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京剧被人们称为"国粹",唱京剧也是大众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娱乐活动,2010年京剧被收录进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央视纪录片频道拍摄的《京剧》这部纪录片里,舞台表演艺术呈现给我们了一场鲜活的场面,历史语言的加工演绎更令观众印象深刻,剧中的情景再现穿插回忆,更是把我们带到了京剧最为繁荣的时期。  相似文献   

2.
京剧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戏曲剧种,京剧流播全国,影响范围较广,有着"国剧"之称。京剧走遍世界,成为介绍以及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手段。本文就对余三胜对京剧的贡献进行研讨,以望对艺术大师有一个更为深层次的了解。  相似文献   

3.
面向数字人文的京剧脸谱图像数字资源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京剧脸谱的"非物质"特征决定了脸谱图像的数字化保护应该更重视"活态"的传承,尤其是需要从程式化、象征性和装饰性特征出发来认识京剧脸谱图像资源。针对京剧脸谱图像保护、传承和发展中面临的困境,提出面向数字人文的京剧脸谱图像数字资源建设路径,通过结合数字资源呈现展现京剧脸谱图像数字资源建设的成果。利用"北京记忆-京剧脸谱"网站建设案例展现面向数字人文的京剧脸谱图像数字资源构建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和程砚秋早年有师生之谊,并同列京剧"四大名旦",后却一度分道扬镳,其间恩恩怨怨,扑朔迷离,长期以来世人为之困惑不解,本文试图揭开这一段尘封的历史,还梅、程两位大师由异质对峙,却异曲同工,最终殊途同归的真相.  相似文献   

5.
孙萍 《中国出版》2015,(12):61-63
随着对外传播进程的不断深入发展,单纯依靠演出实践的传播方式,已不能满足需求,被翻译成严谨适当的外文、全面而详细介绍京剧艺术理论的著作和剧本是京剧艺术在海外取得良好传播效果和普遍承认的关键之一。因此,应加强对京剧相关文本的大量翻译和全面推介,实现演出与文本并重、理论与实践同步的"两条腿走路"传播模式。  相似文献   

6.
裴扬  张旭 《新闻传播》2013,(8):191-192
京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但是当前京剧艺术的发展日渐式微,这与京剧艺术本身的特质有关,同时也和京剧的传播方式关系密切。在京剧传播中,电视的影响是深远而复杂的。它为京剧开辟了新的传播渠道,同时它也不可避免地给这个传统艺术带来了新的问题,如收视份额小、剧场转播缺乏感染力、京剧节目的娱乐性误区等等。鉴于此,就在电视这种传统大众传媒下传播中的种种问题,提出电视京剧传播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黄育聪 《新闻界》2013,(15):15-20
《北洋画报》是1930年代北方重要的娱乐性画报。它登载了大量京剧剧评、演出广告和京剧改良理论。它以"艺术眼光"为指导,努力塑造一批"典雅"的京剧女演员形象,特别是通过"选举"等形式使京剧在更广范围内接受女演员,也推动了女演员追求更高的艺术境界,对京剧的新变产生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京剧是综合性的舞台艺术,京剧类图书种类多,专业性强,编辑加工繁难,有共性要求也有个性特点.京剧剧本的综合性强,应了解剧本结构和特点,注意订正唱词谬误,身段表演应重视专业术语的运用,应注意音乐曲谱的查核.京剧图录的说明文字要准确.戏单戏报的实用大于美观,要留意信息的订正补充.伶人影集要避免图像的挖补拼接和过度剪裁.京剧文献要重视原貌,影印是首选,辑录校注有新要求.专业工具书是编辑案头必备,多查工具书,多问专家,注意积累,是一个京剧编辑进阶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9.
常言道"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唐韵笙与童芷苓两位风格完全不同的京剧表演艺术家的合作往事,还得慢慢地从头说起. 唐韵笙,原名石斌魁,满族人,原籍辽宁沈阳,生于1903年.父亲中过秀才,不幸英年早逝,家境贫苦.适逢河北京剧艺人唐景云,见石斌魁天资聪颖,乃可塑之材,愿收徒培养,并作义子,改名为唐韵笙.不想半个世纪后,唐韵笙竞以"南麒北马关外唐"之誉闻名华夏成为杰出的京剧艺术家.唐韵笙擅演关羽戏,与林树森、李洪春并驾齐驱享誉盛名,成为"红生"三大流派之一的菊坛名家.  相似文献   

