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2 毫秒
1.
北京政府时期,从1912年回国进入外交界到1928年南京政府成立,顾维钧是修订不平等条约的主角。北京政府时期是顾维钧修订不平等条约活动的辉煌时期。他代表中国第一次在国际舞台上叫板说“不”,为中华民族争得了权益,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相似文献   

2.
北京政府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明确提出修改不平等条约的政府,在中国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历史进程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历史意义.学界对北京政府修约外交的关注多集中在中前期,对其末期修约尚未引起足够重视,因此,北京政府修约外交的研究还有待深入.  相似文献   

3.
美国在“二十一条”交涉中的态度,学术界专文论述的很少。而在当时,北京政府又有意联美制日,因此尚未参加一战的美国,对中日“二十一条”交涉的态度就显得非常重要。本文从美国对中日“二十一条”交涉中态度变化情况、原因及对中日两国的影响三个方面,作一个历史考察。  相似文献   

4.
以往学术界研究北京政府时期的外交,多将关注焦点放在顾维钧与英、苏等大国的修约交涉上,普遍认为其修约外交是手段软弱且收效甚微的.事实上如果纵观该时期的外交全过程,会发现通过顾维钧为代表的民国外交家们的努力,该时期的外交取得过多项重大成果,从而为中国外交开创了崭新的局面.废止中比不平等条约就是其中一例,拟对中比条约的废止过程展开论述,以期从另一侧面探讨北京政府修约外交的特点并给予其更为客观的评论.  相似文献   

5.
耆英是中国近代第一批从事对外交涉的主要代表之一。“务存大体,量为变通”是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耆英对外交涉的两个重要的原则。在对外交涉中,耆英试图尽力维护中国传统的对外观念及其对外体制,保持天朝上国的尊严。而在列强的军事恫吓下,他被迫签订了近代中国第一批不平等条约,丧失了大量的国家主权。对此,耆英则以“法穷则变,量为变通”为词来辩护。  相似文献   

6.
“临城劫车案“为民国第一大案,北京政府在处理此案的过程中,基于政府的体面,采取剿抚结合的措施,使外侨顺利出险,避免了事态的扩大化。在列强企图共管中国铁路的问题上,立场坚定,有理有节,表明了维护国家主权的决心。在事件的交涉过程中,北京政府从主观上讲,出于巩固统治的需要,也碍于全国人民反对列强干涉中国内政的民族情绪,对临城劫车案性质的判定是符合实际的,拒绝了帝国主义实施治外法权以及其他无理要求,客观上维护了国家和民族的基本利益。  相似文献   

7.
“二十一条”是日本在“一战”爆发后乘机加紧侵略中国、企图独占中国的产物,也是屈辱的百年史中最浓重的一笔。作为“二十一条”交涉的结局,《民四条约》则是近代中国最著名的不平等条约之一。在中学历史教学中,“二十一条”也是重要的教学内容。各教材都用了不少篇幅来叙述。本文拟介绍“二十一条”的背景、交涉及其结果等相关问题。并就两封来函所提到的问题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8.
华盛顿会议,因关系中国甚巨,备受中央、地方、国民的关注。北京政府会前积极准备,邀请南方政府代表参加以示一致对外;国人则成立了全国国民外交大会作为国民一致对外的总机关。华会期间,因内政外交的纠缠,南北民众在对待北京政府与南方政府的问题上发生分裂;南方政府借机攻击北京政府,否认其对内对外的合法性,并力求各国承认。三者博弈后,北京政府权威虽被质疑,但仍为外交主体,也得到了至少是北京民众的谅解;南方政府华会初期、中期,尽管颇受舆论攻击,但因其态度较为强硬,还是赢得了一部分民众的支持;国民外交团体视线随之转向内政。  相似文献   

9.
19世纪末20世纪初修筑的横贯东三省的中东铁路,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产物之一,是沙俄政府通过《中俄密约》和《旅大租地条约》在中国攫取的一项特权。十月革命胜利后,苏俄政府宣布废除沙俄在华的一切不平等条约和各种特权。但真正清理这些特权时却是另外一回事,特别在归还中东铁路上只答应“另行签订使用中东铁路的专门条约”,并于1924年与中国北京政府签订了《中俄解决悬案大纲》和《暂行管理中东路协定》,以“中苏共管”的方式保留了这一特权。  相似文献   

