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严明明 《上海教育》2005,(4A):48-49
教学生活丰富多彩,想写好“教历”,教师一定要留心观察,勤于思考,善于捕捉教学中的每一个小“亮点”。  相似文献   

2.
“教后反思”的目的就是通过自我 评价、自我质疑、自我完善来提高自己的 教学素养。每一位任课教师都要把它当 做一项教学业务常规来对待,坚持对每 一课都要进行“教后反思”。 教学过程应包括“备课”“说课” “上课”和“教后反思”这四个环节。 “教后反思”是对“备课”“说课”“上 课”的回顾、思考和修正。它是一个以新 课标为准绳来确认和分析教学活动中的 成败得失,并制订出改进方案的过程,因 此能促进我们对新课标的认识、理解和 实施。 一、…  相似文献   

3.
不少语文教师特别是年轻语文教师.把语文教学的任务理解为只是“教课本”.从第一篇课文教到最后一篇课文就算完成了一学期的教学工作。教每一篇课文.往往也是从作者背景介绍开始,讲第一段、第二段……然后中心思想、艺术特色、练习一、练习二……然后又教下一篇课文.上课照本宣科。教学依照一个固定的套路,  相似文献   

4.
许多从事心理学教学工作的同行都说,心理学既好教又不好教,这话不假。说好教是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个丰富的心理世界,可以说心理学和我们每一个人都有着直接的联系,人们可以通过对自身的观察和体验,来理解和掌握心理学的理论。这是心理学教学的有利一面。然而也正是由于这门学科和我们每一个人有着直接联系,使得这门课不那么好教。  相似文献   

5.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忽视任何一方。但教必须服从于学.为学而教,才能使教学过程优化,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每一位教师不仅要具有较高的知识水平,而且要不断地研究教学方法,努力探索教育规律,才能做到教师善教.教得有方,学生善学。学得有趣,才能不断提高教学效果,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每一个孩子的大脑里、血液中都蕴含着人类智慧的“种子”,遇见了适宜的土壤、温度、湿度,它们便会“破土而出”,茁壮成长。远安县第一高级中学(以下简称远安一中)2010年开始进行“生本课堂”的教学改革,在“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教少学多”理念的指导下,营造了“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学生是课堂的主体”的氛围,追寻着“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最适合他成长的教育生态”的目标,尝试从德育、教学、教辅后勤三个方面进行主题式校本研究,集全校师生的智慧和力量,将生本理念付之于实践。  相似文献   

7.
林金炎 《教书育人》2009,(10):29-29
评价教师,基本功是否扎实是重要的标准之一。基本功即教师必备的技能,如粉笔字、普通话、教态、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所教学科知识等。这是每一个教师必备的素质,亦称“教内功”。“教外功”,顾名思义,就是在普通教师常规素质之外的功夫。  相似文献   

8.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高年级语文教材,在具体编排上进行了改革,即以读写训练项目为核心,把教材组成了一个个有利于指导学生自学的训练组。每一组课文又分成几个部分,即导读、课例、读写例话和基础训练。这样,每一个训练组体现出从实践到认识再到实践的训练过程;由上~组教材到下一组教材,体现出循环往复、逐步提高的训练过程。根据教材这样的编排,我们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进行了按“训练组”教学的探讨研究。其目的是在整体思想的指导下,教好每一个训练组,落实每一个训练项目,从而扎扎实实地完成语文基本功的训练任务。一、通览教材…  相似文献   

9.
陈静 《语文天地》2013,(17):25-26
对于语文教学,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说:"第一,我认为每一个做教学工作的人必须首先认清他教的是什么。其次,我认为从事语文教学必须认清人们学会一种语言的过程。"课堂设计之"巧",应在训练学生言语教学上画龙点睛,方能化"汗珠"为"珍珠"。  相似文献   

10.
目前,中小学教学中存在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很痛苦,而且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这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而且还需要提供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案。其中一种方案就是如何使教师拥有有效教学的理念,掌握有效  相似文献   