10.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凡是喜欢欣赏京戏的观众,大概都知道清末民初的京剧名角、须生泰斗、"谭派"创始人谭鑫培.但是,他是中国第一部自己摄制的影片的主演者,这大概很少有人知道了.所以有人说:中国电影明星的"祖师爷"是谭鑫培.  相似文献   

11.
<正>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名震中西,"喜连成"京剧戏班也广为世人知晓。然而,东北首富牛秉坤创办"喜连成"戏班,培养出梅兰芳、周信芳、马连良等一大批京剧大师的故事,却鲜为人知。  相似文献   

12.
我不懂京剧,但爱看有关京剧的书。《伶人往事》就是写给我这样的人看的。 不懂京剧看京剧的书当然没有资格评论京剧艺术。我看这些书是要认识京剧兴衰所反映出的社会经济,或者京剧与社会经济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上世纪20年代.京剧界既有四大名旦,也有四大须生。四大须生中.以余叔岩为首,其余3人为言菊朋、马连良、高庆奎。余叔岩出身梨园世家,乃祖余三胜,清末在津门演出,红极一时.而余叔岩却宗老谭(鑫培)。  相似文献   

14.
潘世萍  崔婧  谭慧  郭然  经琪 《北京档案》2012,(10):21-23
京剧是我国的国粹,是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京剧档案是京剧艺术的重要载体形式,是传承和发展京剧艺术的重要工具。在我国大力实施文化战略的今天,管理好京剧档案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本文阐述了京剧档案的构成及特点,分析了京剧档案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赵蓂 《东南传播》2021,(9):87-89
京剧是一种依托于传统文化,以虚拟写意为特征的表演艺术.随着京剧生存样态和传播方式的改变,其视听空间不断被重塑.京剧的视听空间不仅是物理空间,更是指人在物理空间中的的"存在空间";而媒介技术作为一种物质性要素,是促成这种空间的转向的重要结构性力量.京剧的视听空间转变以其艺术传播规律为基础,而这种重塑也让其传播产生了新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6.
<正> 生活节奏的加快使很多古老的事物逐渐退出大多数人的日常生活,成为老照片上突然会引发我们惊叹、惋惜的回忆和追念,京剧便是其中的一种。提到云南的京剧,大多数年轻人或许都不太了解。事实上,共和国成立后云南的京剧在中国京剧界却有着相当的地位,这很大程度上不得不归功于一个人,她便是已故的一代京剧艺术大师、云南省京剧院第二任院长关肃霜先生。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京剧艺术与图书馆的比较研究,认为两者之间有许多共同点,京剧振兴的许多经验值得图书馆借鉴,其中包括:国家的重视与扶持,措施得力;重视舆论宣传,大造声势;团结一致,勤奋工作,实干苦干;重视队伍建设,狠抓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18.
由于京剧研究者奇缺,依赖京剧艺术家后人自行抢救资料,也成了没有办法的办法。也许再过若干年,能被记得的京剧艺术家,恐怕只是那些资料保护得最完整的了  相似文献   

19.
曾制作过厅堂版《牡丹亭》的制作人王翔希望借这场"企业家玩票"的轻松文艺演出进行又一次京剧改革尝试,而预料之中的批评也纷至沓来灯光炫目,舞台华美。霸王依然唱着"纵英勇怎提防十面埋藏",可已从白脸扮相变成红脸;穿着凤羽华服的虞姬身边是几个妆容素雅、跳着现代舞的侍女。琵琶伴奏女演员与观众近在咫尺,"十面埋伏"桥段  相似文献   

20.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组成部分的京剧,不仅是中国的国粹,也是演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媒介,然而,在新旧文化更替日趋迅捷和频繁的今天,京剧的传承和传播遇到前所未有的困境。京剧表演有不同的空间层次,与网络体感游戏空间具有一定的同构性,这是京剧体感游戏空间建构的基础。京剧体感游戏空间的建构,在技术上具有可操作性,符合京剧传播规律,对京剧传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