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孔子是我国春秋时代的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思想影响源源流长、久盛不衰。对孔子的评价,历来是热门话题。这当中既有合理的部分,也有不合理的方面。毛泽东同志在其著作中多次分析和评论了孔子及孔子思想,用唯物辩证的方法和态度对待孔子、孔子思想,为我们今天正确评价孔子和其他重要历史人物作出了光辉的榜样。  相似文献   

2.
孔子是我国春秋末期伟大的政治家、哲学家和教育家。他的关于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沦述,对于我们今天开发学生的智能,为“四化”培养人才,有一定的借鉴作用。智能是人的大脑反映客观世界的认识能力,它包括观察能力、注意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其中以思维能力为核心。孔子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抓住了这个核心,闪烁着智慧的光辉。  相似文献   

3.
作为中国乃至世界上的伟大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提出了很多至今仍闪烁光辉的教育思想,比如“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而优则仕”、“温故知新”等.而“有教无类”在孔子的教育思想中居于核心地位,起着灵魂和统帅的作用.终其一生,孔子都在践行着“有教无类”这一先进的教育思想,为中国古代教育的发展和优秀人才的培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正>莫怪无心恋清境,已将书剑许明时。——题记"梦想"这个神圣而又充满活力的字眼,它离我那么遥远,却显得那么清晰。它好像就在我身旁,像母亲一样慢慢地、慢慢地等我明白它的含义……励志,应在青春时代。因为它承载着我们的一生,它伴随着我们的一生,它激励了我们的一生。孔子曾说过:"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十五岁正值同学少年,当我们还在课间无所事事的时候,孔子已经立下了  相似文献   

5.
导语无论是3G的商用还是iphone进入中国的谈判,总有足够的理由让我们来关注手机这片掌上的方寸世界。而手机游戏开发工程师们正是为这个掌上世界播种梦想与激情的耕耘者,看看我们身边有多少人在用着手机,有多少人正玩着手机游戏,那么你就不难相信手机游戏开发工程师这个职业一定会拥有最美丽的未来!  相似文献   

6.
孔子是历代有良知的知识分子心目中的导师,圣人的光辉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教育人,他的教育思想贯穿古今,对于我们当今的教育仍然有十足的借鉴意义。"有教无类"是孔子教育思想中的一个教育方针,经过笔者深刻的研究发现,这一思想并非有唯一的解读,分别站在教育对象与教育作用两个角度,可以对"有教无类"做出两种不同的解读。  相似文献   

7.
孔子是2500年前中国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其思想在中国乃至世界的历史上,都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是全人类思想宝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如何对待孔子及其思想问题上,2500年来,中国的历史却轮番表现出截然不同的态度,或褒之天上,或贬之地下,使得几千年前的孔子屡受后人的任意捉弄。就如同其思想源远流长一样,对于孔子的否定之否定也似乎没有尽头,一直困扰着我们对孔子的评价。究竟应如何对待孔子及其思想?本文试就这个问题谈点不成熟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两小儿辩日》中两小儿取笑了不能决的孔子。孔子可笑吗?这个问题似乎不应该再作探讨。《教师参考用书》上说:“经专家研究,《列子》里写这个故事,确实有讥笑孔子的意思,这是因为《列子》是道家的著作,而孔子是儒家,学派不同,所以道家在这个故事中讥笑孔子。但我们学习本文,应从文章本身出发,来认识它的思想价值。就本文来看,  相似文献   

9.
品悟经典     
<正>孔子,两千五百多年前的大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论语》是孔子的学生记录下的他教学和生活中的言论。走进《论语》,你能充分感受孔子的鲜活,可亲可爱。他的言论朴素而简单,却闪烁着真理的光辉。孔子说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就是我们今天常说的"实事求是"。两千五百多年前的人就能提出"实事求是",难道不伟大吗?  相似文献   

10.
孔子与老子都是春秋战国时期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和哲学家,孔子创造了儒家的辉煌,而老子则建立了道家的伟业,他们两个都是我国历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孔子和老子的政治思想不但贯穿了春秋战国之后中国古代的发展,而且在今天也是光辉依旧,对当今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影响。  相似文献   

