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贞观朝功臣济济,仅唐太宗图形于凌烟阁有特殊贡献的就有24位之多,长孙无忌被列在首功之位。不过,就才能而论,他在谋臣猛将、良宰贤相中绝对算不上突出,但从与唐太宗的关系看,却是太宗的腹心。由于受到唐太宗特殊信赖,长孙无忌不但在贞观朝发挥了特殊作用,且受托辅佐高宗,成为唐初政治史上的特殊人物。  相似文献   

2.
通过梳理相关史料,确认太宗《威风赋》是赐予长孙无忌的。太宗通过《威风赋》,追思建立王业的艰难,表现了对功臣们的感激之心。同时,《威风赋》也是太宗的精心结撰之作,充分体现了太宗的文学思想。《威风赋》与贞观文坛的审美倾向基本吻合,是太宗文学思想的一个示范,也是太宗的文学思想影响贞观文坛的一个桥梁。  相似文献   

3.
关于唐太宗《封吏部尚书长孙无忌等诏》的作年,《旧唐书》太宗本纪和长孙无忌等人的本传记载有歧见,在分析此问题时,涉及到了相关史料记录讹误等问题。在辨析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可以认定:唐太宗《封吏部尚书长孙无忌等诏》作于武德九年九月;《旧唐书》长孙无忌、房玄龄、尉迟敬德三人的本传中关于贞观元年受封的记载,是错误的;食邑和实封是两个内涵相差较大的术语,新旧《唐书》中有误用的情况,引用时应多加注意;新旧《唐书》,特别是《新唐书》,在记载一系列事件时,如果时间跨度不大,往往会忽略时间的变化,在处理相关资料时应该谨慎处理。  相似文献   

4.
评长孙无忌     
“四害”横行时,其御用工具梁效抛出《有作为的女政治家武则天》一文,为“女皇登殿”制造反革命舆论。文中借长孙无忌这个历史人物影射、攻击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粉碎“四人帮”后,有的同志在批判该文时,一反其所云,全盘肯定长孙无忌。这种做法符合马克思主义历史科学吗?这是需要探讨的问题。(一)梁效说,长孙无忌、褚遂良背离“唐太宗的进步路线”。批判梁效的某些同志则说,长孙无忌、褚遂良忠于唐太宗的路线。其实,唐初武德、贞观两代并无路线斗争。  相似文献   

5.
读范文的同志的《中国通史简编》修订本第三编第一册(人民出版社1965年11月第一版)第107页称: 649年(贞观二十三年),唐高宗即位,长孙无忌、褚遂良遵守贞观遗规,执掌朝政。654年 (高宗永徽五年),他从尼寺里取唐太宗的幼妾武则天入宫,大加宠爱。655年,他废美后王氏, 立武则天为皇后。  相似文献   

6.
唐高宗新论     
永徽年间,朝政为长孙无忌等人所控制.而武则天早在被册立为皇后之前就开始左右高宗、干预朝政,高宗逐渐被武则天架空,成为仅是李唐王朝的象征.唐高宗在位期间真正掌握实权的时候很少,这固然是由于高宗本性之懦及身体之弱,但更应看到他的智力与太宗、武则天的差距.高宗的奋争说明他并不昏,实际上,他是懦而不昏.  相似文献   

7.
《中说》附录王福畴《录东皋子答陈尚书书》载,贞观初王通弟王凝任监察御史,弹劾侯君集,事连长孙无忌,由是获罪,王凝王绩兄弟皆抑而不用.考《唐会要》、吕才《王无功文集序》、王绩《无心子》等一系列诗文,参证《贞观政要》、两《唐书》、《资治通鉴》,可证《录书》所载信实可靠.《隋书》不载工通,是因为唐初官修《隋书》作者顾忌长孙无忌.长孙无忌是太宗后兄、元勋大臣、《隋书》最后监修.《隋书》不载王通,反映出贞观之治的阴暗面,君主专制及勋戚势力的局限性、黑暗性.  相似文献   