11.
随着时代发展,社会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育人要求,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不得不使我们每一个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进行重新审视。从关注“教正确”到关注“教正确”与“正确教”的有机融合。从“教正确”与“正确教”的价值取向、课堂运用价值、实现二者有机融合的追求价值进行分析、比较、归纳,以此呼唤语文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中不仅关注知识的传授,而且关注获取知识的过程和方法,更要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  相似文献   

12.
王冰 《辽宁教育》2012,(5):65-66
"教好数学"是对每一个数学教师的职业要求,如何"教好数学"是每一个数学教师每天面对的、而且是每天必须研究的课题。这里以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上)"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第1课时)为例谈谈对"教好数学"的基本认识。一、理解数学是教好数学的前提有效、高效的教学源于教师完善的知识结构,源于教师对教学内容深刻而透彻的理解。作为数学教师,其知识结构  相似文献   

13.
传统意义上的教案很难见到“教后记”的踪影,但是近年来随着教学反思意识的萌芽,教后记已越来越多地走进教案中,成为许多学校规定的教案组成部分之一。从反思教学的角度而言,这无疑是一件好事,但从对教后记的定位而言,将它作为教案的一部分则是不尽合理的。教案,顾名思义,可简单解释为“教学方案”。在应用文中,“方案”属于“计划”的范畴,具有预见性、超前性;而“教后记”则是教师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及师生交流结果的反思,不属于预见的、超前的范畴,  相似文献   

14.
作者认为,开展"研学后教"不能"泛",并不是所有的课型和每一个教学环节都必须实施这一教学理念,应结合课文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来实施,提高课堂的实效性。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探析小学语文课堂如何实施"研学后教"。  相似文献   

15.
我写“教后感”的体会薛城职业中专高仲凯“教后感”是教师在每教一节课之后,对自己教学感受的记录。实践使我体会到,写教后感贵在及时,贵在坚持。贵在及时,就是要在教后很快地写出,不要一教了之,出现“再教如初教”,课上来上去还是老样子,那可真是“岁岁年年人不...  相似文献   

16.
在每个学期,一般每一个教师都至少要上一堂汇报课或教研课。这犹如对每一位教师的大阅兵,也使其他老师多了一次学习的机会,最重要的是通过自己及教研组教师的“磨”,使自己的教学水平跨上一个新的台阶。本来这是一种很好l的教研方式,但现实中出现了一种“做”课的现象:教师提什么问题,学生就能答什么问题,一堂课来。顺顺畅畅、圆圆满满,似乎老师教得很好,学生素质很高。其实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是师生睬前排练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教学后记是教师课后及时对课堂教学所作的回顾、审视和梳理的记录,并附于该教案之后。撰写“教后记”,是教师不断完善教案、改进教学方法的过程;是教师积累教学经验、提高教学质量的途径;是教师教学研究的心得。若长期坚持写好“教后记”,无疑将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研能力。一、“教后记”的主要功效1、有利于针对性地改进教学方案。就同一教学内容而言,会遇到不同的教学对象,他们在认知能力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性。每堂课上,有的地方教起来得心应手,但也有的地方会出现不足和遗憾。若教师课后能及时总结研究,分析教学中存…  相似文献   

18.
教学过程,关键在于学,学是教的起点,也是教的终点。长期以来,不少教师唯我独尊,我教什么,学生就得学什么,这种以"教"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久而久之,就会让学生成为学习的机器,没有目标,缺少动力。我认为,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该以学生的"学"为中心,每一个教学活动都从学生实际出发,让学生在每一个环节都学得生动活泼,这样就能更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课堂突发问题要“巧”处理陈宇翔(永新县城厢小学)课堂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同时进行的双边活动。在这一活动中,双边的语言、操作、心理、秩序等诸因素纵横交错,纷繁复杂、变幻莫测。要使一堂课每一个教学环节处处顺畅,教学过程一路“绿灯”,必须要对临场中出现...  相似文献   

20.
说课最显著的特点之一是它要求教师不仅要说出“怎样教”而且还要说出“为什么这样教”。事实上,教师要设计出一个“怎样教”的最佳方案已属不易,故要揭示“为什么这样教”的理论依据更需下番功夫.因此,说课活动的开展,促使广大教师结合各自的学科特点,认真学习教育科学、掌握教学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