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当前集邮凝聚力之现状集邮是一项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世界性文化活动,它的审美娱乐、知识传播、宣传教育和社会交往之四大社会功能,赋予了集邮事业以巨大的凝聚力能量,而巨大的凝聚力必然带来强大的生命力。可惜,我国集邮事业出现了严重危机,由于集邮队伍的连年萎缩,带来了集邮  相似文献   

2.
读了"我的集邮"栏目中王攀的文章"缘何集邮",使我了解了其喜爱集邮的原因和现状。王攀爱上集邮及目前的集邮状况与大多集邮爱好者差不多,"喜欢集邮,是因为方寸之美;热爱集邮,是因为乐在其中!"  相似文献   

3.
集邮文献中有一个很重要的类别——集邮人物研究。钟笑炉说:“言事物之变迁沿革者,谓之历史。”任何一部集邮史,都是记录集邮活动变迁沿革的主体——集邮人物的史述与评价。集邮人物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重要集邮活动的报道与忆述、集邮人士的自传或史传、集邮者的个人集邮文集、集邮典籍中的“集邮人物”生平简介,以及对集邮人物的纪念性文章和对“集邮人物研究”的研究论文等。  相似文献   

4.
首日,是包括原地集邮在内的一个广义的集邮概念,大多指邮票或邮政用品的发行日(图1)。首日转瞬即逝的特点,使之成为集邮特别是原地集邮爱好者的最爱。其实,通过原地集邮实践,我  相似文献   

5.
集邮,伴随邮票诞生而来,中国集邮已有160多年历史。而现代集邮则是近期的概念,本文试分析之。一、现代集邮理念现代集邮理念的核心是快乐集邮。快乐集邮观念在世界上只有20多年历史,上世纪90年代进入中国, 逐渐深入广大集邮爱好者,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已经成为多数人的共识。"我集邮我快乐,我快乐我集邮""快乐就是无忧无虑,快乐集邮是一种心态,一种平常心"  相似文献   

6.
本刊发表张立《集邮献之连环画的收藏》一(参见060254),对所列的连环画冠以“集邮献之连环画”,本人不敢苟同。又,中开头所述“无论在有关集邮献的述中,还是在集邮献的目录中,几乎难见到连环画这一门类”的说法欠妥。笔专心收集集邮连环画已有3年余,更因撰写有关章而收到许多邮友来信,有交流集邮连环画的,也有赠我集邮连环画的,可以说带动了集邮连环画的收藏;此后,我又比较深入地阐述与介绍了集邮连环画,  相似文献   

7.
受家父的影响我12岁开始集邮,到2005年已集邮50年了,这一年我的集邮收获很大,在2006 年之初自己做个盘点。索赠言纪念自己集邮50年。 2004年底,我计划请集邮同好为自己集邮50年赠言,通过信件寄去普  相似文献   

8.
提出了集邮强国的六条标准。并从发展集邮产业化、培养一批年轻专家、积极参与国际集邮交流、举办邮展和制作获奖邮集等方面论述了实现集邮强国之措施。国际交流中要维护中国集邮组织的正当权益,强调要有我们自己的邮展规则。  相似文献   

9.
担任集邮校本课程老师、上好集邮课不是件容易的事,但是,也正因为行之不易、苦中有乐,这份收获更值得珍惜。2004年9月,我在厦门市青少年集邮协会曾金国老师指导下,开始接触集邮这门全新的课程。在认识邮票、欣赏邮品的过程中,我被它博大的内容和精美的形式深深吸引了,这也使得我从一个对集邮知之不多的"门外汉"渐渐地变成  相似文献   

