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倾听”的丧失与“对话”的误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倾听”的丧失缘于对“对话”的误会 研究者认为,《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引进的“对话理论”,混合了“阅读对话理论”和“教学对话理论”。前者认为阅读是读者与文本主体间的对话过程,阅读行为便是主体间的对话与交流,而合适的对话与交流,有“倾听”与“言说”两个侧面。“倾听”既是倾听文本作者的言说,又包括“倾听”自己(读者)的言说,作品的意义便产生于两种“言说”的融合。在这里,需要辨明几个概念。其一是“倾听”。它包含阅读文本和从文本获得自己(读者)的理解,这本身就是一个对话的过程,而绝非学生被动地听别人“读”课文。其二是“言说”。阅读行为产生便是言说,这里既有文本作者对读者的言说,又有读者对文本的感受和理解——“言说”,这也是一个对话的过程,所以《标准》倡导“个性  相似文献   

2.
用新课标的对话理论来考察,会发现许多标举印证新课标理念的所谓“对话”,恰是对阅读教学对话理论的误解。一、“言说”权的维护不应以“倾听”权的丧失为代价权威人士在评论2000年《大纲》和2001年《标准》的差异时指出:“《大纲》主要是维护读者(学生)在语文教学中的‘倾听’权,《标准》主要是维护读者(学生)在语文教学中的‘言说’权。”但笔者认为,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言说”权的维护决不能以“倾听”权的丧失为代价,《标准》也没有那样认为。然而现在的问题是,“对话”这一“三个主体”间多向度的言说和倾听,在许多执教者和评课者、甚…  相似文献   

3.
刘地煌 《考试周刊》2014,(32):141-142
正随着高中课程改革的深化,历史教师的教学观念、技法和模式正在发生变化,课改"顶层设计"的理念正在"草根课堂"中得到或多或少的落实。其实,教学的根本不在于教师向学生讲了多少,而在于教师对学生理解了多少。倘若教学指向于理解,教师的任何讲授必须建立在对学生的倾听之上。只有创造机会让学生言说和表现,教师才可能理解学生,学生才可能相互理解,教师的讲授和其他教学行为才有可靠的基础。因此,教学的本质是倾听和对话。笔者认为,激趣乐学,促进互动高  相似文献   

4.
教参是教师备课的重要资料,它对教学重、难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都有着较明确的说明。然而,教师如果只从自己的角度来解读教参,就很难打造出符合儿童学段特点的数学课堂。通过对"按不同标准分类"一课提出问题环节的三次教学设计,教师只有从学生的角度来解读、理解教参,才能真正发挥教参的作用,因为只有学生能理解的、亲近的知识,他们才会主动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才能体验到解决问题成功的乐趣。  相似文献   

5.
通过梳理对话教学中师生言说与倾听关系的演变历程,揭示传统课堂中二者可能存在的对抗形式.为了构建真正意义上"倾听着"的课堂对话活动,促进师生对话的和谐共生,在进一步厘清师生对话应具有敞开性、独立性、弥散性等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提升教师"言说"与"倾听"的实践智慧的建构策略.  相似文献   

6.
《教师教育研究》2016,(6):37-43
大学和中小学隶属于不同的"文化圈",大学和中小学合作是在教师教育实践转向的背景下,为应对各自"生存危机"和"文化需求"所共同选择的一种发展和交往模式。"大学——中小学"的结合构成了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双方价值取向、形成基础、运行模式和生存方式的不同必然会在"交汇"处形成边界博弈的状态。本文通过对边界内涵的掌握和理解,对"大学——中小学"边界博弈程度水平的阐述,将边界博弈关系构成分为规避、冲突、依附、协作四种模式,并试图探寻"大学——中小学"边界博弈的实质所在,以期保证"大学——中小学"两者结合的运行方式和结果的最优化。  相似文献   

7.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以及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文本对话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倾听,二是言说。倾听,包含倾听文本和倾听他人;言说,是学生、教师将倾听文本的结果进行交流。要让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要落实到每次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就要重视文本中的关键词和关键句,以帮助学生理解全文,在不断品味中理解语言的准确性,增强语感。  相似文献   

8.
教学中的倾听是一种双向互动行为,不仅表现为教师对学生言说的接纳、理解,还意味着教师对学生和自身的唤醒,听到儿童和自己心灵的声音。教师要带给学生以平静和友爱,尊重儿童的心灵世界,创造儿童心灵开启的条件,与儿童在“视界融合”中感受彼此的经验和认识,走向彼此的心灵世界,实现新的意义的开启和发现。  相似文献   