10.
19世纪20年代,中国国内政治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国民革命运动兴起,通过北伐战争,北洋军政府被推翻.期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国共合作破裂.大革命期间的中外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局面,摩擦不断.1927年3月24日,发生了“南京事件”,亦称“南京惨案”.事件发生之后,中美两国在长达一年的交涉中,不断逐渐调整双方关系.“南京事件”对中美两国关系产生了重要影响,也对蒋介石亲美外交的形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第一次鸦片战争前 ,清政府实行禁教政策。战后 ,传教士通过不平等条约 ,猎取了一系列权利 ,但仍受到一定的约束和限制。两次鸦片战争间的中外和平时期 ,清政府实行限教政策。  相似文献   

12.
国际公法较为完善的今天,依然存在着国家地位不对等的情况。强国惯常于通过条约扩大自己的利益,对于条约的另一方,这显然是让人难以接受的。回归中国近代史,是一段缠绕着“不平等条约”的历史。屈辱起于中国方面对国际法及外交知识的匮乏,随着留洋人士的归国后,近代中国才开始注重对外交方面的认识。如何消除“不平等条约”的严重侵害成为了当时急需解决的问题,“修约”针对此问题作出的努力,成为当时中国外交史上重要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早期反帝目标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共“二大”制定了民主革命纲领,明确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目标。从党的文件和党的领导人的阐述来看,在1927年以前,反帝目标的内涵是废除不平等条约。在每次反帝斗争中,中国共产党也总是将斗争的目标引向废除不平等条约。对于国民革命反帝内涵的界定,也是限于废除不平等条约的范围。在这个时期,党侧重于反对经济方面,尤其是关税方面的条约特权。中国共产党的废约反帝主张,对孙中山国民党产生了直接影响,使得大革命具有了以废除不平等条约为基本内容的反帝内涵。  相似文献   

14.
顾维钧在他的博士论文中对不平等条约进行了透彻的分析,对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受到的侵略、外交上的丧权辱国等问题作出了论述。他提出了不平等条约的产生、对国家主权的认识、不平等条约与国际法的关系、不平等条约对中国造成的危害等内容。民国时期,顾维钧为修改不平等条约作了不懈的努力,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相似文献   

15.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伊始即进行了一系列旨在维护和巩固其统治地位的外交活动--改订新约运动,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关税自主,收回了部分租借地,签订了近代以来第一批相对平等的新约,具有一定的积极进步作用.但此次改订新约运动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及不彻底性,还不能达到人民所期望的彻底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初衷.  相似文献   

16.
北洋政府历任统治者都执行了修约外交政策 ,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这是主客观、国内外多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民众废约要求的高涨凝聚起强大的后盾力量 ,革命势力的迅猛发展及其激烈的废约言行是刺激因素 ,相对有利的国际环境提供了外在机遇 ,北洋政府本身的需要为修约外交提供了内在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清末民初,浙江湖州南浔镇形成了近代中国最大的丝商群体——浔商。尔后,浔商凭借聚集的雄厚财力,兼营多种行业,推动了江浙一带的近代化。但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凭借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攫取了关税主权,使民族资本浔商的发展困难重重。再加上日、美在国际市场上竭力打压,浔商被迫陷入绝境。它给我们的启示是:国家独立自主是商业发展的基础,洞悉和遵循国际贸易规则是商业发展的关键,商业发展应当、也必须适应市场需求。  相似文献   

18.
不平等条约是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向中国进行扩张及传统中外关系与西方近代国际关系相冲撞的产物。60年来关于不平等条约对近代中国思想文化影响的研究,可分为三个阶段作一较为系统的述评,从中总结研究特点,展望研究趋势,以便更全面地了解不平等条约制度。  相似文献   

19.
政府的医疗服务义务不是天然产生的,而是随着保障公民权利的需要形成的.我国政府的公共医疗服务义务主要来源于宪法、国际条约和政府公共服务政策的相关规定.要实现医改方案中人人享有基本的医疗服务的目标,政府应当通过公立医院提供免费的和成本价的医疗服务.从制度保障层面来看,还需要制定财政转移支付法律制度,彻底实现医院经营权与监管权的分离,并严格规制医疗服务的市场秩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