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新西兰公民教育课程的发展经历了"殖民化时期"、"自由进步主义时期"和"新保守主义和新自由主义的矛盾调和时期"三个不同的阶段。新西兰通过"社会研究课程"和"健康体育综合课程"来实施公民教育,每门课程由模块和议题组成,课程实施注重过程、体验和环境创设,课程评价强调多样化和整全性。我国公民教育实践需在公民资质界定、课程内容组织、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上作出一定调整,以培养国家发展和民主建设亟需的现代公民。  相似文献   

2.
国际理解教育具有大众性,是每个学段的每个学生都必须接受的基本教育内容之一。国际理解教育融入学校课程是指将国际理解教育的课程要素融入学校已有的各学科之中,使教师与学生能将这些课程元素加以转化与统整为有意义的知识和能力,并且能身体力行。国际理解教育融入学校课程时需遵循整合性、系统性、有效性、校本化和建构性原则。国际理解教育融入学校课程的模式是多样的,主要有主题活动模式、学科附加模式、综合统整模式和自觉行动模式。  相似文献   

3.
<正>台湾1985年修订的《国民中学公民与道德课程标准》(以下简称《85课标》),是一个实施时间长、相对比较成熟的课程标准。但在10多年以后,新一轮课程改革迅猛展开,原有的《85课标》首当其冲,受到"可谓数十年来课程转变最剧烈的一次"冲击。本篇主要介绍取代《85课标》的社会学习领域新课纲(以下简称《06课纲》)的产生背景、框架建构、基本定位和能力指标,以便读者对《06课纲》有一个总体上的初步了解,为我国课程改革向综合性、统整性方向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与借鉴。一、《06课纲》出台的背景(一)公民教育长期独立设置课程科目早在1952年,台湾在修订初中课程时,对已设置  相似文献   

4.
统整意味着"概念重建",统整意味着"颠覆传统",统整意味着"关系重构"。课程统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长期探索与积淀。今以"拼音教学"试水,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完善,以求早日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课程统整"。  相似文献   

5.
先睹为快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是一门兼有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性质的基础课程,具有规定内涵的五大特征。三大课程基本理念中,"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引导学生从地理的视角思考问题,关注自然与社会,使学生逐步形成人地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为培养具有地理素养的公民打下基础。其中"具有地理素养的公民"就是达到义务教育地理课程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即"课程目标"所要求的公民。——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修订工作组  相似文献   

6.
美国大学的公民教育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以及社会发展背景下,美国大学公民教育的价值取向在个体性与社会性、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之间不断进行着此消彼长的转化。进入21世纪以来,美国大学公民教育的价值取向呈现出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整合、生存主义与人文主义统一、传统与现代相融合的基本特征。美国大学公民教育的实践模式也日趋多元化,主要包括:基于"学校—课程"框架的系统化教育模式、基于"社会—组织"资源的社会行动模式和基于"自愿—服务"的社会主动参与模式。  相似文献   

7.
启蒙以来,始终存在着"市民"和"公民"二重身份的紧张。卢梭第一个对这一现代性问题进行了反思与批判。他的新共和主义政治理论,围绕人的"公民性"与"市民性"即布尔乔亚的二元对立而展开。卢梭认为市民的财富世界与公民的美德世界的对立使得现代性与道德之间出现一种排斥,他进而得出结论,近代以来公民已经消失,人处于异化状态。他希望通过小共同体美德政治模式使人参与到公共领域中来,从而克服布尔乔亚、唤醒公民性、扬弃人的异化。卢梭对人性分裂的担忧对社会转型中的我们具有启发和警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统整课程是系统地统领整合课程,充分落实学校培养目标,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能够选择适合自己发展需要的课程。本文认为在课程统整建构中,"儿童立场"是出发点和创新点,遵循儿童价值,还本真于儿童,课程统整设计才符合科学性。基于此,本文从"主题性""项目性""实践性"课程实践统整这三大板块,具体阐述了如何建构和实施课程统整。  相似文献   

9.
服务学习是美国用于培养公民责任的实践教育模式,与我国少先队活动在教育目标与方法上具有契合性,有利于解决少先队活动的现实问题。文章基于服务学习的教育经验,提出"一体三翼"的应用设想,探索少先队活动的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10.
探寻微课程之"微",它在呈现形态上"微小"或"短小"、知识挖掘上"精微"与"适切"、课程研制上"草根"与"开放"等表征的背后,还蕴含着特定的认知理据、视点差异与技术悖论。透视微课程之"课",它以学科知识点为起点,以学习者经验为依据,以经验的改造为旨归。审思微课程之"程",它以"课程要素的整全性""知识点间的系统性""微课程间的耦合性"为内在逻辑。从"微""课"与"程"三个向度加以判读,有利于建构微课程的分析框架,创新微课程的应用模式,探索信息化时代的课程开发范式。  相似文献   

