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怎样编《画说哲学》姚沙沙《画说哲学》是一套专为青少年编写的哲学启蒙书,共四本。每本篇幅不大,只有三五万字,配有数十幅哲学漫画。这套小丛书出版后,受到了普遍的欢迎。中央电视台、广东电视台和香港凤凰卫视中文台都在其读书节目中作了专题访谈,《人民日报》、...  相似文献   

2.
诗与漫画     
诗同漫画有着密切的联系,而联系最密切的一种形式要算“诗画配”了。一首诗,配上一幅漫画,给人一种新的感受。 漫画、“诗画配”的形式的产生可能是受了国画或绘图小说的影响。从中国画的发展看,最先成熟起来的是人物画,唐代达到了高峰。唐、五代至宋,花鸟画日趋兴盛。到了明、清时代,打破了单一的绘画形式,形成了诗、书、画、印相结合的形式,我们现在看到,在画上题上一首诗或一句诗,已经是相当普遍  相似文献   

3.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迈进21世纪所面临的重大课题。在世纪之交,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科普读物《可持续发展知多少》(配画本),自推出市场后,广受欢迎,在不到四个月的时间里,先后重印4次,成为近年来科普读物发行量较大的书籍。该书的出版,也得到了有关专家学者的充分肯定,《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科技日报》和中央电视台等媒体均对该读物进行了大量的报道和宣传。 从各方面反馈的信息获知,该书之所以引起各方面的关注和重视,主要是因为它抓住了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大热点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建设取得…  相似文献   

4.
邹韬奋的小言论《肉麻的模仿》,如同一幅讽砭流弊的通俗的漫画,令人解颐,促人自省;它文短而意长,浅显而味厚,清新泼辣,精致隽永,恰似一首生活的哲理小诗,一朵带露的刺玫瑰.  相似文献   

5.
什么样的画看了让人意会、捧腹、回味、深思?看过画的人都会首推漫画,因为它的幽默、逗乐,因为它的寓庄于谐。那么漫画家的幽默是从哪里来的?他们是如何在简单明了的一幅幅漫画里,去表达潜在的思想、深刻的内涵?在漫画家方成老先生的会客厅里,我们感受到了那份幽默中闪烁的机敏和智慧。已进入耋耄之年,老人家却依然精神矍铄,反映敏捷,妙语连珠,动作麻利,在我们面前展现出一幅——  相似文献   

6.
多年前看过两幅漫画,至今仍觉尖刻辛辣,意味深长,可惜搬家时不知塞在什么地方,一时找它不见。一幅是从《人民日报》上看到的,题目叫《为了一根鸡毛》。画面上有两只公鸡,因地上掉了一根鸡毛,便挺身而斗,斗来斗去,两败俱伤,弄得各自浑身是血,一毛不存。另一幅是出自漫画大师华君武之手(登在哪个报上记不清了)。  相似文献   

7.
漫画肖像漫画肖像在漫画(特别是讽刺画)创作中是一项顶重要的技艺,在欧洲流行很早。这种肖像画,是用漫画的夸张笔法,突出人的生理特点,使形象看来畸形,而又酷似。外国漫画家常把讽刺和取笑的对象画成漫画肖像,有的肖像只是为了画得有特色,有趣,并无讽刺含义。有的肖像作些艺术加工,显出人物的身份、性格和职业特点等,显得更加生动。漫画肖像还可作为歌颂漫画,表现先进人物。如作单幅配以诗歌,或作大幅先进人物群像等。关于体育运动的报道,还可画出各项运动获奖人物漫画肖像配台发表,版面自会更加鲜明新颖,引起读者的浓厚兴…  相似文献   

8.
报紙上一些評論、报道、諷刺小品和諷刺詩等,經常需要配漫画和漫画插图。这是一項很有意义的工作。对报紙来說,这是一种不可缺少的宣传方式,可以使版面活泼多彩;对漫画工作者来說,这种战斗任务干起来很带劲,创作上又灵活,可以配漫画,也可以配插图,伸縮性大,画起来容易上手。初学漫画的美术工作者可以从这类画的創作入手,逐步掌握漫画的創作規律。  相似文献   