10.
《集邮博览》杂志设有一个“文献”栏目,每期均介绍一些新近刚出版发行的集邮文献,其中既有正规出版物,亦有内部发行的。我要为之鼓掌喝彩。作为一家集邮刊物立足于为广大集邮者服务,一视同仁,不仅为推动集邮文化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更为每一位集邮作者提供了一个宣传推介自己的平台,值得各家集邮刊物与集邮组织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11.
《安徽集邮史》安徽省地处江淮之滨,集邮活动具有较悠久的历史,我国邮坛前辈周今觉、张包子俊均为皖籍邮人。新中国成立后,安徽省的集邮活动有了长足的发展,一些邮电局还开办了集邮业务。改革开放以后,安徽省的集邮活动迅速发展,目前全省所有地、市、县都成立了集邮协会,有基层集邮组织1200多个,会员达  相似文献   

12.
编辑寄语     
本期刊发上海市集邮协会王观锠会长答本刊记者问,对于帮助广大集邮爱好者认请当前集邮形势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各级基层邮协和广大会员应该认真学习,领会精神,为创上海集邮新的辉煌作出贡献。 这一届上海集邮节的重点大戏是一老一少:老的是14位老集邮家成果展;少的是中国1999世界集邮展览青少年集邮知识竞赛华东地区选拔赛。在世纪之  相似文献   

13.
当前集邮界对于集邮文献的收集、研究的关注已达到一定程度,热衷于各类集邮文献收集的文献集邮爱好者也越来越多,这对于提升我国集邮活动的整体水平是大有裨益的。但是,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不谐之音",干扰了文献集邮活动的正常开展。  相似文献   

14.
    
"邮海无涯乐作舟"是"集邮九问"本期嘉宾赖景耀先生的集邮感悟。赖先生此语,套用古话,反用其意,以达观之心态,述集邮之情趣,表集邮之心态,确是一种难得的境界。其实,苦乐相伴,共生共行,无苦无乐,无乐无苦。一位教育界友人曾有佳句:"书山有路勤思为径,学海无涯苦乐作舟",与赖先生心有灵犀。  相似文献   

15.
5月1日,2004年全国民间集邮文献展在太湖之滨无锡开幕。本次活动由无锡市集邮协会、江南大学太湖学院、《集邮博览》文献联谊会主办。  相似文献   

16.
自邮学研究盛行以来,集邮文章亦随之出现。自上世纪20年代在我国出现稳定出版的集邮专业刊物起,集邮先辈之邮文越来越多地散见于各类出版物中,而将自己刊发之邮文集中整理成索引资料册出版的作者还十分鲜见。  相似文献   

17.
集邮文化作为专题文化自立于世界文化之林,这是全世 界集邮人共同努力创造的结果。集邮文化同其它任何文化一样有着其固 有的形成和发展轨迹及规律性。探讨和界定形成集邮文化的标志,有利 于人们对集邮文化有着更进一步、更清晰的认识和了解,也有利于人们 在传播集邮文化的过程中,为集邮文化的不断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此封是130×210mm的中式信封,由上海邮政管理局出纳股集邮组印制。封面左边有两个大黑体字“集邮”,表明这是集邮邮政公事封,黑体字上方印有“集邮之美点”:增进知识,发扬文化,高尚消遣,陶冶性情。”对集邮的好处作了很好的概括。  相似文献   

19.
集邮,被称之为“王者之乐”。早在上世纪30年代,五洲集邮社创始人张景盂在他的“集邮之乐乐如何”一文中写道:“邮票有趣味,是最文雅最高尚的娱乐,可怡情悦情,解闷消愁,倘能偶一展示,亦可以乐此不倦……略节其饮博嬉游之费,从事于集邮,不必夸多丰富,而自照乐在其中。”郭润康先生也有:“集邮发轫于邮政,旨趣来源于娱乐”的感叹。  相似文献   

20.
妙语     
《集邮博览》2010,(11):15-15
1.郭润康、姚树人、林衡夫、周治华是中华集邮文化主流的代表,他们和活跃在全国各地的一批具有人格之美、君子之风的集邮家,共同撑起了先进集邮文化的旗帜。他们已经成为发展集邮文化的中流砥柱,他们就是中华邮苑的梅兰竹菊。(摘自《湖北集邮》2010年第5期总439期)——王新中先生以邮票话邮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