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开门引进:美国人才策略的支撑点打开国门,大量引进国外人才,这是一种成本最低的人才“扩张”方式。20世纪20年代,在欧洲逐渐形成了一股反犹太主义的社会逆流,一些犹衣裔科学家受到围攻和无端的迫害。20世纪30年代,爱因斯坦、贝塔朗菲、费米等德国、奥地利、意大利的一批科学家先后来到了学术空气比较自由的美国。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是唯一没有遭受到战争破坏的工业化国家,  相似文献   

2.
《文物》杂志曾提供一个材料:“五十年代美国的海军次长金波尔阻挠钱学森回祖国,他给美国移民局的电报中声称:‘我宁可把这个家伙枪毙了,也不让他离开美国。那些对我们来说至为宝贵的情况,他知道得太多了,无论在那里,他都抵得上五个师。’”按提供的材料,老师让学生在课堂内,写一段评论。要求从多角度多侧面命题立意。谁想好了谁先报题目,同意的大家鼓掌。甲同学说:“钱学森与五个师。”掌声齐鸣。乙同学说:“拳拳赤子心。”又是一阵掌声。丙同学说:“游子归乡倩。”掌声比较疏落。老师说道:“是不是  相似文献   

3.
在高科技不断涌现,人类步入大教育、大科学、大经济、信息高速公路的时代,各国间的竞争更加剧烈.这种竞争归根到底是科技的竞争,而竞争的焦点是创造性人才.谁拥有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谁就能抢占到科学技术的“制高点”和“前沿阵地”,谁就能在政治上独立,经济上不受制于人,谁就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美国人才学家认为:一个国家科技人才的总和与创造型科技人才数的平方成正比.美国教育注意智力和创造力的开发,培养了大批有创造性的人才,这是至今西方60%以上的重要科技成果都出自美国人的根本原因.日本政府明确指出:“立足国内,开发创造力.创造新技术,发展新产业,确保竞争优势”、“国民创造力开发是日本通向21世纪的保证”.可以看出,使日本成为经济大国真正的动因,是重视创造教育,开发人的创造力.  相似文献   

4.
目前人们都有这校的共识:二十一世纪世界各国最大的竞争是人才竞争、人才素质的竞争,谁拥有发达的教育和高素质的人才,谁就能在未来世纪的竞争中居于主导地位.中国要在未来世纪的竞争中取胜,就要靠高素质的中国人.有位专家说:中国搞现代化,资金可以引进,技术可引进,而人的素质却不能引进.高素质人的培养要靠我们自己、靠我们优良的教育、靠高素质教师来培养.优良的教育靠高素质的教师来实施.对于中学的优良教育而言,是对中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中学教师是实施中学素质教育的直接组织者和实践者,中学教师的素质显得尤其重要.师专是基础教育的“母机”,担负着培养高素质初中教师的重任,师专的学生就是未来的教师,他们现在的素质决定了未来中学素质教育的水平,因此,师专要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5.
21世纪是一个不断学习创新的知识经济时代。谁拥有文化优势,谁就拥有竞争优势。我国著名经济学家于广远曾说:"关于发展,三流企业靠生产、二流企业靠营销、一流企业靠文化"。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现代管理模式已经成为  相似文献   

6.
开心巧克力     
究竟谁是议员富兰克林不仅是美国18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还是一位政治活动家和文学家。他曾积极地参加了《独立宣言》的起草,为争取黑人解放发表演说,为建立美国的民主制度进行斗争。他在指责一项有钱人才有资格当选为议员的法律的时候说:“要想当上议员,就得有30美元。这么说吧  相似文献   

7.
<正> 21世纪是经济大发展时期,也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时期。发展市场经济就要公平竞争,优胜劣态。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在市场经济中是十分重要因素。科学技术要靠人才,21世纪的竞争从本质上说就是人才的竞争。谁拥有了人才,谁就在竞争中拥有了成功的优势和机会。在本世纪末,我们党和政府高瞻远瞩,为中华民族的崛起,并迅速成为21世纪强盛的民族,提出了跨世纪人才培养的计划和目标。本文拟就高校学报与跨世纪人才培养工程的关系作一粗疏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21世纪是一个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人才激烈竞争的时代。《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纲要》中指出:“世界范围的经济竞争,实质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和民族素质的竞争。从这个意义上说,谁掌握了面向21世纪的教育,谁就能在21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动地位。”也就是说,谁拥有创新人才,谁就拥有财富,谁就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体育教学是一项能使学生身心同时参与的综合活动,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上有着其它课程所不可替代的优势,在培养新世纪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注意创新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是体育教学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9.
我们已经明确,国防实力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现代战争中的知识对抗将成为军事对抗的本质特征,而知识是以人才为载体,“知识战争”需要大批高层次军事人才,谁抢占到军事人才“高地”,谁就能在未来战场上取胜。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早在80年代就提出:“面向21世纪搞现代化,我们的战士至少应普遍达到高中文化程度,干部要大学毕业,师级干部应具备硕士水平,军级干部要达到博士水平。”下面,介绍一项我军干部培训制度的重大改革,有条件的同学都要争当国防生——  相似文献   