8.
两唐书和《资治通鉴》都把长孙无忌在唐太宗即位前的功劳描述得很大,说他是"功第一"。受史书的影响,今人同样给长孙无忌以极高的评价。其实,长孙无忌在太宗即位前的主要活动中表现并不突出。他没有显赫的战功,在玄武门政变中也只扮演了信使和"定心丸"的角色。史书将其地位描述得如此之高,应是受到太宗对他独特的情感依赖关系的"蒙蔽",而实际事功非常有限。  相似文献   

9.
敦煌莫高窟第220窟是初唐时期开凿的重要石窟,根据窟内发愿文和题记以及相关史料可知,该石窟开凿于太宗贞观十六年(642)至高宗龙朔二年(662)间。其主室的众多经变画,特别是北壁一排七身药师佛立像和东壁维摩诘经变中与阎立本《历代帝王图》相同的帝王图像,从未在此前的敦煌壁画中出现,应当是新摹自长安的画样。唐朝在高祖武德六年(623)牢固据有敦煌,特别是贞观七年正式更名为沙州后,中原与敦煌的关系更加紧密,一些大族、文士陆续往来敦煌,敦煌的文人如翟通也曾经乡贡而到长安获得明经出身,还有贞观十八年为迎接东归的玄奘而从长安来至敦煌的使臣,这些人士都有可能把长安画样带给敦煌。因此可以说,贞观十六年开始开凿的莫高窟第220窟中的长安画样,是当时中原与敦煌文化交流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0.
两《唐书》《则天皇后本纪》、《新唐书·则天武皇后传》、《唐会要》、《资治通鉴》等基本史料均明确记载武则天在太宗崩后曾入寺削发为尼一事。该事自唐至今已为一般人所确认,绝少有人怀疑之。今人、台湾学者李树桐先生对此持否定态度。他在《唐史考辨》一书中认定武则天根本不曾入寺削发为尼,史书所记纯系史官伪造,并提出了五点证据。为讨论问题方便起见,我们将李先生所述归纳以下三个要点:(一)武则天入宫为高宗昭仪的时间是在贞观二十三年。因为该年忌日(太宗崩  相似文献   

11.
在隋唐人物中,长孙无忌可谓是比较特殊的一个。他历唐高祖、唐太宗和唐高宗三朝;位居外戚、元舅,权庞无比;为相三十年,参预了玄武门之变、太宗立储和高宗易后等重大政治事件,然却最后落得遭人诬陷,被迫自缢的结局。这样一个历史人物,值得深入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2.
6/76太宗《荆王元景等子孙代袭刺史诏》云,“相州都督魏王泰、齐州都督齐王裕、益州都督蜀王愔”。按《旧书》卷76,濮王泰,太宗第四子,贞观十年封魏王,遥领相州都督。“庶人祐”,太宗第五子,贞观十年封齐王,授齐州都督。蜀王愔,太宗第六子,贞观十年封蜀王,转益州都督(《新书》卷80略同)。则《诏》中之“齐王裕”,当为“齐王祐”之误。  相似文献   

13.
论唐太宗     
有唐一代,自李渊承隋(公元618年)至昭宣帝亡于朱全忠(公元907年),凡二十主,共历二百八十九年。 高祖李渊本出鲜卑拓拔氏,后来宋太宗改称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北)人。当隋末,各地农民起义风起云涌,李渊以太原留守起兵,入长安称帝。建元武德,在位九年,传帝位于太宗。 太宗,名世民,系高祖第二子,生于隋开皇十七年十二月十六日(公元598年1月28日),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二十岁任尚书令,被封为秦王。于武德九年(626年)八月继位为太宗,次年改元贞观,他在位二十三年,至贞观二十三年(649年)五月病死,享年五十一岁,谥“文皇帝”,庙号太宗,葬于西安昭陵。  相似文献   