9.
众所周知,记者应该博采众长,从生活、艺术、文学、历史等诸方面吸取对自己有益的东西,这一点固然重要,但记者的触类旁通也是不可忽视的,它是活跃记者思维的兴奋剂,是开发记者思维潜能的有效途径。记者具备了这种能力,或许有一天被一件事、一个人、一件东西、一首诗、一幅画所触动而突发灵感写出好的作品。下面我们想就记者的触类旁通结合实例谈几点看法:一、看漫画借鉴其构思的巧妙漫画是一种思维性很强的艺术表现形式,精巧的构思可以使漫画幽默诙谐又富于哲理,仔细揣摩一幅漫画的构思,对记者的写作是颇有益处的,它可以触发记者…  相似文献   

10.
最近我国老漫画家王乐天在报纸上撰文呼吁多创作些歌颂漫画,笔者也有同感。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漫画家应该积极投身改革大业,对改革开放中出现的新面貌、新成就、新风尚,进行歌颂,以鼓舞信心,激励斗志。广大读者对歌颂性漫画是喜欢的,而且要求很高。前几年我们对漫画读者进行了一次调查,这里我不妨摘几段供大家研究。湖南的一位干部说:“……漫画不论讽刺的,歌颂的,幽默的都是教育人民,打击敌人的好武器,一幅好的漫画,振聋发聩,动人心弦,胜过长篇大论。……比较起来,我最喜欢的是讽刺漫画,歌颂的漫画不是不爱,总觉得不易画好,在构思与技巧上有待探索。”有的读者说:“我周围的同志最喜欢幽默式的漫画,其次是讽刺式的,至于歌颂性的,一般难画好,倒不如弄成一幅含蓄些的宣传画。人们爱看富有蕴藉的宣传画,不愿看不伦不类的歌颂性漫画。”安徽省的一位读者来信说:“至于漫画  相似文献   

11.
欣赏艺术作品就是领略作品中的趣味,从中得到美的享受。看一幅国画,我们欣赏它的笔情墨趣,即所谓墨味;看一幅木刻,我们欣赏它潇洒淋漓多变的刀味;对于漫画(这里主要指讽刺漫画),我们则要欣赏它的漫味。不但题材构思要漫,笔墨造型也要漫,否则便失去了漫画的魅力。没有漫味的漫画其实是不能称作漫画的。什么是漫画的漫味呢?我觉得它应包括鲜味、趣味、辣味及余味。鲜味,漫画不同于别的画种,它提倡创新,喜新厌旧。它与国画不同,一幅国画,几棵竹子、几只毛  相似文献   

12.
我们经常在报纸上看到一幅幅新闻漫画,被那寓意深刻又逗人的形象所吸引,不时捧腹大笑,不时又两眉紧锁。这说明,新闻漫画不仅有着较强的艺术魅力,还具有重要的新闻功能和新闻价值。新闻漫画的确立和发展离不开报纸这块沃土;报纸也离不开新闻漫画这朵带刺的鲜花。应该说,漫画为报业的发展是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的。 一、新闻漫画的历史性 早在18一19世纪,西班牙艺术大师哥雅、法国著名大师杜米埃就创作了不少讽刺当时社会时态的漫画在报纸上刊用,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被鲁迅称为不可多得的漫画家。马克思、恩格斯主编的报纸就注意运用漫画,  相似文献   

13.
他,停不下手中的笔──记新华日报总编辑、高级记者刘向东李游有一幅漫画:一位高产作家右手拿笔左手也拿笔,右脚夹笔左脚也夹笔,四肢并用,奋笔疾书……漫画当然离不开夸张。但在现实生活中,新华日报总编辑、高级记者刘向东痴情写作的劲头,很有点这幅漫画的意味——...  相似文献   