11.
教科书使用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关键,教科书使用取向决定着课堂内教师如何使用教科书内容。教科书使用取向一维模型是当前分析教科书使用取向的主要模型,但教科书使用取向的内容考察具有局限性、价值导向存在风险性、转化路径可行性不佳。为突破以上限度,有必要超越思路,并在此基础上构建教科书使用取向二维模型,指出教科书使用取向二维模型的基本内涵与主要优势。  相似文献   

12.
理想中,准确定位成为遏制高校千校一面,促进高校特色化发展的有效途径。基于学界认同的高校趋同发展的根源在于定位不准,面对高校准确定位应然与实然的巨大差距,通过对准确与模糊两类定位的分析,阐明准确定位是定位理论中的一种聚焦。高校定位系统是准确定位与模糊定位的集合,类型定位准确不等于高校自动走向趋异,合理的定位应是准确或明确,做到可考量与可评价,提出合理定位促进高校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SERVMO: A Measure for Service-Driven Market Orient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With the intensified pace of globalization and increasing customer expectations, the higher education sector, like other economy sectors, faces increasing competition in terms of serving customers better. Service has been recognized as an effective tool for a competitive advantage. Thus, there is always a need for a more effective way of improving service, specifically in higher education. For this, a strategic and service-oriented marketing construct that is empirically operationalized and tested is deemed necessary. However, this measure of customer-perceived market orientation for service has yet to be developed for academic and practical purposes.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scale development for a service-driven market orientation (SERVMO) in higher education using data from Malaysian 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 The perceptions of senior students were analyzed an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multi-dimensional construct consists of six components, namely customer orientation, competitor orientation, inter-functional orientation, performance orientation, long-term orientation, and employee orientation. This construct is closely correlated with service quality, customer satisfaction and customer loyalty. Some key implications and future research are also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4.
语义表达的多维性与语义指向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以来,语义指向分析便一直是汉语学界讨论的热门话题之一。本文在考察国内外语言学界对相关问题的讨论的基础上认为:语义指向反映的是句法成分在语义平面的动态指归性,它体现为由指向成分和被指成分一起构成的语义指向结构体,其实质是词语的线形排列反映的语言结构的层次性和语义表达的多维性的矛盾,以及成分间语义关系的连续性与非连续性的对立统一;对语义指向的进一步的探索有其自身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5.
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初探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高等职业教育是以能力为本位、以提高职业能力素质为目的的一种教育,为了适应这种教育,课程体系,必须要进行整合与调整,即按照职业需要来进行设置,将传统的“学科本位”变为“能力本位”,将传统的“精英教育”变为“大众教育”  相似文献   

16.
创业教育是当前大学生教育培养工作的一个热点和方向。以集美大学等国内高校近几年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为例,总结其中的主要经验、成效和不足,以此为基础探讨如何进一步做好大学生创业教育工作,积极构建和完善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道德教育目标定位于少数社会楷模才能达到的高尚品德,存在要求过高的问题。德育目标定位应从强调“少数社会楷模具备的高尚道德”转变为“正直优先,兼顾高尚”,这种定位的理论依据:一是伦理学中德性论和义务论的分歧,二是教育中优秀和合格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综合英语是培养学生英语语言综合技能的基础和核心课程,其价值取向体现多元化.根据高校英语专业综合英语的课程定位,从课程性质、教师教学和教材建设角度,探讨课程的多元价值取向以及实现途径,对于提高综合英语课程课堂教学的时效性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9.
澳大利亚高校新生入学教育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是大学生在校生活的重要一环,它将影响大学生的整个大学生活,甚至影响他们一生。因此,世界著名高等院校都很重视对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研究和实践。本文以澳大利亚著名高校为例,研究新生入学教育基本结构,探索新生入学教育的形式多样性、课程设置、时间布局、活动开展及人性化等内容,为我国新生入学教育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成就目标定向是影响学生学业成绩和能力发展的重要因素。本研究采用成就目标定向量表为研究工具,以320名护理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调查了护生在护理技能学习中的成就目标定向特点,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在实训教学中培养护生积极的成就目标定向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