10.
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即将进入21世纪。新的世纪必将是世界范围的经济竞争、政治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十分激烈的时代,实质上就是民族素质与科学技术的竞争、人才的竞争、教育的竞争。从这个意义上说,谁拥有了面向21世纪的教育,谁拥有面向21世纪的高素质人才,谁就能在21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动地位,立于不败之地。可见,21世纪需要  相似文献   

11.
江泽民总书记指出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 ,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即将到来的21世纪是一个创新的世纪 ,世界各国的竞争 ,将是国民创造力的激烈竞争。谁拥有了创新性人才 ,谁就会独占知识创新、科技创新的制高点 ,谁就能在知识经济的大潮中获得生存与发展的权力 ,谁就能赢得激烈的国际竞争的胜利。因此 ,要深入实施素质教育 ,首要的问题是要大力开展创新性教育 ,培养跨世纪的创新人才。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 ,我们在原“小学生创造力开发实验”的基础上 ,通过改革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30年代,德国、日本和意大利军国主义势力在全球范围内日益扩张,整个世界陷入恐怖之中。德国的犹太科学家纷纷逃离家园。1938年从匈牙利逃到美国的科学家西拉德得知原子核可以发生裂变的消息后十分忧虑,他担心德国可能根据这一原理研制出核武器并用之于战争。于是,他一方面呼吁美国的核物理学家们不要轻易发表自己的研究文章,另一方面游说美国政府赶在纳粹德国之前研  相似文献   

13.
李德 《科技文萃》2001,(11):134
20世纪90年代中期,美国气象学家勒杰德@麦克尼夫曾说:“从销售前景来看,精确的天气预报十分有价值,如果谁知道今后90天的天气情况,谁将成为一个亿万富翁.”干辣椒,赚大钱  相似文献   

14.
二十一世纪的竞争是所谓“综合国力”的竞争,而“综合国力”的竞争既是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的竞争,也是精神文明和国民素质的竞争,归根到底则是人才素质的竞争。当今世界谁拥有高素质的人才,谁掌握了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教育,谁就能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居于领先地位。海湾战争向世人展示了一个活生生的例子:科技实力是制胜的“法宝”,而科技实力来自于具备高素质的人才。  相似文献   

15.
21世纪人才战略英国为21世纪教育筑基早在90年代初,撒切尔夫人说:“为了在明天的世界里同日本、德国以及美国进行竞争并取得成功,我们需要受过良好教育、训练有素的、富有创造性的青年人。”英国政府在资金紧缺的情况下对教育加大投入。1995年底英国首相梅杰...  相似文献   

16.
1945年3月18日,美军第一步兵师开进莱茵河西岸的德国城市波恩,除了攻击德军之外,他们还有一个特殊的使命:争夺德国科学家。此时,希特勒政权行将崩溃。美苏两个大国都意识到,德国拥有的一大批杰出科学家将是一笔巨大财富,谁能得到他们,谁就将在战后的争霸斗争中占得上风。波恩大学人才云集,在科学领  相似文献   

17.
丙廷 《宁夏教育》2003,(11):52-52
尊师重道是我国的优良传统。振兴民族的希望在于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于教师。人类社会便是在不断地探索中发展起来的。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把一批批西欧人引到美洲聚居,又从亚洲、非洲买入一批批劳工开发旧金山,淘到了第一桶金。有了钱,美国人办起了学校,搞起了教育,使美国逐渐强大起来,并且成为20世纪的“世界霸主”,印证了靠教育竞争和科技竞争才能成为强者、只有尊师重教国家才能兴盛的道理。荀子说:“夫之虽有性质美而心辩知,必将求贤师而事之,择良友而友之。”“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唐代散文大家韩愈,因“师道之不传久矣”,乃作…  相似文献   

18.
《世界教育信息》2001,(5):14-17
一、德国科学研究的沿革德国科学研究拥有悠久的历史,著名的代表人物有15世纪的约翰内斯·古登堡、18世纪的洪堡兄弟和卡尔·弗利特利希·高斯等。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20年代是德国科学研究的鼎盛时期,出现了一大批科学家和发明家,如蔡斯、西门子、科赫、伦琴以及爱因斯坦等等。这些科研先驱不仅为德国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而且还首创了科研机构,从事系统的科学研究。20世纪30年代,大批科学家遭到纳粹的迫害,德国的科学研究受到了抑  相似文献   

19.
面对21世纪挑战的“施韦特人才工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1世纪是各国科技竞争的世纪,更是科学人才竞争的世纪。这种竞争在本世纪末已经达到了白热化的程度,各国都在采取各种各样的“人才工程”,“人才计划”,其中美国的“施韦特人才工程”尤其引起人们的关注。 何为“施韦特人才工程”?它指的是美国超导对撞机(SSC)国家实验室主任施韦特教授倡议召开的“科学前沿讨论会”。令人震惊的是,这个讨论会的报告人都是45岁以下的科学家,他们报告自己在科学前沿的创造性工作,而听众都是著名的老科学家,他们之中,有美国科学院或工程科学院的  相似文献   

20.
有关现代培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世纪和20世纪企业成功的关键是对自然资源的控制和利用,而21世纪是靠对具有创造力的人才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壳牌石油公司总裁说:“组织的唯一竞争优势是具备比你竞争对手学习更快更好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