗位。这些人劳动付出的时间、《直播锦州》为此付出的人员工资以及为保证新闻产品顺利生产进行的其它配套费用,折旧费用都可以看作是新闻采制成本。  相似文献   

10.
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选题,就是选择节目所要评价的事物和论述的问题,即确定一篇报道所要论述的对象和范围.选题是否妥当,从根本上决定着一条新闻评论节目能否制作完成并达到预期的效果,所以找到一个合适的选题,就成为一个节目成功的关键.但在实际工作中,不少记者提出的选题经常会存在一些问题,有时一些编辑连续报上去几个选题都通不过,那么这些选题到底存在哪些问题呢?在这里,笔者就选题过程中一些常见的误区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选题,就是选择节目所要评价的事物和论述的问题,即确定一篇报道所要论述的对象和范围。选题是否妥当,从根本上决定着一条新闻评论节目能否制作完成并达到预期的效果,所以找到一个合适的选题,就成为一个节目成功的关键。但在实际工作中,不少记者提出的选题经常会存在一些问题,有时一些编辑连续报上去几个选题都通不过,那么这些选题到底存在哪些问题呢?在这里,笔者就选题过程中一些常见的误区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县级电视台的新闻由于不注重选题策划,难以出新出彩,万安县广播电视台的记者注重信息收集,从常规中挖掘新闻;关注热点问题,从特色中寻找选题;关注媒体所需,从现实生活中发现亮点;树立策划意识,在相互配合中形成合力,采制出了一批优秀的新闻作品。  相似文献   

13.
主持人中心制,即“围绕主持人的特点进行节目的设计、节目内容的制作和报道.赋予主持人极大的灵活度和自由度.以便充分发挥主持人的才能和特点。在这种模式下.主持人可以自主决定节目选题、采制和节目的表现方式。”地方台由于人力物力相对紧张,主持人往往要身兼数职。新闻部播音员除正常出口播及配音外。每月还需完成现场口导采制任务。专题类栏目在日常运作中,  相似文献   

14.
梁木  程斌 《新闻实践》2007,(11):39-40
常山县广播电视总台在引导舆论、服务中心、贴近百姓的采制节目实践中进行了有效的探索,连续多年精心策划选题,派出记者奔赴县外采访,制作了一批好看实用可以借鉴的新闻专题,打破了县级小台固步自封的沉闷局面,受到社会各方的广泛好评。紧扣工作中心选题常山广播电视总台作为地方的主要舆论宣传阵地,把着眼点牢牢放在紧扣时代脉搏,反映重大主题的宣传报道上。2002年,县委、县政府首次吹响了招商引资的号角。如何尽快地体现党委、政府的工作意图,并使之成为社  相似文献   

15.
谢斌 《今传媒》2014,(7):135-136
采访,是新闻从业人员的基本功。对于一个记者型主持人而言,好的采访对于主持本身及节目的好坏都有着直接的影响。本文将结合作者多年工作的亲身经历来具体的阐述:在一期节目中,优秀的采访应该具有哪些方面的特点?它又是怎样采制出来的?让我们在实践中探索走基层节目采制的经验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一、为规避法律禁区必须具有"策划意识" 有学者认为,使用秘密采访方式采制的新闻,必须针对严重影响公众利益的问题.运用这种方式应仅限于针对公务人员、公共事务、公共场所,三者缺一不可.在这个制约之下,如果节目选题仅仅是针对一些窗口单位公务员的言行态度进行调查,就比较容易操作.但是,公众的要求并非仅此而已,还希望你监督揭露更多的不法行为.浙江电视台综合频道<目击>栏目所涉及的选题多数是揭露违法违规行为的,一些线索虽然来自于"内线",但取证却十分艰难.记者不是公安人员,不具备特有的取证方式,在一些深度报道的采访中,只能多动脑子,精心策划.  相似文献   

17.
民生类节目的选题具有平民性、大众性和贴近性,这决定了编辑记者的视角必须放低。目前,从中央到地方,各种各样的民生类节目让观众应接不暇,但真正给人印象深刻的却寥寥无几。这就提出了一个节目的立足点问题,因为节目的立足点直接决定着节目的导向和制作方式,找准立足点是节目的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新闻节目编排1+1〉2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弘 《视听界》2009,(2):104-105
电视新闻节目的编排是一个体现编辑意图、发挥节目集群效应的创造性工作过程。电视新闻节目的编排决定着新闻节目的总体形象,它是电视新闻采制过程的最终产品,代表着电视台的立场和态度。编排播出是电视新闻节目传播的重要环节,也是新闻价值的最终体现:  相似文献   

19.
由于电视新闻的记录方式和表述方法与其他新闻传播媒介不同,它所呈现的弱势也是显见的。当自办节目的轮子开始转动的时候,不间断的高投入,不停顿的播出,给城市台新闻节目采制带来一定的困难。就拿常州台来讲,新闻部共有编辑、记者14人(包括播音员、制作技术人员),共有4套摄录设备,承担每天 12分钟自制节目。每条新闻节目按1分钟计算,  相似文献   

20.
浅谈电视新闻的编辑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电视新闻编辑的几种创新方式(一)新闻运作创新创新电视新闻运作当前首先要实行转变:变记者时代为编辑时代。电视新闻采制由编辑主导,强化编辑策划,由编辑根据记者选择的题目,确立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