9.
教学中的倾听是一种双向互动行为,不仅表现为教师对学生言说的接纳、理解,还意味着教师对学生和自身的唤醒,听到儿童和自己心灵的声音。教师要带给学生以平静和友爱,尊重儿童的心灵世界,创造儿童心灵开启的条件,与儿童在视界融合中感受彼此的经验和认识,走向彼此的心灵世界,实现新的意义的开启和发现。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强调教师改变教学行为,上课时多倾听学生的发言,多关注学生的即时反应,而不是只按自己的教学预设组织教学,在倾听学生发言的过程中,有效诊断学生理解上的偏差,发现学生理解上的独特性,并做出相应的总结与引导。然而由于受到主客观原因的影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出现了一些倾听偏差现象,影响到倾听的质量。  相似文献   

11.
王东山 《培训与研究》2008,25(12):109-111
随着社会对英语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以及英语教学的改革与发展.听说教学越发成为英语教学的重心。影响听说能力的因素很多,本文主要从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隐喻理论入手,分析隐喻对听力理解的影响,并指出在英语听力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的隐喻分析能力,从而使学生能快速理解听力教学与听力测试中出现的隐喻,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水平。  相似文献   

12.
高职高专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普遍存在着"读不准、听不懂、说不出"的问题,为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本文根据现代心理语言学的研究成果,按照系统工程原理,抓住外语言语系统的本质特征,在高职英语听说教学中采用了全息态英语听说教学模式。通过学生对情景短剧的模仿表演和自创表演,使言语系统的音、意、情、态、速五个要素自然结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讨提高学生听说能力的途径,通过实验前后对实验班和控制班学生的成绩和问卷调查的分析发现:充分利用现有教材中的内容,同时引导学生在课外利用多媒体进行自主学习的模式是提高学生听说能力的有效方法。但在对比试验中同时也发现,学生的自主学习的引导和监督以及多媒体语音室的有效利用是今后值得关注和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种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模因论为语言学和语言教学提供了崭新的研究视角。本文以模因论为切入点,根据语言模因复制和传播的方式,探讨如何将模因研究的成果引入视听说教学,并指出在视听说教学中我们应当鼓励学生积极模仿地道的语言,在模仿中创新,从而提高英语听说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前通用的大学英语教材《新编实用英语》关注对学生听力理解和口语表达方面的训练,但在听说模块构建上有三个缺陷:第一,两册结构雷同,欠缺针对性,区别仅是简单的难度变化;第二,口语部分设计偏难,大部分学生难以适应;第三,对低水平者关注度不高.阶梯构建听说模块是优化第一学年两学期的大学英语听说模块设计,按照循序渐进原则分层次、分重点进行构建.实验证明阶梯构建听说模块明显提高了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英语听说水平,不同水平学生均能从阶梯构建听说模块中显著获益,低水平者是最大受益者.  相似文献   

16.
焦虑是学习者在语言学习中所特有的一种心理现象,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它是影响英语学习的关键情感因素之一。从英语听说能力培养的角度,分析了焦虑因素对其的影响,并提出了帮助学生缓解和克服焦虑情绪提高英语听说能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大学英语听说课堂是学生提高听说能力的重要场所,学生在课堂的积极参与是实现其听说能力提升的重要保证。文章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了大学英语听说课堂学生参与状况,并探析了相关影响因素,从而提出了四大方面措施,以期有利于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大学英语听说课堂的学习中。  相似文献   

18.
彭兵 《丽水学院学报》2005,27(6):93-95,104
对于中国的英语学习者来说,英语语言技能一般被分为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其中读和听被称为领会式言语活动,写和说则被称为复用式言语活动。国内外研究者分别对阅读和听力都开展了大量的研究,但是对在外语教学中成人教育英语专业学生的阅读与听力的研究却很少。全文通过对成人教育脱产班英语专业学生精读、泛读和听力三个学期考试成绩统计分析的实证研究,发现阅读和听力的显著相关性,进而从心理语言学、认知语言学和语用学的角度来阐释英语教学中阅读与听力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The dialogic nature of small group collaborative learning requires verbal contributions from students to progress individual and group learning. Speaking can become privileged over listening as a collaborative act, and an imbalance in these values can become embedded in the classroom culture to the degree that the core value of listening can be invisible to students new to the learning contexts. The focus of this paper is a single case study of the experience of an international Asian-background student (Korean), learning in a Western (Australian) 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 physiotherapy context. Video data and interviews highlight his difficulty with learning to listen and listening to learn, and his privileging of speaking over listening. We question whether failure to signal the importance of listening is the result of the current shift in emphasis to learning through speaking, leading to a subsequent loss of attention to the role of listening in collaborative learning. Further, we question the cultural inclusivity of the PBL educational paradigm and recommend specific tutor training on scaffolding students?? listening skills in this dialogic learning context.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采用一种新型的林牧结合生态种养方式,进行柑桔种植试验,并对果实的营养成分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这种种养方式可使柑桔果实品质显著提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