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郭华 《辽宁教育》2011,(5):53-53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学生有疑才能激起思维活动的波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创新精神的基石,是学生探求并解决问题的保证、培养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精神的起点,  相似文献   

2.
问题是数学的灵魂,没有问题就不会有较高质量的思维.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是创新精神的基石,是学生探求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保证.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精神的起点.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养成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着数学内容的抽象性与小学生思维具体形象性的矛盾。要解决这一矛盾.教师必须根据小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采取有效的方式,引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想学、愿学、乐学,积极思维。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创设问题情境.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意识.启迪学生思维,使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提出问题与发现问题,养成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思维的原动力,培养创新精神的基石。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着眼点。采用探究式、讨论式教学,精心设置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情境,从而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促进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数学学习是一个思维过程,而思维起源于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小学数学教学的要求,是最精彩的教学艺术.  相似文献   

6.
倪珍珠 《考试周刊》2009,(27):161-162
当前,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素质教育的重点,是我国思想观念的一次重大改变,就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而言,问题意识是创新精神的基石。因此,具有强烈问题意识的思维.体现了个性思维品质的活跃性和深刻性.而强烈的问题意识又可作为思维的动力,促使人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直至创造思维,所以在科学课堂中着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本文从营造民主土壤。强化意识氛围;创设问题情境。激发问题意识形成;教给学生提问方法,促进问题意识的形成;活化思维方法,促进问题意识的发展四个方面,介绍如何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经验。  相似文献   

7.
丁永杰 《中学文科》2009,(11):24-25
近年来,关于数学教学中开放性问题的研究,已逐渐成为一个热点.我们知道,数学的本质是思维,数学教学就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没有问题就没有思想.因此,教师应把数学教学过程组织成为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设计问题时,教师更应注重对开放性问题的设计,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8.
韩浩 《教师》2012,(24):98-99
教师实事求是地秉持"生本意识"准备问题,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恰到好处地引发学生积极思维。教师要准确地把握好教学时机,有利于在思维的最佳突破口启迪学生心智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怀疑意识,鼓励学生创新问题。  相似文献   

9.
问题意识是思维的起点,是创新的前提。文章阐述了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性,分析了职业学校学生问题意识的现状.探索了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10.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知识始于问题,敢于提问、善于提问的"问题意识"是科学素养的核心,也是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措施之一.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重点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它对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数学素养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人的思维起源于问题,没有疑问,思维就如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以往的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基本上处于被动学习状态,主动提问的情况并不多见,缺乏问题意识和自主探究能力。为了达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发他们的思考,引导他们提出问题,进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对新知识的学习中,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2.
教育的目的不仅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学习知识的最佳途径就是发现问题,因此在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本文分析了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阻碍因素,并提出了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3.
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思维活动的起点,更是思维的动力.培养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是化学新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本文针对新课标准下的化学课教学,着重探讨了化学课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意义和在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14.
所谓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识活动过程中,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能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15.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而创新,始于问题;问题是思维的发动机,思维也永远从问题开始.保护和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开展问题性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能不能提出问题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科学发现、科学研究的前提.  相似文献   

16.
陈亮清 《考试周刊》2010,(25):173-174
新课程强调.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给学生留下问题.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谓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或疑惑的实际问题及理论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7.
任何学习都是学习者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随着新课程的深入改革.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就成为一个值得认真研究的课题。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认知活动中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8.
质疑意识是创新思维的前提,同时又是创新精神必可少的一个因素.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是新课改的一项要求,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基础。高度重视学生质疑意识的培养,是当前新课改面临的一个重要的问题.但是我国许多中学生质疑意识的欠缺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其具体表现是:(1)不能或不善于提出问题。②不敢或不愿提出问题。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在新课改喊得震天响的今天,就应当不断地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积极探索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如何增强他们的创新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我们必须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和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采用启发式、探讨式教学,精心设置学习问题,为培养他们的质疑意识和创新精神而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19.
庄坚 《考试周刊》2011,(67):134-134
体育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能有效促使学生带着富有趣味和价值的问题去学习,达到教学目的。当学生怀着强烈的问题意识进行探究和发现时,可以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有助于强化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增强体育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这种状态驱使学生在平时的学练中积极思维.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相似文献   

20.
学生在认识活动中,经常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感到疑惑的实际问题,从面产生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又驱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这就是所谓的"问题意识"。问题意识的养成,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形成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也有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教师应重视中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以知识的魅力感染学生的心,使他们受到激励,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素质,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