14.
辣味的笑声     
谢尔盖·韦特金是一位很重友情的俄罗斯漫画家。几年前,应《笑的使者漫画交流》之邀,为我们提供了40多幅俄罗斯漫画,他本人特地画了7幅画,还附有艺术简介资料。他是物理学家,又担任俄罗斯《劳动报》漫画家协会主席,游刃于科学研究和幽默创作中,而且漫画技巧很高,使我感到新奇。苏联十月革命后的漫画,以尖锐的讽刺力和深湛的艺术技巧  相似文献   

15.
五十年代初,报纸上经常刊登单幅漫画。 比如说国内新闻版,除了新闻报道、新闻照片之外,经常再配发一幅漫画,有的报纸几乎天天如此。这一幅漫画,既可以活跃版面、调剂版面,又可以配合新闻报道的有关内容,相得益彰;自然,也可以独立成篇,与周围的新闻内容无关。在这个版面上刊登的漫画,用当时的话来说,叫做“反映人民内部矛盾”的漫画。当  相似文献   

16.
新闻站着写将会如何杨步才进入乙亥年,国内的报纸上出现了许多以猪年为题材的漫画。最有噱头的,当属画面上“八戒”拱手祈求“新年别再往我肉里注水”那一幅。这一幅漫画切中农贸市场“注水猪肉”泛滥的时弊,引起多数百姓的共鸣。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在去年12月...  相似文献   

17.
新闻漫画是一种简笔而注重意义的画.漫画这个“漫”字,同漫笔、漫谈等的漫字用意相同。漫笔、漫谈在文体中大都随意取材.篇幅短小,语句精炼.漫画在画法中也可以说是一种随笔或小品.是一种画幅小,内容精的绘画。随意取材,画幅小,故宜于“简笔”.内容精.故必“注重意义”,所以“简笔”和“注重意义”是新闻漫画创作的两个条件。有些漫画作者,为了讲清道理.往往在画中写了许多文字.反而让人看起来很费劲,这绝不是一幅合格的作品。  相似文献   

18.
一条重大新闻可以撞击千万人的心灵,一幅好漫画也能让人百看不厌。当读对着一幅精彩的漫画细细品味时.或顿有所悟,或仅是淡然一笑。《南方日报》漫画版的《每期一品》开辟两年后,引来读的追捧与好评。在如今时评大行其道,各种风交错的新闻纸上,《每期一品》如一掬清水、一枝嫩叶,给翻阅大堆报纸的读带来些许的清凉与幽默。  相似文献   

19.
(续) 常常见到这种情形:对报上的一幅漫画,大家评价不同,争论不休,莫衷一是。那么,衡量报刊漫画,客观上有没有标准呢?应该说:有标准。当了解了漫画的种类、特点和常用的表现方法后,就会比较容易对一幅画作出客观评价。一幅漫画的好坏,除了我们常说的可用于评价一切文学艺术作品的政治标准和艺术标准外,更具体一些,可根据以下5个方面来衡量: 辩别力:漫画不同于一般绘画,几乎从诞生的那天起,就注定它负有“造舆论”的使命,它的力量就在于它能通过自己的特殊形象,造成社会影响。一幅漫画,表现什么,讽刺什么,取决于作者的立场、思想感情和辩别是非的能力。已故漫画家吴耘说:“漫画创作的提高是会遇到技巧问题,但经验证明首先是党性问题”。只有站在正确立场上,才能真实、准确地反映生活,才能使漫画成为既供人们欣赏又能鼓舞斗志、激发人们向上的艺术。反之,该贬斥的去赞扬,该规劝的去讥讽,把是非完全搞错了,那么,纵然你的构思、技法再好,也只能收到相反的效果。有  相似文献   

20.
漫画以其讽刺辛辣、幽默无穷、夸张大胆等特点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我们通常见到的漫画大多是用线条表现好,为此,有人对漫画产生了一种误解,认为画漫画简单容易。殊不知,要想画好漫画,需要具备诸多方面的素质和技能等。 有时要像导演那样去“导演”它。一幅漫画尤如一出戏,从故事情节的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