14.
六、缉古算经《缉古算经》是唐代王孝通所著,经李淳风作注后,列于学官,学习时间,限定三年。王孝通生卒时间不可考。估计他生于隋初,卒于贞观年间。生平经历,只知他在唐高祖武德六年(公元623年)任算历博士。武德九年(公元626年)任太史丞。就在这一年他著的《缉古》完稿。《缉古》卷数,《唐书》说是四卷,而现在只有一卷,是否是四卷合订本,或者遗失了一部分,不得而知。为了《缉古》的完稿,王孝通上表朝廷,其中有:“……(刘)徽思极毫芒,触  相似文献   

15.
唐太宗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正月,一代名相魏徵病故。“发迹多奇,聪明神武,拔人物则不私於党,负志业则咸尽其才”,“听断不惑,从善如流”(《旧唐书·太宗本记》)的李世民“亲临恸哭”(《旧唐书·魏徵传》)。为了表彰魏徵等开国勋臣,不久,太宗诏令图画魏徵等二十四名有功之臣於凌烟  相似文献   

16.
我国学者杨廷福等曾认为现存《唐律疏议》为《永徽律疏》。郑显文先生最近在敦煌吐鲁番文书的基础上又提出新证,力证《唐律疏议》为《永徽律疏》不谬。但检讨郑显文先生的各项证据,发现并不足以支持现存《唐律疏议》为《永徽律疏》的观点,唯一可以肯定的就是,现存《唐律疏议》并不是永徽四年(653)的《永徽律疏》。  相似文献   

17.
五代时王溥所著的《唐会要》一书,是研究唐代典章制度的重要文献,一直受到学者们的高度重视。不过王溥在编修《唐会要》过程中,有时因为误读原始文献,也会发生个别失误。如本书卷三十五“书法”条记载了唐太宗任命褚遂良为侍读一事,其原文是:“至(贞观)十年,太宗尝谓侍中魏征日:‘虞世南死后,无人可与论书。’征云:‘褚遂良下笔道劲,甚得王逸少体。’太宗即日召命侍读”。  相似文献   

18.
府兵制在唐武德、贞观时期仍处在错综复杂的变化之中。高祖立唐之初即改隋炀帝时期的鹰扬府为骠骑将军府、车骑将军府,后两类军府合并归一,车骑将军府隶属于骠骑将军府,从而形成了十二军分统骠骑将军府的地方府兵军府格局;至高祖武德七年时,骠骑将军府改为统军府,成为武德后期、贞观前期地方府兵军府的基本单位。至太宗贞观十年,则改统军府为折冲都尉府,地方府兵军府建置趋于稳定,职官设置与职能分工更为成熟,因此成为维护唐前期国家地方政治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  相似文献   

19.
阎立本(601-673年),雍州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祖籍榆林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父阎毗、兄阎立德都擅长绘画,是隋唐时期著名的艺术家.唐太宗时他官至刑部侍郎,高宗总章元年(668年)拜右丞相,封博陵县公.阎立本除了政治方面的才能之外,也很擅长图画,工于写真,时称"丹青宰相".从画史记载和流传下来的作品看,阎立本善于描写当时的重大事件,如武德九年(626年)李世民做秦王时,阎立本任秦王府库直(总管后勤),奉命画秦府十八学士像.贞观九年(635年)又奉命画"凌烟阁功臣二十四像",唐太宗亲笔题赞,又奉命画"外国图".但遗憾的是,上述作品都没有流传下来.今存《步辇图》、《历代帝王图》和《萧翼赚兰亭图》,其中《萧翼赚兰亭图》相传为阎立本之作.  相似文献   

20.
设计1 一、选择题 1.阎立本的《步辇图》描绘的主要史实发生于A.贞观十四年 B.贞观十五年 C.开元十五年 D.开元十六年 【B】 2.“天会六年(A)八月……以宋二庶人素服见太祖庙。逐入见于乾元殿。封其父(B)昏德公。子(C)重昏侯。”(《D》卷三《太宗记》)上面引文中四个注解正确的一项是 A.1126年 B.宋高宗 C.宋徽宗 D.金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