11.
孔子在《论语》中并没有给“美”下一个准确的定义,但从《论语》只言片语式的论断中,我们可以见出孔子对于关的论述也是自成体系的。孔子论“美”可以从关的内涵和分类两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作为儒家创始人的孔子,其“人性学说”在人类自我认识的历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他上承三代人类认识自我的成果,使之系统化、理论化,并与现实社会实践相结合,构建了一整套和谐人类自身的秩序学说。但处于变革时代的孔子,其学说的调和性不足,使其秩序学说存在一定的漏洞,这也正是后世儒家加强理论逻辑构建的一个原因。  相似文献   

13.
作为儒家的经典著作《论语》,记载了孔子和他的学生的对话和言行。文章从《论语》的角度系统而浅显地分析其中所记载的孔子部分弟子的思想性格,以助于我们全面地了解他们的思想性格,从而进一步掌握儒家的精神和文化。  相似文献   

14.
春秋时代,孔子尚“礼”,以“礼”闻名。他对礼的态度集中反映在记载他言行的《论语》当中。《论语》多次提及“礼”,这种“礼”是自然的,是天理,而非人为的;是率直自由的,是人情的自然流露。孔子主张“礼”生于“情”,“情”为“礼”之本,两者是统一的,缺一不可。因此,“礼”在孔子思想里具有非常深刻和丰富的含义。  相似文献   

15.
孔子生活的春秋末年,我国古代数学已初步形成了体系。数学知识得到了广泛的普及的应用。孔子年轻时认真地学习并掌握了不少的数学知识,在实践中进行了广泛的运用。他还将数学作为一门课程教育学生,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记录孔子言行的儒家重要典籍———《论语》,包含有丰富的数学知识和深刻的数学思想。认真挖掘整理这笔历史遗产,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6.
历史总是让各种潮流相互撞击激荡、左旋右拐来开辟道路,教育发展史就是一部教育思想的论争史。民初,尊孔派与反孔派围绕“尊孔”“排孔”问题所展开的关于文化形态的激烈论争,推动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进程。本文就此次论争的社会背景、起因、焦点、过程及影响评价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以重新审视新旧教育思想的分歧和嬗变。  相似文献   

17.
“兴”的术语解说经历了错综复杂过程,它直接导致了对于《论语》中“诗,可以兴”的错误判断。“诗,可以兴”无涉于艺术或美学问题,而仅仅指特定场合下对于诗句的引用。今天的美学家诠释兴、观、群、怨、不过是以“六经注我”的方法来表达某种善良的愿望,并不出于对《论语》及其“兴”这一语词的准确理解。  相似文献   

18.
论孔子与“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权”的思想是孔子哲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孔子的“权”包括3个方面:维护周礼之“权”,解决矛盾之“权”,人生哲学之“权”。“权”的思想是孔辩证法的最高成就。  相似文献   

19.
孔子"游"的教育精神的实质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既入乎其中又出乎其外"的状态,是对教育中唯智主义和反智主义各执"两端"的中和。唯智主义和反智主义是我国当前教育中出现的两种不良知识学习观。前者走进了知识的死胡同,以苦学为原则,通过记诵和机械训练等方式掌握知识的细枝末节而忽视了知识内在智慧和人文价值;后者则以玩世不恭代替了生命的严肃,以鄙视知识,藐视权威,消解责任以取得表面上的"超脱"。这两种知识学习观的救治可以从孔子"游"的教育精神中获得支持。  相似文献   

20.
《论语》集中反映了早期儒家特别是孔子的学说思想,其中有很多思想范畴。如仁、义、礼、道、德、孝、信、直、勇等,大致可分为基本与非基本两类。文章谨选上述思想范畴中的信,从其类别("友信"、"政信"、"性信")及其与各类思想范畴的关系来阐述《论语》中信的含义,同时对于孔子思想核心和基本范畴的界定问题,也作了一定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